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的概念
《黄帝内经》“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分析和比较《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对少阴病的主要症状的描述。
《黄帝内经》对少阴病主要症状的描述是“口燥舌干而渴”。再对比一下不同阶段口燥舌干而渴的变化问题。太阳病中的表寒证和表虚证没有口燥舌干而渴,阳明病有口燥舌干而渴,太阴病没有口燥舌干而渴,而少阴病又出现口燥舌干而渴。表热证和里热证(即阳明病)之所以有口燥舌干而渴,是因为热邪致病,导致阴虚阳亢。太阴病“口燥舌干而渴”消失,是因为出现阳虚里寒,即阴虚而阳气不亢。而少阴病又出现口燥舌干而渴,是因为在阳虚里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阴虚加重而发生里热证。即阴阳俱大虚,也有口燥舌干而渴,而且更严重。就是说,阳明病是阴虚阳亢,太阴病是阳虚严重而阴虚不那么严重,少阴病是阴阳俱大虚。
《伤寒论》对少阴病主要症状的描述是“脉微细,但欲寐”。脉微细,提示阴阳俱虚弱,也就是气虚。如何治疗气虚?甘温补气是也。但欲寐也是气虚。所以,《伤寒论》对少阴病的描述比《黄帝内经》的描述更加精确,那就是病人出现严重的气虚。其实这也就给医生更好地暗示了精确的治疗原则,那就是甘温补气,人参或党参是最优选。而且人参或党参有明显的生津止渴作用,也符合针对《黄帝内经》强调的“口燥舌干而渴”的治疗。
《黄帝内经》“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分析和比较《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对少阴病的主要症状的描述。
《黄帝内经》对少阴病主要症状的描述是“口燥舌干而渴”。再对比一下不同阶段口燥舌干而渴的变化问题。太阳病中的表寒证和表虚证没有口燥舌干而渴,阳明病有口燥舌干而渴,太阴病没有口燥舌干而渴,而少阴病又出现口燥舌干而渴。表热证和里热证(即阳明病)之所以有口燥舌干而渴,是因为热邪致病,导致阴虚阳亢。太阴病“口燥舌干而渴”消失,是因为出现阳虚里寒,即阴虚而阳气不亢。而少阴病又出现口燥舌干而渴,是因为在阳虚里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阴虚加重而发生里热证。即阴阳俱大虚,也有口燥舌干而渴,而且更严重。就是说,阳明病是阴虚阳亢,太阴病是阳虚严重而阴虚不那么严重,少阴病是阴阳俱大虚。
《伤寒论》对少阴病主要症状的描述是“脉微细,但欲寐”。脉微细,提示阴阳俱虚弱,也就是气虚。如何治疗气虚?甘温补气是也。但欲寐也是气虚。所以,《伤寒论》对少阴病的描述比《黄帝内经》的描述更加精确,那就是病人出现严重的气虚。其实这也就给医生更好地暗示了精确的治疗原则,那就是甘温补气,人参或党参是最优选。而且人参或党参有明显的生津止渴作用,也符合针对《黄帝内经》强调的“口燥舌干而渴”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