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肺与脾的关系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这段原文大概指出了肺与脾的关系。在藏府之间,肺藏通过手太阴肺经,上联于中焦,下达于大肠。中焦主入,大肠主出。人体的物质循环,物质从中焦入,自大肠出,而联通中焦与大肠的经脉乃是手太阴肺经。肺位于上焦,上焦如雾,负责向全身喷洒气血,其气血来源于中焦脾藏。气血有入则必有出路,出路在大肠,所以肺藏之气还需要疏通大肠之气,手太阴肺经必下达于大肠。
 
《黄帝内经》:“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肠在人体内负责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譬如,大肠负责使来自于脾藏的营养物质“变化而出为血”,让其可以营养全身。然后,大肠负责产生并排出代谢废物。前者是入,后者是出。入也好,出也罢,都需要依靠藏府之气来推动,这个气被称为大肠之气。而大肠之气来源于肺气。肺如何把其气犹如喷农药化肥那样喷洒给大肠的呢,通过手太阴肺经。所以,手太阴肺经,必定上联于中焦脾藏,下达于下焦大肠。
 
肺藏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这段原文指出了肺与脾胃系统的关系。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饮与食的区别,都是食物,而饮是液态的,食是固态的。不管是液态的还是固态的食物,进入胃府都是液态的。所以是“饮入于胃”。何为胃?胃是府,府是肉体结构。藏是隐藏于肉体结构后面的功能系统,脾是藏。譬如消化系统的粘膜和它们的细胞是胃府。而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和其后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营养物质“变化而赤为血”,这一套一套的机制属于脾藏。功能系统在上,肉体结构在下。所以,营养物质从胃府到达脾藏,被认为是“上输于脾“。“游溢精气”。游是走动、流动。溢是散开。胃府受纳营养物质,变化而赤为血。血生精,精发出气。精与气合称精气。精气在人体内流动并散开,向上输于脾藏。脾藏产生营气,营养全身。但是,脾藏不能直接把营气播撒到全身,必须经过肺气宣发作用。于是乎: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上焦如雾,就像天起雾露把水分播撒到所有生物,肺把脾藏产生的营气播撒到全身,叫做宣发作用。如果没有肺气的宣发作用,全身的细胞还是得不到营气,人体之气不能产生。由于这个道理,古人认为肺主气。肺气旺盛还是不够旺盛,最灵敏地反映于皮毛(因为内脏不能灵敏地观察到)。所以古人认为肺主皮毛。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藏除了上述的主气(即主宣发)和主皮毛之外,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都,是古代城邦(国家)之都城,国家的一切物质财富都藏于州都。在人体,膀胱好比是州都,藏着人体的营养物质。津液,津是稀薄的营养物质,液是浓稠的营养物质。膀胱负责储藏营养物质。然后,膀胱还有“气化”作用,使营养物质变化而赤为血,成为细胞可以直接使用的物质。

知道了膀胱的作用,再来理解上述原文。肺气通调水道,把来自于脾藏的营气输送到膀胱,并且使膀胱产生气化作用,使营气散布到全身。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营气产生精,精溶解于水。水与精四处散布,进入“五经”(指与五藏相通的经)并且随之运行,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时节(春、夏、长夏、秋、冬),产生五藏(肝心脾肺肾)。
 
简单总结一下,肺藏有如下作用:

①肺气宣发作用
它把来自于脾藏的血和营气散发到全身,就像天起雾露那样。

②肺主气
肺主气乃是宣发作用的结果。全身的藏府、肌肉和皮毛,在肺气宣发作用下,它们才能产生自己的气。所以,全身的气旺盛还是不旺盛,直接取决于肺的宣发作用,所以肺主气。

③肺主皮毛
一方面是因为皮毛最直观地反映全身的气是不是强(内脏气虚不容易观察到)。另一个方面是,皮毛的新陈代谢最快,肺气不足确实在皮毛的反映也是最显著的。所以,要观察人体的气是不是足,看皮毛是最好的办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