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什么是三阳、三阴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291
获得点赞
347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什么是三阳、三阴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概念形成得非常早。

① 先说说太、少、厥、明,这四个字的意思。

太。太,既表示在时间上出现得最早,也表示数量上最多,或程度最甚。譬如年龄最大的女人叫做老太太,年龄最大的男人叫做老太爷。太多、太少,表示数量上最多,程度上最甚。所以,太阳就是阳气最多。太阴,字面意思是阴气最重,实际上古人说的是人体的阳气最少。

少。明白了什么是太,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少。少与太的意思相反,所以不必多说。少阳,就是阳气最少。少阴,就是阴气最少。

明。明是照亮的意思,引申为引人注目。所以,阳明,意思是说病人的表现最引人注目。如何最引人注目呢,譬如《素问•阳明脉解篇》说得最鲜明:“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妄言骂咧不避亲疏”。也就是病人烦躁不安。这些表现都是阳气推动的,所以叫做阳明。

厥。厥是突然逆转的意思,这里主要是指否极泰来。厥阴,意思是说病人的阳气弱到无法再弱,如果再弱下去,要么死亡,要么否极泰来。四肢厥冷,意思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到不能再衰弱的程度。厥阴的字面意思本来是病人的阴气弱到不能再弱,也可以理解为阳气衰弱到不能再衰弱。

② 再来理解为什么三阳、三阴如此排列先后顺序。

区分三阳和三阴,是古人把人体遭受邪气侵犯后,人体本身的阳气强弱的变化顺序,而不是阴气强弱的变化顺序。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阳气是外人可以观察到的,阴气是潜藏起来而观察不到的。就好比远处在烧一堆火,我们只观察到火焰,不能观察到木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常识,根据火焰强弱的变化来推测木材数量的变化。火焰是人体的阳气,木材是人体的阴气。三阳和三阴的判断和命名,实际上是古人根据病人的阳气强弱变化顺序来命名的。

当邪气侵犯人体时,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当细菌病毒感染人体时,人体内其实存在着两股气,一股是人体本身的气,叫做正气。另一股是细菌病毒的气,叫做邪气。人体本身的气区分为阳气和阴气,细菌病毒的气也区分为阳气和阴气。所以正气和邪气都有阴阳之分。明白了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再来分析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化。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说,推动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气是阳气,推动细菌病毒生命活动的气也是阳气。而阳气来源于有“形”之物,有形之物的形体是由阴气形成的。譬如说,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产生于阳气,而汽油是由阴气形成的。没有阴气就没有汽油,没有汽油就没有阳气,没有阳气就没有动力。人体和细菌病毒都是如此。

人体感染细菌病毒后:

① 最初是细菌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生。此时病人的正气没有多少变化,而邪气中的阴气最强,阴气使细菌病毒非常快速地增生,产生大量的有形之物,这些有形之物不是人体需要的,而是细菌病毒的身体结构,所以被称为阴邪。最常见的阴邪被称为寒邪。寒邪首先侵犯皮毛,导致病人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古人把这种病证叫做太阳病。为什么叫做太阳病呢,因为得病后此时病人本身的阳气(不是细菌病毒的阳气)是最强的。

② 然后,大量的细菌病毒释放阳气,导致病人表现为阳明病。最典型的表现是“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妄言骂咧不避亲疏”,一般的表现是烦躁不安。病人发热、出汗、怕热、烦躁、脉洪大。阳明病的特点是,病人本身的阳气比太阳病有所减弱,而细菌病毒的阳气达到顶峰。细菌病毒的阳气扰乱人体本身的阳气,从而引人注目,故而称为阳明。

③ 再然后,典型的表现是往来寒热,脉弦。病人的阳气又进一步有所减弱,叫做少阳病。此时人体本身的正气与细菌病毒的邪气达到基本的平衡,于是乎正气与邪气呈现拉锯战。

④ 又然后,人体的阳气大大减弱,陷入三阴病期。三阴病又进一步区分为太阴、少阴和厥阴三个期。病人的阳气越来越减弱,阴气也是越来越减弱的。到厥阴期则是否极泰来之势。

古人在命名三阳和三阴时,对三阴病时期的变化顺序的认识是,病人的阴气从最强到最弱,于是从前到后分别命名叫做太阴、少阴和厥阴。但是,其实此时古人的认识并不十分确切。实际情况是,病人本身的阳气和阴气都是从强到弱的。太阴并不是最阴,最阴的其实是少阴。太阴是病人的阳气急剧减弱(阳气减弱叫做阴),而不是最弱。太阴时病人的阴气也不是最强,而是很弱,也不是最弱。少阴时病人的阳气和阴气都处于最低谷。到厥阴期则否极泰来,要么死亡,要么康复。

三阳与三阴的区别在于,三阳期病人的生命体征是稳定的,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一旦病人的生命体征失去稳定,则判断陷入三阴期。生命活动强还是弱,生命体征稳还是不稳,直接取决于病人的阳气,间接取决于病人的阴气。阳气是末,阴气是本。所以,邪气侵犯人体后,从三阳到三阴,基本变化顺序是病人的阳气和阴气都是从强到弱的。
 
最后编辑:
什么是三阳、三阴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概念形成得非常早。

① 先说说太、少、厥、明,这四个字的意思。

太。太,既表示在时间上出现得最早,也表示数量上最多,或程度最甚。譬如年龄最大的女人叫做老太太,年龄最大的男人叫做老太爷。太多、太少,表示数量上最多,程度上最甚。所以,太阳就是阳气最多。太阴,字面意思是阴气最重,实际上古人说的是人体的阳气最少。

少。明白了什么是太,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少。少与太的意思相反,所以不必多说。少阳,就是阳气最少。少阴,就是阴气最少。

明。明是照亮的意思,引申为引人注目。所以,阳明,意思是说病人的表现最引人注目。如何最引人注目呢,譬如《素问•阳明脉解篇》说得最鲜明:“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妄言骂咧不避亲疏”。也就是病人烦躁不安。这些表现都是阳气推动的,所以叫做阳明。

厥。厥是突然逆转的意思,这里主要是指否极泰来。厥阴,意思是说病人的阳气弱到无法再弱,如果再弱下去,要么死亡,要么否极泰来。四肢厥冷,意思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到不能再衰弱的程度。厥阴的字面意思本来是病人的阴气弱到不能再弱,也可以理解为阳气衰弱到不能再衰弱。

② 再来理解为什么三阳、三阴如此排列先后顺序。

区分三阳和三阴,是古人把人体遭受邪气侵犯后,人体本身的阳气强弱的变化顺序,而不是阴气强弱的变化顺序。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阳气是外人可以观察到的,阴气是潜藏起来而观察不到的。就好比远处在烧一堆火,我们只观察到火焰,不能观察到木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常识,根据火焰强弱的变化来推测木材数量的变化。火焰是人体的阳气,木材是人体的阴气。三阳和三阴的判断和命名,实际上是古人根据病人的阳气强弱变化顺序来命名的。

当邪气侵犯人体时,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当细菌病毒感染人体时,人体内其实存在着两股气,一股是人体本身的气,叫做正气。另一股是细菌病毒的气,叫做邪气。人体本身的气区分为阳气和阴气,细菌病毒的气也区分为阳气和阴气。所以正气和邪气都有阴阳之分。明白了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再来分析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化。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说,推动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气是阳气,推动细菌病毒生命活动的气也是阳气。而阳气来源于有“形”之物,有形之物的形体是由阴气形成的。譬如说,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产生于阳气,而汽油是由阴气形成的。没有阴气就没有汽油,没有汽油就没有阳气,没有阳气就没有动力。人体和细菌病毒都是如此。

人体感染细菌病毒后:

① 最初是细菌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生。此时病人的正气没有多少变化,而邪气中的阴气最强,阴气使细菌病毒非常快速地增生,产生大量的有形之物,这些有形之物不是人体需要的,而是细菌病毒的身体结构,所以被称为阴邪。最常见的阴邪被称为寒邪。寒邪首先侵犯皮毛,导致病人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古人把这种病证叫做太阳病。为什么叫做太阳病呢,因为得病后此时病人本身的阳气(不是细菌病毒的阳气)是最强的。

② 然后,大量的细菌病毒释放阳气,导致病人表现为阳明病。最典型的表现是“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妄言骂咧不避亲疏”,一般的表现是烦躁不安。病人发热、出汗、怕热、烦躁、脉洪大。阳明病的特点是,病人本身的阳气比太阳病有所减弱,而细菌病毒的阳气达到顶峰。细菌病毒的阳气扰乱人体本身的阳气,从而引人注目,故而称为阳明。

③ 再然后,典型的表现是往来寒热,脉弦。病人的阳气又进一步有所减弱,叫做少阳病。此时人体本身的正气与细菌病毒的邪气达到基本的平衡,于是乎正气与邪气呈现拉锯战。

④ 又然后,人体的阳气大大减弱,陷入三阴病期。三阴病又进一步区分为太阴、少阴和厥阴三个期。病人的阳气越来越减弱,阴气也是越来越减弱的。到厥阴期则是否极泰来之势。

古人在命名三阳和三阴时,对三阴病时期的变化顺序的认识是,病人的阴气从最强到最弱,于是从前到后分别命名叫做太阴、少阴和厥阴。但是,其实此时古人的认识并不十分确切。实际情况是,病人本身的阳气和阴气都是从强到弱的。太阴并不是最阴,最阴的其实是少阴。太阴是病人的阳气急剧减弱(阳气减弱叫做阴),而不是最弱。太阴时病人的阴气也不是最强,而是很弱,也不是最弱。少阴时病人的阳气和阴气都处于最低谷。到厥阴期则否极泰来,要么死亡,要么康复。

三阳与三阴的区别在于,三阳期病人的生命体征是稳定的,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一旦病人的生命体征失去稳定,则判断陷入三阴期。生命活动强还是弱,生命体征稳还是不稳,直接取决于病人的阳气,间接取决于病人的阴气。阳气是末,阴气是本。所以,邪气侵犯人体后,从三阳到三阴,基本变化顺序是病人的阳气和阴气都是从强到弱的。
伤寒论后期基本上都是重用附子,各种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变种和衍生品,目的就是回阳
 
真的是需要好好理解和学习
对以后很有帮助
 
《黄帝内经》原文:“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 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阳道实,阴道虚”。单纯从文字上,这句话说的意思是:阳气使人体的正气充实,阴气使人体的正气虚弱。阴气使人体的正气虚弱,这是不考虑阴气与阳气互生的关系。这个说法其实应该是阴阳理论发展的很早期形成的说法。逻辑很简单:阳气与阴气的直接作用是相反的,阳气推动人体的生命活动,阳气强则人体的生命活力强,生命活力强叫做实。那么,阴气会削弱人体的生命活动,阴气强则人体的生命活动弱,生命活力弱叫做虚。所以,阳道实,阴道虚。事实也是如此,使用温热药会增强人体的气,使用寒凉药会削弱人体的气。所以,当病人有热邪需要苦寒清热时,阳气不能太弱,否则不好使用寒凉药,否则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变得更不稳定。所以,三阴证时,虽然病人阴气很虚弱,虽然还存在着热邪,却不能轻易使用苦寒药清热,必须首先使用甘温药阴阳双补,待阳气足够强大,再使用苦寒药。所以,苦寒清热法原则上不能用于三阴证。

阴气与阳气的“直接”作用是相反的,而两者的“间接”作用则是一致的。这是因为阴阳互生。人体好比是一个灶台,阳气好比火焰,阴气好比木材。添加木材其实是会直接(也就是立即)抑制火焰的。但是还有阴阳互生的逻辑关系,因此火焰削弱过后会更加增强。所以,添加木材必须趁木材不多而火焰不弱的时候是最合适的。添加木材过早会削弱火焰,添加木材过晚可能使本来就很弱的火焰瞬间熄火。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 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外邪入侵必阳受之而伤六府,从而可以连累五藏。外邪侵入六府表现为“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这是热病。然后连累五藏,导致三阴证。这是外感病。

内伤致病则直接从五藏起病。表现为“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这是寒病。

外邪引起伤寒温病都是外感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导致的是内伤病。外感必起于阳,内伤必起于阴。起于阳必先为热病,后才能导致寒病。起于内必为寒病。
 
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风气属于阳气,它侵犯人体必首先侵犯表。湿气属于阴气,它侵犯人体必首先侵犯里(也就是侵犯藏府)。人体就好比是太阳系,风邪好比是许多低密度的小行星,它从太阳系外投入太阳系,不能下沉到太阳系最内圈。湿邪好比是密度很高的小行星(譬如铁球),它从太阳系外投入太阳系,会直接下沉到太阳系最内圈。太阳系行星的分布规律是:最内层都是高密度行星(四大岩石性行星),最外层都是低密度行星(柯伊伯带小行星),中层是气态巨行星(密度比前者低,比后者高)。密度越高,阴气越强,密度越低,阳气越强。阳气好比是柯伊伯带小行星,阴气好比是岩石性大行星。
 
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风气属于阳气,它侵犯人体必首先侵犯表。湿气属于阴气,它侵犯人体必首先侵犯里(也就是侵犯藏府)。人体就好比是太阳系,风邪好比是许多低密度的小行星,它从太阳系外投入太阳系,不能下沉到太阳系最内圈。湿邪好比是密度很高的小行星(譬如铁球),它从太阳系外投入太阳系,会直接下沉到太阳系最内圈。太阳系行星的分布规律是:最内层都是高密度行星(四大岩石性行星),最外层都是低密度行星(柯伊伯带小行星),中层是气态巨行星(密度比前者低,比后者高)。密度越高,阴气越强,密度越低,阳气越强。阳气好比是柯伊伯带小行星,阴气好比是岩石性大行星。
你的解释比较恰当,非常OK
 
三阴三阳在内经里,只出现过八次,而最直接简单的解说,就是《天元纪大论》的这一条:
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气)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请问诸君,那三气属于阳?那三气属于阴呢?
且此六气,其与太少阴阳之组合,又该如何配对的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