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黄帝内经》的顺势和谐思路

马桢伟谈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328
获得点赞
3
声望
18
《黄帝内经》的顺势和谐思路
健康管理硕士马桢伟2010/7绿能健康工程发言稿(摘)

1、出路在于思路、文化理念为魂
俗话说:“出路在于思路、理念决定选择、选择胜于努力、选择改变命运。”绿能健康工程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思路、文化是理念、有了理念之魂,文化有了生命,有了选择,才能改变命运,(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作者:萨缪尔•亨廷顿[美]);有了理念之魂,文化才是文明象征、艺术标准。恩格斯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特性,文化是科学的源头,文化是综合的科学。”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圆圈的话,那么单一的自然科学分枝顶多只是圆圈中的一个句号,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大于科学甚多;有了理念之魂,文化才成其大道(科学)而非只限于小术(技术)。反之倘若缺乏理念之魂,文化常常成了“迷信”,成了“妖怪”,闹了大“笑话”。

典型莫若当今张悟本事件,抽去了理念之魂,偏离了中医文化的正确轨道,片面追求“灵丹妙药”术的灵验,于是茄子绿豆一会儿“鸡犬升天”,一夜之间又沦为“迷信”和“骗术”。其实茄子绿豆还是原来的茄子绿豆,即使有效也只是在中医理念指导下的‘大道至简’方便法门,只要道理正确,方便法门多如牛毛、浩如烟海,又何必化2000元斤斤于茄子绿豆;即使绿豆涨价也自有其它可以代替,现代中医早已知道,常常同科植物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功效:茄科植物对肝肾有益,如茄子、番茄、枸杞、马铃薯…;百合科植物对支气管有修复作用,如百合、麦冬、葱蒜、贝母、知母…;五加科植物有强心作用,如银杏、远志、郁金、蒲黄…;姜科类植物能刺激胃肠蠕动、消胀化气,如干姜、木香、砂仁、肉豆蔻…;葫芦科植物有抗艾滋、抗肿瘤、降血糖和解毒利尿作用,如天花粉(括蒌根)、葫芦、丝瓜、冬瓜、苦瓜、南瓜、大小黄瓜…;菊科植物有降火利肝作用,如菊花、金银花、茵陈蒿、莴苣、茼蒿、红凤菜…;禾本科植物对泌尿科有利,如玉米须、白茅根、竹茹、竹笋…;绿豆、赤小豆、黑豆、扁豆…俱有祛湿利尿之功效,海里动植物矿物俱有消肿瘤作用(咸能软坚散结),如海带、海藻、海苔、牡蛎…;纤维素、胶质类食物俱抗便秘,如海带、海蜇、黑木耳、藕汁、海参、鲍鱼、干贝、猪蹄筋……。等等更多也皆只不过是中医中药之理,从一物降一物发展到同类相求的一个初级阶段而已,更何况‘把病吃回去’的智慧,中医中药还有个从单方偏方到复方,从复方到大方复治,从大方复治到立体交叉用方,从立体交叉到顺势稀释……的智慧发展过程。故抛弃理之灵魂,妄谈术之灵验,犹如择木求鱼,焉能不闹“笑话”。

缺乏理之灵魂、不知所以然、盲目追求术的模仿,结果常常:一犯“物无利弊、过者成灾”之弊;二犯“不知变化、刻舟求剑”之弊。由此养生:千百年来多少帝皇、道士为追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命伤黄泉;上世纪70年代国际长跑养生明星英年早逝;80年代中医学院的“鲜、活、动”疗法问题多多;90年代的素食辟谷让多少盲从者悔不当初;新世纪的养生“秘藉、秘诀”更是铺天盖地,然终究还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离开了‘理’之智慧大道、缺乏智慧之魂,即使教条主义死啃《黄帝内经》的经典养生方法,那么试问“与鸡鸣同起,与太阳同眠”的作息时间,当代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披发执杖、广庭缓步”人家不把当你神经病才怪!即使是二十世纪人类科技文明之产物“洋保健品”大概也唯有沦为传销骗人“工具”之途径。

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事业本隐含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中医本是“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技),以理为先,理念为魂,理法方药技贯通的学科,故“中医既是哲学、又是科学、同时还是具体技术方法。”然因为“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老子《道德经》),理的功效需要通过术来体现,理不赚钱,术赚钱,故急功近利、弃大道而求小术,此乃当今养生热潮之通病;此实在是不识中医之文化特质,把中医误认为“经验”小术的‘崂山道士’心态使然;又因此等理之失缺、不明所以然的养生方法流行,众人皆以为本来如此,久久行之,自然否定中医者“中医理论无用、中医只是经验而已”理念将深入人心!不信您看:中科院中医博士批评张悟本“理论是荒唐的,疗效还是有一些的……”。请问这与否定中医“中医理论不科学,中医只是经验……”有何区别?要您中医博士何用?是否有“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嫌”?(见华夏中医论坛武汉叶苗ksjyjs文章)同理,古代深奥广博的释迦哲理,在今天的大多数老百姓眼中大概也就是几个念经拜佛吃素戒欲的和尚尼姑而已吧?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1964年曾提出一条‘世界科学兴起律’将科学研究分为三个档次:最低档为下意识级(主要是模仿盲从)【技术模仿】;中档次为知识级(在已知已有时空条件上的重组,即使创新也是枝节的)【归纳整理】;高档次为灵悟级(从知上升为悟,视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想,发人所未明,创人所未造)【理念为魂】,即一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有机程度越高,它所涉及的现象则综合性越强;那么在欧洲文明(用静态还原观察分析)和亚洲文明(以动态生命整体为根本)之间,它的超越点和融合点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由此中国人的思想和哲学传统在许多方面则都比基督徒的世界观更与现代科学(复杂性、系统性思维)合拍。

与此同理,千年中医历来就有上(高档)中(中档)下(低档)三工之分,所谓“上医(道德)治国,中医(系统)治人,下医(技术)治病。”

2、《黄帝内经》上中下三工治病方略比较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七八年未成,身体累得疲惫不堪,家中妻妾不宁,他请教当时的医圣天师癸,医圣讲“治理国家如同治理自己的身体,当顺势而为”。大禹认真请医圣为自己调理,改变思路变堵水为疏导,结果他治水很快成功,成为永垂青史之明君。古往今来,中医调理治病,虽然流派众多,著作方技(秘方、秘术)更是浩如烟海,但就其思路而言,大致有三。“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

三工模拟思路的讨论题

题面:有一条水沟,里边有许多细菌、杂草、污泥,发生了局部污染。
对以上讨论题,可以建立以下三种思路的模型:

⑴下工(取下之工)
下工者,提出研究出可以杀掉这些细菌的药物,祛除杂草、污泥的方法,进行对“症”性处理。
⑵中工(取中之工)
中工者,则在沟边搞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可保一方平安。
⑶上工(取上之工)
上工者,去山上看看,发现是上面的石头把畅通的水沟堵住了,于是就疏通河道,让上游的水流下来,流水不腐,细菌、杂草和污泥都消失了(水调源头)。
⑷三工比较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得已而为之。”

“下工”治病之法提出的是一种攻城掠地的战术思想,中医有:“治外感如将”,外感者外来细菌病毒感染,多新起、急病,祛邪务早,务快,务尽。“驱邪如逐寇盗必极攻而尽剿”,乱世用霸道是也,此截断扭转之法,“两军相逢勇者胜”,其由将军主之,故“下医”有治病之说。【线性对抗、实力打仗思路】

“中工”治病之法提出的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众多病因复杂、体质情况多变、病情错综、虚实夹杂、脏腑气血多受伤害、外感内伤交感而谋略智取的战役思想,类似于两军对垒,较量的是主帅计谋、兵法、阵势、用人,其由元帅主之,故“中医”有治人之说。【排兵布阵、专业打仗思路】

“上工”治病之法提出的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如治盛世用德仁,安抚为主,如东垣“王道”,王道无近功,常以养胜。所谓“王道”者黄老“无为而治”之术,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作为在无为之中,否则何以能达到“治”之目的,此谋治国安邦中和位育,其由宰相主之,中医有“治内伤如相。”故有“上医”治国之说。【顺势和谐、和平建设思路】

“下工”治病方略

“下工”疾病医学观

“下工”治病之法的辩“病”施治,其是在辩病的基础之上,选用单味或单方(秘方、秘术)针对病因、病性较明确的病症进行随症加减、对抗性治疗。此法在空间上是点线关系,它类似于哲学上的因果决定论、数学的二点一直线的关系。其本质上是一种西医式对症下药,是发现和消灭致病因素的“疾病医学”医学观,它对于病因单一、明确、机体状况并不复杂病况,它常具有卓越的疗效。

因此,“下工”治病之法是人们最常见的,如同现代医院临床医生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样,并由此而产生的“专治ΧΧ病的标准方案”、“专用中药(成药、秘方)、保健品”乃至“专家名医名家”比比皆是。

先贤有论“执方欲加,虽门庭若市,诚下工也”。当病症稍有变数,它将束手无策,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体的疾病和健康变化中更多地是非线性的、多结构、多层面,复杂交互作用的关系结果,面对复杂,既不能用还原方法在低层次找到原因,(有报道,目前大约仅有9%病症找到真正原因),更没有特异性魔弹去消灭特异性病因,想用有限的9%认识去面对100%的病症,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原因之二是,它往往重于术数(秘方、秘技-特异性魔弹),轻于理法忽视中医基本理论,抹煞中西医科学的本质区别,从而导致以西代中,视西医有效成份为中医现代化,大有称“中西医结合”之名,行废医存药(技)之实,与其说这是“中西结合”还不如说是“西医用中药” 更为贴切。

因此,“下工”治病之法的弊端是明显有悖于传统中医“明理、定法、和于术数、以理定法、以法定方、以方定药(技)”的法则。

“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载,鲁国执政的季氏要讨伐一个叫颛臾的小国,理由是该国对鲁国造成了威胁。孔子为此指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执掌政权的人们,不怕实力小就怕不公平;不怕财富少就怕不安定。公平就无所谓缺财,和睦就无所谓力小,安定就不会倾倒。假如是这样,那么,远方的小国不拥护,就用自己的政治成就吸引他们。在孔子看来,用自己良好的政治经济吸引小国,使小国自愿地拥护自己,才是大国应有的态度和方针。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用其多年的临床心得语重心长地指出:“人类与肿瘤之间的战役是一个稳中求胜、对抗求和的过程。别以为只有全部歼灭肿瘤细胞才能算是胜利,要知道盲目采用不适当的手段一味猛攻,只会消耗自身的体力体能,自吞过度治疗的恶果。对抗肿瘤也需要运用计谋,若能够在与瘤共存的基础上对其采取长期瓦解、持久消耗的战术,那么就可以在制约肿瘤进展的同时实现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双重效果’。因此,要把肿瘤当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待,否则很容易被过度治疗。这就好比以往我们总是一味地想通过化疗来缩小肿瘤,却忽视了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作用。因为只有保持生命的强大机能,才能使人体对抗毒副反应的能力更强大,当正常细胞变得很强大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长。切除肿瘤后是否真能够保证完全远离‘癌魔’阴影呢?其实不然,所谓康复其实是指身体内部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而并非单纯‘带瘤’或‘无瘤’的表象。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两种基因存在,当促癌基因发展迅速,在体内占优势,那么这个人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反之,假如他体内的抑癌基因占优势,那么即使是有了肿瘤细胞,体内的基因也会抑制住它。”细菌学之父巴斯德说:“细菌算什么,环境才是一切。”

(以此养生常常囿于追求技术、方法、偏方、验方、秘方、动作……不知所以然,只不停地‘俄罗斯大轮赌’,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工”治病方略

“中工”辩“证”医学观

“中工”治病之法是辩“证”施治,其是常用一张医方或几张医方套一群症候,并将此群症候命名为一个“证”。见是证,用是方,所谓‘方证对应’。如见阳明经证“大热、大汗、烦渴、脉洪大”的四大症候,即用阳明经证的白虎汤,进行酌情加减。此法与其说源于张仲景伤寒六经辩证,不如说源于早年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提出的‘方证对应’(方证对应不等于辩证施治)延用至今;由于经方卓绝的治疗功效,堪为后世之楷模,后世纷纷效法,且在学术上,历来经方派往往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但不明经方真正涵义以此传世,不仅外感六经辩证,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如此,内伤辩证亦如此,乃至本为整体互相交叉联系而设的五行脏腑辩证,也演变为一个个孤立的“证”,而它们的整体联系、联合则变为从属次要了。

(以此养生自然医学成了贵族封藏,中医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寻常百姓从中得到的好处实在有限。)

“上工”治病方略

㈠“上工”系统整体动态和谐高于一切

“上工”治病之法(“上等医术”有治国之说)是指辩“体”施治,“体”即系统和谐的整体,呈多重(五行)状态调控,是一种动态和谐高于一切的系统平衡。中医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大的太极模型,生命体是一个小的太极模型,即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以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各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给出了一个联系天地六合、汇通藏府表里、沟通身体内外、随同阴阳变化、统一时空位能的生命系统运动模型,一种模拟地球的生命系统太极模型。可以说中医学的全部内容,从认识自然、解释、适应自然和能动地掌握自然规律性,到认识人体、解释人体、认识疾病与健康的规律性、能动地使人体适应自然规律而得到健康长寿,无一例外的都在使用这一太极模型。)
“上工”治病之法的辩“体”施治,其要旨就是《黄帝内经》所提倡的用传统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理论进行整体调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阴阳自和,病必自和”。“阴平阳秘……病安从来?”

㈡上工治其未病
阴阳五行平衡的本质
在整个中医理论中的其重中之重是阴阳五行权衡(动态和谐),然而,这一平衡既不是习惯思维上如同机械或化学的平衡概念,也不是现代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头脑中的阴阳力量的对比和调和,而是系统和谐,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一种服从于皇权的中和,又称“中庸”、“中行”、“中道”,它是中国古代有机论哲学宏观思维。《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位育)《淮南子•汜论训》“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其实质即系统的动态和谐。“夫非和不立,物非和不生”。整个中医学理论:整体观,阴阳五行学说,辩证论治思想,生命观、发病观、对病和“证”的治疗等,无不围绕此中和位育―系统和谐思想来展开,它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医并与之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成为中医学内在本质的“核心”和“灵魂”。

五行平衡在中医实践中的涵义

五行藏象体系本质上是一个贝塔朗菲(荷兰生物学家,系统论谛造者)所说的组合性复合体,把五行藏象体系中的各要素代入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中的联立微分方程,发现任何一脏的功能状态量Qí(í=肺、肾、心、肝、脾)的变化,必然是所有五行功能状态量Q(肝、心、脾、肺、肾)的函数;反之,任何一脏功能状态量Qí的变化,必然承担着所有其它各脏功能状量态的变化,因此中医应用五行藏象理论来进行辩证时,往往是从多脏关系来考虑的。(生克乘侮,隔山打虎),而不是就脏论脏地“病情”和其它脏割裂开来单独看待,在论治时,往往是既治病脏,又治它脏,甚至是不治病脏,先治它脏,从而达到治病脏的最终目的。《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所谓“调水源头”之术,既不是早发现、早治疗,也并非现代中基教材中五行脏腑辩证的一个个孤立之“证”。打个比方,好比一团乱线最有效的方法应该从周边未乱的线头解起。

当代广东名医邓铁涛称此为“五脏相关”,并指出,中医五行脏腑理论并非哲学之五行,五脏是超结构的人体功能系统,它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病症现象的整体概括,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抑制关系的现代系统控制内容。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皇帝),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宰相、总理),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司法部),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卫戍区、外交部、),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财政部),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交通部),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资源部/税务部)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工程部),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利部),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地方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世医读此大多从五脏六腑功能诠释,但稍作留意便见其皇恩浩荡、中和位育的系统和谐思想毕现。

㈢中庸‘中和位育通’与上医治国

当今中医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医者中庸之医也。”儒家中庸思想本是古代君皇治国之道,国家者大系统也,治国唯求系统和谐。《吕氏春秋》言:“夫治身之道与治国之道一理之术也。”今以儒家治国中庸思想-中和位育通,(一字一原则)和康熙治国六字‘三藩(政治)、漕运(经济)、河工(水利、民生)’与中医治疗原则简单比较如下∶

⑴通-通畅。中医认为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故《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气机失调便是人体的重要病机。常见的气郁、气滞、气闭、乃至气逆、气陷、气脱皆为气机失调与不通有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唯求一通耳。”它是‘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或标本兼治’的大前提原则。

⑵育-有。人不是机器、不能停下来,生化代谢谢不能中断,物质第一性,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不仅难以维持必须的生命代谢谢,而且必然将造成免疫功能减退而得病。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为了维持系统生化代谢谢平衡(远离平衡的耗散系统),就必须摄入和吸收各种营养和信息(负熵)以支持基本生命活动。故中医在‘通’的前提下还当‘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不断培育‘生长化收藏’。故而少了不行(美《不要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您》保健品并非无用,关键正确使用),必须得‘有’就得不断地‘育’。(胡吃海塞也不行。)

⑶位-位当;位置、方法、时机、轻重恰当,度势-不可教条。
A一部《易经》‘惊天地、泣鬼神’其精髓在于位当,所谓‘位当’者,即尊重‘时’的客观实在,来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寻找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离开了‘位当’无疑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用老百姓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辛弃疾言:“物无利弊、过则成灾。”阴阳平衡、生态平衡其实讲究的就是‘位当’。
B圆机活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所在。中医调整阴阳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辩证辩病……诸原则,所谓‘有故无陨亦无陨’‘有是证便是药’‘药有病当’,明朝《续医说》言:“形有寒邪,虽婴儿亦可服金液,脏有热毒,虽老赢亦可服大黄。”当用者大黄、芒硝、砒霜救人,不当用者人参杀人。古人所说:“用药如用兵,善用则攻即是补,不善用则补亦杀人;”其实质皆因急病、慢病,体质、年龄不同、营养生活方式、环境等诸多不同,而需个体化、个性化(辩证)治疗和健康管理。
C反之追求千人一面“灵丹妙药”“特异方技”之虚妄,或妄想以一人之力不适时宜地改变时、地、人、病…之综合结果,岂不有悖于位当之精髓。古人言:“治大国犹如烹小鲜”,上医治国、用药犹如用兵,岂可离开位当?中医众多治疗原则,如三因制宜、以平为期、因势利导、衰其大半即止、背反相谐、补而不腻、贵在适中……其实质俱是位当原则之体现。

⑷和-系统和谐。整体系统的和谐有序是系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与生命共处于全息、开放、非线性、非平衡的和谐有序状态。所谓“得其和为正,失其和为邪。”人体失其和则病,得其和则无病。

国家是一个大系统,人体是小宇宙,系统控制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和谐有序’,现代系统控制科学的诸多基本原理方法在中医理论中讨论,几乎无一不与贯彻系统和谐有序有关。如:原整体原理、非加和原理、有机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序性原理、自主性原理、自组织原理……(不作展开),神是最高系统质、气是内在系统质、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系统质、藏象是生命活动内在过程与外在表现统一的系统质、中医辩证施治实质就是为了系统和谐有序而对系统质病变从整体功能上和系统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考察、调理,从状态上把握系统和谐的调理效应。

中华医道追求的目标就是自稳定、自调节、自控制、自组织的自和谐,‘和’是自然及其生命过程的运变机枢,东方优秀文化的传统精神。

⑸中-中庸。“一阴一阳为之道,太过不及俱失中”,“太极元气为一,不偏不倚为中”,“和而不流,中立不倚”,“中一之道,通天彻地”,任何偏于一方失整体系统平衡和谐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元•李道纯词云:“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这种浸润于全部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系统和谐思想,贯串于全部中医理论和实践。

系统把握全局(整体“一”),一碗水端平,‘外行’方能够领导‘内行’明理得道之‘外行’尤胜胶柱鼓瑟之内行。古人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关键在于明理。(必须注意的是,隔行如隔山,具体‘术’必须依靠内行。)系统全局考虑问题的肚量是其‘宰相肚里能撑船’之标志。
凡事有利必有弊、利者自有黄婆卖瓜,弊者必须不耻下问请教内行,而且还得‘兼听则明,’一碗水端平,全局综合考虑、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系统和谐领导者必须有的素质(皇者之才‘大智慧’,有‘中’方有‘和’)。

同理管理身体、治疗疾病也必须有‘中’之智慧,与皇者不能大权旁落一样,自己的身体必须自己负责,必须有皇者之才(亲友、医生只是您的参谋;医者、患者同理,做西医之附庸也不行。注:可参见《医生向左,病人向右》一书)不可位置颠倒!先战略上选正确道路,再战术上依靠内行(医生)。作为一个好医生更应有全局之智,权衡各种方法之利弊、运筹帷幄帮助病人选择正确方法,本是医生义不容辞责职所在,所谓‘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才是谋取走向系统和谐的正确途径。

故《易•三统历》曰:“德莫大于和,而道莫美乎中,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老子更加精辟:“多言数穷,不若守中。”若能“和而不流,中立不倚”,则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之于中庸而止矣。”

河工(水利、民生)
水利者古代农业之命脉,国家、百姓民生之根本。系统和谐治理国家的前提条件是让系统的每一个细胞(平民百姓)具有生存的环境(安居乐业),对照于中医治疗,人体气血津液通畅的‘水利’建设调理则是人体各部组织、细胞赖以生存之前提。

漕运(经济)、
漕运者古代帝王之经济命脉,治国御敌之粮饷。系统和谐治理国家的充分条件是国富民强、类似于上述‘育-有’,对照于中医治疗,人体气血津液的充盈则是人体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三藩(政治)、
三藩者政治时态,维持国家政治经济平衡的权宜之计。为了整体系统的和谐,在力量不够的条件下,常常允许与某种政治势力共处,以求相对整体和谐平衡,是上述‘中’之具体写照,对照于中医治疗,类似于谋取带病生存的相对阴阳平衡。
 
回复 1# 马桢伟谈中医


3、《黄帝内经》一、神仙道;二、养生;第三才是治病。

《黄帝内经》现代大家知道是一本治病的医书,实际上古代《黄帝内经》并不局限于治病,古往今来学习《黄帝内经》的先贤都言:《黄帝内经》一、神仙道;二、养生;第三才是治病。“《黄帝内经》以论道开篇,以养性修真、求索至道为首务,非今日专论医学之所为。”古代林亿等人在修撰《黄帝内经素问》序中所述“惜乎唐令列之医学,付之执技之流”的历史失误,申明了《黄帝内经》以大道为本,以学技为末的价值标准。及至其“何奈以至广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幸矣”的深重感叹,则表露了古人对后世大道异化,濒临于医学方技末流而失传其真之堪忧。世人将之简单理解成医术犹如暴殄天物(大意)。

4、神仙道不是迷信,神仙道的实质是黄老之术—帝皇之道

神仙道不是迷信,神仙道的实质是黄老之术—帝皇之道(重在整体通盘考虑的,非某一具体科学),类似现代第二维度的跨学科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同质异构、相似等价性)。

‘神仙道’静思反照、反观内省类同于现代计算机内存软件整理

客观上传统中医《黄帝内经》提倡的‘神仙道’静思反照、反观内省方法也并非祈求做什么白日升天的神仙,乃是类同于现代计算机内存软件整理碎片、修复漏洞、优化组合、升级提升的过程,是人类大脑修复、优化机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乃至信息提升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举个例子,当今不是有诺贝尔奖得主在介绍面对DNA静思乃是科学发明创造的最佳途径,DNA双螺旋结构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神仙道灵丹妙药即启动人体大药--自愈能力、自和能力

清代名医程国彭(八纲辨证创始人)将此中医“自组演化系统和谐”神髓形象地比喻为“人身之大宝”,并在其著作的开首第一章即用“吕洞宾卖药”故事来感叹“世上本无神医,世人旦知百计寻求灵丹妙药,却不知真正的灵丹妙药即人自身之大宝。”(注:此论点与当今洪绍光教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颇有吻合)药物只是顺势启动人体自身大宝之钥匙。

5、自古到今无论中西医生都强调人体自愈能力

现代系统论已经认识:一切绿色自然保健医疗方法,从本质上说,都类似于今天“混沌学、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大数法则”思想方法解决模糊性问题的系统控制管理。正因为是模糊控制管理,故自古到今、无论中西,历代医家和先哲都无一例外的强调:养生保健、治疗疾病重在调动发挥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调整功能,医生往往只是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助手。《黄帝内经》如此说:“病为本,工为标。”(病患自己体质调整是根本-主要方面,医生治疗方法是协助-次要方面);古代西方医学之父苏波克拉底如此说……;中世纪解剖之父盖伦如此说……;今天中医养生学、西医营养学还是如此说。当代日本著名医学家桥光正《现代医学概论》强调:“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国内外正在掀起自然稳态医学新概念。人们已经知道:传统中医强调的阴阳平衡决不是外力去“填平补齐”,而是调节恢复自和能力(系统和谐),中医的辨证是辨人体的整体功能异常,是“系统质病”而非“要素质病”。中医治病更多的是通过调节功能而有利于结构的自我修复,虽然没有西医局部中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立杆见影,却在整体系统中可显示其更合理的自然修复能力。

一个浅显道理:人类近几百年的科技文明与大自然几十万年乃至几十亿万年的进化相比谁更可靠,翻译成现代系统思想:地球是一个巨系统,人体也是一个巨系统(小宇宙),地球讲生态平衡和谐世界,人体同样也要讲生态平衡系统和谐。一本【黄帝内经】实际上就是在讲生态平衡系统和谐,谁违背了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焉能有好果子吃?

6、自愈能力、自和能力是人体的上帝、心中的佛?

回顾中国人的神祗(图腾)变化:上古《三海经》中多以动物为神祗;秦汉时期多以大的河流山川为神祗,如河神、山神、土地神、秦始皇泰山封神;唐宋以后以天地(最大事物)为神,儒家《宋史•礼志》“元气广大,则为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贯彻一个宗旨,皆以膜拜复杂事物的自组织能力为上帝。

就医而言,其实传统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最大好处(妙处)在于如何调动和发挥人体自身的自然痊愈能力(类似于现代系统信息控制理论中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人体自身真正意义上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本我自我的‘佛觉’(佛在心中),赖有此,方能得到传统文化迥然区别于‘现代医学’对抗疗法的好处。

而要启动这一‘上帝’的神力(立地成佛)有个基本前提条件,那就是斩断心魔。何为心魔?心魔者欲望、希望、学识之所现也,即人类主观意志-欲望追求在大脑皮层的表现,控制干扰了人体内在自发的自组织能力(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自愈能力)。何为本我自我?本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自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故《金刚经》偈言:“若以色(欲望)见我,以音声(主观意志要求)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尊重客观规律)。”此道家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释家讲“空而妙有、明心见性”,儒家讲“克己复礼、修身养性”……皆此“斩断心魔(贪嗔痴轻慢)、立地成佛”发挥系统自组织能力的必要条件。

《黄帝内经》言:“上古真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度百岁乃去。”

《道德经》要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庛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意思是:将灵魂和肉体(精气神)融为一体,能不离开人体自身真正意义上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吗?将精气神调和的十分柔和,放弃主观意志能像出生的婴儿一样纯朴无暇吗?洗尽思想上尘垢,能让心地宽广得犹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热爱百姓、治理国家能放弃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应潮流无为无不为吗?

一者系统整体动态和谐(相对静止的动态平衡体现)。《道德经》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7、心魔不断,又怎能接受传统文化之好处?

然而,现代知识层次接受现代西式教育惯性深重,凡事常常线性思维,强调用主观意志追求功利、直奔主题,例如面对复杂性、系统性疑难疾病,总寄希望于发明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老是以为只要“科学”发展便可随心所欲(夸大主观意志-学识的作用),从孩提开始人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就是力量”、“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或“名人伟业”“神功秘术”……如此等等,钻进了知识学术海洋,忽视了文化本质,缺乏对客观规律、社会道德制约物质文明的认识,狭隘知识、学识让希望、欲望膨胀,鲜有觉悟尊重大自然“上帝”的‘绿色’‘自然’系统自组织‘意志’,结果让欲望、希望、学识堵住、代替了‘上帝’的意志,又何以近乎‘大道’,实现正等正觉之‘佛性’?“一切佛法本是指明无我(斩断主观意志-心魔)之道”,“断灭执着心魔本是产生正等正觉之正途”,《道德经》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现代人常常反其道而行之,诸事讲究竞争,满脑子的“科学”改造世界,总希望用“科学”发展实现‘人定胜天’,缺乏绿色环保情节,结果欲望熏心,心魔代替佛觉,妄想改变世界,恣意破坏环境,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常常是其必然。从古到今、无论中外,知识层次倘若此种心魔不断,又怎能接受传统文化之好处?电视《百家讲坛》易中天谈先秦诸子百家有句总结性概括颇为深刻:“历史上大凡希望建立一个人间天堂的,结果大都造就了一个人间地狱。”理想中的‘计划经济’因缺乏‘市场上帝调控’结果闹了一个“三年自然灾害”;与两千年前古人的都江堰相比较,不谋天人合德,当年几乎倾全部国力“一定要把黄河修好”的刘家峡、三门峡水库,今天成了断流的摆设;此类心魔代替佛觉离道失德之举今天却常常是人们努力的“科学”追求!

治国如此,治人治医何别?不懂得‘顺应天道’启动人体自愈能力(遵循客观规律)不知用‘疏’,旦知用‘堵’和‘压’(围追堵截),面对几乎所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又焉能有好果子吃。故而常见病最终治成终身病常常是其必然!

8、“阴平阳秘”修理环境的现代原理说明:

西医病理千变万化,中医病理只有一个,阴阳失衡--系统和谐失常。《黄帝内经》追求的“阴平阳秘”“阴阳和、百病消”孕育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中医事业万世不竭。

究于“阴平阳秘”的现代医学实质探秘:

上世纪60年代,有人将阴阳对应于神经系统自组神经功能:阴虚型与交感反应相一致【阴虚-虚火-热】,阳虚型与副交感反应相一致【气虚-阳虚-寒】;……。

70年代,中科院院士领导的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研究室将阴阳对应于内分泌状态: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阳虚】【肾阳虚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低下】,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上升【阴虚火旺】;甲状腺功能减退类似于【脾肾阳虚】甲状腺功能亢进类似于【气阴两虚、虚火旺】;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堃教授等将阴阳平衡对应于细胞膜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比例(激素信使);……。

80年代,人们将阴阳对应于免疫状态:对应于核酸DNA/RNA,阳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下降、肝糖原上升,阴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上升、肝糖原下降;对应于血栓素TXA2与前列腺素PGL2;对应于各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因子……。

90年代,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位一体的发现(一种激素可同时作用三种受体而发挥生理效应),内蒙古高德用系统论思想把面上众多中西结合基础研究发现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诱人的‘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中医表里阴阳控制系统’【中医‘阳’系统“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通路,交感中枢(下丘脑后区和腹内侧区、中脑中央灰质、脊髓交感神经元),下丘脑-垂体前叶-靶腺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垂体-甲状腺系统、垂体-性腺系统、垂体-生长激素系统),下丘脑-体内交感-激素系统(交感传出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胰高血糖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蓝斑NE能系统和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cA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中医‘阴’系统“体内副交感信息控制系统的三条控制通路(副交感传出神经系统、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中缝核5-HT能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PI-cG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

21世纪,与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发展相关的大量抗衰老理论【抗自由基理论、免疫抑制理论、细胞分化次数限制理论、热量限制理论、废物累积理论、错误再造修复理论、分子交联理论、线粒体损伤理论、基因限制、基因端粒理论……】又将阴阳有意无意间指向了对应于阴阳离子,阴离子隙AG上升致代谢谢性酸中毒【阴阳失调】直至死亡【阴阳离绝】;酸碱平衡比例【HCO3(阴)∶H2CO3(阳)=20∶1 】;一本《伤寒》奠定中医临床医学之楷模,“历代医家尊此为经,奉为圭臬,含英咀华,吸精吮露,……号名医者,皆出于此。”千年不解之迷就在于贯穿一条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详见拙文《伤寒六经辨证贯穿一条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红线》)。

然而,当现代前沿科学--生物场导理论、量子医学用信息场、能量场、光量子科技手段等与阴阳接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时,反使“阴平阳秘”的现代医学实质物质性探秘走进了新的扑朔迷离。因为即使是当代引以为豪的基因突破新发现,客观上也只是眼见为实的大分子层面研究的某一狭隘突破,要从离子、量子(信息能量场)层面全面解开生命复杂的系统关系恐怕还需假以时日,为此当今立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诸高科技手段也常常力所不逮。
(参见拙文《改变局部‘场效应’获取游离电子,是众多中医药方法何以有效的关键因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复杂性思维、系统自组织理论反思上述表面上互相冲突、不能兼容的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结论,其实不难发现它们殊途同归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人体的“社会公共管理体系”(体液血液内环境、细胞内外渗透比、能量信息流通比…)它们是全部生理激素、病理刺激、免疫因子、信息能量场启动…实现生理病理变化的基本大前提【中医体质】,用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的话说:“归根结底,结构(部分的秩序)和功能(过程的秩序)是一回事,在物理世界中物质分解为能量的活动,而在生命世界(系统中)就是信息调控的过程流表现。”无论是研究结构要表现出来的功能【西医】,还是研究用功能影响改造结构【中医】,都离不开其基础环境--人体“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现代中医已经认识,“阴平阳秘”远非物质填平补齐,也不只限于‘缺啥补啥’,而重在人体自组演化调节功能的贡献度、生态共演的纠正度,即体质修复的系统和谐。因此‘反腐倡廉’改善体液血液内环境、修正细胞内外渗透比、疏理信息能量的流通,从而提高人体“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保持恢复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自组织的系统和谐)乃是人体“改革开放”通往《黄帝内经》“阴平阳秘”“阴阳和、百病消”“上工治未病”的康庄大道!

《道德经》言:“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意思是: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如果谨守这一规律,从源头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治未病),那么终身也不会发生危险了。”

9、修理人体(社会公共管理体系)是发挥人体的自然痊愈能力最佳途径。

如何保持和发挥人体的自然痊愈能力--系统和谐抵抗力?‘夫治病犹如治国’,首重建立人体长期平和的“反腐倡廉”环境。反腐者清理‘毒素’而已(疏浚--祛湿),倡廉者疏理五脏系统关系‘扶正’‘补正’启动人体系统自组织能力即是(修境--护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毒素不清理,扶之补之腐必泛滥;系统关系不正,反腐不倡廉、正气不抬头,腐毒必卷土重来。用当代前卫科学自组织协同理论看经济改革,网上专家评点:“假如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共管理体系,任何一种单项的改革推进都将是极其危险的,不管这种单项的改革从道义上看有多么重要,从理论上讲有多么完美。因为单项改革的示范会对已经开放的市场和价值观形成一种危险的诱导,而在体系尚不健全的时候,市场却已经开放的情况下,这种诱导就会像一种潮流瞬间冲破社会脆弱的防护体系,造成社会动荡的加剧。”同理,治病倘若缺乏良好体质环境,‘灵丹妙药’常常何奈;反之,有了良好的体质环境,又何须担心缺乏自愈能力。此‘乱世用霸道,盛世用王道’,中医养生贵在和谐平稳、大道无痕,重在疏理环境,通过功能调节而有利于结构的自我修复,从而保持恢复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自组织的系统和谐)。翻译成现代大白话,五脏六腑只是人体社会的自然环境与公共管理体系的执行者,因为人体社会的公共管理体系(经络、脏腑、气血…)的有效运作(政令健康、通畅)唯有取决于此“绿色环境”保护的程度,此“绿色环境”的保护程度同时又规定着生命机体的‘进化’和‘退化’道路,它是一种人体社会的系统自组演化过程。因此

‘治未病’就是修环境,
修环境是人体健康基础工程,
环境修复=自愈能力启动=养生调理。
修境疏浚是开启人体自愈大药、抵御病邪的不二法门。

有诗为证:
绿能养生治未病,无为而治修环境,
阴阳自稳百病消,顺势和谐理念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