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可清《 四部医纬·气血方与温病方类第十七》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8
获得点赞
944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独参汤

------单刀直入,既能急救其阳,又能缓回其阴。何故仲景不独用人参回阳救逆?盖因汉时之人参实今之党参,党参不能速效尔。或曰:汉时人参产自上党,药效近于今之西洋参。



生脉饮

园参15g 麦冬30 g 五味子15 g

------人参补气布津,麦冬滋阴生津,五味子缩尿敛汗,三药合力气阴双补,使血容量升高。用于急救,要重剂。



三才汤

园参15g 天冬15g 干地黄30 g

三才者,天地人,故名。气阴两虚兼血热者,宜滋阴增津利尿,使热从尿解。故不用五味子,而重用地黄凉血。热重者,可加川牛膝、白茅根、白马骨之属。



四君子汤

横纹党参15g 茯苓15 g 炒白术15g 炙甘草15g

------健脾补气之祖方,常服宜佐以理气药,以防壅塞。加陈皮,则为异功散。



四磨汤

人参 槟榔 沉香 乌药

等份,磨汁煎服;或碾碎煎煮,不宜久煎。

-----人参补气,沉香温阳纳气,槟榔、乌药理气降逆消滞。药性平和,受伤、体虚之人皆宜。

去人参加木香、枳实,即五磨饮子,宜有实无虚者。



玉屏风散

黄芪 生白术 防风

------黄芪升阳补气,白术健脾强肌以实表,防风行气充实卫表、沟通表里。防风行血脉,黄芪实腠理,腠理与血脉之间是肌肉,故用白术通畅肌肉,沟通血脉与腠理。黄芪、白术、防风一般用量,比例为2∶2∶1 。



当归补血汤

黄芪一两 当归二钱

------凡气血两虚,偏寒或滞者皆宜,宋制一两约40克。



黄芪补血汤,黄芪当归的比例一般是:

黄芪二两(60克),当归一两(30克),肉桂五分(1.5克)

-----治气虚下陷,脾不统血者。



补阳还五汤

黄芪120g 当归尾8g 赤芍6g 地龙4g 川芎4g 红花4g 桃仁4g。

------此方重用黄芪补气,稍加活血行气。治一切气虚气滞之血瘀证。临床可加减应用,但重用黄芪不可变。



四神煎

生黄芪半斤 远志肉三两 牛膝各三两 石斛四两 金银花一两

----主治鹤膝风!重用黄芪补气行气,远志、牛膝、石斛皆肾经药。又远志化痰、牛膝活血、石斛滋阴,金银花透散郁热,走表发汗。重用黄芪,注意避风、覆被取汗,使膝中寒水从汗而走。







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干地黄

------补而不滞,不温不寒,诚补血之平剂。出自胶艾汤。

各药剂量可加减,以使其偏寒、偏温、偏补、偏通。亦可增味,如桃红四逆汤之属。



生化汤

当归32g 川芎12g 桃仁8g 炮姜2 g

------生新血,化淤血,以补带攻。



血腑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此方即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桔梗汤,加牛膝而成。血腑在膈上,故以柴胡、桔梗为引。重用桔梗、桃仁、红花,即为会厌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二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三钱 丹皮二钱 赤芍二钱

乌药二钱 元胡一钱 甘草三钱 香附三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病在膈下,故不用升提之药柴胡、桔梗。加乌药、香附,引药入膈下。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 五灵脂二钱

------病在下焦,故不用柴胡、桔梗、乌药、香附,加官桂、小茴香引药至少腹。





六一散

滑石六份 甘草一份

-----夏日汗多尿少,治法多清凉收汗、利尿。滑石善走表,引水下行,清热、解暑、利湿,略加甘草养胃。



藿香正气丸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

-----夏日外周气血多,中庭反虚弱,多食生冷易伤中,成寒湿证。外伤暑湿,内伤寒饮。伤暑湿,可刮痧;伤寒饮,必温中化饮。凡此类病,宜先救其中、再解其外。

银翘散

银花一两 连翘一两 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荆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芦根汤送服,每服六钱,日三服或四服。

------方中散药共五两六钱,按日服一两八钱,乃三日剂量。清之一钱,当今之3.75g;清之一两,当今之37.5g。换算之,日服银花达12.5g,它药以此类推。一日散服银花12.5g,药效至少相当于汤药30g。此乃轻剂乎?余以为,鞠通先生所谓轻扬之法,非药量轻也,药量过轻怎能克病。其所指者二:一是散剂下咽久存于胃,药力多达上焦,药性缓释、持久;二是服药之法,即少量频服。故曰时时轻扬之法。



桑菊饮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 薄荷八分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芦根二钱

------辛凉解表之轻剂,侧重于清肺润燥。与上方均用桔梗,清解中寓宣肺、里托之法。



五汁饮

梨汁、藕汁、荸荠汁、麦冬汁、鲜芦根汁

-----若鲜汁不可得,可用:生石膏、知母、花粉、芦根、竹叶配伍而用。



黄连上清片

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生石膏、旋复花、甘草。

------外感风热兼阳明湿热者,又兼治肝胆湿热,善于上清头面湿热。此药不能做成肠溶片,否则药力无法上行。



升降散

姜黄 蝉衣 僵蚕 大黄

-----喉科圣药!病在头面、颈部、鼻口腔都得效良好,病在肩臂亦可用。今之僵蚕参假者多,改用地龙同效。临证加减,其用甚广!



防风通圣散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辛凉解表,又加麻黄、川芎、当归、白芍活血理血,通郁解表。主治卫分、气分,兼入血分。清热利尿与泻下同用,解表与二便同用,为三解之法。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柴胡 甘草 当归 生地

------治肝经湿热下注之证。



牛黄解毒丸

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

-----清脾、胃、肺、心、肝、胆火,主气营两燔。



升麻鳖甲汤方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半两,研)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孰云古无温病?此即热入营血!热在骨髓也,故重用升麻、鳖甲。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可能传抄有误!----我认为应该用手掌大一片!按照原文描述,是要取汗,一剂知二剂已。这种急病快治,估计得用四五十克。这跟治慢病不同。用少了,可能津亏少汗、功亏一篑!另外,古人将鳖甲整个炙好以后,用时杂碎入煎,也不会刻意整个什么形状!

白云阁本/桂林古本,就删去了“手指”二字。看来在古代某个漆黑的夜晚秉烛而读的时候,传承白云阁本的某位老先生也发现了问题。我觉得白云阁本的做法特别聪明,只说“一片”,不规定大小。因为后人可能借鉴这个方子治慢病,就无需大剂量了。



青蒿鳖甲汤

青蒿三钱 鳖甲五钱 知母二钱 桑叶二钱 丹皮二钱 花粉二钱

------主气阴两热,尤善治热入骨髓。里毒发作向外透,用升麻鳖甲汤;外感向里引动骨热,用青蒿鳖甲汤。此二者之别也!



紫雪丹

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

------重用诸石镇热。卫气营血同治。



至宝丹

生乌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牛黄、龙脑、麝香、安息香、金箔、银箔。

-----专重于热入营血,善清火、镇心肝,开窍醒脑力强。



安宫牛黄丸

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重用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清热除湿;又用诸药,攻痰散结。



紫雪丹善治肝胃燥热,气营两燔者;至宝丹善治热入营血,血结狂躁者;安宫牛黄丸善治热入营血,胶痰闭结者。
 
汉代中原地区的人参也许是另一个品种(可能与西洋参类似),也有人认为是奶参,从药理来看应该和现在的东北人参不是一个品种。

古代医生用野生的横纹台党,大剂量也许可以救逆。我们现在用的党参给就算了,只要没打“壮根灵”的就是上品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