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黄可清《四部医纬·桂枝汤类第十》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698
获得点赞
944
声望
113
年龄
44
所在地
湖南浏阳
1.1 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营气强、卫气弱。营气强迫血中水外溢于体液,卫气弱使腠理开而汗出。故用白芍敛营,增加静脉回血;炙甘草温中补气,桂枝利尿升阳、温经通脉行气以实卫;生姜发散风寒;大枣气阴双补,防姜桂燥伤阴血。

《伤寒论》中用桂枝大为讲究,多数皆“去皮”。诸皮皆走表,但性下行,桂枝去皮使其专注于温通升散,妨其下行。桂枝去皮,其温性大减,故今日用带皮桂枝剂量当减。今之教材所示剂量,桂枝、生姜仅为9g,不足以解表,只能治营卫不和之杂病。若用桂枝汤发表敛营,生姜用量需大。余有医案为证:

治一病,始用一剂: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药枣10g 炙草6g,服后啜热稀粥,不效。

退而细思,改用一剂:桂枝10g 白芍6g 生姜50g 药枣10g 炙草3g,一剂瘥。(生姜入石臼捣碎入煎)

------由此可见,在桂枝汤中真正发散风寒的是生姜,桂枝只能温经通脉,行气于体表,助生姜发汗。桂枝乃里药,非表药也。或曰:何不用麻黄?其实不然,生姜效捷而时短,不似麻黄过度耗散真气。



用桂枝汤治太阳中风,剂量宜大,生姜不少于45克。

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自汗,用量可轻,诸药用10~15克即可。芍药加桂枝是利尿最佳搭档,芍药抑制桂枝所行之气过度走表,使其下行于肾温阳利尿。水液下行,则汗自止。若去掉生姜,则毫无发表去寒之力,有生姜则使寒去汗止。



桂枝汤中任何一味药都可作为单方,任意两味、三味、四味药都可以组成一个方剂。

大枣聚守胃气,补气捷于党参;生姜升散,除湿消导;姜枣一守一散,乃和胃第一方。胃气虚弱者加炙甘草,胃燥者加生甘草,此又为姜枣草汤。若胃寒、胃气滞者,加桂枝,即成桂枝去芍汤。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方剂,加桂枝则行气力强,加生姜则解表发汗力强。四味则为桂枝去枣汤,去枣使药力专注于经络肌肤,加黄芪则为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汤去生姜、或减生姜,则药力专注于里,诸建中汤由此路而来。





1.2 经方中的桂枝汤加减方



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项背强几几”,津亏筋痉,加葛根即可。葛根善行肩背、头面,增液解肌。

宋本“臣亿等按语:当无麻黄”,理所当然!此处当是与葛根汤串误。无汗发热者,用葛根汤;汗出恶风者,用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此为太阳中风误治所致。表更虚、气不攝津,故“遂漏不止”。气血被逼向四周,导致内虚、水津亏损,以致“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加附子温阳、敛汗,一步到位。桂枝附子汤无芍药;此证汗漏不止,故存芍药以敛汗、回血于脏腑。



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治误下之轻证:误下引寒入血,气血郁闭于里,故胸满;气血郁闭于里,外周被格、少气少血,故脉促。故去芍药,只以桂枝、生姜温通脏腑,布津于外周即解。

同为太阳中风,误汗则加附子,误下则去芍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微寒者”,误下伤阳,阳虚而寒也。太阳、少阴皆寒,应恶寒多于发热,抑或不发热。



桂枝附子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用附子三枚,内寒之重证。又风湿阻络,加桂也。若脉沉,当去生姜、大枣,加干姜。



去桂加白术汤

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此当为气虚便秘,加白术助运化以通便。小便自利,故去桂枝,使药力随白术专行于大肠。桂枝加桂为寒闭少腹实证,此为少腹阳虚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太阳中风证误下,引寒内陷、袭肺,故加厚朴、杏仁。厚朴、杏仁其油润可肃降肺、大肠;厚朴炙后芳香无比,可升发阳气于经脉;杏仁宣肺,引气血达表。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桂枝汤证兼气阴两虚者。桂枝加葛根汤治津亏在络,此证脉沉迟,是因发汗过多津亏在里,故加人参补气布津。身疼痛,营卫不和加剧,芍药生姜各加一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桂枝汤证误治所致:汗尿两失,导致津亡而阳火外浮。重用牡蛎、龙骨救阴,蓄水潜龙。原有痰,亡津使燥痰瘀结,故惊狂。何故去芍药?防止芍药与桂枝合而利尿,又丧其津!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类上证而轻者。表证几无,故去姜;烦躁乃里实,故去枣。



桂枝加桂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此寒闭少腹导致气逆,故加桂。病在下焦,重用桂枝药力方能下达。

《素问·缪论篇第六十三》记载了奔豚一证: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小建中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此即《桂枝加芍药汤》加胶饴。脉涩腹痛乃阳明津亏,故加胶饴蓄水建中;脉玄者,腹中拘急,故倍芍药。桂枝汤本能理中,加芍药、胶饴将药力锁在消化系统,故能建中。



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黄芪一两半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类上证、而更虚,故加黄芪。黄芪本卫外之药,其与小建中合竟能补中;芍、枣、胶饴留其药力在里,如引藩镇之兵进京勤王。中气不足必陷,得黄芪升提之力最善。然此证黄芪用量不宜过大,以妨药力外散;若是肢体萎软无力,则可多用黄芪。



桂枝加黄芪汤:

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三两。

------比之黄芪建中汤,少了芍药三两,胶饴一升,黄芪倍加;此使黄芪之力不囿于中庭,表里周身兼顾,行气之力增强。桂枝汤得黄芪,通经活络力倍增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阴阳俱微”,轻取重按脉皆细弱,气虚中风也。此乃气血郁闭于里,而虚于外,人迎脉必大。病在周身不在脏腑,去甘草,防其制肘;生姜倍增,行气活血。此乃以补助攻之祖方,治阳虚气滞之风痹。



上四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胸腹诸病;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肩臂颈背诸病。前两者黄芪少,有枣饴为锁、药入胸腹;后两者黄芪多,无枣饴掣肘,药入肩背。有因脊骨经络病而致胃病者,当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有因腹病、中气虚弱而致脊背不直者,当用黄芪建中汤。此所以治病治本也!



1.3 桂枝汤的其它变化



桂枝汤加减应用,可以治疗很多内伤疾病。



将桂枝汤中的生姜,改为干姜,就是治脾胃虚寒的良方。

若加黄芪、白术、姜黄、威灵仙等,治肩背经络寒湿之病。

若加附子、苍术、木瓜、川牛膝等,治下身经络寒湿之病。



将桂枝汤中的生姜,改为炮姜,即入血分。此乃治肝肾虚寒之良方,女子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属虚寒者,可用此为基础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