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金匮要略》学习理解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91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1. 什么是痉病

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这条原文说的是 太阳痉病

太阳病有很多类型: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太阳痉病,等等。“太阳”是定位诊断,寒、风、温、痉是定性诊断。

太阳病,本来是应该脉浮的,而病人却脉沉细,这就是痉病。就是说,病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而脉沉细,这是太阳病中的痉病一类。

太阳病可以区分出很多类型:伤寒、中风、温病、痉病,等等。“太阳病”是 病位 诊断,而“伤寒”、“中风”、“温病”、“痉病”是 病邪 诊断。

不同的邪气侵犯人体,伤寒也好、中风也好,温病也好,痉病也罢,起病最最初都必定脉浮,且有恶寒。恶寒就必有头项强痛。所以它们都是以太阳病起病,此时邪在皮毛,无法判断病邪性质。然后邪气内侵,才可以鉴别出不同的病邪,区分是寒邪呢,还是风邪,还是温邪,还是痉邪。

痉邪的致病特点是导致病人抽风,而抽风与肝有关。抽风是筋不协调发力,而肝藏主筋。所以,痉邪就是会侵犯肝藏的邪气。侵犯肝藏的邪气致病,也是以太阳病起病的。最初病人脉浮、恶寒、头项强痛,然后很快就会转为脉沉细。此时即可以鉴定为痉邪致病。

肝主筋。什么是筋?筋字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了。筋字由三个字合成。竹字,表示筋这个人体结构象竹子肉质那样有纵纹。月字,表示筋是肉体。力字,表示筋会发力。譬如骨骼肌(骨骼肌是西医的概念,在中医是筋)就有纵纹,能发力。骨骼肌属于筋的范畴。邪气侵犯人体导致骨骼肌抽风,这是痉病。为什么抽风呢,因为邪气侵犯肝藏。肝藏脉弦。起病最初必定表现为脉浮、恶寒和头项强痛。然后很快就会脉浮转为沉细弦紧脉。
 
原文:“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前面说了,痉脉沉细。这里进一步指出痉脉还“紧如弦”。也就是说,痉脉的特点是 沉细弦紧

痉脉为什么弦?因为它是肝病。痉病是抽风,抽风是筋病,筋病是肝病,肝病脉弦。

痉病之脉,“按之紧如弦“,形容痉病之脉既弦而且非常有力。弦而有力叫做紧,紧脉属于表寒证的脉象。由此可知,痉邪具有寒邪性质,导致病人出现表寒证。但是,普通的寒邪致病,脉紧而浮,而痉病之脉紧而沉细。寒邪在皮毛,本来脉应该浮,却为什么沉细呢?是因为痉邪虽然属于寒邪,却不是普通的寒邪,而是一类特殊的寒邪,故而特地取名叫做痉邪。普通的寒邪在皮毛不会直接损伤人体的藏府之气,而痉邪虽在皮毛却可以直接损伤人体的肝藏。邪气损伤藏气,故脉沉细。损伤肝藏,故脉弦。表有寒,故脉弦而有力,名曰紧。

“直上下行”,形容脉波传播速度特别快速,寸关尺三部几乎同时起伏。这是弦脉的特点,更是紧脉的特点。正常的脉象是脉波从尺部传到关部,从关部传到寸部,三者相继起伏,时间差比较明显。“直上下行”,形容几乎没有时间差。
 
痉病怎么治疗?

《金匮要略》首篇就说了。“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痉邪致病,起病最初还没有伤害藏气,当然是按照普通的太阳病辨证论治。表寒实证用麻黄汤,表寒虚证用桂枝汤。一旦脉象表现为沉细弦紧,则确诊为痉病。痉病乃是肝虚病,治疗肝虚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补、助、益,三个不同的字虽表示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增加的意思,但是三个字表示的意思同中存异。

补是正补,益是偏补。都是补,补是指开源。而助则是节流。就好比一家人很贫穷。直接给他钱是正补,授之以鱼。教授他某种谋生技术是偏补,授之以渔。正补也好,偏补也罢,都是开源。助是节流,给他的儿女减免学费,免费医疗,这是助。

治疗肝病筋抽风,用酸味药是补,用甘味药是益,用苦味药是助。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原文把痉病区分为刚痉和柔痉两个类型。刚痉是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细弦紧。柔痉是发热、汗出、不恶寒、脉沉细弦紧。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这里的“反”字用得无法理解,是不是误传不得而知。病人发热、无汗,则理应恶寒。说“反”而恶寒,这里明显是用词不当。发热是需要升高体温,无汗是为了保存体热,恶寒也是为了保存体热。无汗与恶寒一理相通。如果病人脉浮紧,这是典型的寒邪侵袭皮毛,太阳伤寒证,即表寒实证,麻黄汤证。而病人却脉沉细弦紧,则是刚痉。刚者,有力也。既然脉沉细,何谈有力?是与柔痉比较而言的。病人的正气虽然不如太阳伤寒证那样强,却比柔痉更强,故曰刚。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病人发热、出汗、不恶寒,脉沉细弦紧。这是柔痉。柔者,乏力也。病人正气有所不足,需要发热而又不能耐受发热,故而出汗以抑制发热。正气不足,名曰柔。

刚痉也好,柔痉也罢,总体上都判断有脉紧。有脉紧,则名曰脉不缓。无脉紧,则判断脉缓。太阳中风证判断为脉缓。柔痉脉不缓,则比太阳中风证的脉更强,因为太阳中风证判断脉缓。脉越紧,正气越强。脉越缓,正气越弱。

论正气强弱而言,太阳伤寒最强,刚痉次之,柔痉又次之,太阳中风最弱。

论邪气寒热而言,太阳伤寒最寒,刚痉次之,中风又次之,柔痉最热。邪气越热,则传变速度越快,也就是病情加重得越快。热邪伤阴,阴不足则邪气内陷。邪气内陷,则由皮毛到肌肉,从肌肉到府,从府到藏。痉邪虽然容易内陷入肝藏,却未必一定很容易内陷入脾藏和心肾。邪气侵犯肝藏,不似邪气侵犯脾藏和心肾那么严重。如果是柔痉,则容易邪传脾藏和心肾,直接导致病危。柔痉比温病更凶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