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22
- 帖子
- 5424
- 获得点赞
- 985
- 声望
- 113
- 年龄
- 79
池xx,女,75岁,住县委大院内集资楼,电话156....6670。2020年6月28日初诊.
右下腹痛三月多,伴大便溏,每天3-5次。曾去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妇科多项检查无异常发现3次住院治疗,痛止出院,随之复痛,继而找中医诊治。患者焦虑不安,腹痛始终在右下腹,无移动和游走性痛。腹型肥胖,腹壁脂肪厚,腹部按之软。兰尾区压痛明显,但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口干苦,畏寒。舌苔白、质红,脉沉数。
诊断:腹痛、类肠痈(类似于慢性兰尾炎)
辨证:厥阴郁热,寒湿结聚,气郁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除湿散寒,行气活血
方药: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乌药汤三方合用;
牡丹皮10g、黄柏10g、柴胡12g、白芍30g、枳实12g、薏苡仁20、黑顺片10、败浆草12、台乌20g、木香10g、香附15g、延胡20g、砂仁10g、炙甘草10g、干姜12g。3剂,每天1剂,熬分3次服。
同时穴位贴压双三阴交,右兰尾穴。29日下午电话随访,已没有腹痛了。
6月30日复诊:述服药当天下午至现在都没痛。腹诊兰尾区按压轻微痛,大便仍稀溏,口干苦,每天3次,脉沉数而虚,舌苔薄白。原方白芍减为15g,干姜改为炮姜加炒扁豆温中健脾实大便,3剂。
7月5日三诊:自上次服一剂至今未见腹痛,腹诊兰尾区已无按压痛,但大便略稀,每天3次,口干喜热饮,腹部仍畏寒,舌苔薄白,脉沉数而虚。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四君子汤加炮姜、炒扁豆、山药3剂善后。
隋访半年未见异常。
按:本案右下腹痛三月多,伴大便溏,每天3-5次,经治医院腹部检查和血常规化验无异常,曾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盆腔炎,但治疗无显效,久则焦虑不安。就诊时腹诊痛点在右下腹兰尾区,虽没有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及其它证据支持是兰尾炎,但兰尾区疼痛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故中医诊断为腹痛、类肠痈(类似慢性兰尾炎),病久其病机则多因夹杂,是为厥阴郁热,寒湿结聚,气郁血瘀,属厥阴肝经的寒热夹杂证,故治以疏肝解郁,除湿散寒,行气活血之法,方用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乌药汤三方合用加干姜,服药后当天痛止。方中的丹柏四逆散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中医治法与方剂》所载之方,由《伤寒论》四逆散重用白芍以增强平肝缓急解痉止痛之功,加丹皮凉血行瘀,黄柏清热解毒,体现了清热疏肝、解痉行瘀法则,阑尾炎瘀滞期效果较好;薏苡附子败浆散是《金匮要略》方,原用于慢性肠痈营血瘀滞于里,非热证而阳气不足、正不胜邪,证见“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者,方用薏苡泄脓除湿,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败浆破瘀排脓,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本案虽无确切化脓的证据,但病已三月多,营血瘀滞于里,非热证而阳气不足、正不胜邪的病机是存在的,用之有利无害;加味乌药汤是《济阴纲目》主治痛经的理气剂,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但此方用于男女腹部无器质性病变即不明原因久痛不止的腹痛或功能性腹痛也有良好疗效,故初复诊加用此方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疼痛完全消失后,去掉加味乌药汤,另加四君子和炮姜、炒扁豆、山药补气温中健脾善后而愈。总之,本案以“类肠痈(类似慢性兰尾炎)的诊断进行治疗使三个多月的腹痛终于治愈。
原作于2021.7.11
右下腹痛三月多,伴大便溏,每天3-5次。曾去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妇科多项检查无异常发现3次住院治疗,痛止出院,随之复痛,继而找中医诊治。患者焦虑不安,腹痛始终在右下腹,无移动和游走性痛。腹型肥胖,腹壁脂肪厚,腹部按之软。兰尾区压痛明显,但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口干苦,畏寒。舌苔白、质红,脉沉数。
诊断:腹痛、类肠痈(类似于慢性兰尾炎)
辨证:厥阴郁热,寒湿结聚,气郁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除湿散寒,行气活血
方药: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乌药汤三方合用;
牡丹皮10g、黄柏10g、柴胡12g、白芍30g、枳实12g、薏苡仁20、黑顺片10、败浆草12、台乌20g、木香10g、香附15g、延胡20g、砂仁10g、炙甘草10g、干姜12g。3剂,每天1剂,熬分3次服。
同时穴位贴压双三阴交,右兰尾穴。29日下午电话随访,已没有腹痛了。
6月30日复诊:述服药当天下午至现在都没痛。腹诊兰尾区按压轻微痛,大便仍稀溏,口干苦,每天3次,脉沉数而虚,舌苔薄白。原方白芍减为15g,干姜改为炮姜加炒扁豆温中健脾实大便,3剂。
7月5日三诊:自上次服一剂至今未见腹痛,腹诊兰尾区已无按压痛,但大便略稀,每天3次,口干喜热饮,腹部仍畏寒,舌苔薄白,脉沉数而虚。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四君子汤加炮姜、炒扁豆、山药3剂善后。
隋访半年未见异常。
按:本案右下腹痛三月多,伴大便溏,每天3-5次,经治医院腹部检查和血常规化验无异常,曾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盆腔炎,但治疗无显效,久则焦虑不安。就诊时腹诊痛点在右下腹兰尾区,虽没有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及其它证据支持是兰尾炎,但兰尾区疼痛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故中医诊断为腹痛、类肠痈(类似慢性兰尾炎),病久其病机则多因夹杂,是为厥阴郁热,寒湿结聚,气郁血瘀,属厥阴肝经的寒热夹杂证,故治以疏肝解郁,除湿散寒,行气活血之法,方用丹柏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乌药汤三方合用加干姜,服药后当天痛止。方中的丹柏四逆散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中医治法与方剂》所载之方,由《伤寒论》四逆散重用白芍以增强平肝缓急解痉止痛之功,加丹皮凉血行瘀,黄柏清热解毒,体现了清热疏肝、解痉行瘀法则,阑尾炎瘀滞期效果较好;薏苡附子败浆散是《金匮要略》方,原用于慢性肠痈营血瘀滞于里,非热证而阳气不足、正不胜邪,证见“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者,方用薏苡泄脓除湿,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败浆破瘀排脓,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本案虽无确切化脓的证据,但病已三月多,营血瘀滞于里,非热证而阳气不足、正不胜邪的病机是存在的,用之有利无害;加味乌药汤是《济阴纲目》主治痛经的理气剂,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但此方用于男女腹部无器质性病变即不明原因久痛不止的腹痛或功能性腹痛也有良好疗效,故初复诊加用此方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疼痛完全消失后,去掉加味乌药汤,另加四君子和炮姜、炒扁豆、山药补气温中健脾善后而愈。总之,本案以“类肠痈(类似慢性兰尾炎)的诊断进行治疗使三个多月的腹痛终于治愈。
原作于20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