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把藏改写为脏,府改写为腑,这是错误的,抹去了藏府的本义,不利于大家的理解。藏者,隐藏之意。隐藏起来则表示大家看不到,所以藏是指人体内看不到而又实际存在着的东西,这种东西乃是抽象的概念,故而看不到。府者,居住之处所也,其为可见之物。抽象的概念,古人称之为道。可见之物,古人称之为器,人体之器叫做脏器。所以,府是脏器,藏是脏器背后之道。把藏改写为脏,这是把道说成是器。而把府加一个月字旁,则是把府与藏等义而不予区分。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府是器,藏是道。
譬如,小肠黏膜、胃黏膜、胰腺外分泌腺,这些都是器(脏器),合起来代表一个脏器,取名叫做胃,即胃府。胃府是看得见的。虽然用肉眼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还是可以看清楚的。隐藏于胃府背后的藏,取名叫做脾藏。脾藏看不到,不仅用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也看不到,因为它是抽象的概念,是道。胃府是消化之器,脾藏是消化功能。胃府是肉体结构,脾藏是抽象概念。肉体结构是表,抽象概念是里。表是看得见的,是阳。里是看不见的,是阴。府在表,藏在里。
又譬如人体胸部中央的那个看得见的脏器,古人把它叫做心包府,隐藏在它背后的抽象概念叫做心藏。心包府是肉体,是阳。心藏是道,是阴。这是心藏与心包府对比而言的。拿心藏与其它四藏对比,则心藏是阳,看得见。其它四个藏是阴,看不见。这是因为,心藏是火,其它四个藏都不是火。西医说的心脏,中医称之为心包,它是府而不是藏。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府是器,藏是道。
譬如,小肠黏膜、胃黏膜、胰腺外分泌腺,这些都是器(脏器),合起来代表一个脏器,取名叫做胃,即胃府。胃府是看得见的。虽然用肉眼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还是可以看清楚的。隐藏于胃府背后的藏,取名叫做脾藏。脾藏看不到,不仅用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也看不到,因为它是抽象的概念,是道。胃府是消化之器,脾藏是消化功能。胃府是肉体结构,脾藏是抽象概念。肉体结构是表,抽象概念是里。表是看得见的,是阳。里是看不见的,是阴。府在表,藏在里。
又譬如人体胸部中央的那个看得见的脏器,古人把它叫做心包府,隐藏在它背后的抽象概念叫做心藏。心包府是肉体,是阳。心藏是道,是阴。这是心藏与心包府对比而言的。拿心藏与其它四藏对比,则心藏是阳,看得见。其它四个藏是阴,看不见。这是因为,心藏是火,其它四个藏都不是火。西医说的心脏,中医称之为心包,它是府而不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