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可清《四部医纬·内伤第十九》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5
获得点赞
943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1 脾胃肠

1.1燥热证、阴虚证
白虎汤证是典型的胃燥热证,核心指征:大渴引饮,精神亢奋,脉洪实。严重的可能耳鸣。
麻杏甘石汤证是白虎汤证兼表寒,其它变证、兼证参见《方解》。
肠道燥热便秘:诸承气汤主之。单纯由燥秘引起黄疸,泻下即可,无须治肝胆。
肝燥风火上行:石决明、生牡蛎、川牛膝、蝉衣等加减应用。
阴虚:生脉饮加减。胃阴虚可加:生石膏、知母、芦根、花粉等。心肝肾阴虚加:白芍、地黄、地骨皮、石斛、鳖甲、青蒿等。
气阴两热:青蒿鳖甲汤加减。
气营两燔:牛黄解毒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热入营血: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主之。急救可用五胆八宝药墨磨汁灌服。

1.2水饮(寒湿)
核心指征:舌苔白厚、胸腹痞满、不口渴。
胃中水饮:半夏、干姜、苍术、茯苓等加减。寒水互结者,可予麻黄、桂枝、陈皮等。
肠道寒湿:附子理中汤,吴萸、肉桂、草果、常山、赤石脂、灶心土均可加减应用。
舌苔白板、刮之不去者,病已入肾经。

1.3湿热
本节重点参考连芩汤类、陷胸汤类、承气汤类、抵挡汤类。
脾胃湿热上行,或兼风热表证者,可用黄连上清丸。
阳明热毒上攻者,可用牛黄解毒丸。
湿热泻痢者,白头翁汤主之。
湿热便溏但口渴者,血中津亏,葛根连芩汤主之。
湿热痰阻便秘者,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十枣汤主之。
便秘兼血热脓痰者,大黄牡丹汤主之。
便血、瘀血重者,抵挡汤、下瘀血汤主之。
肝胆湿热,诸柴胡汤加减应用;湿热黄疸者,茵陈蒿汤主之。
若是寒热往来者、若疟者,柴胡汤类主之。

1.4食伤
食伤以富酶含菌之药物为上,消食而不伤正、反能益气健脾。如:麦芽、稻芽、神曲、酒曲、金花茯砖茶之属。益生菌并非是刚流行的国际新疗法,而是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
气滞者加:厚朴、枳实、槟榔、大腹皮、莱菔子、山楂、鸡内金之属。
寒湿者加:吴茱萸、半夏、生姜、丁香、荜拨、高良姜之属,湿盛呕逆重者,加麻黄、陈皮。
热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竹茹、全瓜蒌之属。
大实者当先泻,腹硬用大承气,腹软用小承气。然临床错综复杂,常多证并见,随证遣方必须灵活应变。

现在的小孩大多偏食,多食精致食品、各种面筋糕点零食,缺乏粗纤维,容易导致小肠积滞,严重的导致肠系膜淋巴肿。一般的小肠移热于心肝,肝火上行易招惹外风,很多医生没有细诊,单纯以风热感冒论治,往往不效。治一10岁男童,自述头痛、咽痛,吐痰咳嗽。前医处以:风热感冒颗粒、抗病毒颗粒、一休。服用12小时后无效。刻诊:
面红、鼻有清涕,神志迷糊,左脉实数紧,右脉洪数抗指。舌尖无苔、中后段黄浊苔。全身发热,腹部及手脚心热重,但腹部按诊柔软。处方:
姜黄15g 蝉衣10 g 酒军10 g 黄芩15 g 黄连8 g
贡菊10 g 芥穗20 g 麻黄5 g 陈皮5 g 地龙15 g
一剂分四次,二十四小时内服完。
二诊脉象缓和,神志清醒了,只剩腹部还有发热,手脚心稍热,后背肺区有发热。但是咳嗽加重,口吐涎沫,咽仍痛。腹部微胀(一诊时腹胀重,小孩补述)。处方:
麻黄5 g 白果仁10 g 杏仁10 g 前胡10 g 法夏10 g 黄芩10 g
桔梗10 g 甘草10 g 干姜10 g 地龙10 g 党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15 g 泽泻10 g
二剂,一日一剂。服一剂,一晚只偶尔咳了几声,诸症大部分消失,按三甲医院的标准已经治愈。次日继服二剂,读书去了。此案二诊,我在患者的清稀痰水中闻到了血浆的气味。于是我认为必须启用:甘草干姜汤。必须补气利尿、利尿升阳

又治一5龄小儿腹痛难忍,先是阑尾处疼痛,渐至全腹,身有少量风团、略红。初诊因腹痛脉象已乱,未及切脉,腹部按之胀满,为处方:
姜黄12 g 大黄10 g 蝉蜕6 g 僵蚕10 g 枳实10 g 厚朴15 g 麻黄6 g 白芷10 g 当归尾10 g 防风10 白英10 g 甘草梢6g
一剂,频频而服。因小儿稚嫩,未予芒硝,用开泻露2次。一剂服半,次日腹痛止,但风团加重,遂停药、服消风止痒颗粒。
服消风止痒颗粒一日,风团大幅好转,腹痛又起。寸口按之略弱,人迎、趺阳脉实。此乃食积所至,但先前已下,已显虚象。予以:
芍药30g 甘草15g 山楂20g 丹皮20g 桃仁泥10g
玄胡10g 五灵脂10g 威灵仙10g 肉桂5g(后下)柴胡5g 升麻5g 红糖50g (兑)
一剂,两日分四次服完,腹痛痊愈,回访未复发。但服此药风团又起,盖因食积日久,引起肝风热毒。虽云,有表先解表,但是腹痛急迫,故先救急。第二日服药间隙,加服消风止痒颗粒,服两日风团也消失。
风团当属风热,此案初诊用药偏温,是春季红疹治法(见《杂论•四时病志》),实为误治。

女,76岁。自盛夏贪食生冷瓜果和凉粉后,又总是吃剩饭剩菜,导致肚子时常隐痛。吃药打点滴只能暂缓。过几天又复发,昨天受凉后整个腹部胀气不能趴着睡,推拿后好点了,但是晚上又反弹,没有食欲,大便次数多量少,有时有便意又拉不出来。她说前段时间发病也是如此。左脉寸关粗略数,寸部比关部要粗一点,脉跳时高时低,尺脉沉而有力。右脉比左脉细,像拧着的绳子,应该是弦紧脉。
柴胡15枳实15芍药15甘草15乌药15槟榔30厚朴30大黄15白芷15当归15威灵仙15玄胡15川楝子10
——2剂诸症消失,患者不愿再服药。

肝脾膨胀、肩颈疼痛
男,42岁,肝脾区几根肋骨疼痛,按肋骨下缘,绷紧有力,有轻度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按之弦紧有力。酒肉过度及情志不畅所致!另外肩颈和左侧手臂疼痛,尤其手臂不能动,一动就更痛。
先予一剂:
柴胡15g、赤芍30 g、枳实15 g、厚朴15 g、槟榔30 g、大黄30 g、玄胡15 g、香附15 g、郁金15 g、苏木15 g、川芎15 g、黄芩15 g、半夏15 g、甘草10 g、生姜少许。

服后肋骨好了8成,肝脾区按压柔软了,口苦消失,便秘好转,再予2剂治肩颈手臂痛:
柴葛根30 g、桂枝15 g、白芍30 g、红藤30 g、羌活15 g、藁本15 g、防风15 g、当归15 g、白芷10 g、白芥子15 g、地龙15 g、黄芩15 g、半夏15 g、生姜50 g。

2天外用麝香止痛膏20片,从哑门到大椎、脖子两侧和两边肩井穴,左肩胛骨四缘,还有左上臂和双手内关穴。

2天后基本告愈,可以通过运动来恢复了。


1.5泄泻总论
属寒湿者:
泻而身软无力者,气虚下陷也,以升阳健脾、汲水涩肠为主。以苓桂汤类加减。
泻而身软无力,又寒痛者,脾肾同病也。附子理中汤加减。
泻而浮肿者,是肾源性泻,原发病在肾,四逆汤类加减。
泻而全身脱水者,以升阳布津为主,切忌再利尿。人参、黄芪、山萸肉、葛根、炒白术、赤石脂、灶心土、附子、干姜等加减。
属湿热者:
原发病在肠、在气分者,以清热涩肠为主。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等加减。
原发病在肾、在血分者,以清热利尿为主。二妙散、四妙丸,与泽泻、黄芩、黄连、萆薢、土茯苓、车前子等加减。

1.6便秘总论:
燥热、湿热、寒湿夹痰,凡属实证者,参考陷胸汤类、承气汤类、抵挡汤类。
属虚者:
气虚便秘:枳术汤加减。加厚朴、杏仁、肉桂、党参、炙甘草等。白术用量60~120g。白术通便,不宜久煎,存其油也。
阴虚便秘:芍药甘草汤加减。加玉竹、熟地、蝉衣、猪肤、当归尾。当归尾不宜久煎,存其油。可另加蜂蜜,增强通便功效。
阳虚便秘:炮附子、炮姜、补骨脂、炙甘草、杏仁、白术、肉桂等。
痰阻便秘:重用炒莱菔子、炒瓜蒌籽,散服。严重者用大陷胸汤。
实热:白虎汤类、陷胸汤类、承气汤类、抵挡汤类。

-----然临床常寒热虚实错综复杂。佛门《震中汤》(加味):
白术20~60 g 白芍15~40 g 厚朴12 g 当归12 g 陈皮12 g 乳香4 g 没药4 g
枳实10 g 麦冬12 g 元参12 g 生地12 g 甘草6g
按:
此方养血滋阴,健脾行气;适宜气阴两虚、久病兼瘀者。应是参考当归芍药散,去泽泻而作,川芎换做更强的乳香、没药。又包含了枳术汤、小承气汤去大黄。本为治顽固性便秘方,临床可灵活加减。此方主药是白术和白芍,气虚重者多用白术,阴虚重者多用芍药。
潮安陈师得于其患者,患者修缮佛堂得于老禅师。患者、禅师俱不知名讳,陈师布之于网络论坛曰“佛门传我震中汤”,遂为众人所知。余感此方确属高妙,又感三人之善,故谨记于此。以使医道传衍不晦、慈悲广渡众生。

阑尾炎,单用硝黄泻不到盲肠,必须行气、活血、化痰并用。常用:
山楂、赤芍、甘草、桃仁泥、瓜蒌子(碎)、当归、大黄、芒硝、乌药、槟榔、玄胡索、五灵脂、肉桂、鸡血藤、乳香、没药等。

世上之病千奇百怪,稍有不慎就会误诊。
尝治一腰痛,能直不能弯,余以:白术、续断、仙茅、独活、木瓜、葛根、芍药、甘草、土虫等,服二剂反加剧,腰不能触,且不能侧转,睡觉只能俯卧。
复诊细查,其腰痛竟是由于便秘、肠道痉紧引起的。其本气虚体质,腹部稍凸,刻下绷紧石硬拒按,后腰被牵引绷直,便秘堵上来出现口苦症状,不欲饮食。余忆许太海先生治肠梗阻之法,为疏方:山楂130g、赤芍45 g、甘草30g、威灵仙20 g、槟榔20 g、枳实20 g、厚朴30 g、桃仁泥15 g、归尾10 g、乳香没药各3 g(散服),共三剂。服一剂,仍无动静。一翻《医海存真》,原来漏了两味药,于是加上大黄20 g、芒硝10 g,服完二剂就痊愈。


又治一老病号,脉沉细弱,腰痛、颈部不仁,心烦不眠。桂枝15g甘草10g干姜10g大枣5枚(去核)黑附片12g小茴香15g姜黄15g地龙15g黄连6g枳实15g厚朴30g槟榔30g山楂15g,五剂而愈。

前者任脉不降,引起腰痛。后者督脉遏闭不升,颈不仁、腰又痛;阳火只能逆行于任脉,故心烦不眠。

2 肝胆病

2.1失和证
诸柴胡汤加减应用。
肝气横逆肋痛、乳胀者,配伍:川楝子、延胡索、青皮、韭菜籽、香附、郁金、当归等。阳明实者,合大黄、丹皮、桃仁等。肝经之病,多与抑郁、失和有关,故柴胡汤类所用甚广。

女,37岁。按之腹部不鼓不硬,但是绷紧。素体肝旺蒸腾太过(肝门静脉与腹静回流过旺),加之饮食不当。气血关于里而格于外,与食积之邪同为祟。
柴胡15 枳实15 甘草15 赤芍30 厚朴30 槟榔30 丹皮30白芷15当归15
黄芩30 黄连15 大黄15 玄胡15川楝子15 乌药15 陈皮10 零陵香5 木香5 白酒50ml
武火急煎,头煎开五分钟,二煎开七八分钟,混合服用,不计次数。剩下药渣泡水,后面再煎两次。
另备生姜红糖水,适量服用。
-----服药 一个小时后开始减轻,三个小时后睡着了。一剂差。

2.2 郁证
肝郁易亢而化火,木盛则克土,以至湿阻郁热。世以香附、佛手疏肝,然二者温燥,反煎水为痰,以至顽痰胶结;又有以藿香、佩兰之属芳香燥湿,反助脾胃郁火。余不幸,尝罹斯疾,服上药以致口干舌燥,眼冒金星。脾胃既郁而化火,甚至白术、茯苓诸君子药亦不可用,用则壅塞脾胃,使火热益盛。用寒凉又伤脾胃,以致口淡而涎水不断。穷则思变:余忆青主先生有疏肝方,全用健脾药;曷不全用疏肝药,以图脾胃之功。故试拟一方,果瘥!后经改进加减,名之曰《疏肝醒脾汤》:
北柴胡10g 杭白芍 15g 郁金15g 生栀子15g 僵蚕10g 广陈皮6g 鲜竹沥60ml 鲜姜汁4ml
注:僵蚕、广陈皮宜碾粉吞服,鲜竹沥、鲜姜汁兑服。陈皮宜用五年以上广皮;今肆售陈皮为头年之新皮,有燥而煎水为痰之嫌,若用则入汤煎。
肝气郁而不升:则多用柴胡,少用白芍、郁金、栀子;心、肝热不盛,除栀子;肝阳亢者,加石决明、生牡蛎;亦有胃热极盛者,加生石膏等。药能救一时之急,凡诸郁证还需调理心情,方为治本之道。余尝读古书,有主怒而解郁者。怒虽可解郁,不慎则化郁为火。夫既郁者:怒则化火,忧则蓄水;恐则气陷,悲则血滞。此中,古圣时贤多有论及,故不一一具言。

附应用案例:
北柴胡10 g 白芍15 g 郁金15 g 旱法夏10 g 黄芩15 g 芦根15 g 全栝楼40 g 生姜3片 (药店无全栝楼,代以栝楼皮20 g 加炒楼仁碾碎20 g)
一剂收功,豁然开朗,粘痰尽除。此案粘痰夹湿,故用法夏。燥痰当去法夏;黄芩苦燥,可减量或去除,用则必配芦根以润之。临床当结合四诊,详辨肺之燥湿状况。

某女,约53岁。初秋感冒,治疗过程不详,与儿媳不和生了闷气,留下后遗症咳嗽,打针吃药收效甚微,大概有四五月。刻下2020年冬,咳嗽痰黏、胸闷气短,晚上侧卧会憋醒,总感觉胸口有股风在吹。舌体胖大苔白腻,舌中间有裂纹,边有齿痕且有小瘀点。右寸细软略芤,左脉结代、寸关弦细略数、重按无力,两尺细微。辨为肝气郁结、痰阻心包、心使肺咳!为疏方:
北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5g、黄芩15g、旱法夏10g、芦根15g、栝楼皮20g、炒瓜蒌子20g(碾碎)、炒枳实15g、桃仁泥15g、生姜三片
患者服完2剂,不再咳嗽,就到铺口上忙生意去了。我认为痰阻心包没那么快化掉,要脉象正常才是好了。果不其然,一个多星期后咳嗽又犯了,又口苦咽干、心烦失眠、胸口沉闷。嘱以前方加桂枝15g、地龙各15g、花粉20g,三剂。患者服完三剂好了,又忙生意去了,后续情况不明。

瘿病:多因气郁、痰核积聚而成。
以诸柴胡汤加减,可加:郁金、桔梗、 海藻、昆布、夏枯草、浙贝、玄参、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瘰疬、流痰可参考此节。
颤证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属肝风夹痰热者,多伴随痹证、痉证而发,治以平肝化痰为本,辅以通经活络。虚证因气血虚弱,导致津亏、筋萎。

女,49岁。曾做过乳腺纤维瘤手术和子宫肌瘤手术。二十年前有甲亢史,后来自愈了。现在复发了,医生要求手术。咽喉感觉有痰咳不出,心慌气短,经常做噩梦被人追杀。睡眠浅,怕热,喜欢热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略黄,不渴。左右脉皆弦数。
为疏方:
生甘草45大黄30芒硝10(兑)生牡蛎45花粉30瓜蒌子30(碎)黄芩30半夏30香附15广郁金15桔梗15白酒二两。一剂,泡1小时,头煎开20分,二煎开30分,共取汁500ml,合并一起,频频而服。
患者服完一剂,痰能吐出来来了,能睡觉了。前几天喉咙堵着睡不着,现在气通畅了许多,不那么堵了。又抓了4剂。吃到第五剂才腹泻,喝粥调养,停药两天。
二诊:
生甘草45大黄30芒硝6(兑)生牡蛎45花粉30瓜蒌子30(碎)黄芩30半夏30黄连15香附15广郁金15桔梗15姜黄15威灵仙15白酒二两
二剂。
二诊方吃了不泻了,服药之前整个前颈是硬的,像一副遁甲罩着。总共服完7剂药,十一二天,消了约7成!
三个多月后回访,后来未再服任何药,甲状腺肿全部消失,患者精神很好!此案一反常态,未用半夏、重楼、山慈菇,也未用一条虫子。而是消导,给痰以出路。

2.3 中寒
风寒本不直袭肝血,多为阳虚体弱者。可参考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等加减。
可加减者:延胡索、五灵脂、炒苍术、桂枝、荜拨、木香、乌药等。

3 经脉筋骨病

3.1痉证
津亏而痉
刚痉,葛根汤证。因表实无汗,故痉而刚。柔痉,桂枝汤证。因表虚有汗,故痉而柔。
虚痉,芍药甘草汤加减。
热盛而痉
肝阳上亢生风: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石决明、生牡蛎、生铁落、芍药、木通、川牛膝等加减。
热入营血,参考第一节。

厨师某,43岁,髋关节疼痛一夜未睡,臀部至腘窝轻度绷紧,有牵扯感。右寸浮数,两关玄数,尺略长。舌红、苔黄腻,尿黄短。厨师常年工作环境湿热,又多食肉和酒,兼有食积。故外感与内生湿热同为病,肝脾湿热下注于肾,湿热生风略有痉证。为疏方:
土茯苓30g 川牛膝30 g 黄柏30 g 大黄10 g 青木香6 g 重楼10 g 地龙15 g 赤芍15 g 甘草10 g 皂角刺20 g 威灵仙20 g 鸡血藤20 g 苏木15 g 乌药15 g
一剂。煎三次,取汁1200毫升,喝两天。服药半日即缓解,当夜安睡一夜,药尽而瘥。

3.2痹证
外感诸痹证,参考《方解》,以伤寒方加减应用。
气虚体质者、劳损者易得此类病,多兼湿寒、湿热、痰阻、血瘀。此病首先当辨虚实:
虚重者,脉沉、弱、细之类,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等加减应用,少用耗气耗血之药。
实重者,脉弦、紧、结、涩之类之类;当以去实为主,可以葛根汤等加减,兼虚者、以补助攻。

颈背、肩周炎
湿寒者:桂枝、姜黄、羌活、防风、丹参、鸡血藤等。湿重加苍术、白术,寒重加麻黄。
湿热者:桑枝、滑石、防己、秦艽、丹参、鸡血藤等。湿重加泽泻,热重加黄芩、黄连。
治肩周炎、手臂痛专方:
苦竹根30 g 苏木15 g 木通15 g 半夏15 g 黄连6 g 甘草6g
------苦竹根为治肩臂专药,此秘乃得之于治伤者,余加以配伍,得效良好。此方不可轻易删减,但可以加味。

腰椎、下身
湿寒者:木瓜、独活、炮姜、附子、白术、苍术、红藤等;尿不利者加茯苓、猪苓、桂枝。
湿热者:黄芩、薏米、牛膝、黄柏、苍术、萆薢、红藤等;尿不利者加泽泻、土茯苓。
寒热错综复杂者,须灵活应变。常见上热下寒,最常见为肝亢肾虚型。肝阴不降、肾阳不生,肝亢则筋强、肾虚则骨软。

治某,轻取两寸浮濡、尺关渐微,按之沉细略紧,头痛、沉重,流清鼻涕,腰背酸痛,心烦不眠。予以:桂枝15g甘草10g干姜10g大枣5枚(去核)黑附片12g小茴香15g地龙15g黄连8g槟榔30g山楂15g苍耳20g徐长卿20g石菖蒲20g,五剂而愈

又案:
女,47岁。身高1.56米。体重100斤。泥水匠,住工地。工作环境特别潮湿,居住地也潮。因为长期从事重体力活,感觉很累又没有及时休息,身体迅速变瘦后,过了一个星期,右胳膊开始疼,大约从9月18号开始隐隐作痛,后来越来越疼,早上梳头都不利索。因为工地赶工期,又忍痛做了九天,每天擦舒筋活血止痛的药,有时间就扎针,收效甚微。而且很快就复原。现在胳膊无力,抬举困难。躺着不动还好,做点家务活或者稍微用力就开始疼,拿手机打字肩胛骨都连带着疼。胳膊下垂或者拎点东西就像肩关节要脱节的似的,感觉好像有人在拉里面的一条筋。
容易感冒,冷风吹了就头疼,然后打喷嚏流鼻水。早上醒来感觉鼻塞。比一般人怕冷些。还有轻微的水肿,两只手明显,腿脚下午才能看出来。昨天左手拿包用力后今天左胳膊也开始隐隐作痛。
疏方:
黄芪60桂枝45赤芍30炙甘草15碎生薑15
當歸45雞血藤30北細辛5白芷15油蒼術15防風15地龍15薑黃15藁本15
5劑,服藥前半小時內吃點大棗,想吃多少吃多少。
二诊
好了很多,有红疹、痒。
黄芪60桂枝30赤芍30炙甘草15碎生薑15
當歸15雞血藤30北細辛5白芷15白术30防風15地龍15薑黃15藁本15
荆芥15白芥子15
5劑
三诊
胳膊不用力已经不疼了,用大力还会疼。比一般人怕冷,吹风易感冒。
黄芪45桂枝30赤芍15炙甘草15干姜15白术30小伸筋30雞血藤30
白芷15當歸15防風15半夏15g黄芩15g地龍15薑黃15藁本15
3剂
四诊
胳膊上举受限好多了,也灵活了很多,就是上举时肩关节喝锁骨肩胛骨接头的那个地方痛胳膊肌肉最多的那个地方有点酸痛,以前是疼,现在用力就酸疼,不用力时有时里面会痒痒的,好像在长新肉,以前用力时有根筋一直到手腕那里都疼,现在用力时只有胳膊的上半节疼。
加松节15,苏木10,再3剂。患者基本恢复。

3.3加减应用
气滞甚者:黄芪倍增,加威灵仙10~30 g。
血瘀重者:丹参、乳香、没药、土元。
寒痰阻滞:半夏、南星、禹白附。
热痰阻滞:竹沥、蛇胆、牛黄。
痰核积聚:僵蚕、地龙、全蝎、蜈蚣。
阳虚寒盛:附子、炮姜、续断、仙茅。
津亏拘急:加葛根;发热出汗加白芍。

-----治病当辨闭与脱,重症急救尤其重要。大汗、二便下利、筋骨瘫软者,皆是脱证;无汗、二便不利、痉挛弓张者,皆是闭证。凡经脉筋骨病,当先辨“弛(松懈)与闭(痉挛)”:津亏则闭,水蓄则弛;气郁则闭,气虚(脱陷)则弛。
尝治伤寒腰痛,患者自服附桂八味丸,腰痛加重。余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甘草、干姜、白术、茯苓、桂枝、土虫、乳香、没药等,四剂而愈。世人皆以为八味丸治腰痛,殊不知附子配干姜治寒闭,附子配肉桂治寒脱。少阴伤寒、太少两感者,脉象沉细紧,是为闭;虚寒而脱者,脉象软而柔和。

再辨筋与骨,肝阴降则筋柔,肾阳升则骨健!燥伤筋、痰阻亦伤筋,水盛伤阳、伤骨,气郁亦伤骨。疏肝、健脾皆是治法。再稽血管、神经、淋巴,痰多则淋巴阻塞,则神经麻痹,然神经、淋巴皆与血管颉颃而行,故当先治其血。故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又云:治血先治气,气顺血自行。

4 心脏

4.1燥热、低血容量所至:心慌、发热、口渴引饮、饮水即尿等证状。
实证者:磁石、蝉衣、石决明、花粉、甘草、白茅根等加减。兼阳明燥热者,加阳明药。病原在它脏者,各治其所。
气阴两虚:生脉饮加味,柴葛、炙甘草、山萸肉等。
阴阳两虚:桂枝龙牡汤、炙甘草汤等加减。
气阴两虚之脏腑燥证,百合汤类加减;兼实证者,可与它药加减。
心火妄动、煎熬肾水、迫精外溢者,封髓丹加减。
心肾不交:交泰方等加减。

女50岁,胃口特别好,上午精神尚可,下午感觉疲乏无力。晚饭后作渴,饮水不解渴,食夏季瓜果方能好点。小便热,有时痛。夜尿少,大便溏稀。夏天越热小腿和脚越冷,晒着太阳就感觉特别舒服。大腿内侧肝经有时抽筋,小腿膀胱经受凉后容易抽筋。体温正常,就是胳膊外侧靠近手腕处冰凉。脚穿的薄棉鞋,小腿和脚摸着不凉,跟身体温度差不多,但是特别怕冷。左脉弦滑有力,寸关如豆略数,尺沉无力。右脉:寸关弦数、按之无力,尺沉无力。
为疏方:
生石膏60、鲜水竹叶(一握)、旱半夏30、麦冬30、太子参30、炙甘草15、粳米50、猪苓30、王不留行30、生蒲黄30、五灵脂20、地龙20、炒厚朴20、槟榔30 三剂,浸泡1小时。生石膏先煎、沸腾20分钟。加入其它药开10分钟,二煎开20分钟,共取汁约800ml。去药渣,加泡好的粳米煮熟,去米,混合一起分三次,食远服。
二诊:
脉像有所变化,左脉寸关滑数。右脉寸关紧数,中取沉取皆有力。尺脉反而变微。热退、口渴基本好了,小便正常,大便没有那么溏。小腿冷也好转,脚还是怕冷。小腿以前没有汗,现在有;脚还是没有汗。而且身体有时感觉冷,有时又感觉燥热。(寒热往来)舌质颜色比前几天稍微深了一点。还是有点头晕乏力。舌像也变化了,舌中有凹陷,还有黄腻薄苔。
柴胡15、白芍15、枳实15、炙甘草15、桂枝15、花粉15、干姜10、太子参30、黄芩15、旱半夏15、猪苓30、王不留行30、生蒲黄30、五灵脂20、地龙20
三剂,浸泡1小时。头煎开20分钟,二煎开20分钟,共取汁约600ml。
三诊:
脚还怕凉,白带黄色(服药前有时候绿色)。
柴胡15、白芍15、枳实15、炙甘草15、姜炭12、黑附片12、小茴香20、太子参30、黄芩15、旱半夏15、土茯苓30、猪苓30、泽泻30、黄柏15、砂仁6
三剂,浸泡1小时。头煎开20分钟,二煎开20分钟,共取汁约500ml。服完药报告,白带消失,脚还有些怕凉,求再服!

4.2水饮、血容量高所致:心慌、气短、潮汗、便溏、纳差、等证状。
此证多兼气虚、阳虚、郁热、痰涎。寒湿者,重点参考苓桂汤类、薤白汤类、四逆汤类。
心经湿热,凡是从小肠传过去者,下利者用诸泻心汤和连芩汤;便结者用黄连大黄汤,重者可与大陷胸汤合。
心经湿热,若是从肾传过去的,可用四妙丸,可加黄连、木通等。
心经湿热,若是从肝传过去的,可用诸柴胡汤合泻心汤类、陷胸汤类加减。
有诸虚证者,亦可参考上节。

4.3关节痛、积液,肢体水肿。
因表证引起者,参考《方解》。病在里者,多因心肾运化不利所致,基础方:
湿寒:参考四逆汤类,麻黄、附子、细辛、炮姜、桂枝、白术、苍术、泽泻、仙茅、川芎、苏木。
湿热:参考四妙丸类,牛膝、黄柏、薏米、苍术、防己、丹皮、泽兰、木通、苏木等加减,土茯苓可用60~100 g。
气陷者,可重用黄芪统帅诸军。所谓降无可降就只能升了,四神煎即如是。

一老者,男,78岁,湖北人,发热,前日出现口苦症状,服小柴胡缓解,又双腿膝盖剧痛,去乡镇医院不收,遂归。
刻诊:红光满面,舌体肥厚、舌苔黄腻,发热,咳嗽吐痰,膝盖剧痛,不能饮食。寸口脉洪实,趺阳洪实有力,但人迎时强时弱。问得,十年前牙掉光,常年喜食豆腐、鱼,缺少粗纤维。
为疏方:桑叶15g、贡菊10g、蝉蜕10g、苦杏仁15g、苦桔梗15g、苇茎15g、甘草梢10g、降香10g、山楂15g、槟榔30g、枳实15g、厚朴30g、黄芩15g、旱法夏15g、地龙15g。
三剂,日一剂,煎两次共取汁600毫升,分5次服,2小时一次。
患者服药后即好转,三日以后不再发热、咳嗽,膝盖也不疼了。还有点吐痰,但患者拒绝再服药,嘱以:山药、粳米、莴苣菜叶切碎,煮粥善后。此案患者素有食积,起于外感温病,来诊之时病已入里,表里同病。其膝盖疼痛,既因痰热阻滞,也因肝风妄动、筋燥而痉!人迎时强时弱,实中现虚像,慎用硝黄之属。

5 结石
结石多在胆、肾、膀胱、尿道。
胆结石治疗多参考诸柴胡汤、泻心汤,与茵陈、山楂、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威灵仙、玄胡索等加减。
也可配合服用散剂,常用药:乳香、没药、鸡内金、五灵脂、韭菜子、青皮、荜拨、乌药、槟榔等。
另有胆囊息肉却无结石者,多食膏脂积聚所致。常用:薏米、甘草、山楂、乌梅、半夏、鸡内金、山慈菇、台乌、槟榔、片姜黄、醋香附等。痰阻重者加:生乳香、生没药、广地龙、白僵蚕(散服)。
肾、膀胱、尿道结石:
猪苓汤、五苓散、四妙丸、瞿麦瓜蒌汤等,与威灵仙、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山楂、川芎、川牛膝、小茴香、苏木、刘寄奴等加减。病在下,若是降无可降,就重用黄芪升。也可配合服用散剂,常用药:鸡内金、露蜂房、韭菜根、韭菜子、蓖麻子、肉桂、砂仁、玄胡索。
排石莫忘理气活血:气虚则补,气滞则行;血燥则润,血瘀则散。


6 调通水津治法

腹水常因肝病而起,泻下可以救急,不能治本。关节水肿病在心肾,又视位置结合升降出入法治疗。有气才能肿胀,有阳才能发热。水肿胀痛的,肯定气滞;按之凹陷不回弹的,肯定气不足。六十年代闹饥荒时,后者多见,当时的水肿无痰,少气少血、全是水,软绵绵的。现在一般少见,偶见于久病重症患者。

肾水先肿眼脸,与肺关系密切。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都可以治水,宗气不敛就降,宗气不宣就升发。小便清长的要温阳;小便短黄的,有的是热,有的也是阳衰引起尿不利。盖因虚阳易浮易沉,夏季汗多尿少是虚阳浮越,冬季尿频怕冷是虚阳沉溺。用五苓散、土茯苓、木通这类强利尿药,会拉到你不想再拉尿。用附子温阳利尿,则会自动平衡,使人体各处水津适当。口干或口水多好了,痰涎消了,浮肿好了,脉正常了,附子就不会过度利尿了。

口水多、痰涎壅盛,病在心脾肺肾。可用半夏、干姜燥湿化痰;用麻黄、陈皮将脏腑水液扩散到周身,增强运动也有这个效果;再配以以茯苓、泽泻等利尿排水。轻者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之类,重者合四逆汤之类。

蓄水者,当查蓄水在何部位?
在胃、胸腔者,常用生姜、半夏、茯苓、麻黄、陈皮等;在膈下、网膜之上,常用枳实、白术、茯苓、槟榔等;在网膜之下,常用苍术、厚朴、干姜等。而肝脾蓄水,常与上中下三焦皆有关。热者,常用: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明矾、白头翁等。血中蓄水者,多为阳虚、气虚。多食盐类,亦可导致血容量高。故低血容量急救时,常可用盐和冰糖。

另有血瘀痰阻,亦可导致蓄水。膏脂积聚饱和,人体组织就相对性缺水,水就跑到组织外面了。所以,脂膏积聚者,冬季很怕干燥,嘴唇特别容易干裂。痰重者水液代谢受到干扰,一方面由于胶质太多易蓄水,另一方面胶质阻止布津,易口干咽干。所以有的患者既口水多,又咽干。痰重者,冬季唇易干裂,此所谓望而知之为神也。幼儿冬季嘴唇不易干裂,乃因其代谢旺盛、气血通畅。除湿和增液并不矛盾,如果没有水,积痰淤血都化不掉。

富含淀粉类药,利尿而不伤阴,如薏米、粳米之属,盖因淀粉能蓄水也。银花,菊花、桑叶等属于解表利尿药,利尿亦能润燥。蝉衣清热解表,轻用能利尿,重用可凉肝肠,抑制腹静脉回流,润肠通便。
川膝、木通利尿除湿,通畅肝肾,无润物之能;茯苓、泽泻利脾胃、心肾水湿,;土茯苓、萆薢能走表利水,亦能入骨攻毒。-----燥者用此类药,要配伍滋阴补水药。


7 神志病专论
神志六证:癫狂卑怯恐懵。
颠乃痰热上攻,顽痰阻窍;郁极则颠,肝经所主,治法:疏肝活血、消痰通络。药用,柴胡、芍药、香附、郁金、石菖蒲、半夏、南星、白附子、常山、蜀漆等。
狂乃阳气过旺,气逆清窍;燥极则狂,心经所主,治法:镇心泻火、凉血润燥。药用,磁石、朱砂、蝉衣、大黄、黄连、阿胶、地黄、百合等。
此二者为实证。忧愁思虑,积在心则为烦,闭在肝则为郁,郁极者爆发于心则为燥。郁与燥常同在,故颠与狂常同发。凡病癫狂者,须辨颠重还是狂重,以侧重治肝还是治心,或者并重。

羞极则卑,心经所主,治法:强心补气、气阴双补。药用,炙草、人参、煅龙骨、煅牡蛎、茯苓。
卑甚则怯,心病传胆,治法:强心壮胆、安神定志。药用,桂枝、远志、琥珀、郁金、五味子等。
卑、怯二者同类相近,常同病。癫狂证者,多兼有卑怯证。盖因郁者,志不达、或境遇困也;日久则意志消沉、虚无自信,必生卑怯也。其人狂,并非真自信,乃以狂妄掩饰卑怯,精神胜利法也。

恐乃病传肾经,怯极则恐,加肾药:附子、炮姜、山萸肉、肉桂、地黄、远志、石菖蒲等。
懵证,其郁未成颠,其燥未成狂,而阴阳气血俱虚,遂成懵证。此证多见于老年人,若是阴阳气血平和,亦得懵证者,则是耄耋之人,乃灯油将尽、其光自微也。故得懵证:年越少者,实证越重;年越长者,实证越轻。

卑怯恐懵,此四者为虚证。然临床病况复杂,神志病多虚实相杂。患者忽而癫狂,忽而恐惧,或伤人或自残,病重之极,当急救。六证病灶在心、脑,引经药:蜈蚣、全蝎、柴葛、川芎、丹参、菖蒲、细辛等。-----亦可拔罐放血,见积痰瘀血就放,取效快速。

凡此六证作病,大多可治。送往精神病院,如养畜类,无异于慢性谋杀,是不仁不义也。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癫狂者,志不能发也!当转移生活环境,加以心理辅导,使其志有所发!此中不乏才情横溢者,因势利导必堪大用。
案例:
2019年阳春三月,余赴趟火葬场送别亲戚,半夜一点五十回家。此后每夜此时醒来,烦躁不安,拖到卯时晨起,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忽而自汗,需饮白酒方能镇住。拖了10天左右,虽然渐至二三点醒来,然诸症如故,饮酒越多至每日一斤多。脉轻取浮濡,按之沉弱。遂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旱法夏20g 生姜10g大枣12枚(约36克,去核)太子参30g白参15g(另蒸)桂枝15g茯苓50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远志20g石菖蒲20g 琥珀10g 炒白术30g炙甘草10g陈皮10g
三剂基本恢复,睡到早上五点醒。只要记住病理、方证、药性,临床推理往往非常简单。首先我想到就是小柴胡汤、柴胡加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然后强心必须白参+桂枝,芍药切忌;由于心脾两虚,重用太子参和大枣;加茯苓、白术、陈皮,合前药为异功散;宁心安神,半夏+茯苓重剂,再加琥珀;然后加上专药远志、石菖蒲。此案痰阻不重,故未用过多化痰药。剂量要精确,我首先开了10克柴胡,又改成15克,跑到药店又改成12克。

治某,脉沉弱,心神不定、心慌,失眠,间发左胸刺痛(心脏位置),流清涕,易感冒。予以:
桂枝15g甘草10g干姜10g大枣5枚(去核)黑附片12g醋香附10g广郁金15g黄连10g生蒲黄20g水蛭10g槟榔30g苍耳20g石菖蒲20g园白参15g(另蒸)
五剂,服完两剂就神志如常,嘱以振中葆育汤善后。

攻痰散结最厉害的还是腥臭者:
轻量级的:鱼腥草。鱼腥草要嫩的好,湖南这边要端午以前采摘。老的就不腥了,也就没什么药效了。两个常用的:白果和瓜蒌籽,也要臭味浓郁的,不臭的基本没用,药店那种带壳的白果最差。
樟脑坠痰也厉害,复方甘草片靠这个坠痰、阿片平喘、茴香理气。多用可以催呕,呕痰也是一个出路。有的复方甘草片樟脑味不浓,吃了无恶心感,也就没什么化痰的效果了。至于冰片、桉叶油、薄荷油,善于透散,可做辅助药,它们本身却没什么化痰的效果。
牛黄和各种胆。胆汁本来就是化解脂膏的,只是价格太贵!还有常山、蜀漆,这个是重量级选手。阿魏臭中极品,消积除痞,主要治消化系统疾病,多入散剂和外用。干漆,治痰血互结,善治陈年宿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