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是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我们采取一切行动的基础,也决定我们是用何种方式去创造我们的生活。不同的心态常常带来不同的人生后果。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态是可以不断调整的,只要我们的心态符合自然,符和人体的基本规律,当心态平和了,你的生活会感到美好,身体会感到建康。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心灵和身体的精神的建康,心态决定健康,精神压力是健康的杀手,保持心情舒畅,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健康需要自我保护,当前由于精神压力。
一、化解疾病诊断失误带来的精神压力
1、一位六十八岁的女士来我处就诊,谈起二十年前经历的两件事,听后使我感到非常震撼,当一个人走到绝境时,心态是多么的重要。
她四十八岁那年,因坐卧不安,上不来气,晚间不能入睡,在本地医院诊断为肺癌,后到北京也做出同样的诊断。她听完医生的意见,心态非常平和的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没加思考直接告知她,最多三个月。她听后跟她的爱人说,我就活三个月,咱们不回去了,在北京买几件衣服,跟北京老大妈跳广场舞吧!我不枉活此生。三个月过去了,自己没有什么反应就出院了。
几年后又发现新的病情,自己没有办法诊断,还是到了北京肿瘤医院,确诊为脑癌,是肺癌转移了,住了几天院有出院了。
她的两次诊断都是癌症,她都没有往心里去,天天唱歌、跳舞,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自己说要活出个样子。到底是诊断的错误,还是内心的强大战胜了病魔,不探讨这些事,反正是活到了六十八岁,只有你知、她知、我知。
与她同一病房23岁的姑娘,就没有她那么幸运了,因她的心态不好,当她听完医生的诊断为癌变后,茶不吃、饭不想,整天愁眉苦脸,用了几天药,病情没发生什么变化,一星期后死了。父母痛哭欲绝,又不甘心孩子就这样的走了,要求医生再次检查。医生说,要检查就是尸检了,为了诊断死因同意尸检。尸检结果:死因与肿瘤无关,只是一般肿块,并没有发生癌变。
两个人同一种病情,因为心态不同,恐惧和思虑过重,竟相隔两方,为活着的人带来无穷的压力。
有一位男士因心脏病住院,住院几天他细心的发现,先后有好几个同室的病友,有先来、有后来,因抢救无效都走了,他心中感到非常恐惧。他心里想,他们没有我的病情严重,怎么一个个都走了昵?我要是再坚持住院,下一个可能就是我,也要跟他们同走一条路。是病情的问题,还是用药问题,反正是不正常,我现在不如马上出院,不能把自己交给医院,回家吃点小药慢慢调养兴许能好,他就毅然决然的办理出院。医生最后还说,你要是出院,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发生的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发达国家疾病的诊断率在60%,咱们国家的诊断率顶多在40%,何况医疗资本的介入,医院的一切都是商品,到处都是陷阱不得不防。
还有一个更奇葩的事。一个小伙,他同事被诊断出胃癌,病情与他有类似之处,总觉得吃药不管用,怀疑自己也是胃癌。到医院跟医生说,给我检查一下是不是胃癌。检查后医生说,你不是胃癌。这个小伙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第二年又到医院,要求医生为他检查是不是胃癌,检查后这位有良知的医生劝他说,你就是一般前表性胃炎,不是什么大病,一般人都有,你不要害怕天天有负担。第三年又找到这位医生,还是要求检查胃,看看有无胃癌?检查后医生说,你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你的愿望。就这样一个心态,他的结果会怎样昵?
二、发脾气是脾气不好还是身体有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发现一些人动辄就发脾气,有些事不值得发脾气,也照样发脾气。有的人善解人意的说,他脾气不好担待点,别跟他一般见识,对待发脾气的事就这样了结了。
在当今社会中,在公交车、地铁,一些老年人常为座位大发雷霆,最后,因心脑疾病死亡,搞的社会风气不正,事后还要挂上一个为老不尊的头衔。
这就提出一个是懂非懂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发脾气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体患病的一种表象,古人在几千年前在《内经》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一部养生学,尤其是透过人各种情绪上的变化,与五脏连系起来判断疾病。情志过用或失控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伴随科技发展和进步、人类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复杂化,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与影响也日趋凸显。
《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素问·举痛论》特别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用可伤人气机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加明确地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血气形志》具体说明形志关系及形志过用与疾病发生的规律性联系:“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形,指躯体。志,即情志。
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又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或者称为情志。分别是:心在志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在志为喜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当的喜乐情绪,可以使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损伤心神,有“喜伤心”之说。
肝在志为怒 肝主疏泄,怒则气上,适当发怒可以发泄情绪,有助于舒畅全身气机;过度发怒会使肝气上逆,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所以有“怒伤肝”之说。
脾在志为思 思发与脾而成于心,除了脾还和心神有关,适度思考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过度思虑或所思不遂,会影响气的运行,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就会引起不思饮食,胸闷腹胀,眩晕失眠等。
肺在志为忧 肺主气,悲则气消,过度忧伤不断消耗人体之气,进而损伤肺气 ,出现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干咳甚至咳血等症状。反过来肺气虚弱,产生悲忧情绪 。
肾在志为恐 肾主闭藏,过度恐惧或意外惊吓,都会损伤肾气。恐则气下,会使肾气不固,肾闭藏固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二便失禁,遗精。
人生下来都有各种各样的脾气属性,但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属于病态了,下面我列举几个病例,就清楚这个道理了。
祖孙两人都来看病,孙儿才5岁,奶奶说,孩子来我这太不听话了,说也不行、打也不行,饭还不好好吃。我听完叙述的情况后说,孩子可能是有病了,孩子原来这样吗?奶奶说,原来挺听话的,就这一段时间不好管。我说,看看脉象就清楚了。脉象出现心、肝气盛之象;心阳盛不能下行至肠,造成肠火盛,所以,出现食欲不振;心阳过盛不能养阴,心情就发躁,火气大,再有心阳盛不能调节肝,出现心火盛的同时肝火同盛。病因讲清楚了,我为他治疗几天,一切就都明白了。
根据病因调整心包经、三焦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使心和脾的阴阳平衡。通过这种治法,不断降下心火,肠火不旺,孩子的食欲也发生了变化,后来又发现孩子听话了,不发脾气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孩子的不断变化,奶奶懂得好多事不是孩子的错,都是自己不懂,如果要是早来看病,明白这些道理就好了。
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我这看过病,她懂得有关情志方面的道理。一天下班回到家里不知什么原因,看他们谁都不顺眼,我是满肚子怨气,不愿意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干活也心烦。她突然间好像明白点道理,每天家里也是这几个人,也都是这样干活,为什么偏偏今天看他们不顺眼?这应该不是他们的问题,可能是我有问题了,是不是我的心阳过盛造成的,不然怎么有这么大的火气、怨气呢?她稳定一些情绪做出一项决定,告诉你们我有病了,今晚都给我消停点的,谁也别跟我说话。就这样呆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看看他们,都挺好的,没见到他们有什么错了,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情志,避免一场无必要的争吵,我的心里也稳定了。
社会或者家庭之所以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不懂情志的道理,不懂得身体有病,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造成的。情志在人体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如果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有病了,自我做好心理疏导,或者及时就诊,换位思考,就可避免好多不愉快事情的发生,不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对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心灵和身体的精神的建康,心态决定健康,精神压力是健康的杀手,保持心情舒畅,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健康需要自我保护,当前由于精神压力。
一、化解疾病诊断失误带来的精神压力
1、一位六十八岁的女士来我处就诊,谈起二十年前经历的两件事,听后使我感到非常震撼,当一个人走到绝境时,心态是多么的重要。
她四十八岁那年,因坐卧不安,上不来气,晚间不能入睡,在本地医院诊断为肺癌,后到北京也做出同样的诊断。她听完医生的意见,心态非常平和的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没加思考直接告知她,最多三个月。她听后跟她的爱人说,我就活三个月,咱们不回去了,在北京买几件衣服,跟北京老大妈跳广场舞吧!我不枉活此生。三个月过去了,自己没有什么反应就出院了。
几年后又发现新的病情,自己没有办法诊断,还是到了北京肿瘤医院,确诊为脑癌,是肺癌转移了,住了几天院有出院了。
她的两次诊断都是癌症,她都没有往心里去,天天唱歌、跳舞,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自己说要活出个样子。到底是诊断的错误,还是内心的强大战胜了病魔,不探讨这些事,反正是活到了六十八岁,只有你知、她知、我知。
与她同一病房23岁的姑娘,就没有她那么幸运了,因她的心态不好,当她听完医生的诊断为癌变后,茶不吃、饭不想,整天愁眉苦脸,用了几天药,病情没发生什么变化,一星期后死了。父母痛哭欲绝,又不甘心孩子就这样的走了,要求医生再次检查。医生说,要检查就是尸检了,为了诊断死因同意尸检。尸检结果:死因与肿瘤无关,只是一般肿块,并没有发生癌变。
两个人同一种病情,因为心态不同,恐惧和思虑过重,竟相隔两方,为活着的人带来无穷的压力。
有一位男士因心脏病住院,住院几天他细心的发现,先后有好几个同室的病友,有先来、有后来,因抢救无效都走了,他心中感到非常恐惧。他心里想,他们没有我的病情严重,怎么一个个都走了昵?我要是再坚持住院,下一个可能就是我,也要跟他们同走一条路。是病情的问题,还是用药问题,反正是不正常,我现在不如马上出院,不能把自己交给医院,回家吃点小药慢慢调养兴许能好,他就毅然决然的办理出院。医生最后还说,你要是出院,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发生的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发达国家疾病的诊断率在60%,咱们国家的诊断率顶多在40%,何况医疗资本的介入,医院的一切都是商品,到处都是陷阱不得不防。
还有一个更奇葩的事。一个小伙,他同事被诊断出胃癌,病情与他有类似之处,总觉得吃药不管用,怀疑自己也是胃癌。到医院跟医生说,给我检查一下是不是胃癌。检查后医生说,你不是胃癌。这个小伙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第二年又到医院,要求医生为他检查是不是胃癌,检查后这位有良知的医生劝他说,你就是一般前表性胃炎,不是什么大病,一般人都有,你不要害怕天天有负担。第三年又找到这位医生,还是要求检查胃,看看有无胃癌?检查后医生说,你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你的愿望。就这样一个心态,他的结果会怎样昵?
二、发脾气是脾气不好还是身体有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发现一些人动辄就发脾气,有些事不值得发脾气,也照样发脾气。有的人善解人意的说,他脾气不好担待点,别跟他一般见识,对待发脾气的事就这样了结了。
在当今社会中,在公交车、地铁,一些老年人常为座位大发雷霆,最后,因心脑疾病死亡,搞的社会风气不正,事后还要挂上一个为老不尊的头衔。
这就提出一个是懂非懂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发脾气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体患病的一种表象,古人在几千年前在《内经》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一部养生学,尤其是透过人各种情绪上的变化,与五脏连系起来判断疾病。情志过用或失控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伴随科技发展和进步、人类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复杂化,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与影响也日趋凸显。
《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素问·举痛论》特别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用可伤人气机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加明确地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血气形志》具体说明形志关系及形志过用与疾病发生的规律性联系:“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形,指躯体。志,即情志。
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又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或者称为情志。分别是:心在志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在志为喜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适当的喜乐情绪,可以使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乐会使心气涣散,损伤心神,有“喜伤心”之说。
肝在志为怒 肝主疏泄,怒则气上,适当发怒可以发泄情绪,有助于舒畅全身气机;过度发怒会使肝气上逆,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所以有“怒伤肝”之说。
脾在志为思 思发与脾而成于心,除了脾还和心神有关,适度思考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过度思虑或所思不遂,会影响气的运行,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就会引起不思饮食,胸闷腹胀,眩晕失眠等。
肺在志为忧 肺主气,悲则气消,过度忧伤不断消耗人体之气,进而损伤肺气 ,出现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干咳甚至咳血等症状。反过来肺气虚弱,产生悲忧情绪 。
肾在志为恐 肾主闭藏,过度恐惧或意外惊吓,都会损伤肾气。恐则气下,会使肾气不固,肾闭藏固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二便失禁,遗精。
人生下来都有各种各样的脾气属性,但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属于病态了,下面我列举几个病例,就清楚这个道理了。
祖孙两人都来看病,孙儿才5岁,奶奶说,孩子来我这太不听话了,说也不行、打也不行,饭还不好好吃。我听完叙述的情况后说,孩子可能是有病了,孩子原来这样吗?奶奶说,原来挺听话的,就这一段时间不好管。我说,看看脉象就清楚了。脉象出现心、肝气盛之象;心阳盛不能下行至肠,造成肠火盛,所以,出现食欲不振;心阳过盛不能养阴,心情就发躁,火气大,再有心阳盛不能调节肝,出现心火盛的同时肝火同盛。病因讲清楚了,我为他治疗几天,一切就都明白了。
根据病因调整心包经、三焦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使心和脾的阴阳平衡。通过这种治法,不断降下心火,肠火不旺,孩子的食欲也发生了变化,后来又发现孩子听话了,不发脾气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孩子的不断变化,奶奶懂得好多事不是孩子的错,都是自己不懂,如果要是早来看病,明白这些道理就好了。
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我这看过病,她懂得有关情志方面的道理。一天下班回到家里不知什么原因,看他们谁都不顺眼,我是满肚子怨气,不愿意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干活也心烦。她突然间好像明白点道理,每天家里也是这几个人,也都是这样干活,为什么偏偏今天看他们不顺眼?这应该不是他们的问题,可能是我有问题了,是不是我的心阳过盛造成的,不然怎么有这么大的火气、怨气呢?她稳定一些情绪做出一项决定,告诉你们我有病了,今晚都给我消停点的,谁也别跟我说话。就这样呆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看看他们,都挺好的,没见到他们有什么错了,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情志,避免一场无必要的争吵,我的心里也稳定了。
社会或者家庭之所以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不懂情志的道理,不懂得身体有病,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造成的。情志在人体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如果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有病了,自我做好心理疏导,或者及时就诊,换位思考,就可避免好多不愉快事情的发生,不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对己对他人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