-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文/刺猬的衣裳
中国医改适逢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有历史以来最高层领导者坚定的支持,有动辄千亿的雄厚资金保证,十几个部委加盟的庞大智囊团队。医改方案在十几亿百姓的殷殷期盼中,却几易其稿,终于浮出水面。
发改委于14日发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令人欣喜。首先要肯定从06年开始医改的成效,特别是在农村效果辉煌。但今天只以卫生人士的视角只谈谈这次城镇医改的不足,褒奖的以后说。
看此次的医改方案犹如包罗万象、行文晦涩、耗资巨大、可行性低、避重就轻的八股文。
在涵盖立意方面,可打100分;在可行性方面,可打60分;在完成医改第一目标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方面作用待验,可打30分;在城镇,动用是用了大半医改费用,铺排地建设了一大群只‘看小病’社区卫生交账,打不着老虎抓了只兔子,打50分;在农村方面因为原有空白,一经建立效果显著,可打90分;
医改要注意中国并不富裕,14亿人口中贫富差距大,应该晓得啥该是主攻方向,啥该急和缓。温饱线下是小病也‘看不起’;刚过温饱的大病可返贫,大病要等死;城镇平常人家觉得‘看病贵’;小康的嫌本地水平低要外转北京上海,感觉‘看病难’;而富族如明星生子等要求到国外或找10万元以上的……故医改主要面向这些低收入人群,也该兼顾富裕人群的特殊医疗权利。
我对医改方案中城镇医改有三大质疑:
首先:医改就要通过改变医疗体制入手。中国医疗矛盾主要集中在医院,如:“看病贵、看病难”、“看不起病”、“逐利倾向严重”、“医药费用虚高”等,是旧医院体制模式造成的必然结果。
可从方案看,关于医院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措施却没提出多少,故意绕开和回避“体制改革”办法,而是在医院外围建立各种补偿机制(保险等)来缓解矛盾。落实医院体制的“公益性”成为一句空洞口号,“医改”变成了“医补”。
其次:“小病烧热灶,大病烧冷灶”,有必要为‘看小病’动用数千亿资金新建一大批豪华的社区医疗站么?这些工作以往都是由医院来完成的。重复建设使得全国很多门前冷落的中小医院被迫换个招牌再演变社区,行业内称之为“转型”,以套取补贴资金来生存。
那“看大病”将来准备出多少资金?计算过这些庞大资金如充分用到给百姓“看大病”的医院中,百姓“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最后,咨询了一些专家后得知一种解释:没有政府投入的医疗体制就没有“公益性”,而缺乏“公益性”的医疗体制是政府投入的无底洞。正如某部委说“不能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到医院这个寻住体制的漏斗里”。
原想建立一种最“公益性”的新医疗模式,可医改小组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没能定型(既非英、美和法式,也非中式),当然就不敢把国家巨额投入资金注入到医院,只能暂时采用回避绕开体制问题,在医院外围采用建立“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做补充。
因此此次城镇医改就是“没触动体制的医改”,是只解决了“看小病”的“半拉子工程”。而我们口号喊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体制,将来由谁来完成?何时能完成?期盼中
中国医改适逢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有历史以来最高层领导者坚定的支持,有动辄千亿的雄厚资金保证,十几个部委加盟的庞大智囊团队。医改方案在十几亿百姓的殷殷期盼中,却几易其稿,终于浮出水面。
发改委于14日发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令人欣喜。首先要肯定从06年开始医改的成效,特别是在农村效果辉煌。但今天只以卫生人士的视角只谈谈这次城镇医改的不足,褒奖的以后说。
看此次的医改方案犹如包罗万象、行文晦涩、耗资巨大、可行性低、避重就轻的八股文。
在涵盖立意方面,可打100分;在可行性方面,可打60分;在完成医改第一目标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方面作用待验,可打30分;在城镇,动用是用了大半医改费用,铺排地建设了一大群只‘看小病’社区卫生交账,打不着老虎抓了只兔子,打50分;在农村方面因为原有空白,一经建立效果显著,可打90分;
医改要注意中国并不富裕,14亿人口中贫富差距大,应该晓得啥该是主攻方向,啥该急和缓。温饱线下是小病也‘看不起’;刚过温饱的大病可返贫,大病要等死;城镇平常人家觉得‘看病贵’;小康的嫌本地水平低要外转北京上海,感觉‘看病难’;而富族如明星生子等要求到国外或找10万元以上的……故医改主要面向这些低收入人群,也该兼顾富裕人群的特殊医疗权利。
我对医改方案中城镇医改有三大质疑:
首先:医改就要通过改变医疗体制入手。中国医疗矛盾主要集中在医院,如:“看病贵、看病难”、“看不起病”、“逐利倾向严重”、“医药费用虚高”等,是旧医院体制模式造成的必然结果。
可从方案看,关于医院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措施却没提出多少,故意绕开和回避“体制改革”办法,而是在医院外围建立各种补偿机制(保险等)来缓解矛盾。落实医院体制的“公益性”成为一句空洞口号,“医改”变成了“医补”。
其次:“小病烧热灶,大病烧冷灶”,有必要为‘看小病’动用数千亿资金新建一大批豪华的社区医疗站么?这些工作以往都是由医院来完成的。重复建设使得全国很多门前冷落的中小医院被迫换个招牌再演变社区,行业内称之为“转型”,以套取补贴资金来生存。
那“看大病”将来准备出多少资金?计算过这些庞大资金如充分用到给百姓“看大病”的医院中,百姓“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最后,咨询了一些专家后得知一种解释:没有政府投入的医疗体制就没有“公益性”,而缺乏“公益性”的医疗体制是政府投入的无底洞。正如某部委说“不能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到医院这个寻住体制的漏斗里”。
原想建立一种最“公益性”的新医疗模式,可医改小组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没能定型(既非英、美和法式,也非中式),当然就不敢把国家巨额投入资金注入到医院,只能暂时采用回避绕开体制问题,在医院外围采用建立“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做补充。
因此此次城镇医改就是“没触动体制的医改”,是只解决了“看小病”的“半拉子工程”。而我们口号喊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的体制,将来由谁来完成?何时能完成?期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