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何谓藏府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364
获得点赞
353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今天的人们把藏改写为脏,府改写为腑,这是错误的,抹去了藏府的本义,不利于大家的理解。藏者,隐藏之意。隐藏起来则表示大家看不到,所以藏是指人体内看不到而又实际存在着的东西,这种东西乃是抽象的概念,故而看不到。府者,居住之处所也,其为可见之物。抽象的概念,古人称之为道。可见之物,古人称之为器,人体之器叫做脏器。所以,府是脏器,藏是脏器背后之道。把藏改写为脏,这是把道说成是器。而把府加一个月字旁,则是把府与藏等义而不予区分。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府是器,藏是道。

譬如,小肠黏膜、胃黏膜、胰腺外分泌腺,这些都是器(脏器),合起来代表一个脏器,取名叫做胃,即胃府。胃府是看得见的。虽然用肉眼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还是可以看清楚的。隐藏于胃府背后的藏,取名叫做脾藏。脾藏看不到,不仅用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也看不到,因为它是抽象的概念,是道。胃府是消化之器,脾藏是消化功能。胃府是肉体结构,脾藏是抽象概念。肉体结构是表,抽象概念是里。表是看得见的,是阳。里是看不见的,是阴。府在表,藏在里。

又譬如人体胸部中央的那个看得见的脏器,古人把它叫做心包府,隐藏在它背后的抽象概念叫做心藏。心包府是肉体,是阳。心藏是道,是阴。这是心藏与心包府对比而言的。拿心藏与其它四藏对比,则心藏是阳,看得见。其它四个藏是阴,看不见。这是因为,心藏是火,其它四个藏都不是火。西医说的心脏,中医称之为心包,它是府而不是藏。
 
西医的心和脑都是脏器,同属于心包,叫做心包府。中医的心是藏,是隐藏于心包府背后的神明。所以,我们不要把心与脑割裂开,它们同属于一个叫做心包的脏器系统,其背后的功能系统叫做心藏。府与藏相对,身与心相对。
 
研究中医,一定要把所有的概念完全搞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如果不能这样,那么中医理论就成为伪科学。在西医引进中国之前,中医本来不是伪科学。西医引进中国之后,中医蜕变成了伪科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的思想西医化了,中医概念模糊化了。于是中医的所有概念按照西医的概念来理解,导致中医的理论既不符合西医理论,又不符合中医逻辑。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整个人体有一颗心,每个细胞也有一颗心。它们有各自的心,前者是大心,后者是小心。许多小心整合起来形成大心。整个人体有神明,每个细胞也有神明。变化莫测叫做神,万变不离其宗者叫做明。心在变,而且变化莫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此谓之道。
 
古人把整个人体区分为五个系统,每个系统取一个名称,叫做五藏。主宰神明者叫做心,主宰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者叫做脾,主宰全身之气(也就是卫气)者叫做肺,主宰下水道者叫做肾,主宰心者叫做肝。心主宰全身之肉体,而肝主宰心藏之灵魂。《黄帝内经》曰“肝藏魂”,此之谓也。故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谋虑不是心藏的功能么,怎么又特别强调谋虑是肝藏的功能呢?这是因为肝藏主宰心藏。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国王是全国的主宰者,而必须有一个东西主宰国王,否则国家必乱。国王管理全国,而国民主宰国王,这叫做民主。国家有民主才能长治久安,人体有肝藏才能生命长寿。心藏管理全身,而肝藏主宰心藏,这叫做生命。肝藏能主宰心藏则生,肝藏不能主宰心藏则死。
 
最后编辑: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是府,肝是藏。二者一表一里,一阳一阴,一器一道,一个负责决断,一个负责谋虑。决断可见,故为阳而在表。谋虑不可见,故为阴而在里。肝与胆形成一个系统,其作用是主宰心藏。

人之神明藏于心,心之灵魂藏于肝。神明是阳,灵魂是阴。神明可见,灵魂不可见。
 
肝胆形成一个系统,为心藏之神明提供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叫做灵魂。这就好比是一个国家,其国家战略是神明,诸多战略家是物质基础,战略家们被称为灵魂人物。没有战略家,何来国家战略。战略家怎么来的呢,由肝胆系统产生的。肝藏负责谋虑,胆府作出最后决断。没有谋虑就没有决断。谋虑是阴,是藏,是物质基础。决断是阳,是府,是战略家。胆府直接为全身供应战略家而主宰心藏。要是全国缺乏许多高明的战略家,那么国君必胡来而把国家搞乱。同样道理,要是全身缺乏胆气,则心藏必不圣明而发生疾病。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也。
名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所谓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能满而不能实也。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也,故能实而不能满也。


五行對應五藏,在先秦兩漢時代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管子》認為,脾酸(木)、肺鹹(水)、腎辛(金)、肝苦(火)、心甘(土)
古文經家認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腎水。
今文經家認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请问先生之说法有何根据?又如何能够去证实或证不实?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也。
名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所谓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能满而不能实也。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也,故能实而不能满也。


五行對應五藏,在先秦兩漢時代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管子》認為,脾酸(木)、肺鹹(水)、腎辛(金)、肝苦(火)、心甘(土)
古文經家認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腎水。
今文經家認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请问先生之说法有何根据?又如何能够去证实或证不实?
中医理论是道,道的特点是道与道相通。只要理论能够自洽,它就是正确的,不需要去寻找什么依据。所以,中医理论必须每个概念定义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显示每条道是不是相通,明白理论是否自洽。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
………………

天有精,地有形。“地有形”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是拿来跟“天有精”对照,以凸显“天有精”之论。天地之间,从天到地,必有上、中、下三条界线。上线之上无气,上线与中线之间有气而无形无质,中线与下线之间有气有形而无质,下线之下有气有形而有质。精是有气有形有质的东西。所以,精必存在于下线之下。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搞清楚“天有精,地有形”之论。这里的天,范围局限于下线之下。一切生命都存在于下线之下,不能达到下线之上。整个“生物圈”位于下线之下的范围。在生物圈内,“天有精,地有形”。超出此范围,此论不成立。

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八纪也好,五里也罢,泛指宇宙的各种规则。宇宙有各种规则,那么才能产生各种生物。在《黄帝内经》,“万物”这个词往往都是泛指各种生物。各种不同的规则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物。“天地”指宇宙。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宇宙由阴阳两个基本因素产生,阴气形成地,阳气产生天。那么,天之运动,地之静止,都是由心藏之神明所产生的规则来规定的。那么,心藏不仅仅存在于人和某个其它生物,它存在于整个生物圈,主宰着所有生物。整个生物圈有一颗心,每个人有一颗心,每个细胞也有一颗心。它们各自负责管理自己的范围。

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生长收藏是各种生物运动变化的周期节律,这种周期节律终而复始,永远不会停止。每个生命的结束也仅仅代表一个生长收藏周期的结束,并不是这一个物种的结束。为什么生命的周期节律永远不会停止呢,因为宇宙的阴阳动静没有停止,神明还在呢。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这里用“头”、“足”表示从“上”到“下”(即从天到地),从阳到阴,整个人。整个人是由天和地培养起来的。天培养人的阳气,地培养人的阴气,人本身培养自己的五藏。“人事”,每个人自己所能够作为的事情。
 
最后编辑: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有神,西方古人也认为宇宙有神。不过两个神概念完全不同。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神乃是无神论之神,西方古人心目中的神乃是有神论之神。有神论之神不仅主宰每个人和每个生物,还主宰整个宇宙。无神论之神主宰每个人和每个生物,而宇宙主宰神。整个宇宙有一个神主宰每个人和每个生物。每个人有一个神主宰这个人的所有细胞。每个细胞有一个神主宰这个细胞。整个宇宙之神是大神,每个人之神是中神,每个细胞之神是小神。有神论之神,是大神主宰中神,中神主宰小神。不可能反过来主宰。而无神论之神,则可以反过来主宰。细胞之神可以反过来主宰每个人之神,每个人之神可以反过来主宰整个宇宙之神。物理学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你与我两个力相互作用,你改变我,我反过来改变你。那么,说不定谁主宰谁呢。这是无神论。有神论,则天主宰地,地主宰人,人是天地之奴隶。所以,西方古人强调人们对神的绝对服从,而中国古人强调人的能动性。

在中国古人看来,神创造人,人也会创造神。在西方古人看来,只有神创造人的份。

所以,中国古人强调“调神”。《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便是告诉大家,如何在一年四季采取不同的办法调神。这样便可以让自己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宇宙之神神决定你的天年是多少年,而你能不能尽享天年还不一定呢,要看你有没有后天调神。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你这辈子调神调得好,会促使宇宙之神给你的子孙后代增加天年。所以,宇宙之神实际上是由每个人之神决定的。
 
什么是神?魂魄、志意思虑、智都是神。所以,《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必定义魂魄、志意思虑、智,跟大家说清楚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神是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宇宙决定的,另一个方面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五藏相互配合,就会产生神。有负责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有负责下水道的,有负责管理卫气的,有负责管理整个人体的,有负责管理心神的。这样就会形成逻辑闭环,使每个生命自动平稳运行,就像人工智能那样。必须是逻辑闭环,有作用,有反馈作用。神管理人,人管理神,作用与反作用,逻辑闭环。要使逻辑闭环,必有五藏俱全。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
………………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气是阳气,地气是阴气。肺负责产生卫气,嗌代表营养物质的入口,营养物质产生营气。营气来源于嗌,产生于脾。营气为卫气的源泉。营气是阴气,卫气是阳气。脾藏把营养物质变化而赤为血,血产生营气。肺藏消耗营气而产生卫气。卫气有两个来源,一阴一阳。阴是营气,阳是肺气。肺气来源于天之阳气,所以天气通于肺。营气来源于地之阴气,地之阴气经过嗌进入脾。所以地气通于嗌。

所谓嗌,包括咽和喉。咽是谷气的入口,喉是氧气的入口。谷气是阴气,氧气是阳气。所以咽是阴气入口,喉是阳气入口。氧气虽然是阳气,但是毕竟还是地气,而不是天气。天气是阳中之阳,氧气是阴中之阳。肺为金藏,其性纯阴,故阴性强。天之强阳气必须经过肺之强阴气作冷处理,才能产生卫气。卫气虽然是阳气,但不是强阳气。这是因为,强阳气既杀气细菌病毒等邪气,还杀气人体的正常细胞而损伤正气。必经过肺金作冷处理才能产生卫气,卫气杀灭邪气而不损伤正气。脾向肺输送营气,喉向肺输送氧气,一阴一阳,二者合起来在肺金的环境下产生卫气。卫气属于弱阳气,杀灭邪气而不损伤正气。

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心产生神明而主宰全身,肝产生风气而主宰心藏。心之神明来源于雷,肝之风气来源于天之阳气。所以,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这里需要把风气与雷气区分开。雷气是指神明之气,不要把雷气看做是天上打雷,取“雷”之名乃是借用而已。就像不要把风气看做是天上刮风,也只是借用名词而已。雷气产生神明,风气主宰神明。心产生神明,肝主宰心。神明是火,火不能自制(这是火的本性),必有风气制之。神明的作用是“治”,风气的作用是“乱”。治与乱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神明。肝的作用是产生各种风气,促使心之神明不乱。

风气本性致乱,肝藏产生风气。所以,当人体肝气过旺就会表现为各种乱象,古人把这种情况叫做肝风内动。

就像人类社会,它既需要君主产生神明,又需要百姓产生各种社会风气。其实任何社会风气都有乱性,而这些社会风气却是君主产生神明不可或缺的。没有各种社会风气,君主反而不能产生神明。

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谷气指各种营养物质,雨气指水分。谷气通于脾很好理解,这里不多说。水分是人体所有物质的溶剂。没有水,人体所有物质立即死亡(失去活性)。脾藏为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肾藏为人体提供物质的溶剂。溶剂及其溶解的所有物质,合起来所发挥的作用叫做肾。肾是藏,藏是脏器背后隐藏着的抽象概念。肾藏之前台名曰膀胱,膀胱是脏器。膀胱在表,肾藏在里。膀胱是阳,肾是阴。膀胱是盛装水的容器,肾是水(包括它溶解的所有物质)本身。肾之所以发挥作用,是因为它藏精。肾精不足,则技巧不出,人的生命力就会全面降低。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川是流水沟,这里比喻气血津液流通的道路。海是指湖泊,这里指人体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九窍指头部之七窍,加上阴部之二窍。这里泛指全身的具有特殊作用的肉体结构。全身的肉体结构区分为川、海和窍三个类型。海的作用是储藏物质,川的作用是运输物质,窍的作用是让物质发挥各种作用。水包括其中溶解的各种物质,储藏于海,运输于川,发挥作用于窍。之所以会形成海、川和窍,是因为天地之阴阳气作用使然。
 
什么是卫气?

卫气是指人体最末之气。人体之气就象一颗树。有树根,有树干,有树枝,有树叶。卫气是树叶之气,营气是树枝之气,宗气是树干之气,元气是树根之气。越近树叶,其气阳性越强。越近树根,其气阴性越强。所以,卫气与营气对比,卫气是阳气,营气是阴气。

卫气分布于全身之“肉体”。什么是肉体?肉体乃指有生命活性之物质结构。譬如各种酶是肉体,通道蛋白质是肉体,离子载体是肉体,细胞是肉体,肌肉是肉体,脂肪是肉体,纤维是肉体,细胞器是肉体。肉体的原子和它形成的简单物质结构则不是肉体。譬如各种元素不是肉体,各种离子不是肉体,水分不是肉体,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不是肉体。卫气分布于肉体,不深入于非肉体。卫气的作用是杀灭邪气,因为邪气会破坏肉体。卫气还负责促使肉体更新,因为肉体必老化,需要更新。卫气是阳气,阳气的作用是促使物质分解而解构肉体。营气是阴气,阴气的作用是营建新的肉体。卫气负责拆,营气负责建。所以,当人体的卫气虚弱时,各种邪气不能被消灭,被邪气破坏的肉体不能被拆解。

所以,卫气的作用是保护人体正常的肉体。卫气好比是精确制导炸弹,炸死敌人而不炸死自己,并且为营气提供必要的营建空间。精确制导炸弹之所以精确,是因为它的火力不是纯阳气,而是点射性火力。之所以能够点射,是因为阳中有阴。如果阳中无阴,这种火力叫做火气,又叫做热邪。热邪导致热病。热病的特点是把邪气和正气一并消灭,细菌病毒和肉体一起破坏。

卫气产生于肺藏,必消耗营气。卫气从肺藏宣发于全身之肉体,运行于脉道之外。营气从脾藏沿着脉道上升到肺藏。卫气必须与营气平衡。卫强营弱则出汗,营强卫弱则无汗。出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
前面说了,风气产生于肝,且风气本身有乱性(当然春季之风没有乱性,而是生性)。一年四季,除春季之外,其它季节的风气本身都是乱气,被称为“邪风”。邪风到来就像是暴风雨那样迅速,会快速导致疾病并且快速加重,所谓风性善行而数变。那么,风邪导致的疾病必强调不能耽误治疗。风邪首先侵犯皮毛,然后快速侵犯肌肉,又快速传到筋脉,再快速传到六府,最后传到五藏。风邪的传变比寒邪的传变快多了。不要等到内传五藏才治疗,那就导致严重的后果,就算治好了,人也是半生半死,生不如死。趁邪气在皮毛治疗最好,其次是在肌肉才治疗,再次是在筋脉而治疗,不要等到风邪侵入于藏府才治疗。原文说的“肌肤”,肤不是指皮肤,而是指比皮肤深一个层次的肉体结构,即肌肉。筋脉又比肌肉深一个层次,六府比筋脉深一个层次,五藏比六府深一个层次。所谓深一个层次,不是指在同一个纬度更“内”,而是在不同经度而更“里”。这里需要搞清楚“内外”与“表里”的不同概念。邪气深传,是里传,而不是内传。要治邪于表,不要等到传里才治疗。

所谓筋脉,筋是具有力气的肉体,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们大致在于同一个深度(相同的经度)。筋和脉位于肌肉之里,六府之表。把人的肉体结构从表到里区分为五层,分别是:皮毛、肌肉、筋脉、六府、五藏。它们之间是浅深之别,而不是外内之分。邪气从浅到深,从表到里,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最后从微观结构到抽象概念。皮毛、肌肉、筋脉、六府,这些都是脏器,都是结构物质,为形而下的实物,即器。五藏则纯粹是抽象概念,是形而上的道。当邪气把人之道彻底破坏了,最后就算保住了命也是半生半死。
 
古人把人体的正气看作是一颗树。树有根、干、枝、叶。正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与之对应。我们可以把枝和叶合起来看,把营气与卫气合起来看。儿女的父母叫做宗,营气与卫气共同的父母叫做宗气。父母的父母叫做祖,所以宗气之宗本来叫做祖气。在人类的家谱,宗还有宗,祖还有祖,没法追溯其元。在人体之气,则宗之宗便是元,也就是说,祖气即是元气。于是,古人把树根对应的气叫做元气,而不称为祖气,目的是突出其为气之根源。

直接推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气,古人把它区分阴阳。阴气叫做营气,对应于树枝。阳气叫做卫气,对应于树叶。产生营气和卫气的气被称为宗气,对应于树干。产生宗气的气叫做元气,对应于树根。

间接推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气包括宗气和元气。卫气-营气-宗气-元气,从末到本,从阳到阴,从直接到间接推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所以,区分阴阳,则卫气最阳,元气最阴。好比一个国家的国防系统,卫气是炮弹,元气是研发武器的科学家,宗气是军工厂,营气是军人。炮弹比军人更阳性,军人比军工厂更阳性,军工厂比科学家更阳性。
 
卫气是最最直接的正气,它是纯阳气。阳气的特点是动,动则变,变则不腐败,不腐败则保持相对稳定。好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房子必须住人,长期不住人容易破败。同样道理,人的肉体必须运动变化,否则就会腐败。所以,阳气才是人体的卫气,这是中国古人最智慧且最根本的哲学认识。人的皮肤之所以可以很好的保护人体,不是因为它多么坚固,而且因为它更换得非常快。更换皮肤,需要阳气把它破坏。阳气的作用特点是破坏。破坏的速度提供了更换皮肤的速度极限,俗话说不破不立。皮肤被破坏了,需要及时产生新的皮肤以修复之。营气负责产生新的皮肤,承担修建任务。营气是阴气,阴气的作用特点是建设。

卫气负责破,营气负责立。不破则不立,破了需要及时立。所以,卫气与营气,阳气与阴气需要平衡。如果卫强营弱,破了不能及时立,则皮肤黏膜溃疡。如果营强卫弱,立而不破,则人体产生垃圾,人体的垃圾被称为湿。古人曰“湿胜则阳微”,是其义也。所以,皮肤黏膜溃疡是阴虚阳亢,湿气内生是阳虚阴盛。所以,治疗皮肤黏膜溃疡应该甘凉滋阴、苦寒泻火。治疗湿病应该辛温助阳。

卫气好比树叶,营气好比树枝。修剪枝叶可以促进树干生长,是因为不破不立,破促进立的哲学原理。树叶和树枝是阳,树干是阴。修剪树叶和树枝是削弱阳气,这会促进阴气。同样道理,人体剧烈运动时阳气大大增强,阳气增强会破坏枝叶,相当于修剪枝叶。然后在休息时会促进阴气大大增强,加大营气的建设力度。所以,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强烈的运动锻炼。中年过后,人体的阴气受到元气不足的限制,则不宜做强烈的运动锻炼,因为破而不得及时立,阴气不足的缘故。

所以,少年儿童应该多多运动锻炼,老年人应该多多静养。
 
每个人的正气都是有限度的。有限度则证明它有根、本、枝叶,就像一棵树那样。正气的枝叶叫做营卫,正气的本叫做宗气,正气的根叫做元气。元气的强弱决定了正气的强弱,而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共同决定元气的强弱。先天禀赋不多说,因为不是每个人自己能够作为的。后天培养元气则有很大的讲究。一个人一辈子活了一百岁,他的元气很强,不是因为他一百岁每天都对后天培养元气作出同样大的贡献,而是有讲究的。青少年时期是后天培养元气最好时机,随着年岁增加,培养元气的的作用越小。怎么培养元气呢,劳逸结合。运动养阳,休息养阴,营养充足而不过剩。青少年时期,运动时强烈运动,休息时充分休息,加上足够的营养,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元气。壮年过后,也应该劳逸结合,但是,运动时不能运动强度太大,休息时也需要充分休息。也需要营养充足,但是,因为运动强度减弱,对营养的消耗必然减少,所以既要强调营养充足,也要强调不能营养过剩。

运动养卫气,休息养营气。劳逸结合,则营卫都得到后天培养。这种后天培养会反过来构筑人体的元气。为什么呢,道理前面说了,好比修剪枝叶可以促进树干和树根增长。
 
中医说“肺主气”。什么意思?
人体的气,最基本的意思是推动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气区分为直接的气和间接的气。如果不特别注明,说气,指的是直接的气,也就是直接推动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这个气,被特别命名叫做卫气。说肺主气,意思是说肺主卫气(不是肺主营气)。

中医又说“肺主皮毛”。什么意思?
“皮毛”,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常人说的皮肤和毛发,而是泛指人体一切最体表的器官。既包括皮肤和毛发,又包括呼吸道粘膜和它的纤毛,消化道粘膜和它的绒毛,还有泌尿生殖道粘膜。皮毛之下被称为肉,肉之内被称为骨(如果有的话)。

说肺主皮毛,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肺只主皮毛。难道肺不主肉,肺不主骨?不是。肺主全身所有肉体结构的气,所以,古人说肺主气。那为什么偏偏要强调肺主皮毛呢?是因为皮毛最敏感地反映着全身的肉体结构。肺气不足时,全身所有肉体结构的卫气是不是不足,不容易观察到,而皮毛的卫气不足了,则比较容易观察到。

皮毛的卫气不足了,各种细菌病毒就很容易侵犯人体,导致“外感病”。外感病,古人把它叫做“太阳病”。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里借用《伤寒论》的观点)。出现了这一组症状,可以确诊太阳病。确诊太阳病,就确认了卫气不足。确认了卫气不足,就确定了肺气不足。

由于肺主全身所有肉体结构的气,因此《黄帝内经》又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