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给六经辨证开了一个头,也就是搭建了一个框架。而《伤寒论》则完善了六经辨证。
虽然《黄帝内经》创立了十二经脉理论,但是既没有创立十二经辨证,也没有给十二经辨证搭建框架。《伤寒论》也没有这样做。《伤寒论》所论述的是仍然是六经辨证,而不是十二经辨证。这是因为,《伤寒论》并没有把六经区分手经和足经,没有鉴别手经病是什么症状,足经病是什么症状。所以仍然是六经辨证,而不是十二经辨证。后世医家把伤寒六经说是特指足经,其实这是没有依据的,也缺乏逻辑性。
在经脉理论产生过程中,六经在前,十二经在后。把六经区分手足,就变成十二经。所以首先要搞清楚六经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逻辑在哪里。
中国古人研究人体,套路是把人体区分为“表”和“里”。其实研究任何事物都是这个套路。并且认为表是阳,里是阴。譬如你走着走着看见一栋房子,你把房子的轮廓称为表。由于表是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因此被称为是阳。当你还没有进入房子时,房子“里”的东西被称为是阴。阴到底是一些什么,你是不知道的。就是进入了房子,房子里的东西变成了阳,而这些东西的微观结构你也看不清楚的。所以宏观结构被称为是阳,微观结构被称为是阴。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古人首先把人体区分皮毛、肌肉和骨头。如果按照古代西方人研究事物的套路(也是当今中国人研究事物的套路),会把皮毛看做是表,骨头看做是里,肌肉看做是中间。但是中国古人却不是这样看问题的,而是把皮毛、肌肉和骨头都看做是表,它们的微观结构看做是里。并且表又区分表里,里又区分表里,中也区分表里。表为阳,里为阴。那么,从表到里,人体就被区分为六层。这六层并不是从外围到中心,而是从“表”到“里”。这里的表里,就不是西方人和当今中国人心目中的从外围到中心,而是从宏观到微观。
从表到里有六层结构,并且给它们命名。从表到里依次是:
①太阳
②阳明
③少阳
④太阴
⑤少阴
⑥厥阴
表三层是阳,里三层是阴。
表三层排序和命名好理解,里三层为什么如此命名和排序呢?这就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观,也就是阴阳变化的顺序观。在表三层,阳气越来越递减。而在里三层,阴气也是越来越递减的。如果按照古代西方人和当今中国人的认识,会认为里三层的阴气应该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会认为从最表到最里,都是阳气递减,阴气递增的。可是中国古人认识到,表三层阳气递减,里三层阴气递减。所以在里三层中,第四层阴气最重,第六层阴气最轻。这样,第六层就与第一层对接,整个六层是循环无端的。
在第六层,西方古人和当今中国人会认为阴气最重,阳气最轻。而中国古人却认为这一层是由阴转阳,从里出表的,故名之曰厥。厥者,逆反也。
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古人早就认识到,假如你开着宇宙飞船向远处一直飞,一定会飞回来。为什么,因为宇宙是圆的。人体结构从宏观向微观一直深看,最终会看到体表结构处,因为人体也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阴阳变化是循环无端的。最里的并不是最阴,而是厥阴。
虽然《黄帝内经》创立了十二经脉理论,但是既没有创立十二经辨证,也没有给十二经辨证搭建框架。《伤寒论》也没有这样做。《伤寒论》所论述的是仍然是六经辨证,而不是十二经辨证。这是因为,《伤寒论》并没有把六经区分手经和足经,没有鉴别手经病是什么症状,足经病是什么症状。所以仍然是六经辨证,而不是十二经辨证。后世医家把伤寒六经说是特指足经,其实这是没有依据的,也缺乏逻辑性。
在经脉理论产生过程中,六经在前,十二经在后。把六经区分手足,就变成十二经。所以首先要搞清楚六经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逻辑在哪里。
中国古人研究人体,套路是把人体区分为“表”和“里”。其实研究任何事物都是这个套路。并且认为表是阳,里是阴。譬如你走着走着看见一栋房子,你把房子的轮廓称为表。由于表是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因此被称为是阳。当你还没有进入房子时,房子“里”的东西被称为是阴。阴到底是一些什么,你是不知道的。就是进入了房子,房子里的东西变成了阳,而这些东西的微观结构你也看不清楚的。所以宏观结构被称为是阳,微观结构被称为是阴。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古人首先把人体区分皮毛、肌肉和骨头。如果按照古代西方人研究事物的套路(也是当今中国人研究事物的套路),会把皮毛看做是表,骨头看做是里,肌肉看做是中间。但是中国古人却不是这样看问题的,而是把皮毛、肌肉和骨头都看做是表,它们的微观结构看做是里。并且表又区分表里,里又区分表里,中也区分表里。表为阳,里为阴。那么,从表到里,人体就被区分为六层。这六层并不是从外围到中心,而是从“表”到“里”。这里的表里,就不是西方人和当今中国人心目中的从外围到中心,而是从宏观到微观。
从表到里有六层结构,并且给它们命名。从表到里依次是:
①太阳
②阳明
③少阳
④太阴
⑤少阴
⑥厥阴
表三层是阳,里三层是阴。
表三层排序和命名好理解,里三层为什么如此命名和排序呢?这就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观,也就是阴阳变化的顺序观。在表三层,阳气越来越递减。而在里三层,阴气也是越来越递减的。如果按照古代西方人和当今中国人的认识,会认为里三层的阴气应该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会认为从最表到最里,都是阳气递减,阴气递增的。可是中国古人认识到,表三层阳气递减,里三层阴气递减。所以在里三层中,第四层阴气最重,第六层阴气最轻。这样,第六层就与第一层对接,整个六层是循环无端的。
在第六层,西方古人和当今中国人会认为阴气最重,阳气最轻。而中国古人却认为这一层是由阴转阳,从里出表的,故名之曰厥。厥者,逆反也。
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古人早就认识到,假如你开着宇宙飞船向远处一直飞,一定会飞回来。为什么,因为宇宙是圆的。人体结构从宏观向微观一直深看,最终会看到体表结构处,因为人体也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阴阳变化是循环无端的。最里的并不是最阴,而是厥阴。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