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
问:病人自述痰甜或痰咸,是什么原因?怎样辨证施治?
答:痰有甜味,是脾经痰湿留恋所致。
如果痰甜而稀薄,偏于寒湿之痰,可用桂枝、茯苓、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以温化寒湿之痰;
如果痰甜而稠黄,偏于湿热之痰,可用瓜蒌、川贝加黄芩之苦寒,配厚朴之苦温以化痰清热燥湿;
无论是寒湿之痰或湿热之痰,凡是痰有甜味,均应适当加入陈皮、砂仁等芳香化湿之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痰有咸味,多属于肾水不摄,津液上泛所致。见到痰咸必须着眼于补肾为要。
已故名中医程门雪老师曾治一例痰有咸味而粘厚,苔白腻,以金水六君煎为主治之。方中二陈汤健脾燥湿,熟地、当归益肾滋阴,取得满意效果。
程老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健运则痰浊自然不生;肾主水,主一身津液,肾气充则肾水不致上泛矣。(胡建华)
===============================================================================
【程门雪】
有人认为痰饮究竟是什么病,临床上很少看到,这是各人看法不同。
《金匮》四饮之外,譬如眩晕一症,有肝阳,也有痰饮;心悸一症,有血虚,也有痰饮;哮为伏饮,喘有痰饮,咳嗽更可能有痰饮。总的说来,人身气血,贵乎流行,一有瘀凝,便成疾病。血不行则结瘀成积,气不行则留饮凝痰。
王清任活血化瘀方法,近来在治疗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气血是相对的,活血化瘀和化痰逐饮同样处于重要的位置。
我个人私见,《金匮》痰饮,着重在饮,后来发展,着重在痰。一切怪病多生于痰,所以痰饮随时可见,认识痰饮,是辨证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有人问:“临床上遇阴虚痰饮,若宗饮为阴邪,以温药和之,常不能得手”。这是对的,要知饮为阴邪,非温不化,虽是主法,但是相对的。痰饮夹热,可进“小青龙加石膏”;痞坚伏阳,治以“木防己汤”,石膏、桂枝可以同用。
治阴虚痰饮最好方法,应推张景岳“金水六君”。本是主治肾虚水泛的方,肾虚水泛四字有语病。陈修园《新方砭》、姚球《景岳全书发挥》都有意见。可是,以治阴虚而夹痰湿之咳嗽,则确乎可取。王旭高屡用之。张景岳变化古方,确有心得,即如此方脾肾同治,燥润同调,确比“六君子”起了进一步的作用。
同样,《景岳新方》“补阴益气煎”系从东垣“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来(人参、当归、山药、地黄、陈皮、甘草、升麻、柴胡),但改黄芪、白术为地黄、山药,就变补中为益阴,这种变化古方的方法,使人得到不少启发。
看古人书须要一分为二来看,如果看了陈修园等一面之词,以为《景岳新方》完全不足取,单单依赖几张古方,那就没有进步了。当然,张氏之滥用熟地,也未尝不是可议的
===================================================================================
【南京中医学院王兴华】
与化痰药配伍:如金水六君煎中用熟地、当归配伍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以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张氏认为: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如果能使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
在立法制方上,创造标本兼顾、痰瘀同治之金水六君煎,用二陈燥湿化痰蠲饮,兼能健脾理气,使熟地、当归补而不滞;用熟地填精补血、滋肾壮水,当归养血、活血,以协助二陈治痰消瘀,并制陈皮、半夏之温燥,使化痰理气而不伤阴,相反相成,成此“攻伐不伤正,补虚不碍邪”之新方,从根本上除痰化浊,澄源清流,为治疗痰证另开法门,独辟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