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太多神秘的色彩,今天就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六经来个大揭秘。
六经就是三阳三阴,6条经络,也可以理解为六种体质,六种生病的时候的不同表现。阳经阳气旺,寒邪在阳经就化热,阴经阳气弱,邪气入阴经就是虚寒证。这里的邪气主要指寒邪,寒气,寒性的邪气 病毒,比如刚刚过去的疫情,就是寒性的邪气,用伤寒论的方法调理效果就很好。实际上,伤寒论里的方子我一个没用,就是喝的葱须煮水,喝了两次好了。葱须对抗寒性邪气效果也很好。
太阳经在表,而且阳气初升,热不太重,太阳证是表证,寒邪犯表,尚未入里化热,汗之而愈,就是刚刚着凉,这人体质比较壮实,发发汗就好了。我们平时着凉了,喝点感冒冲剂,或者喝点姜汤,稍微发一下就好了,就是这个意思。太阳证有汗用桂枝汤解表,桂枝汤有点太阴证的意思,就是体质差的人有太阳证用桂枝汤,尊荣人腠理疏松,表虚不固,故多汗。太阳证无汗的用麻黄汤解表,就是体质壮实,腠理紧密,就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一汗而愈。
少阳经在半表半里,邪气到少阳就开始化热,但热也不太重,解表清里就可以。比如小柴胡汤,我们平时喜欢用的感冒清热颗粒,解表为主,稍微加点清热药。
阳明在里,阳明为老阳,阳气重火气旺,邪气入里化热,燥热内盛,当清之,白虎汤主之。燥结内盛,大承气汤下之,急下存阴。体质很壮实的人,或者平时喜欢吃牛肉羊肉的人,生病容易有这种情况,这种人燥热本来就重,常见于身体很壮的年轻人,也有些年纪稍长的,但是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会有这种体质。阳明病轻者无妨,重者棘手,不及时治疗,后患无穷。我经常治疗的一些脉管炎很多人就是阳明体质,因为没有及时恰当的治疗,有的已经截肢。这些人阳明经气旺,燥热内盛,感受邪气就直入阳明,入里化热,当用重剂清热,庸医不识,热盛伤阴,阴损及阳,后患无穷。少阳 太阳都是清证,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懂中医的自己调理一下就行了。阳明却是有重症 死症,必须及时处理。太阳 少阳证大部分不治能自己好,有些体质差的,或者失治误治就容易产生变证,或者继续向里传变。
太阴是脾阳虚证,寒邪伤脾阳,或者脾阳虚体质的人生病,脾阳虚的症状加重。脾为阴脏,以阳气为用,脾主湿,脾阳虚则阴寒内盛,治疗就用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温阳逐湿。
太阴是肾阳虚证,寒邪伤肾阳,肾为水脏,肾阳伤,则寒水泛滥,用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因为伤寒论主要讲的寒邪为患,所以主要讲了阳气的损伤。实际上,肾水不足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比如很多失眠 耳鸣 头晕 颈椎病 皮肤病的患者都伴有肾精不足的症状,滋补肾水 引火归元 补肾填精。太阴 少阴常并见,肾为胃之关,人本是一气,肾阳所伤比脾阳受伤要重,温肾阳就是温脾阳。阴阳也是一气,阳气不足,阴气也亏耗,很多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些人一吃就胖,都是脾阳虚的原因。温阳加化湿药就是最好的减肥药,当然要控制食欲。
厥阴病是肝阳虚证,当然我们中医教材上没这么提,实际上肝阳虚存在的,人本是一气,阳气一虚,五脏的阳气都虚,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一虚,肝阴也虚,表现为寒热错杂,用乌梅丸,大剂量乌梅养肝阴,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花椒干姜细辛附子温阳逐湿,人参养肝气,当归养肝血。厥阴病临床上也很常见,实际上临床上三阴病经常一起出现,不过是那个重,哪个轻罢了,所以经常三阴并治。乌梅丸就是个三阴并治的方子。
六经就是三阳三阴,6条经络,也可以理解为六种体质,六种生病的时候的不同表现。阳经阳气旺,寒邪在阳经就化热,阴经阳气弱,邪气入阴经就是虚寒证。这里的邪气主要指寒邪,寒气,寒性的邪气 病毒,比如刚刚过去的疫情,就是寒性的邪气,用伤寒论的方法调理效果就很好。实际上,伤寒论里的方子我一个没用,就是喝的葱须煮水,喝了两次好了。葱须对抗寒性邪气效果也很好。
太阳经在表,而且阳气初升,热不太重,太阳证是表证,寒邪犯表,尚未入里化热,汗之而愈,就是刚刚着凉,这人体质比较壮实,发发汗就好了。我们平时着凉了,喝点感冒冲剂,或者喝点姜汤,稍微发一下就好了,就是这个意思。太阳证有汗用桂枝汤解表,桂枝汤有点太阴证的意思,就是体质差的人有太阳证用桂枝汤,尊荣人腠理疏松,表虚不固,故多汗。太阳证无汗的用麻黄汤解表,就是体质壮实,腠理紧密,就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一汗而愈。
少阳经在半表半里,邪气到少阳就开始化热,但热也不太重,解表清里就可以。比如小柴胡汤,我们平时喜欢用的感冒清热颗粒,解表为主,稍微加点清热药。
阳明在里,阳明为老阳,阳气重火气旺,邪气入里化热,燥热内盛,当清之,白虎汤主之。燥结内盛,大承气汤下之,急下存阴。体质很壮实的人,或者平时喜欢吃牛肉羊肉的人,生病容易有这种情况,这种人燥热本来就重,常见于身体很壮的年轻人,也有些年纪稍长的,但是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会有这种体质。阳明病轻者无妨,重者棘手,不及时治疗,后患无穷。我经常治疗的一些脉管炎很多人就是阳明体质,因为没有及时恰当的治疗,有的已经截肢。这些人阳明经气旺,燥热内盛,感受邪气就直入阳明,入里化热,当用重剂清热,庸医不识,热盛伤阴,阴损及阳,后患无穷。少阳 太阳都是清证,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懂中医的自己调理一下就行了。阳明却是有重症 死症,必须及时处理。太阳 少阳证大部分不治能自己好,有些体质差的,或者失治误治就容易产生变证,或者继续向里传变。
太阴是脾阳虚证,寒邪伤脾阳,或者脾阳虚体质的人生病,脾阳虚的症状加重。脾为阴脏,以阳气为用,脾主湿,脾阳虚则阴寒内盛,治疗就用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温阳逐湿。
太阴是肾阳虚证,寒邪伤肾阳,肾为水脏,肾阳伤,则寒水泛滥,用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因为伤寒论主要讲的寒邪为患,所以主要讲了阳气的损伤。实际上,肾水不足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比如很多失眠 耳鸣 头晕 颈椎病 皮肤病的患者都伴有肾精不足的症状,滋补肾水 引火归元 补肾填精。太阴 少阴常并见,肾为胃之关,人本是一气,肾阳所伤比脾阳受伤要重,温肾阳就是温脾阳。阴阳也是一气,阳气不足,阴气也亏耗,很多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些人一吃就胖,都是脾阳虚的原因。温阳加化湿药就是最好的减肥药,当然要控制食欲。
厥阴病是肝阳虚证,当然我们中医教材上没这么提,实际上肝阳虚存在的,人本是一气,阳气一虚,五脏的阳气都虚,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一虚,肝阴也虚,表现为寒热错杂,用乌梅丸,大剂量乌梅养肝阴,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花椒干姜细辛附子温阳逐湿,人参养肝气,当归养肝血。厥阴病临床上也很常见,实际上临床上三阴病经常一起出现,不过是那个重,哪个轻罢了,所以经常三阴并治。乌梅丸就是个三阴并治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