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胃中热盛,发汗更使津亏。配甘草,使药力停于胃,重泻胃火也。故曰“少少温服之”,即少量频服,使其药力勿下坠也。
此方可灵活加减:泻心经痰火用生甘草,加郁金、瓜籽;泻肝火加赤芍、黄芩。
小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宜大便尚不硬者,无芒硝,故不会大泻。
大承气汤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枳实行小肠气,厚朴行大肠气,大黄小泻,芒硝大泻,四药配合,天作之合。
若只用泻药,不用行气药,服之腹胀。厚朴用量大于枳实,使下游流速大于上游,于是通畅无阻。若反之,上游流速大于下游,则不畅!又厚朴、枳实均用炙者,甘温,使大黄、芒硝不至于寒凉伤身。是以古方可大剂也,圣人之法深邃矣!
大便燥结、腹硬、口干舌燥,用原方,切勿妄自加减。
厚朴七物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此方乃桂枝汤去芍药加小承气汤,表里双解之剂。伤寒十日仍有表寒,故用桂枝汤解表;腹满,用小承气汤。但是泻下会引表寒内陷,尤其是大黄的寒凉会打破平衡。只有去掉芍药,才能维持平衡,不使表邪内陷。
麻子仁丸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此方可治阳明实,也可治阴虚燥秘之证。
枳术汤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二味皆用生者,以其富油尔。枳实行胃、十二指肠、小肠,白术行胃肠气,此乃行气逐饮之方。
枳实炒则油减,下行之力减弱,升散之力增强;白术炒则油减,下行之力减弱。二者若皆用炒者,则阴阳易转,反攻为补;治阳明气陷,脏腑下垂。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调味承气汤泻胃中燥热,此方泻脾胃、小肠湿热。黄连和大黄,一涩一滑,相得益彰。连芩柏皆可抑制下泻,缓泻非为通便,泻脏腑本身之湿热也。泻肝胆湿热加黄芩。三黄汤者,肝胆脾胃同泻也。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脾胃湿热,又肾阳虚寒者。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此方泻心、肝、胆、肠湿热。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治少腹蓄血者,故用桂枝引药入经。泻血宜缓下,故弃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此方泻血热和脓痰,此为大肠自病,故不用桂枝,但以瓜籽理气、消脓痰。
抵当汤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专泻瘀血之重剂。除甘草,以防掣肘。
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与上方同,而力缓。宜慢性病长服。
下瘀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合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以酒入药,更能深入经络脏腑。水蛭、虻虫只攻不守,只破不立;蟅虫能攻能守,既破且立。专为产妇而设,何其妙矣。然虚弱者,仍可配伍补益之品。
大黄蟅虫丸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瘀血日久而成积聚干血,非短时能愈。故大黄量小且蒸,不求泻。重用地黄、芍药生津润燥,散瘀血、生新血。干漆善攻积,不入煎剂。本方应用甚广,可视病位之不同,加不同引经药。
承气汤类治在气分,抵挡汤类治在血分。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胃中热盛,发汗更使津亏。配甘草,使药力停于胃,重泻胃火也。故曰“少少温服之”,即少量频服,使其药力勿下坠也。
此方可灵活加减:泻心经痰火用生甘草,加郁金、瓜籽;泻肝火加赤芍、黄芩。
小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宜大便尚不硬者,无芒硝,故不会大泻。
大承气汤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枳实行小肠气,厚朴行大肠气,大黄小泻,芒硝大泻,四药配合,天作之合。
若只用泻药,不用行气药,服之腹胀。厚朴用量大于枳实,使下游流速大于上游,于是通畅无阻。若反之,上游流速大于下游,则不畅!又厚朴、枳实均用炙者,甘温,使大黄、芒硝不至于寒凉伤身。是以古方可大剂也,圣人之法深邃矣!
大便燥结、腹硬、口干舌燥,用原方,切勿妄自加减。
厚朴七物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此方乃桂枝汤去芍药加小承气汤,表里双解之剂。伤寒十日仍有表寒,故用桂枝汤解表;腹满,用小承气汤。但是泻下会引表寒内陷,尤其是大黄的寒凉会打破平衡。只有去掉芍药,才能维持平衡,不使表邪内陷。
麻子仁丸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此方可治阳明实,也可治阴虚燥秘之证。
枳术汤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二味皆用生者,以其富油尔。枳实行胃、十二指肠、小肠,白术行胃肠气,此乃行气逐饮之方。
枳实炒则油减,下行之力减弱,升散之力增强;白术炒则油减,下行之力减弱。二者若皆用炒者,则阴阳易转,反攻为补;治阳明气陷,脏腑下垂。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调味承气汤泻胃中燥热,此方泻脾胃、小肠湿热。黄连和大黄,一涩一滑,相得益彰。连芩柏皆可抑制下泻,缓泻非为通便,泻脏腑本身之湿热也。泻肝胆湿热加黄芩。三黄汤者,肝胆脾胃同泻也。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脾胃湿热,又肾阳虚寒者。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此方泻心、肝、胆、肠湿热。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治少腹蓄血者,故用桂枝引药入经。泻血宜缓下,故弃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此方泻血热和脓痰,此为大肠自病,故不用桂枝,但以瓜籽理气、消脓痰。
抵当汤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专泻瘀血之重剂。除甘草,以防掣肘。
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与上方同,而力缓。宜慢性病长服。
下瘀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合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以酒入药,更能深入经络脏腑。水蛭、虻虫只攻不守,只破不立;蟅虫能攻能守,既破且立。专为产妇而设,何其妙矣。然虚弱者,仍可配伍补益之品。
大黄蟅虫丸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瘀血日久而成积聚干血,非短时能愈。故大黄量小且蒸,不求泻。重用地黄、芍药生津润燥,散瘀血、生新血。干漆善攻积,不入煎剂。本方应用甚广,可视病位之不同,加不同引经药。
承气汤类治在气分,抵挡汤类治在血分。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