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阴阳的静态-动态两重标记系统研究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367
获得点赞
234
声望
63
年龄
60
所在地
香港
### 阴阳的静态-动态两重标记系统研究

#### 摘要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时间划分的两种表述方式,提出并论证了中医理论中存在"静态(节点)-动态(路径)"双重标记系统的假说
研究发现:
(1)传统"X中之Y"的解释应修正为"从X至Y"的动态过程标记;
(2)动态系统以静态系统为基础构建;
(3)两套系统构成类似数学中角度与弧度的互补关系;
(4)完整的周期运动只由四条基本路径(弧线)构成单一方向循环。
这一发现为理解中医时间观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黄帝内经;四时阴阳;静态标记;动态标记;中医时间观

####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时间观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其中关于时间划分的不同表述存在理解分歧,特别是对"一日分为四时"与"昼夜阴阳四分法"两套系统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
(1)厘清两套系统的本质区别;
(2)建立二者的关联模型;
(3)探讨其理论价值。

####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系统梳理《素问》《灵枢》相关篇章,重点分析《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金匮真言论》等关键文本。

2.2 训诂学方法
运用《说文解字》等工具,重新考证"之"字的古义。

2.3 系统分析法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两套系统的结构关系。

#### 3. 研究结果
3.1 静态(节点)标记系统的特征
3.1.1 四时分法:"朝为春→日中夏→日入秋→夜半冬"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3.1.2 特点:离散定位,建立绝对时空坐标系

3.2 动态(路径)标记系统的特征
3.2.1 昼夜四分法:
- 平旦至日中:阳→阳(阳中至太阳)命曰巨阳
- 日中至黄昏:阳→阴(阳中至少阴)命曰少阳
- 合夜至鸡鸣:阴→阴(阴中至太阴)命曰少阴
- 鸡鸣至平旦:阴→阳(阴中至少阳)命曰太阴
《金匮真言论》

3.2.2 关键发现:
- 内经系(路径)之四径为巨阳丶少阳丶少阴丶太阴;易经系(节点)之四节为少阳丶太阳丶少阴丶太阴。在缺乏语境之情况下,两者很难区分。
术语解释:四径后来成为了六经,其实本与经脉无关,反而是经脉拿它来使用而已。四经十二从,指的就是此四径,也只有四径。
巨阳乃内经里对太阳之旧称,此处重新采用显有复辟之意,且同时也能让此两套四节更易区分;在内经里未见有老阳老阴之出现。内经里少阴指肾而非肺,少阳才是指肺。巨阳之阳气值不比少阳为高,基本上是等价同级,只是一者为升,一者为降而已,毕竟它们只是一堆符号。
- "之"当训为"至"(《说文》:"之,出也",引申为到达)
- 传统解释"阳中之阳=阳气中的阳气"系误读,男中之男丶男中之女似有意思,但火中之火丶火中之水呢?

3.3 系统互补性
3.3.1 结构关系:
- 静态四时=四个节点(0°、90°、180°、270°)
- 动态四分=四段弧线(0°-90°、90°-180°等)
这就是中医学频繁使用动态系统之原因,谓之圆运动也。

3.3.2 数学本质:
- 静态=角度制(离散量化)
- 动态=弧度制(连续过程)

#### 4. 讨论
4.1 理论创新
4.1.1 首次提出"之=至"的新训释
4.1.2 建立"节点-路径"的系统互补模型

4.2 对传统注释的修正
4.2.1 王冰"重阳气"说的再认识
4.2.2 张介宾"阴阳平衡"说的新理解

4.3 临床应用价值
4.3.1 为子午流注针法提供新解释
4.3.2 指导时间治疗学的实践

####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黄帝内经》中"静态-动态"双重标记系统的存在及其互补关系。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文本理解分歧(少阳指肝?少阳为日出?),更为中医时间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2013.
[3] 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注.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4] 张介宾. 类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最后编辑:
附录: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金匮真言论》


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肾者……为阴中之阴,通于冬气。
肝者……为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六节藏象论》

此段之错误,难怪这么难去更正,肾到底该是少阴还是太阴?读者当然能解之矣。

阳中之太阳,心也,
阳中之少阴,肺也,
阴中之太阴,肾也,
阴中之少阳,肝也,
阴中之至阴,脾也,
《九针十二原》

它没有错,但问题之根源偏偏就出在这里,它补上了细节,反而让事情更糟,它让动态标记变回了静态标记,还不如用回金匮之表达方式矣。

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
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
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
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
以上者为阳,以下者为阴。
(腰当为膈之误)

其于五藏也,
心为阳中之太阳,
肺为中之少阴,
肾为阴中之太阴。
肝为阴中之少阳,
脾为阴中之至阴,
《阴阳系日月》

结论就是中医学之圆运动原是逆转的!

在中医学里,肝到底是不是少阳?
而少阳又是不是日出呢?
答案很明显都不是。

阴中之至阴又是什么的一回事呢?

PS: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六经本为六径,有六径六节,也有四节四径。
 
最后编辑: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歧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土)者,真藏(玉机真藏丶脾)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土)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阴阳别论 》

真传几句话,假传万卷书!

二阴二阳的四经是如何变成三阴三阳之六经的呢?
三阳在头手,三阴在尻足,所谓人也。
二阳在昼,二阴在夜,所谓天也。
天人相应之谓也。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