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心藏的功能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79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段原文指出了心藏有哪些功能。各种生物也好,人类也罢,其生命区分为两个基本要素:身和心。二者缺一不可。有身无心是死人,有心无身是魂魄,而魂魄必须依附于肉身。

什么是心?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魂魄。魂魄是肉身之中的精包含着的阴阳二气,其阴气曰魂,阳气曰魄。精之所以谓之精,而不是普通的肉身,是因为它包含着魂魄。魂魄乃是围绕着并且不能脱离肉身的一个气场。就好比一个国家必有国王,国王必形成一个气场,气场充斥着整个国家,这个气场就是魂魄。气场的强度叫做魄力,魄力的本质是阳气。阳气必发自于阴气,这个阴气就叫做魂。魂和魄都发自于精,二者共同形成一个气场,这个气场就被称为是心。心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文指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即心是用来处理周围环境的。因为周围环境必定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人的生命的特点是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要在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就必须随机应变。就好比司机开车,路况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要让汽车在路面上稳定行驶,必须随机应变,如何随机应变呢,靠司机用“心”来应对。

前面说了,心包括阴阳二气,阴气曰魂,阳气曰魄。阴阳平衡就会产生一个气场,气场的作用是“任物”,即随机应变。如何随机应变呢?依靠“志”、“意”、“思”、“虑”、”智”这五个思维方式。

① 志。“意之所存谓之志”。要随机应变,必须要把过去的经历记录下来,这叫做“志”。最好理解的志是大脑的记忆,把过往经历记下来。人的生命力衰老,必与失志有密切的关系。人保持年轻,必须“养志“。如何养志,其实《黄帝内经》已经明确告诉了大家。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简单说就是在春季把身心放松,而又必须勤快,不要象冬季那样懒惰。既勤快又身心放松,既有追求又不要太执意。

不要以为只有大脑或只有神经细胞才有志,任何生物,哪怕是最最简单的生物譬如病毒,它也是有志的,会把过往经历记录下来。否则它就无法进化。任何细胞都有一颗心,都有志。

② 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回忆的意思。生物的心把过往经历记忆下来,然后才有回忆。所以志是意的前提。不过,毕竟志是志,意是意,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志强未必意强,意强未必志强。意,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有选择性地回忆,把有意义的信息回忆出来,而不是把过往经历通通回忆一遍。意的强弱体现于此。如果碰到一个问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把过往经历通通回忆一遍,才能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这叫做反应迟钝。反应迟钝是失意的表现。如果失志,那就不是反应迟钝,而是无反应。

③ 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心把过往经历记录下来了,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性回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因志而存变”。所谓“存变“,就是预见未来的变化,并且把这种变化趋势存下来(不存下来不是白白预料么),刻印在心里。如何预料未来的变化呢,依靠逻辑思维。这叫做思。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心强弱的显著标志。有志才有意,有志意才能思。而志意力皆增强,未必逻辑思维能力就一定相应地增强。志意力衰老会导致逻辑思维能力减弱,志意力增强一倍,逻辑思维能力未必相应地增强一倍,为什么,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训练呢。脑子越使用才会越灵活。二十岁的年轻人,记忆力最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最强。按照孔子的认识,七十岁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才达到最高境界呢。

④ 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经过逻辑思维而深谋远虑,这叫做虑。虑就是谋虑周全的意思。

⑤ 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藏经过志意思虑,最后必须处理实际情况的变化,这个能力叫做智力。需要注意的是,古人说的智,并非仅仅指脑子的智力一个方面,还包括体力呢。有心无力,仍然是低智。理解这句话,不要忽视“处“字。如果忽视“处”字,那智与虑就变成同一个概念了。虑是单指脑子的谋虑,智是把脑子的谋虑运用于处理实际情况。虑是纯理论性的东西,而智包含了实践。
 
学习中医,把中医理论搞通,必须把每个名词术语都理解并且定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这叫做“格物”。格物才能致知。
 
什么是心?不能把中医理论中的心,与西医理论中的心混为一谈。心的作用不是推动血液循环,而是进行逻辑思维。整个人体有能力逻辑思维,每个细胞也有能力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包括五个方式:志、意、思、虑、智。这五个思维方式,乃是心藏的基本功能。《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如何出神明呢,当然是经过上述五个思维方式。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往来和出入是一个意思。

神是纯阳气,魂是阴气胜过阳气。神主导并推动生命之气出入于人的肉体,但是神这样的纯阳气不能独自存在,必须有它依附的阴气,这个依附的阴气就叫做魂。魂伴随着神出入于人的肉体。

精是纯物质,物质是阴。魄是阳气胜过阴气。在神的主导和推动下,精也会出入于人的肉体,魄也会伴随着精出入。

所以,魂魄既不是神,也不是精。因为神是纯阳,精是纯阴,而魂魄是半阴半阳之气。魂与魄对比,魂之气阴胜过阳,魄之气阳胜过阴。所以,魂是阴气,魄是阳气。魂魄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神,也会产生精。精气神形成一个循环机制,这个循环机制发挥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也就是维持阴阳平衡,也就是维持人体相对稳定。这个循环机制,古人把它叫做心。心藏神,但是心与神又不是同一个概念。神是纯阳,心是阳气胜过阴气,精是纯阴。心是精与神相交而发生的气场。心就像是气象学中的气旋,要发生气旋,必须要有至少冷、热两个中心。神是热中心,精是冷中心,相交就会产生心。
 
魂魄理论不是迷信。每个活人都有魂魄,它是产生神明的阴阳之气。什么是神明,神明就是指生命。生命既有可以预测性,又有不可预测性。其不可预测性叫做神,可以预测性叫做明。生命既不是可以完全预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预测,所以叫做神明,也叫做神,也叫做明。神明如何产生的呢,由魂魄相互作用产生的。

魄为阳气,所以又叫做魄力。魂为阴气,所以又叫做阴魂。

如果一个人很有气场,我们说他很有魄力。一个人死亡后还有气场,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阴魂不散。人死亡后为什么还有气场呢,当然是阴魂还没有散去的缘故。由此可见,魂魄也并非完全不能脱离肉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