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内经的四维时空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287
获得点赞
223
声望
63
年龄
59
所在地
香港
此间天地乃是四维时空之连续体
即是:長、阔、高的三维空间,再加上一维时间,合称四维时空。

此空间者,以观察者自己为中心,往前後看叫长与远,往左右看叫宽与阔,往上下看叫高与深,合称之为六合;
而时间者,则以现在为中心,返溯者为过去(远去),预测者为未来(来日方长,此长运与前後距离之长远重复矣,时空本一体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这些都是古人对宇宙的见解。

古人还认为此间天地有如一个果实,而一树焉会只得一果,是故宇宙当有无数个天地。
而帝星之帝,本义非为天帝,而是天地果之果蒂,即此间天地果之中轴,而此间天地必绕中轴而转,故有南北两极,又以自身之地见日之出为东,见日之落为西。
假若天地不转,则东南西北中皆无也。盘古大能如何开天闢地,也闢不出一个东南西北中也!

换言之,若身处北极之正中,则往前後左右步行,皆为往南方矣。
此北极之正中央,在内经《六微旨大论》里,称之为天枢。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
天枢之下,地气主之,
气交之分,万物由之,人气从之,此之谓也。

是故由南极往北极者皆为通过圆心之经线圈,它有无数条,而经线圈与观察者自身天顶重合者,则称之为子午线,今有全球公认之经线圈者,则称之为本初子午线,此即格林威治时间之由来也。
而众星(包括太阳)入此子午线者,一天皆只会有两次(对,是两次,正午子夜各一次,所以它叫子夜正午之线,且它又反过来,去定出一天之时长,即是换日子线),当将此子午线之天象,摄取一快照,则众星必在此线之上,测其与天枢之距离者,定此为去极度(此古之去极度,既是长度也是角度,而今之纬度,则只以角度为准,它定赤道为0度,往两极增加至90度为止)。
而经线与经线之间,古称之为入宿度,此亦即是在赤道上标示出之间距,亦即是今之时区。
时分秒丶年月日者,皆本于此入宿度也。

时与空之间,其亲密之不可分,有如钱币之正反两面,超乎想像也。

今之经纬度,与古之去极入宿度,皆是四维之时空者也。

今之经纬度优于古之去极入宿度者,在于它加上一个相对的海拔高(深)度,如此方能给出一个全球之精确定位也。

所以若说大地是平的,其实也没有错!

PS:维是什么?
被拉直的绳索是也。
 
最后编辑:
六合与五理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
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雷气通于心,风气通于肝,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
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阴阳应象大论》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千字文》
这里的闰余成岁就是纯太阳之历法,而非阴阳合用之历法。
而历法正正是生长收藏,终而复始之由来,并非世上真的存在着此四种气,不止四气不存在,就连阴阳二气也不存在,此二气四气者,就如四维时空一般的存在。
正如古印度就只能分为三季,所以它衍生出三脉七轮之学说。

天有六精,地有五形,灵枢奉行天五地六,素问则奉行天六地五。
而灵枢丶邪客有谓: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就开始了这个嬗变,详情容後再细说。

六精即是六气,但它却只能通于五脏,再加上一个非脏非腑的通于嗌,这种说法当是孤本首见。但它却是一种六气五类的说法,如此一来,则属土之脾而配与胃者,乃是後出之说也。
这更似是清华简里以八卦配人身之说法,只是从四肢改为四脏而已。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这是六经之首出也,它似乎与经脉无关,它是什么呢?

八纪者,八大天时也,即两分(春秋)两至(冬夏),再加四立(春夏秋冬)是也。
此八纪并非三十个节气之十月历法所有,当是廿四个节气之十二月历法所有也。
五理者,五大地理也,即南北东西中是也。

请问五理与六合,有何不同?
不同中也。古人这里有三个不同的中:
1,以自己为中,能分前後左右上下,是为六合
2,以天顶为中(天枢之下),能分南北东西中,是为五理。(地平座标系)
3,以天枢为中(天枢之上),能分火水木金土,是为五形。(赤道座标系)

此认识阶梯之步进,标志着古人对此间天地知识之扩展,由一人至一地,由一地至全球。从知昼夜到知四时。
这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啊,漫长到连传承也皆丧失殆尽。

六精之次序,非是天地风雷谷雨,而是天地雷风谷雨,这里先更改,後再补充说明,因为欲说六气五类者,得先讲清楚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法。
 
六精五形与八纪

说起历法,天有八纪,就是一个八节(八卦)之纯阳历法,它以冬至为始,四十五日後为立春,再四十五日後为春分……配上後天八卦,当如下图所示:

丶丶离火丶丶丶丶丶丶丶夏至丶丶丶
巽木丶丶丶坤土丶丶立夏丶丶立秋丶
震木丶丶丶兑金丶丶春分丶丶秋分丶
艮土丶丶丶乾金丶丶立春丶丶立冬丶
丶丶坎水丶丶丶丶丶丶丶冬至丶丶丶
八纪历法图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下。
阴阳有时,与脉为期。
《脉要精微论》

它还有一套官方的八风历法,记录于灵枢里面,即第七十七篇:九宫八风。

夫阳阳二气者,它就等同于四维时空中的第四维,不过它的形态乃是一个闭环,所以灵枢才会说:五德环流,六气交搏,而万物生焉。
且由于阴阳学说乃是一刀切之学说,所以八纪才会被删为六节,即删去了半阴半阳的春秋二分,变成了三阴三阳的六节。

换言之,它从原先的一岁之两阴两阳的四时八节模型(以冬夏至为界),改为一日之三阴三阳的六节模型(以春秋分为界),这才是阴阳学说之核心本义。
它同时是六气五类的另一种说法。
只不过它重复的非是,而是而已。

这里先是天有八纪,之後又是天有六精,若将两者并列,则当如下图所示:

丶丶地嗌丶丶丶丶丶丶丶坤土丶丶丶
天肺丶丶丶雷心丶丶乾金丶丶离火丶
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
雨肾丶丶丶风肝丶丶坎水丶丶巽木丶
丶丶谷睥丶丶丶丶丶丶丶艮土丶丶丶
六精五形图

此图完美解释了风雷与雷风之次序问题,但仍有一大问题急需解决,就是其旋转之方向,是从还是逆呢?
天地雷风谷雨为从,风雷地天雨谷为逆,逆与从两者孰正?
 


天有十日

左足应立春,其日甲乙
左手应立夏,其日丙丁。喉头应夏至,其日
右手应立秋,其日辛庚
右足应立冬,其日癸壬。下窍应冬至,其日
《九针论》

果不其然,清华简的猴子人形图(我在论坛的头像,其猴子之左,乃我之右也,是故图形上之时节,当逆数之),除了可配八卦丶六精之外,还可配以十日。
十日历在春分之後乃是丙丁戊辛庚,在秋分之後乃是癸壬己甲乙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留意失传的十日历,其最後的是壬水,而非癸水,很巧的是,庚七与壬九,不管排序之或古或今,皆不改变其位置也。

丶丶丶戊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五丶丶丶丶
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
庚丶丶丶丶丶丙丶丶七丶丶丶丶丶三丶
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
丶壬丶丶丶甲丶丶丶丶九丶丶丶正丶丶
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丶
十日历法图

古:甲乙丙丁戊辛庚癸壬己
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此失传了的十日历法(它被木火土金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取替,即中季被强行改为长夏,事实上若有长夏,就该当有长冬以平衡之),其整体是逆转的,即木火土金水土六份五形是也。
十日历与八纪历比较,其春天明显被提早了,所以其所处之地当更为靠近于赤道。

由此可见经典对六气五类,所说的五行皆一,唯火有二。这完全是胡说,应该改说五行皆二,这才是对的吧,不是吗?

土者,中央也,常以四时长养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太阴阳明论》

夏秋两时各扣十八日,得卅六日合为阳之戊土,可名季夏。
冬春两时各扣十八日,得卅六日合为阴之己土,可名季冬。
季冬季夏合之,可名中时。中者内也,上下皆通者也,即上窍囗嗌至下窍魄门也丶亦即阳明至太阴也。
孟仲季丶冠亚季,季即排行第三是也。
而恒以四时长养四脏者,此非心脏莫属也。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心脉独何主?
歧伯曰:心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心脉之善恶,可得见之乎?
歧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歧伯曰:其来丶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
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心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歧伯曰:其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名曰偏枯;
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玉机真藏论》

真邪者丶正与歪也。是故真藏者,体内正中心之脏也丶土脏也。
其後心被脾所取代,即古今文之争。
然而此篇讲的实非是脾脏病,而是心脏病,则审矣!
说是心脏之病,似乎过矣,但它所形容的,的确似是心脏这个泵出了问题。

十日历其每个日有卅六天,十个日合共有三百六十天。
虽然很明显,将十日历法配与八纪的这个说法,乃是张冠李戴,因为十日历的时节,非是廿四个,而是三十个,且更没有四立云云,不过以示其意,仍是可以的。十日之历法详情可参考《管子》。

正月二月,天气始生,人气在脾。
三月四月,天气始长,人气在肺。
五月十月,地气下,天气发,人气在心。
七月六月,地气始杀,人气在肝。
九月八月,地气始藏,人气在肾。

《诊要经终论》
这是另一篇被篡改了的文章。

天年只有百岁?

这很明显的,是的!
内经里百岁两字出现过八次,今只举两则如下: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上古天真论》

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
《天年》

究其原因者,还是十日历在作怪,所以其後十日历被十二月历所取替,于是天年才会变成了百二十岁。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此称为十二长生,其实它应该称为十长生。
它明显就是一条先升後降的生长杀藏之线。
胎及养,其本身之阴阳属性呢?
它们俩既不属于杀藏之五阴,就必然对应不上之前生长的五阳。

即一岁至十岁为长生丶十一岁至廿岁为冠带……四十一岁至五十岁为帝旺……九十一岁至百岁为绝。
绝就是灭,灭就是绝,下面就应当太监了丶没有了,即使真有轮迴,来世的他也不再是今世的你矣,何况也不知内经,其是承认还是不承认轮迴之有无呢!

其实看了十长生这个列表,则五十一岁开始衰,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那么《上古天真论》的指斥似乎有些过了。

十长生,它其实就是另一套八卦休王而已:
王、相、胎、没、死、囚、废、休
此两者孰为先出呢?有否继承之关系呢?

风华正戊,难道指的就是四十一至五十岁帝旺之人吗?
这个当然不是,它指的只是五月(戊之月)盛开的花季时节而已,若是形容人,也就是花季之少男少女是也。
 
最后编辑: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

脾藏营,营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肺藏气,气舍,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心藏脉,脉舍,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肝藏血,血舍,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肾藏精,精舍,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本神》

丶丶魄丶丶丶丶丶丶肺丶丶丶
魂丶神丶意丶丶肝丶心丶脾丶
丶丶志丶丶丶丶丶丶肾丶丶丶
五脏四时图

难怪中医学基础理论经常会出现矛盾,原来是古今文之争!
少阳(木)指脾,老阳(火)指肺,少阴(金)指肝,老阴(水)指肾。
此种说法最早被舍弃掉,但又有部份被继承了下来。
 
最后编辑:
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至真要大论》

原先之次序为清热寒湿风(肝肺心肾脾,诊要经终论则为肝脾头肺心肾),重新排序如上(脾肺肾肝心)。
但清气大来那句,乃是硬伤,明显有斧凿之痕。原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木之胜也,脾病生焉。
热火之胜也,肺病生焉。
湿土之胜也,心病生焉。
燥金之胜也,肝病生焉。
寒水之胜也,肾病生焉。
会否是如上面(脾肺心肝肾)这样的呢?

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
太阴之至其脉沈,少阳之至大而浮,
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
《至真要大论》

此三阴三阳之次序必有问题,但该如何去论证它呢?

冬伤于,春必温病;
春伤于,夏生飱泄;
夏伤于,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阴阳应象大论》

是以春伤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生气通天论》


故伤于者,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太阳阳明论》

冬伤于,春生病热;
春伤于,夏生飧泄肠僻,
夏伤于,秋生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是谓四时之序也。
《论疾诊尺》

五气为风热湿燥寒,但之前的四气却为风暑湿寒,头痛……
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
 
十长生,它其实就是另一套八卦休王而已:
王、相、胎、没、死、囚、废、休
此两者孰为先出呢?有否继承之关系呢?
此两者完全是南辕北辙,岂会有传承之关系呢?
但众人不是都说医易同源的吗?
那中医学的根源在那呢?

生长杀藏之根源

天地木风火水山金(天气)
归育生动长藏止杀(地气)
《归藏》

丶丶天丶丶丶丶丶丶归丶丶丶丶
金丶丶丶火丶丶杀丶丶丶长丶丶
山丶丶丶风丶丶止丶丶丶动丶丶
水丶丶丶木丶丶藏丶丶丶生丶丶
丶丶地丶丶丶丶丶丶育丶丶丶丶
归藏天气地气图

啊!原来根源在古三坟里面藏着呢。
这是另一套八卦休王(育生动长归杀止藏)是也,其与中医学正合,而王相胎没死囚废休,则与中医学不合,难怪医易同源不同路也。

生长杀藏,乃本于归藏之易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