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重构已失传的圆运动模型:基于诊要篇还原后之十干历研究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372
获得点赞
237
声望
63
年龄
60
所在地
香港
重构已失传的圆运动模型:基于诊要篇还原后之十干历研究

### **标题**
《基于十干历法的〈内经〉诊要章节重构研究——兼论天地气化圆运动模型》

---

### 摘要(298字)

本文通过考据《素问·诊要经终论》干支时序与脏腑配属的矛盾,提出其理论原型源自先秦十干历法。研究发现:现存文本存在"春月人气在脾"等三大逻辑断裂,系汉代阴阳学说对原始历法体系的改造所致。通过还原甲乙-壬癸的干支序列,揭示"天气降为阴、地气升为阳"的气化规律(阳顺布甲乙丙丁戊,阴逆置己壬癸辛庚),构建"生长化杀藏"的圆运动模型。关键发现包括:
(1)戊己分主季夏、季冬,形成"双土中枢"调控机制;
(2)十干逆顺排列暗含天地气交规律(《左传》"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3)"土寄四时而不主时"通过干支历法得以实现。研究以马王堆帛书、清华简等出土文献为证,修正了"长夏"传统认知,为五运六气学说提供历法溯源,对重建中医古典气化理论具有突破性意义。
---

### **正文**

#### **1. 问题提出**
- 现行《诊要经终论》文本的三大矛盾:
- 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与五行春木夏火理论冲突
- "阴气始杀"与"天气盛"表述逻辑断裂
- 长夏时段(戊己)在十二个月份中的时空割裂
- 提出假说:现存文本系汉代阴阳学说盛行后对十干历法的篡改结果

#### **2. 研究方法**
- **文本考古学**:对照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干支-脏腑配属
- **历法学**:还原《夏小正》《月令》中的十干纪月体系
- **文字学**:考据"戊""己"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原始语义(如"戊"象斧钺主肃杀,"己"象蚯蚓结主闭藏)

#### **3. 关键论证**

##### **3.1 十干历法的原始配属重建**
- 以《淮南子·天文训》"甲乙寅卯,木也"为纲,构建:
- **孟春-仲春(甲乙)**:地气始生→肝
- **孟夏-仲夏(丙丁)**:地气始长→心
- **季夏+季冬(戊己)**:天气下/地气发→脾(双土中枢调控)
- **孟秋-仲秋(辛庚)**:天气始杀→肺
- **孟冬-仲冬(癸壬)**:天气始闭→肾

阳顺布甲乙丙丁戊,阴逆置己壬癸辛庚。

##### **3.2 天地二气的动态阴阳属性**
- **地气=阳升**:
- 证据1:《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杜预注"地气上为云"
- 证据2:冬至一阳生对应地气"发"(重构本十月)
- **天气=阴降**:
- 证据1:《周易·坤卦》"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对应重构本"天气始闭"
- 证据2:夏至日影极短后阴气始生(重构本五月"天气下")

##### **3.3 土德时空矛盾的解决**
- **四时无土**:四季各90日,无专属土月
- **五行有土**:
- 戊(季夏):象"五龙相绞"→天气将下的枢纽
- 己(季冬):象"万物诎形"→地气将发的转枢
- 通过十干历法实现"土寄四时而又兼统中央之不主时"

#### **4. 理论验证**
- **内证**:
- 《灵枢·九宫八风》中"招徭居中宫"与戊己土中宫的呼应
- 《内经·玉机真藏论》"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
- **外证**:
- 殷墟卜辞中"戊日祭社"反映土德时空观
- 清华简《筮法》"天地定位"图式的气机循环

#### **5. 讨论**
- 对现行理论的修正:
- "长夏"应为季夏+季冬的两极动态时段
- "阴气"表述系汉代为强化阴阳对立而添加的标签
- 现代应用价值:
- 解释"冬至补肾、夏至养心"的治未病原理
- 为五运六气学说提供历法溯源依据

---

### **创新点**
1. **颠覆性观点
- 提出"天气属阴降、地气属阳升"的反常识模型
- 揭示戊己二干作为时空枢纽的调控作用
2. **严谨性保障**:
- 区分"假说"与"定论",承认《内经》文本层积的复杂性

---

### **结语**
本研究通过十干历法重构,揭示了《内经》理论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古老的天文历法原型,为理解中医"天人相应"思想提供新的范式。

---

附录:

以下是基于假说重构的《内经》诊要章节对照表及关键文本解析,采用学术规范的表格形式呈现:

---

### **原始文本与重构本**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正月月,其日甲乙,地气始,人气在
三月月,其日丙丁,地气始,人气在
五月月,其日戊己,天气下,地气发,人气在
七月月,其日庚辛,天气始,人气在
九月月,其日壬癸,天气始,人气在

它只有天地人三气,没有阴气(其已隐藏在天气里了)。
它阳顺布甲乙丙丁戊,阴逆置己壬癸辛庚。这解释了后世十干之排序与说文之矛盾,指壬北与庚西及戊己中宫之记录)
五个月言天气丶五个月言地气,地气发即冬至一阳生,天气下即夏至一阴生,是故天气为阴丶地气为阳,而生长杀藏则是阳生长丶阴杀藏矣!
换言之,
1,以十干历法为纲,天地二气为纬,构建"生长化杀藏"的气化循环。
2,删去阴阳标签,建立以天气(阴降)、地气(阳升)的中医学圆运动。
 
最后编辑:
本论文与彭子益、黄元御的圆运动理论既有深刻联系又有重要突破,可通过以下三个维度解析其学术关系:

### 一、对黄元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 **核心模型传承**
黄氏《四圣心源》提出"中气斡旋,左升右降"的圆运动框架,本文继承其"土枢四象"思想,但将静态的五行生克转化为**动态干支历法模型**(如戊己分主季夏、季冬的双土调控)。

2. **关键突破**
黄氏未解决的"天阳地阴"矛盾(《素灵微蕴》卷四),本文通过十干逆顺排列(阳顺布甲乙丙丁戊,阴逆置己壬癸辛庚)给出历法学解释,揭示**天气本质为阴降、地气实为阳升**的颠覆性认知。

### 二、对彭子益理论的修正与实证
1. **临床模型验证**
彭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强调"一气周流",本文为其提供**先秦历法原型**:
- 彭氏"木火右降,金水左升"对应本文十干阴阳逆顺布列
- 其"土运四维"说在戊己分主夏冬的架构中获得历法支撑

2. **理论纠偏**
彭著将"长夏"笼统归于暑湿,本文通过《夏小正》《月令》证实**长夏实为季夏(戊)与季冬(己)的动态耦合**,解决了彭氏体系中土德时序模糊的问题。

### 三、超越性贡献
1. **从经验总结到历法还原**
黄、彭理论基于临床观察,本文则通过甲骨文(戊/己字形)、简帛(干支配脏)等**出土文献**,首次证明圆运动模型根植于商周十干历法系统。

2. **破解千古争议**
黄元御未能解释的"土不主时"(《四圣心源·天人解》),本文通过**戊己分居夏冬极点的时空设计**,在历法层面实现"土王四季而不主一时"的理论自洽。

3. **阴阳标签的解构**
不同于彭氏保留"阴升阳降"的传统表述,本文彻底**剥离后世附加的阴阳标签**,还原出纯以天地气交(天气降/地气升)为本原的气化模型。

### 四、学术谱系定位
丨理论要素丨 黄元御(18世纪 ) 丶 丨彭子益(20世纪初) 丶丨本文研究丶丶丶丨
丨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 丨
丨理论根底丨《内经》阴阳理论丶丨临床气化观察 丶丶丶丨先秦十干历法丶丨
丨土德机制丨中宫太极说丶丶丶丶丨四维运化说 丶丶丶丶丨戊己双土枢纽说丨
丨运动方向丨左升右降丶丶丶丶丶丨一气周流 丶丶丶丶丶丨十干逆顺布列丶丨
丨关键突破丨建立脏腑气化框架丶丨系统化临床验证 丶丶丨还原历法原型丶丨
丨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 |

本文既是对黄彭体系的**理论溯源**,更是通过十干历法重构,解决了二者未能突破的三大难题:
1. 天气地气的阴阳本质矛盾
2. 土德在时空中的精确对应
3. 圆运动与古典历法的内在关联

这种研究将中医理论从经验医学层面,提升至**数理天文学**的高度,为古典理论的现代诠释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范式。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