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内经的天地之道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287
获得点赞
223
声望
63
年龄
59
所在地
香港
众所週知,阴阳五行乃中医学之基础,然而此基础却总是让人不得要领。

这里且先谈谈阴阳,它一是像雾里看花,但这雾里花起码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个方向是对的,因为总有接触到的一天;
二却是水月镜花,但这镜中花却是似有实无,而这个方向就错了,因为愈是靠近就会离真相愈远,永无接触到的一日。
过往书本上的说法,是二还是一?

而在内经里,天地之道四字只出现过三次,且只有两次是与出现过320次的阴阳两字同框。
吾辈能否从此三次之出现里面,寻觅到阴阳两字之真谛呢?

事实上是什么原因,导致经典传承了这么之久,而阴阳此两字却依旧是众说纷纭的呢?
我看是方法上之缺失所造成。
就是以器之学的方法,去看道之学的理论而造成的,换言之,只要改为以道之学的方法,去看道之学的理论就成了。

相关三篇文章之内容如下:

①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②天元纪大论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③五常政大论
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帝曰:何谓也。歧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在中文之教学里,乜乜者物物也,乃是一种定式。所以反过来就会说,物物者乜乜也。
如查意字,得意者志也。
而再去查志字,则志者意也。
此循环之论证也,过往对阴阳两字之解说,正是这样。

据此,阴阳者丶天地之道也。等同于
天地之道者丶阴阳也。
天地之道者丶五运阴阳也。
天地之道者丶六气五类也。

至此则真相大白矣!
即六气五类=五运阴阳=阴阳。
由此也可扩充一下,寻找四时阴阳四字,得知其只出现过五次。

1,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2,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3,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4,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
5,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至此在这八篇的脉络里,阴阳实为一个大类,当中实包括了四时阴阳丶五运阴阳丶六气五类……

结论:
1,上古之人其知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完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阴阳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属于抽象概念。古人说“天地”,现代人说“宇宙”,一个意思。古人说“道”,现代人说“普遍规律”,一个意思。普遍规律属于抽象概念,古人把它叫做道。人们说“人有人道,蛇有蛇道”,这里的道并不是指具体的道路,也是抽象的概念。譬如人与人打交道必须讲究仁义礼智信,而蛇与蛇打交道,大蛇吃小蛇。“仁义相处”是人道,是抽象概念。“相吃”其实也是抽象概念,是蛇道。

什么是道?《易经》说是“形而上”的东西,翻译为现代文说是“没有形体”的抽象概念。一个东西如果有形体,古人把它叫做“器”,现代人把它叫做“物体”。有形体的物体即“器”是“具体“的东西,没有形体的“道”是“抽象”的概念。气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体,于是许多现代中国人(缺乏哲学头脑的国人)便不承认人的身体里存在着气。

气是道,阳气是道,阴气是道,都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形态。热气也是道,而释放热气的“火”则是器,因为它有形体。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形体,凭眼睛观看,凭手触摸也行。譬如盲人触摸到一块砖,也会承认它有形体。而任何人都看不到也摸不着气是什么形体,而大家都相信气确实存在着,古人把这样的东西就叫做道,今人把这样的东西叫做“抽象概念”。道就是抽象概念。

其实五藏六府也都是抽象的概念,经络也是抽象的概念。中医研究问题与西医研究问题的套路不同。西医研究问题高度重视器,也就是重视实物。中医研究问题高度重视道,也就是重视抽象的概念。那么,研究西医主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主要依靠哲学。西医医生需要高度发达的科学头脑,中医医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头脑。
 
最后编辑: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阴阳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个普遍规律属于抽象概念。
首先,所有的概念皆是抽象的丶片面的。
如请给我筷子,筷子这概念就非常之抽象,因为给我具体的金筷子丶银筷子丶竹筷子……等等皆可,且具体之数量也没有指定,所以给我一枝丶一双丶一打……皆可。
是故具体与抽象,只能是相对而言之。

其次,先生之翻译,所取的完全是镜中花之方向。其对阴阳两字,完全没有作出任何解说,其解说的只是天地之道。

先生不会是我的托吧?
古人说“天地”,现代人说“宇宙”,一个意思。
非常不赞同将天地翻译为宇宙,因为宇宙包括太虚(太空)及其它的天地(星球),即此间地球乃是一个天地,而月球上面也自成一个天地也。
古人说“道”,现代人说“普遍规律”,一个意思。普遍规律属于抽象概念,古人把它叫做道。人们说“人有人道,蛇有蛇道”,这里的道并不是指具体的道路,也是抽象的概念。譬如人与人打交道必须讲究仁义礼智信,而蛇与蛇打交道,大蛇吃小蛇。“仁义相处”是人道,是抽象概念。“相吃”其实也是抽象概念,是蛇道。
解说道等同于解说阴阳吗?
可能吧,但也只是可能。
那为何要去解说道呢?
且内经的天地之道是放诸全地球(甚至是月球)皆可通行的吗?
肯定不能的呀!
什么是道?《易经》说是“形而上”的东西,翻译为现代文说是“没有形体”的抽象概念。一个东西如果有形体,古人把它叫做“器”,现代人把它叫做“物体”。有形体的物体即“器”是“具体“的东西,没有形体的“道”是“抽象”的概念。
跑题了。
易经想说的先从器去道,再从道去名,目的想传授的是帝王的治朮。
其与内经的医朮毫不相关,完全可以不去支蔓什么器与道及形名。
气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体,于是许多现代中国人(缺乏哲学头脑的国人)便不承认人的身体里存在着气。
时节也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体,为何你口中的丶现代中国人(缺乏哲学头脑的国人)又承认时节的存在呢?
气不就是时节了吗?
气是道,阳气是道,阴气是道,都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形态。
气分阴阳,是具体实在的气,还是抽象虚存的时节?
热气也是道,而释放热气的“火”则是器,因为它有形体。
火之热乎?
那么发热线或电灯泡皆为器,它们散发的热也是气、也是道吗?是抽象的概念吗?
水之寒,那摄氏一百度的热水还是寒的吗?
金之燥丶木之风等等,又该如何去解读呢?
到底谁是六气,谁是五德?
五德与六气,谁又拥有了形体的呢?
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形体,凭眼睛观看,凭手触摸也行。譬如盲人触摸到一块砖,也会承认它有形体。而任何人都看不到也摸不着气是什么形体,而大家都相信气确实存在着,古人把这样的东西就叫做道,今人把这样的东西叫做“抽象概念”。道就是抽象概念。
抽象概念就是道吗?
而气这个字,其已经过载得很过份了。
且人呼吸着的养气与废气,是众人皆能感受得到的。
但这个包括废气与养气之,与内经里的包括着阴气与阳气之,这两个气字,所指的会是同一物事吗?
能说成吸入的为阳气,呼出的为阴气吗?
但很明显的是吸入的气寒,呼出的气热呀,那么岂非是呼出了阳气,吸入了阴气吗?
所以很明显,气分阴阳,并不适用于此情此境矣。
其实五藏六府也都是抽象的概念,经络也是抽象的概念。
姑且不去论中医学有否去解剖人体,但解剖家禽家畜,那总还是可以的吧?
那么去菜市场买猪心牛肺者,会得到抽象的概念吗?
麻雀虽小,五脏俱存,是概念上的五脏吗?
说五脏六府皆为抽象概念的中医,皆是太监中医,不敢面对西医的医学理论,而去自宫做太监而已。
中医研究问题与西医研究问题的套路不同。西医研究问题高度重视器,也就是重视实物。
器这个象形文字,其形象就是身体内那一堆以管子互相连接着的脏腑(器皿丶器官)呀。
还能说古人不重视实物的吗?
中医研究问题高度重视道,也就是重视抽象的概念。那么,研究西医主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主要依靠哲学。西医医生需要高度发达的科学头脑,中医医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头脑。
???
 
最后编辑:
镜中花取向的问难:
 
5、《内经》一塌糊涂的阴阳之道
(1)我们再看看《类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类经》说:“阴寒、阳热……”。
这样从表面看阴阳之属性已经十分明朗了,但这只不过是从一个迷团又进入了另一个迷宫而已。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阴寒、阳热还是没有具体的事物为依托,是火山热,还是冰山寒……?
也就是说,中医教育界是没有能力把阳热、阴寒的具体事例拿到桌面的,而且,拿到桌面就自毙。对此,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具体事物支撑的阴阳理论,就是纯粹的无事生非!
当然,如果中医教育界有能力把阴阳属性(寒热、升降等)的理论根据拿到桌面,然后自圆其说了,则意味着我的挑战失败。
寒热的载体,乃是炎夏(火之热)与寒冬(水之寒)。
(2)《内经》这段之乎者也的经文,可以肯定地说,原作者是一塌糊涂的。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所谓的“阴阳者天地之道”,在中医所有书籍、《易经》所有书籍找不到“阴阳之道”的具体内容
关于阴阳之道的话题,在擂题三专门讲述。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连作者都一塌糊涂的、之乎者也,所谓的阴阳,却成了至高无上的“道”、却成了中医理论之纲领,这是中医致死性祸根!
阴阳之道的具体内容如下:

1,阳生阴长,阴杀阳藏。(=春生夏长秋杀冬藏)
2,阳化气,阴成形。(=在天化气,在地成形)
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极必反)
4,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升浊降)
《阴阳应象大论》

5,天之在我者也,地之在我者也,
德流气搏我者也。
《本神》

5,五德环流,六气交搏,而万物生焉。事实上并没有规定说,气必为六,德必为五,这只是生存者偏见而已,天及人之选择而已。
4,寒气生浊(=冰霜雨露丶屎尿……),热气生清(=阳炎丶云层丶声音丶语言……)。
3,寒极生热(冬至过後春必回暖),热极生寒(夏至过後秋必转凉)。
2,阳化六气,阴成五形。(这条传承时出了问题,由原先的[五德六气],变成了[六气五形],从此众多问题衍生,似乎是被某些人刻意篡改,从此五运六气失传矣。
1,这条传抄时出了些少错误,但事实上非是阴阳学说,而是下一步之四象学说。
中医学并非天授神与,自有其发展及传承,而传承当尽量与先前之旧学说相容。
所以没有意外地,四象学说完全包容阴阳学说!甚至已到难分彼我之境地。
 
最后编辑:
成败也阴阳

春生夏长秋杀冬藏,配以阴阳,奈何?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内经如是说,但是理由却欠奉,且由于它是经典,所以不会错,既然不错,自然不能改。

但它明明是错的啊!

1,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2,木火土金水土,地之阴阳也,生长收藏下应之。
3,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阴杀阳藏。
4,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5,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天元纪大论》

这段有些杂乱,整理过後依旧是乱。

先从第三句开始讲,天为阳,地为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阴杀阳藏,是故天中有阴阳,地中也有阴阳。
此即为此段五句之核心纲领。

唯此段之乱,其乱出在那里呢?
出在其乃四象学说过渡到六气学说,而却不予事先说明。且四象阴阳还记错了。

这个说来活长……
看来还是得依时序,先四再五後六来说吧:

手机没电,暂讲到此,後会有期。
 
阴阳虽然先前已经讲过了,但
阴阳是相对的丫?还是绝对的呢?
我心底想问的其实是:什么叫做阴阳的转化?
如白昼与黑夜丶炎夏与寒冬,不都是在交替的出现吗?
但反过来说,您见过男的会转化成女的吗(或女的会变成男的吗)?
我只见过女的变成了男的妈(後妈)。
跑题了。

换言之,男绝对是阳,女绝对是阴。
而昼丶夏为阳,夜丶冬为阴,也是绝对的,那昼夜与夏冬之轮转,对阴阳转化来说是什么的一回事呢?

这还是得要俗套地先说一说阴与阳此两字的意思,一个很简单的界说如下:
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解字》
据此则不用再去查,也可推论出:
阳,明也;水之北,山之南也。

换言之,在正午之时,山之南面,河之北面,皆被日光所照,故称之为阳(唯其前提是,该河乃自西向东流也),而未被日照的另一个面向,因为被自身之形所遮蔽,则自然可称之为阴也。
究其原因,我们祖先所居之此地,是在北半球之温带地区是也,所以太阳虽有其南来北往,但它始终都在天顶之南边。
可见阴阳学说,实非相对的万金油,而是绝对的一刀切。

所以什么阴阳互根丶对立丶转化丶消长等等,全部皆只能建立在气(时节)的上面之想当然而已。
是故岳阳永远也会被称为岳阳,男人也不会突然变成女人。所以中医学基础里之阴阳学说,可以舍而弃之也。
至此,若再将中医学里的火之热与水之寒,以日常所使用的水与火来理解及引用的话,则肯定是错解了阴阳学说。所以说成败皆阴阳也。

在此前提之下,我们再来研究四象之阴阳。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