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可清《 四部医纬·四逆汤类与诸阴方类第十六》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8
获得点赞
944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麻黄细辛附子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太阳、少阴表里同病。脉沉者宜。



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治少阴经证,甘草治少阴脏证;二三日,病由经入脏,故以炙甘草易细辛。



四逆汤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此方君药是炙甘草,强心升脉,欲复肾阳者先存肾阴,蓄水方能腾龙。



干姜附子汤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去滓,顿服。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虚阳外浮也!有阳才能发热,此必阳弱更甚,无甘草制肘,单刀直入。



四逆加人参汤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亡血,非出血也!而是水津大丧,血容量巨减。加人参汲水升脉、气阴双补,尤其适宜因亡津、亡血而亡阳之证。利不止者,可加炒白术、山萸肉之类。



茯苓四逆汤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仍烦躁,是血中津亏,心阴亏也。茯苓不但能汲水止泻,且能止汗、引体液中水回于血。又能利尿,泻热除烦,宁心安神。



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下利清谷、腹痛,肠道寒重也;倍干姜,急止下利。面色赤、干呕、咽痛,因下利导致血中津亏,故血燥、脏腑生热。干姜除肠道寒湿,汲水恢复,其热自除,非干姜之辛温能除热也。血中水盈,肾火回潜,其脉自复。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下断”意为“下利停止”。呕吐、下利停止,“四肢拘急”者,津亡阴虚热盛也。猪胆汁苦降,能止呕。肝主筋,筋喜润恶燥,猪胆汁清肝热、柔肝润筋。猪胆汁又能引阳药入阴,以防阴阳格拒。



白通汤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方十三。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脏腑证,寒闭肾、膀胱,导致小便不利,蓄水过多而下利。加葱白通阳利尿,分清止泻。甘草掣肘,故去。



白通加猪胆汁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脉微者,下利亡阴也。此治亡阴燥热,重用人尿以救阴,与西医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理、但除热更甚。人尿与猪胆汁皆为沟通阴阳之物。



真武汤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属真武汤。方十八。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第一条,头眩、身瞤动,是肝风引动、头面蓄水也,故以芍药泻肝、抑制浮阳。心下悸,亦蓄水也,故用茯苓生姜化饮。汗出仍发热,阳虚自热,故以白术补气、附子温阳,阳火下潜,则尿自利也。蓄水在头面,必用生姜载药上行。

-----第二条亦蓄水,但用芍药是因腹痛。此条变证多,故后附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附子汤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恶寒不发热,非寒重,阳气自虚也。故弃生姜,加人参补也。

此方适用于兼阳气真虚者,区别于四逆汤,四逆汤乃阳闭、无阳虚者。





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升(洗) 生姜六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肝脾两寒,以致气虚者。本病当始于肝,由肝传胃。吴茱萸温肝,生姜温胃,参枣补气。

另有呕吐涎沫,颠顶痛剧,或泻者,皆宜。诚温肝除寒之祖方。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吴茱萸汤治肝脾寒之脏证,本方治肝寒之经证。乃是血寒之证,归属厥阴。古谓“通草”者,实今之木通,大枣补气最速,最宜急救,故重用。亦可用红藤替代木通。

浏阳本与桂古本中的“当归四逆汤”组方与它书均不相同,增加了人参、附子二味。浏阳本人参为4两,桂古本人参为3两。这种用法完全符合近现代的临床经验,因为体质偏弱的人寒邪传变到厥阴,仍有余寒在少阴,故用附子驱少阴之寒;久病太阴虚,人参补太阴提供生化之源。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通草二两 细辛三两 吴茱萸一升(洗)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厥阴、太阴同病。此肝寒经证、脏证俱重者;肝寒传脾胃,或至呕吐头痛。



乌梅丸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乌梅酸涩,裹住诸温药,使其不走筋脉,作用于脏腑。黄连大寒、苦降,使药力下降于腹部。此方可治肾阳寒闭、督脉不升,肾火逆行心肝,心肝肾皆有虚火之各种杂症。对上盛下虚、烦躁失眠、腹中虚痛者,有奇效,实乃降任升督之妙方。乌梅消脂化痰,黄连、黄柏清热降火,它药温阳健脾,此方可治肠系膜淋巴肿痛。



崔氏八味丸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炮附子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此方以干地黄为君,亦蓄水养龙之意。四逆汤乃寒闭少阴,非阳虚也,故以炙甘草升脉,干姜助附子发散阴寒。而此方治阳虚,故以桂枝引火归元;一药之别,聚散殊途。又以地黄滋阴补血,盖因无水不能潜龙也;育阴潜阳,则能乾坤交泰。更以薯蓣、山茱萸纳气秘精,以成封髓之功。育阴潜阳交泰封髓,此治肾经阴阳分离病之总纲,而该方兼备。佐以泽泻、茯苓、桂枝,利水除湿,攻补相兼。本方加车前子、川牛膝,即为济生肾气丸,利水泻热之力增强。



六味地黄丸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钱乙将八味丸中桂枝、附子去除,遂成六味地黄丸。八味丸偏重补阳,六味地黄丸则阴阳兼顾。钱乙云: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诚儿科之总纲也!此方加减变方甚多,可灵活应用。



栝蒌瞿麦丸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楼瞿麦丸主之。

栝楼根二两 茯苓 薯蓣(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栝楼根清热润燥之圣品,药力从肺胃直达心肾。栝楼根与附子之配,犹地黄附子之配;唯地黄善补血,栝楼根善治痰血热结。瞿麦清热利湿、攻毒散结,或可与猪苓、土茯苓媲美。土茯苓侧重于经证,功在骨骼筋膜肤肉;猪苓、瞿麦功则在脏腑。除薯蓣补益肺肾外,余四药皆专力下行,故善治下焦。



通关丸

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

黄柏一两(去皮、剉、酒洗、焙) 知母一两(剉、酒洗、焙干) 肉桂五分

-----此乃李东垣之方,治热结膀胱。白通汤治寒闭,此治热闭也。宋之一两约合今40克,肉桂五分约2克。交泰方、封髓丹皆宗此方,只不过封髓丹之砂仁、甘草侧重于秘藏。



交泰方

黄连20g 桂皮2g

-----清胃火,黄连轻用;此清心火,当重用。此方适用于湿热者,此其别于百合汤类者。



封髓丹

黄柏三份 砂仁一份 炙甘草一份

-----此治肾火妄动,煎熬肾水、迫精外溢之证。砂仁既能引火归元,又有封髓之功。

根据阴阳之别,本方衍生出三才封髓丹、纳气封髓丹等。





甘草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二两

-----甘草为两少阴经药,心旺肾弱,小便渗利太过伤阴,即用甘草缓之。



桔梗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甘草泻心入肾、夯坝蓄水,桔梗宣通肺胃、泵水上行,又能行气散结。



排脓汤

甘草二两 桔梗一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治脾胃虚弱,脓不透者,姜枣为锁,勿使药力下行,生姜更助药力达表。生姜不可多用,多用则发汗泄气;枣亦不可过多,过多则使药力滞于里。



半夏散及汤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等份)

-----洗半夏不能散服,此当为煮散之方。治寒闭少阴络证,半夏散结降逆,桂枝温阳通络,炙甘草补气生津。当频频含咽而服。

《灵枢·忧恚无言第六十九》载有此证: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甘草干姜汤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甘草四两 炙 干姜二两

-----炙甘草蓄水布津,以润咽喉;脾胃阳虚、寒湿而吐,干姜治之。一切水津外溢之病,都可用甘草干姜汤合方。



芍药甘草汤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 甘草炙 各四两

-----炙甘草补气、蓄水充脉,芍药促进静脉回流,治津亏而痉。此方亦可蓄水通便,治阴虚便秘。



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心怈,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主气阴两虚偏重于阴虚者,津亏则热生,故重用地黄。古人心悸多用桂枝,即使偏于阴虚也用桂枝。脉结代,或兼阴虚便秘,故用麻仁。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 芍药

各等份

-----此方专为孕妇而设,故药性温和,祛邪而不伤正,本方不仅治女子胞,蓄血者在下焦者皆可。弱非孕妇,瘀血积聚者,可加虫类药,攻积散结。



芎归胶艾汤

师曰:妇人又漏下者,又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䓖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生,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治失血者,血虚不固者,或略有瘀血。方中实际包含了四物汤,诚理血之祖方。



当归芍药散

妇人怀娠,腹中丐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䓖半斤(一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治气血两虚、湿盛,肝脾两虚者。



干姜人参半夏丸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健脾补气渗湿,半夏乃止呕圣药。



黄土汤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炮附子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治阴阳气血俱虚者。出血、偏寒湿,故以灶中黄土为君。
 
现在很难搞到合格的附子和乌头,都是药渣子,怎么破???
另外,张仲景时代还没有能力到达东北,只是中原一小块地方,伤寒论里面的人参是一种类似于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之类的东西,用于生津,跟今天的人参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很容易误导大家
 
另外,张仲景时代还没有能力到达东北,只是中原一小块地方,伤寒论里面的人参是一种类似于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之类的东西,用于生津,跟今天的人参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很容易误导大家
@唐融儿
 
用生附子或者砂炮附子!
说来惭愧,我开出去的方子,患者也在药店捡卤水制附子,但我会控制在12克以内!

你说得很对,伤寒论方剂里人参的作用,就是一种类似于西洋参或太子参之类的东西!
 
用生附子或者砂炮附子!
说来惭愧,我开出去的方子,患者也在药店捡卤水制附子,但我会控制在12克以内!

你说得很对,伤寒论方剂里人参的作用,就是一种类似于西洋参或太子参之类的东西!
嗯,如果有人把伤寒论里的人参看成长白参,买长白参吃,而且万一还买到真货了,就惨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