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理探讨 《礞石滚痰丸方证分析和临床运用 》常熟县中医院 褚玄仁

zhtian215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0/05/31
帖子
316
获得点赞
1310
声望
93
所在地
广东
《礞石滚痰丸方证分析和临床运用 》常熟县中医院褚玄仁 -中医杂志1980年4期

礞石滚痰丸方载于《泰定养生主论》。由礞石(捣碎)、焰硝各30克(上药同放入瓦罐内,外用盐泥封固,晒干,火锻红,候冷取出),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各240克,沉香15克,为末,水九如桐子大。
现有成药出售,10克约计120粒。

  礞石甘咸,收敛制泌,镇痉消痰,经硝锻而其功益峻;
二黄苦寒,消炎镇静,清火泻痰,得酒制不伤脾胃;
沉香辛温,行气调中,镇痛坠痰,
方以咸苦寒凉之药为主,能降能泄,辛温大热之药为佐,或用作炮炙,有升有散,泄降升散相合,相反实以相成,善泻火郁,驱顽痰,药效峻捷,故称“滚痰”。

  本方可用于“实热老痰、结核异证”(《中国医学大辞典》)及“顽痰怪病”(《汤头歌诀》)。
老痰、顽痰指其病因特性;
异证、怪病、结核,标其发病特征;
实热两字,明其病理实质。

临床应抓住实、热、痰、怪四字,但四字不必悉具,要以痰字为中心,故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痰热实证及七情痰火所引起的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等证。而对因“风木太过、来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本草纲目》)之顽痰证候,最为适用。

  使用本方的脉舌指征是: 口甜、脉滑,舌红、苔黄。
《张氏医通》:“口甘……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宜)滚痰丸”,确是经验之谈,笔者曾屡试有效。但其兼证嘈杂,不是必具之证,重点在于口甜苔黄,或口甜脉滑。

  服用方法及随证加减:单纯顽痰,力可独当,病情夹杂,需配它药。
急重病,用速给法,常配汤剂同服,此药用量宜大(每服3~6克,日服3次),中病即止;

慢性病,用缓给法,吞服为宜,由小剂量开始(每服2~3克,日服3次),以得畅泻为度,不泻则每日增加1克,泻后仍减为小剂量,症状解除之后,再用维持量(每服1.5~2克,日服3次),服5~7日,以巩固疗效。
一般用温开水送服,老人虚人则以人参汤送服,或改用竹沥达痰丸(本方加人参、茯苓、半夏、甘草、竹沥、生姜汁)。
孕妇不禁,但量宜减,以得轻泻为度。
总之,用此药者,必求其泻,不泻则痰火不去,病何由痊。

  病案举例:

  例1:
周××,女,7岁,1972年8月15日会诊。

  患乙脑已1周余,因高热、神昏、抽痉住院,经西医对症处理1周,高热虽降(肛表38.3℃),但仍嗜睡不语,时时抽痉,痰鸣
804045aa.JPG
齿,脘腹胀满,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白厚腻,脉滑带数。痰火风食滞交阻,上蒙神明。拟熄风定痉,泻火涤痰。
  天竺黄10克,石菖蒲6克,江枳实6克,双钩藤12克,广郁金6克,炒僵蚕6克,石决明(先煎)15克,炮甲片5克,生牡蛎(先煎)30克,川贝母3克,竹沥一盅(冲入)。二剂。
  礞石滚痰丸6克,研末,匀分5包,每次1包,日服3次,温开水调匀灌服,得畅泻后停服。

  二诊:
服药后当夜即解胶痰样大便甚多,体温已降至正常,神志虽清,但问之不能答语,(大便时曾呼其母一次),痰鸣平,脘腹软,左肢仍欠灵活,偶或拘急,苔化薄,脉仍滑。
  原方去礞石滚痰丸、天竺黄、川贝,加桑枝12 克,白芍6克,桑寄生10克,忍冬藤15克。二剂。

  二诊药后,言语渐出,抽搐渐稀,即以原方出入调治1周,痊愈出院。

  例2:
宋××,男,53岁,农民,1977年10月24 日初诊。

  患慢性支气管炎已10余年,半月前淋雨受寒,始发热畏寒,咳喘倚息,3天后因神志不清,
入某医院,诊为
:(1)肺心脑病;
(2)慢支肺气肿;
(3)肺 部感染。经用氨茶碱,利尿剂,呼吸兴奋剂,激素及抗菌素等治疗,神志清,咳喘减,高热降,
住院半月余而血象及肺部罗音无明显改善,精神、食欲极差,该院因感染仍未控制,嘱其转院,遂自动出院,邀我出诊。

查体温37.8℃,血压130/70毫米汞柱,脉搏90次/分,呼吸28次/分,两肺满布湿罗音。咳嗽气急,痰粘而黄,精神委靡,夜不成寐,胸脘痞满,大便4日未解,舌淡红,苔淡黄腻,脉弦滑数。痰火胶结,肺失宣肃,拟汤丸并进。
  礞石滚痰丸30克,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鱼腥草30克,虎杖15克,生草5克,姜半夏10克,炒陈皮5克,云获苓10克,老姜3克。三剂。

二诊:
药后已得畅便,气急稍平,仍咳嗽,口中甜腻,知饥而纳不能多,睡眠稍安,苔黄未化,脉仍滑数,偶见歇止,重按少力,痰热稍减,久病正虚,当一面扶正,一面达邪,仿竹沥达痰丸意。
  礞石滚痰丸10克,每次2克,每日3次,服法同前。
  炙黄芪12克,炒党参10克,大麦冬10克,炙五味5克,制半夏6克,云茯苓10克,炒陈皮5克,北沙参10克,鱼腥草20克,虎杖根15克,炙甘草10 克。三剂。
  服上药后,患者自觉症状大为好转,即自动再服原方三剂,后又以六君子汤加减调理而安。


  例3:
周××,女,38岁,农民,1972年9月13日入院。

  患者脐周疼痛已3年,为阵发性隐痛,痛时腹中攻窜,并有症块可摸到,大便时溏时结,每次大便之前则腹痛必作,近2月来脐周疼痛加剧,形寒低热,自汗盗汗,日渐消瘦,神困体倦,卧床不起已1个多月,口中发甜,食欲很差,每日仅食2两,大便溏薄。

曾经外地医院多次检查,胃肠透视诊断:
(1)胃肠机能障碍;
(2)小肠蛔虫症,
(3)过敏性结肠炎?曾服驱虫药,解出蛔虫数十条,又用过其他西药,均无好转而住入本院。
  入院检查:舌红、苔白微黄而腻,脉濡带滑,腹软凹陷,脐周有轻压痛,右肾在脐平以下(即患者自己摸到的所谓症块)。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先用西药处理,1周后病情毫无改善,于9月18日开始用中药治疗。初诊认为湿热壅脾,用芳香化浊法,二诊按脾虚湿困论治,均无效应,细询之下,知患者大便虽溏而解下不畅,乃辨为顽痰结于中焦。犯胃故口甜不知饥,胶结于脾,故疼痛便溏而解下不畅,脾主四肢、肌肉,脾为痰火困灼,故疲倦无力,形瘦肌削。遂改用礞石滚痰丸单刀直入,缓服图治。
  礞石滚痰丸9克,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药后第2天早晨,得畅便,且腹不痛,自云系3年来未有之象。口甜大减,3天后,口不甜,腹未再痛,神振纳增而带药出院(礞石滚痰丸60克,嘱分10 天服完)。1973年3月追访,疗效巩固,康健逾昔。仅偶有大便时腹部隐痛。
 
最后编辑:
许寿全 八十老翁医话医案

(2)按少阳阳明郁热,痰热郁结,治疗网织细胞肉瘤

于1975年,我院某大夫找我诉说,他母亲颈腋、腹股沟等 处发现淋巴结肿大。先按淋巴结结核治疗病情迅速加重,后到某 医院检查确诊为网织细胞肉瘤。带多种抗癌的化疗药物回承德治 疗月余。白细胞下降至不到2000个/立方毫米,毒副反应严重而 停药。找我商量想用中药治疗。

时间是1975年11月20日,其 母当年61岁,素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常有腰腿疼痛,指踝关 节已变形,活动受限。

于九月中旬又发现颈及两腋处有黄豆大小 之结节。

经按淋巴结核用抗熔药物后,肿物反而迅速增多,蔓延 到两腹股沟,大者如栗子,小者如花生米,最大者如鸡卵。

十月 去北京某医院做病理检查确诊为“网织细胞肉瘤”。因不能手术, 乃带“长春新碱二“环磷酰胺”“甲基卞耕”“强的松”等药返回 承德。

经祥寻得知发病之初,自觉腹部发热,热气上冲,窜至胸 则心悸,至颈则颈部发胀,颊部发灼,头晕目眩耳鸣,以致坐卧 不安,才发现颈腋有结节。
至今,每日仍有阵发性的腹部发热, 热气上冲,并较前加重。

余至为该患者诊病时,正值其病情发 作。虽久病但营养状态尚好,体稍胖,舌质老,苔少,脉稍数, 恶热,大便秘,小便黄少。

辨证:
①白细胞虽然下降很低,但其脉证尚无虚象。
②按颈 腋腹股沟等肢体侧面属少阳经循行部位。
③便秘,恶热,腹部发 热等皆为阳明郁热之证。
④按《王隐君痰论》中说:“痰证古今 未祥……或头风、眩晕、目昏、耳鸣,或绕项结核,似疣非指, 或胸腹闷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闷,有如烟气上冲,头面烘热。” 等记载。〔注3〕

此病的特征与《王隐君痰论》中所述极相近似。

据 此认为本例的病位在少阳阳明,病性属热,新病正气未虚尚属邪 实阶段。

故辨证为:少阳阳明郁热,痰热互结成核。
治应清解少 阳阳明郁热,清解痰热开郁散结之法。
而选用以大黄为主药的磁 石破痰丸,并配伍柴胡、袍子清解少阳之郁热,川军、瓜娄、双 花、浙贝母、清泻阳明,疏散痰热之郁。
再加丹皮、元参、甘 草、清热养阴以扶正,以其达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共凑 清解痰热,开郁散结之效。

治疗经过:
由75年11月20日开始每晚睡前服碳石磕痰丸 6g,每早晚加服汤药一次。
煎剂中用大黄意不在攻下,尽量减轻 大黄的泻下作用,维持大便通畅为适度。

这样,服用十剂后腹部 灼热感,热气上冲感减轻,肿物体积有所缩小。

依据有时咳嗽, 感冒继以上方为主,稍行加减,又服三十余剂至76年3月。颈、 腋、两腹股沟肿物基本消失,唯仍有时颈部发胀,或目赤咽干, 或颊部赤热,此仍为痰热未清之象。

遂停用汤药,改碳石破痰丸 为每日两次。

由于碟石磕痰丸的产地不同,服用上海产者泻力 小,服至100粒始泄,则服80粒以维持大便通畅不至大泄。

服 用当时天津产泻力大,服50粒即泄则服40粒,以大便通畅不泄 为适量。

至76年6月25日肿块完全消失。仍有时感觉腹部灼 热,热气上冲。病者唯恐旧病复发而改每晚服药一次,

至76年 末基本治愈未见新肿物出现。类风湿病也较前减轻,身体较前健 壮,已能料理家务。

经随诊三年身体一直很好,由76年至92年 现以观察十五年之久现今身体尚健。

体会:
按碌石破痰丸是《王隐君痰论》中倡导的主要方药。
现今用他主要治疗因痰迷心窍,而至之癫狂。

按《王隐君痰论》 的认识,这一碌石磕痰丸能治疗很多疾病,此丸善泻热去痰,故 凡属痰热之实证均可应用,
一般均在临睡前服用6〜10g,药量 应据病情及体质决定,以大便通畅不泻为好。

一是用此药的目的 在缓慢的清降痰热。

二是因为一般人都喜补畏攻,服药后腹泻都 害怕,怕伤气怕脱水c故用量掌握在药后大便通畅或稍泻为适 量,西医诊断本病主要依据活检,而中医辨证论治则重视临床症 状的变化。

如本例的颈腋的肿块,腹部灼热,热气上冲,颈部发 胀,颊部发灼等只是确定少阳阳明郁热,痰涎凝滞的依据。所 以,用下法的依据不是“网织细胞肉瘤”这个病名,而是按辨证 的结果。

上述临床表现不是网织细胞肉瘤的必有症状。有此证可 用此法,无此证就不能用此法。

在一年多的治疗中使用大量的大 黄。
一是病人服药后感到舒适,虽然有时稍腹泻,但没出现虚 象,没发现任何副作用。
二是病情逐渐减轻,病人有了治愈疾病 的信心。当肿块完全消失以后,恐怕旧病复发,又坚持服药半年 之久巩固了疗效。因此认为用大黄能治疗肿瘤病之属于痰热实证 者,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