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4
1.中医与汉方医学教育方式的区别
1.1解放初,国家组织的一批西医学习中医,简单的学习一段时间,就开始让他们编写中医教材,现在的中医教材实际上是按照西医的思路编的。中医应该先辩证,把握宏观方向。再辨病,确定具体病位、病态、病程。
而现在的教材,是按照个别症状来编的。比如咳嗽、哮喘、呕吐、下泄、眩晕,按照这些症状分类,在每个症状下面再去分析病因,再去辨证。如果一个患者。同时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你怎么将它联系起来呢?这就给现在医学院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完全放弃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精神,完全是用西医的思路。先抓住个别现象,而不是抓住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从个别的症状入手,完全是背离了。中医的精神。
1.2现在中医教材还有第二个局限性。新中国第一任中医司长,是由江苏省卫生厅长调任去的,他把江浙一带很多人都带到北京去了,他们成了编写教材的主要的负责人,所以教材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时方派,而经方、全国其他地区医学流派的基本上是没有。
虽然张锡纯、胡希恕、刘渡舟是中国最早开设中医学校的,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到现在的中医教育,而胡希恕、刘渡舟虽然在北京中医学院教书,但他们不得不按照教材去教。据说,刘渡舟只有带研究生的时候,才会教自己的东西。
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名医,都是很圆滑的人。因为京城遍地都是权贵,在京城行医,首先就是要规避风险,宁愿治病治的慢一点,千万不能出事。而江浙一带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非富即贵,给他们治病也要小心翼翼。这就造成江浙那边的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治病都是慢郎中。
1.3现在的中医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末倒置。到博士研究生的阶段才通读伤寒论、黄帝内经这些经典,至于研究就谈不上了。而我们以前的老中医,基本上入学就背诵《伤寒杂病论》。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是本末倒置。
1.4而日本的汉方医学教育更合理。日本没有中西医之分,全部的医学院学生,都需要学习汉方医学课程,而且医学史考试也包含东洋医学史,当然也就包含中国医学史。
日本的执业医师有权利开处汉方成药,日本百分之七八十的医生都会开汉方成药,而中国只有社区、乡村诊所的全科医生,才有开中成药的权利,一般医院里的医生是没有权利开中成药。所以中国的西医院里都有一个中医科。一个中医提着篮子绕一圈,一天开几万块钱超微颗粒中药,谈不上什么辨证施治。
日本没有专门的汉医学校,日本医师毕业后可以进修东洋医学,一般是在诊所跟师去学习,这跟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习模式是一样的。跟师学习的效率是很快,没有脱离临床实践,刘度渡舟跟师学习三年,就独立独立坐诊了。但通常还是会在老医生的诊所坐诊,继续历练!
2.中日医生诊疗特点
现在中国医院里的医生开出来的处方,很多根本就不讲什么辨证,都是那种大包围的处方,二三十味药的方子很多。虽然日本东洋医学会是调和汉方派、后世派和折中派成立的,但是日本的医生大多用汉方,而且非常的传统,很少搞那种大处方、大包围。
日本汉方医生坚守传统,这是他们的优点。汉方医学非常注重方证对应,但是他们没有完全走向药证对应,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变方。他们的处方看起来有点呆板,有时候一些复杂的病症可能要变方,两三个方剂加减合在一起用。所以这是日本的缺点,缺少灵活变化。
3.中日药材和中成药质量差别
如果按照出口日本的标准,中国90%的中药材都是不合格的。如果按照日本汉方成药的标准,中国99%的中成药都是不合格的。中国有几万种中成药,但是实际上能治病的就那么三四百种,其余的就是随便拼凑几味药,拿到了批号,成了一个新药,实际上没有什么疗效。
还有就是一个监管,日本的小柴胡到中国来卖一百多到两百,中国自己的小柴胡卖几块到十几块。成本一块钱的药和成本十块钱的药同台竞争,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从批发商到分销商、零售商,都不愿意卖十块钱成本的药,都愿意卖成本一块钱的药。中国的中成药分几个销售渠道:销往诊所的是一个渠道,销往超市的是一个渠道,销往医院的是一个渠道。这几个渠道互不相通,有的药进价三四块钱卖二十几,这就是给诊所洗钱用的,在其它药店看不到,没办法比价。提供给超市的药又不一样,你在别的地方看不到这种药,也没法比价。销售给医院的药又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中成药很多是用来洗钱的。
日本大概只有1000种汉方药,这些药基本上都是经典,当然也有新研发的。这1000种药都是能治病的药,它虽然有点贵,但是好。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卖100多的小柴胡还是太贵了。其实这些药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药材,然后再卖给中国。谁叫中国的市场这么混乱,买不到好东西,就只能从日本进口。
日本有些中成药是中国没有的。像伤寒论里面的小青龙汤,这个是不能做中成药的,只能做处方药。但日本人很聪明,把它改得药力温和一点,做成了一个汉方成药。而中国是没有这种类型的药,日本很多汉方药是中国没有的。日本的汉方药比中国的中成药质量好、种类多,而且日本所有的医生都有权利开具汉方成药,所以汉方药在日本的医疗中使用频率是很高的。而在中国西医院,是很少用中成药的,甚至很多医生都在贬低。诋毁中医药!
4.日本古籍整理领先于中国。
中国大学的中文系和历史系都设有古典文献学专业,但是这些人不通医学。而医学专业的人又没有受过系统的古典文献学训练,导致中医古籍研究水平低下!而日本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正如我在《四部医纬.跋》里讲到:“有清数百年至今,经学大师辈出,然多不屑于医书校雠,台所闻者,隹孙星衍辑校《神农本草经》。若彼扶桑,儒医一体,世袭其业,医经整理反胜于我中华。”①
最后:
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国,现在日本汉方医学具有很多优势,中日两国医学届应该互相借鉴,重复往日的辉煌!
注解:
《四部医纬.跋》https://www.tcmbe.com/threads/444185/
1.中医与汉方医学教育方式的区别
1.1解放初,国家组织的一批西医学习中医,简单的学习一段时间,就开始让他们编写中医教材,现在的中医教材实际上是按照西医的思路编的。中医应该先辩证,把握宏观方向。再辨病,确定具体病位、病态、病程。
而现在的教材,是按照个别症状来编的。比如咳嗽、哮喘、呕吐、下泄、眩晕,按照这些症状分类,在每个症状下面再去分析病因,再去辨证。如果一个患者。同时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你怎么将它联系起来呢?这就给现在医学院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完全放弃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精神,完全是用西医的思路。先抓住个别现象,而不是抓住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从个别的症状入手,完全是背离了。中医的精神。
1.2现在中医教材还有第二个局限性。新中国第一任中医司长,是由江苏省卫生厅长调任去的,他把江浙一带很多人都带到北京去了,他们成了编写教材的主要的负责人,所以教材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时方派,而经方、全国其他地区医学流派的基本上是没有。
虽然张锡纯、胡希恕、刘渡舟是中国最早开设中医学校的,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到现在的中医教育,而胡希恕、刘渡舟虽然在北京中医学院教书,但他们不得不按照教材去教。据说,刘渡舟只有带研究生的时候,才会教自己的东西。
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名医,都是很圆滑的人。因为京城遍地都是权贵,在京城行医,首先就是要规避风险,宁愿治病治的慢一点,千万不能出事。而江浙一带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非富即贵,给他们治病也要小心翼翼。这就造成江浙那边的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治病都是慢郎中。
1.3现在的中医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末倒置。到博士研究生的阶段才通读伤寒论、黄帝内经这些经典,至于研究就谈不上了。而我们以前的老中医,基本上入学就背诵《伤寒杂病论》。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是本末倒置。
1.4而日本的汉方医学教育更合理。日本没有中西医之分,全部的医学院学生,都需要学习汉方医学课程,而且医学史考试也包含东洋医学史,当然也就包含中国医学史。
日本的执业医师有权利开处汉方成药,日本百分之七八十的医生都会开汉方成药,而中国只有社区、乡村诊所的全科医生,才有开中成药的权利,一般医院里的医生是没有权利开中成药。所以中国的西医院里都有一个中医科。一个中医提着篮子绕一圈,一天开几万块钱超微颗粒中药,谈不上什么辨证施治。
日本没有专门的汉医学校,日本医师毕业后可以进修东洋医学,一般是在诊所跟师去学习,这跟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习模式是一样的。跟师学习的效率是很快,没有脱离临床实践,刘度渡舟跟师学习三年,就独立独立坐诊了。但通常还是会在老医生的诊所坐诊,继续历练!
2.中日医生诊疗特点
现在中国医院里的医生开出来的处方,很多根本就不讲什么辨证,都是那种大包围的处方,二三十味药的方子很多。虽然日本东洋医学会是调和汉方派、后世派和折中派成立的,但是日本的医生大多用汉方,而且非常的传统,很少搞那种大处方、大包围。
日本汉方医生坚守传统,这是他们的优点。汉方医学非常注重方证对应,但是他们没有完全走向药证对应,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变方。他们的处方看起来有点呆板,有时候一些复杂的病症可能要变方,两三个方剂加减合在一起用。所以这是日本的缺点,缺少灵活变化。
3.中日药材和中成药质量差别
如果按照出口日本的标准,中国90%的中药材都是不合格的。如果按照日本汉方成药的标准,中国99%的中成药都是不合格的。中国有几万种中成药,但是实际上能治病的就那么三四百种,其余的就是随便拼凑几味药,拿到了批号,成了一个新药,实际上没有什么疗效。
还有就是一个监管,日本的小柴胡到中国来卖一百多到两百,中国自己的小柴胡卖几块到十几块。成本一块钱的药和成本十块钱的药同台竞争,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从批发商到分销商、零售商,都不愿意卖十块钱成本的药,都愿意卖成本一块钱的药。中国的中成药分几个销售渠道:销往诊所的是一个渠道,销往超市的是一个渠道,销往医院的是一个渠道。这几个渠道互不相通,有的药进价三四块钱卖二十几,这就是给诊所洗钱用的,在其它药店看不到,没办法比价。提供给超市的药又不一样,你在别的地方看不到这种药,也没法比价。销售给医院的药又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中成药很多是用来洗钱的。
日本大概只有1000种汉方药,这些药基本上都是经典,当然也有新研发的。这1000种药都是能治病的药,它虽然有点贵,但是好。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卖100多的小柴胡还是太贵了。其实这些药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药材,然后再卖给中国。谁叫中国的市场这么混乱,买不到好东西,就只能从日本进口。
日本有些中成药是中国没有的。像伤寒论里面的小青龙汤,这个是不能做中成药的,只能做处方药。但日本人很聪明,把它改得药力温和一点,做成了一个汉方成药。而中国是没有这种类型的药,日本很多汉方药是中国没有的。日本的汉方药比中国的中成药质量好、种类多,而且日本所有的医生都有权利开具汉方成药,所以汉方药在日本的医疗中使用频率是很高的。而在中国西医院,是很少用中成药的,甚至很多医生都在贬低。诋毁中医药!
4.日本古籍整理领先于中国。
中国大学的中文系和历史系都设有古典文献学专业,但是这些人不通医学。而医学专业的人又没有受过系统的古典文献学训练,导致中医古籍研究水平低下!而日本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正如我在《四部医纬.跋》里讲到:“有清数百年至今,经学大师辈出,然多不屑于医书校雠,台所闻者,隹孙星衍辑校《神农本草经》。若彼扶桑,儒医一体,世袭其业,医经整理反胜于我中华。”①
最后:
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国,现在日本汉方医学具有很多优势,中日两国医学届应该互相借鉴,重复往日的辉煌!
注解:
《四部医纬.跋》https://www.tcmbe.com/threads/44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