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网络健康知识的传播,人们开始注意到身体的健康了,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及时求医治病了,一旦心脏出现的一些症候,到医院检查就感到力不从心,什么CT、仪器、化验、B超等等,医院里高精尖的东西,都给你检查一遍,最后告知你一切正常,你对这个结论不满意想再问问医生,医生说,仪器也检查了,血液也化验了,没有发现你的心脏有问题,我们也不能随便开药,如果你还是不放心,那就住院观察吧!本来把希望都寄托给医院,结果就这样的扫兴而归。
看病别说我们求医人是这样,医生本身也同样是“受害者”,他们也是人,有些病自己无法做出诊断,也大把大把的乱吃药,期盼病情快快好转,这就是当前医疗界的现实状况,是西医带来的无法改变的弊病。
看病有好多方法可选,只是人们的固有观念作怪,认为西医院检查设备齐全,各科室分工细致,专家、教授头衔等,吸引了你的眼球,只有这样的医院才能信得过。所以,有病就跑到西医院,查不出病因就认为自己没病,耽误治病的最佳时间。
心脏病症明显但病因不清,是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都认为,心脏不在发病的时候,医院的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所以,心脏病症出来的时侯,有的人急忙赶快到医院检查,很怕错了这个确诊的最佳时机,结果多次跑医院,也没检查出病因来,这是当前看病的一种误区,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所在。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一句名句,意思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在萌芽状态就进行干预,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西医对于心脏病发病,之所以检查不出来的原因就在如此。
西医采用仪器看病,中医通过脉诊探病。心脏不达到受损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器质性变化,靠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那么,医生只认仪器不认人,所以,即使病症非常明显,仪器检查不出来心脏有病,也不会为你开药的。中医看病就不一样了,中医看病是依据脉诊诊病,以脉诊得出的结论,做为治病的主要依据,然后,根据病因辨证施治,这就是中、西医,在诊病上的区别。
中医脉诊为什么如此重要?脉诊在腕关节的挠骨上,腕关节属于肺经循经的通路,是气血运行的起点,又是气血运行的终点,古人经长期反复验证,最后把脉诊确定在腕关节。
腕关节上面的寸关尺,是用于判断身体健康状态的部位,它对应于五脏六腑;寸关尺搏动的不同状态,是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志。
判断疾病主要是观察脉象,根据脉象的不同变化,判断患病的脏腑,判断病情的轻重。所谓脉象,是气血在血管内搏动的一种状态,五脏六腑在体内发生的病变,在寸关尺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身体的不同状态,都通过脉搏搏动各种形态,真实反映在脉象上面,腕部寸关尺脉搏动的形态,是确定脏腑健康非健康的主要标志。
脉象是中医判断病情特有的方法,是中医与西医的在本质上的区别。中医脉象可分29种,标定出什么是平脉,什么是病脉,平脉是身体健康,病脉是身体有病。脉象对病情很容易做出判断,如果从脉象观察身体患病了,按照患病的脏腑给予调整经络,病情可及时得到控制,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就是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方法。
西医与中医有本质上的不同。西医在心脏患病初期,无法做出检查和治疗,只有病情到一定程度,通过检查才能发现。西医医生有一种常用语,过三个月再来复查,那三个月之内怎么办昵?一定是延误了病情。中医无所谓初期、后期,发现病情可及时救治。西医对心脏病做出的结论,必须通过仪器检查,通过血液化验等,是心脏本身已经出现问题才做出结论,在患病初期不能做出诊断,只能是病症明显病因不清。
为什么没有心脏病,会出现心脏意外昵?无论什么大病的出现都有前兆,何况是心脏病,没有突发,只有不懂。我讲一个病例,当你看明白了这个病情,对心脏发病的病症,就略懂一二了。
一个小学生,上课期间突然呕吐,家长得知后急忙带到我这。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后,感到有点怪怪的,紧绷着个小脸,象生气的样子,低头不语,没有一点阳光之气,一个小孩子问也问不清,只有诊脉观察脏腑的病变再说。
从脉象上观察,呕吐的病因在心。病因搞清了,为了探讨有关病情,根据我的经验,又询问一些情况。我说,眼睛疼不疼?疼。头疼不疼?疼。心烦不烦?烦。身体乏不乏?乏。心慌不慌?慌。呼吸气短不?短。
情况问清后与孩子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病症,都是心脏有病的表象。虽然不能说是心脏病,但是心脏不健康的表症。
呕吐是心脏不健康的典型病症,不懂得中医知识,往往认为是胃肠病,实际出现这种病症是病在心,主要是肠子在作怪。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当心气盛,心气下降到小肠,造成肠气过盛,因肠气盛,胃中饮食物不能顺利到达小肠,因机械性返流出现呕吐。
根据病因调整心包经、三焦经,气血通畅了,呕吐、头疼、心烦,……等病症都消失了,孩子也露出了笑容,高高兴兴的走了。
中医对病情的诊断简单,治疗方法简单。看到这个病例之后会问,心脏有病为什么还有这些病症昵?祖国传统医学在《灵枢·经脉篇》中,对心脏的有关病症,已经说的明明白白的了,其原因是与心脏经络的走向有关,当你明白心脏经络的走向,出现心脏患病的病症,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下面我列举有关心脏患病的病症。
胸闷、前胸后背痛以及气短,是心脏患病常见病症,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了解的病症。如,眼眶干涩、眼珠子痛、头痛、腰痛、颈椎痛、肩膀痛、胳膊麻、失眠、易怒、心悸、乏力、夜汗、胃痛、血压高、睡前饥饿感,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等。
这些病症都是心脏患病时的真实写照,当你熟知中医医理,出现这些病症时,就能正确对待,不急于跑医院,不会诊脉也不要紧,只要选用心包经、三焦经,点按上面的穴位,病症都能立即消除。
看病别说我们求医人是这样,医生本身也同样是“受害者”,他们也是人,有些病自己无法做出诊断,也大把大把的乱吃药,期盼病情快快好转,这就是当前医疗界的现实状况,是西医带来的无法改变的弊病。
看病有好多方法可选,只是人们的固有观念作怪,认为西医院检查设备齐全,各科室分工细致,专家、教授头衔等,吸引了你的眼球,只有这样的医院才能信得过。所以,有病就跑到西医院,查不出病因就认为自己没病,耽误治病的最佳时间。
心脏病症明显但病因不清,是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都认为,心脏不在发病的时候,医院的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所以,心脏病症出来的时侯,有的人急忙赶快到医院检查,很怕错了这个确诊的最佳时机,结果多次跑医院,也没检查出病因来,这是当前看病的一种误区,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所在。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一句名句,意思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在萌芽状态就进行干预,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西医对于心脏病发病,之所以检查不出来的原因就在如此。
西医采用仪器看病,中医通过脉诊探病。心脏不达到受损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器质性变化,靠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那么,医生只认仪器不认人,所以,即使病症非常明显,仪器检查不出来心脏有病,也不会为你开药的。中医看病就不一样了,中医看病是依据脉诊诊病,以脉诊得出的结论,做为治病的主要依据,然后,根据病因辨证施治,这就是中、西医,在诊病上的区别。
中医脉诊为什么如此重要?脉诊在腕关节的挠骨上,腕关节属于肺经循经的通路,是气血运行的起点,又是气血运行的终点,古人经长期反复验证,最后把脉诊确定在腕关节。
腕关节上面的寸关尺,是用于判断身体健康状态的部位,它对应于五脏六腑;寸关尺搏动的不同状态,是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志。
判断疾病主要是观察脉象,根据脉象的不同变化,判断患病的脏腑,判断病情的轻重。所谓脉象,是气血在血管内搏动的一种状态,五脏六腑在体内发生的病变,在寸关尺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身体的不同状态,都通过脉搏搏动各种形态,真实反映在脉象上面,腕部寸关尺脉搏动的形态,是确定脏腑健康非健康的主要标志。
脉象是中医判断病情特有的方法,是中医与西医的在本质上的区别。中医脉象可分29种,标定出什么是平脉,什么是病脉,平脉是身体健康,病脉是身体有病。脉象对病情很容易做出判断,如果从脉象观察身体患病了,按照患病的脏腑给予调整经络,病情可及时得到控制,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就是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方法。
西医与中医有本质上的不同。西医在心脏患病初期,无法做出检查和治疗,只有病情到一定程度,通过检查才能发现。西医医生有一种常用语,过三个月再来复查,那三个月之内怎么办昵?一定是延误了病情。中医无所谓初期、后期,发现病情可及时救治。西医对心脏病做出的结论,必须通过仪器检查,通过血液化验等,是心脏本身已经出现问题才做出结论,在患病初期不能做出诊断,只能是病症明显病因不清。
为什么没有心脏病,会出现心脏意外昵?无论什么大病的出现都有前兆,何况是心脏病,没有突发,只有不懂。我讲一个病例,当你看明白了这个病情,对心脏发病的病症,就略懂一二了。
一个小学生,上课期间突然呕吐,家长得知后急忙带到我这。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后,感到有点怪怪的,紧绷着个小脸,象生气的样子,低头不语,没有一点阳光之气,一个小孩子问也问不清,只有诊脉观察脏腑的病变再说。
从脉象上观察,呕吐的病因在心。病因搞清了,为了探讨有关病情,根据我的经验,又询问一些情况。我说,眼睛疼不疼?疼。头疼不疼?疼。心烦不烦?烦。身体乏不乏?乏。心慌不慌?慌。呼吸气短不?短。
情况问清后与孩子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病症,都是心脏有病的表象。虽然不能说是心脏病,但是心脏不健康的表症。
呕吐是心脏不健康的典型病症,不懂得中医知识,往往认为是胃肠病,实际出现这种病症是病在心,主要是肠子在作怪。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当心气盛,心气下降到小肠,造成肠气过盛,因肠气盛,胃中饮食物不能顺利到达小肠,因机械性返流出现呕吐。
根据病因调整心包经、三焦经,气血通畅了,呕吐、头疼、心烦,……等病症都消失了,孩子也露出了笑容,高高兴兴的走了。
中医对病情的诊断简单,治疗方法简单。看到这个病例之后会问,心脏有病为什么还有这些病症昵?祖国传统医学在《灵枢·经脉篇》中,对心脏的有关病症,已经说的明明白白的了,其原因是与心脏经络的走向有关,当你明白心脏经络的走向,出现心脏患病的病症,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下面我列举有关心脏患病的病症。
胸闷、前胸后背痛以及气短,是心脏患病常见病症,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了解的病症。如,眼眶干涩、眼珠子痛、头痛、腰痛、颈椎痛、肩膀痛、胳膊麻、失眠、易怒、心悸、乏力、夜汗、胃痛、血压高、睡前饥饿感,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等。
这些病症都是心脏患病时的真实写照,当你熟知中医医理,出现这些病症时,就能正确对待,不急于跑医院,不会诊脉也不要紧,只要选用心包经、三焦经,点按上面的穴位,病症都能立即消除。
经我诊治过心脏病的人,懂得这些病症与心脏有关,都能用简单方法及时自治,即使病情不能痊愈,也不会加重病情,在关键时刻绝不会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