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也很具体。说一点自己的体会,首先四诊合参是基本流程。当然其实一诊很多时候就可以定性,但是有些不负责任,大多数情况下偏差也比较大。如果一诊定性四诊合参准确率就高的多了。人一进来,高矮胖瘦,面色面相,语音语调语速,言谈举止。都能看出很多东西来,这就是凭经验悟性了。有了这个基础方向,在号脉,看一眼舌。加上主诉准确率就很高了。忘记是叶天士还是谁说过,对于一个证,如果不知道这个证是怎么得的,用药方量预后的状态,对整个病的前因后果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就没资格给人开方。想达到这种要求,一诊是绝对满足不了的。但是这种人可能一眼就知道90%的问题了,剩下的九眼都是为了确认再确认这些问题而已。必须的有这个谦恭敬畏之心才配称为医。
还有如果是急症,基本三贴必见效,见到效果了后续接着吃,见不到要么换方要么换人,都没必要吃一周。如果慢性病一周也应该有感觉。(不是说很短时间就能治好,但是一定是能见到效果有减轻好转,方向对头才行,有些证是要经年吃的,但是吃一段时间一定有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病症药过13打个折,剂量过150打个折。上来就半个月1个月的打个折。一上来就给你来一个月一个方半斤多甚至近一斤的,都不用考虑了。
试医其实很简单,就一条标准,疗效!怎么分析怎么辩证甚至怎么看怎么开方都不重要,只有吃了就见效是唯一标准。时间越短,药量越小,效果越明显,水平越高。仅此而已。
现在人太会讲故事了,不讲个故事好像就什么都不是了,饭店讲故事,产品讲故事,甚至医生也得讲故事,不然就证明不了你的水平。大部分人正在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生活水平甚至幸福指数都要数据说了算。连医生好不好都要看故事水平,甚至你生病都的医生说了算,说你有病你就有,说你没病(检查不出来的)你就没病。
有没有那种人对中药不敏感呢 可能他方子开对了 但是吃了就是没有效果 我感觉我吃过很多副中药 基本都没什么感觉 有感觉也是副作用 比如上次有个药方中有附子生石膏 吃了又冷又热 冒虚汗 给医生说后 他叫我去掉石膏 然后吃了轻微发热 头晕 失眠 但是我的主要症状并没有缓解说一点自己的体会,首先四诊合参是基本流程。当然其实一诊很多时候就可以定性,但是有些不负责任,大多数情况下偏差也比较大。如果一诊定性四诊合参准确率就高的多了。人一进来,高矮胖瘦,面色面相,语音语调语速,言谈举止。都能看出很多东西来,这就是凭经验悟性了。有了这个基础方向,在号脉,看一眼舌。加上主诉准确率就很高了。忘记是叶天士还是谁说过,对于一个证,如果不知道这个证是怎么得的,用药方量预后的状态,对整个病的前因后果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就没资格给人开方。想达到这种要求,一诊是绝对满足不了的。但是这种人可能一眼就知道90%的问题了,剩下的九眼都是为了确认再确认这些问题而已。必须的有这个谦恭敬畏之心才配称为医。
还有如果是急症,基本三贴必见效,见到效果了后续接着吃,见不到要么换方要么换人,都没必要吃一周。如果慢性病一周也应该有感觉。(不是说很短时间就能治好,但是一定是能见到效果有减轻好转,方向对头才行,有些证是要经年吃的,但是吃一段时间一定有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病症药过13打个折,剂量过150打个折。上来就半个月1个月的打个折。一上来就给你来一个月一个方半斤多甚至近一斤的,都不用考虑了。
试医其实很简单,就一条标准,疗效!怎么分析怎么辩证甚至怎么看怎么开方都不重要,只有吃了就见效是唯一标准。时间越短,药量越小,效果越明显,水平越高。仅此而已。
现在人太会讲故事了,不讲个故事好像就什么都不是了,饭店讲故事,产品讲故事,甚至医生也得讲故事,不然就证明不了你的水平。大部分人正在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生活水平甚至幸福指数都要数据说了算。连医生好不好都要看故事水平,甚至你生病都的医生说了算,说你有病你就有,说你没病(检查不出来的)你就没病。
药中病之后有变化是正常的,甚至短时间的眩瞑或者症状类加重的状态也很正常。但是基本都是短时间的一过性的,而且过后一定会有更轻松舒服的感觉才对,如果明天比今天还难受哪大概率是方向错误了。如果有反应三五天还越来越难受,哪几乎就是方向错误了。我理解的好方就是舒服,各种舒服,当然有眩瞑的过程,但是眩瞑之后是浑身舒畅的感觉。如果一段时间之后还没有舒服的感觉一定是方向或者匹配没到最优的状态。有没有那种人对中药不敏感呢 可能他方子开对了 但是吃了就是没有效果 我感觉我吃过很多副中药 基本都没什么感觉 有感觉也是副作用 比如上次有个药方中有附子生石膏 吃了又冷又热 冒虚汗 给医生说后 他叫我去掉石膏 然后吃了轻微发热 头晕 失眠 但是我的主要症状并没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