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从物理的角度解读中医的八纲辩证

罗时翔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4/10/04
帖子
18
获得点赞
1
声望
3
所在地
湖北省洪湖市新堤街道教育路江峰文苑
一直想自学中医知识,可是每每遇到阴阳、表里之类的概念时,就会困惑不已,难以深入探究。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十年,导致我始终只能在中医的大门外徘徊。然而,在2024年9月26日的某个瞬间,我突然顿悟了:原来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医,物理学与阴阳概念能够完美契合,八纲辨证中那些令人迷惑的概念也都能够得到简洁清晰的解释!这一奇妙的发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中医的门槛,如果能够积极推广,对于振兴中医、防止中医继续被污名化或许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下面我将分四个部分来阐述我的发现以及其它的一些观点。

名词解读

气血 元气

个人理解:在中医的概念里,“血”与“气”是两个重要概念。其中,“血”可指代实物,能被理解为各个器官实体、在器官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分泌物等;而“气”则象征着“血”所蕴含的能量,这种能量在物理学概念里为动能与内能(对于未学习过物理的人而言,简单理解为温度也可)。

大众对“血”的理解通常不会太困难,难的是对“气”的理解。不过,联想一下“血气方刚”这个成语所营造出的意境,就能发现古人对“气”即能量这一概念是有所理解的。想象一下,倘若有一群刚做完体育锻炼的青春小伙从你身旁走过,一股夹杂着汗臭(也许还有血腥)的热气就会扑面而来。这股扑面而来的东西就是“气”,就是能量,就是温度!通常,生命力越旺盛的人,阳气也就越充足,这种感觉在老年人身上是很难感受到的。

当一个人去世后,作为血肉的实体依然存在,体重相较生前并没有减轻丝毫,但此时只能被称为尸体了。以前有人认为这是缺少了灵魂,如今在我看来,是缺少了阳气。仅有“血”而没有“气”,那便是死人了。当然,尽管“气”代表着能量,但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对个体加热的方式来获取。

在网络上,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震惊的起死回生案例,例如猝死和溺水事件。在这些抢救行动中,无一例外都采用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技术。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在努力让停滞的血液重新获得动能与温度——有“气”则生,无“气”则亡。只要重要部位的血液尚未凝结成块,就仍然存在一线生机,如果再辅助以加热的手段,或许复活的机会就更大一些。上个世纪刚推行火葬的时候,曾经有恐怖故事描述有些尸体在火化时还能坐起来,这件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以前不使用冰棺,个体阳气未尽而形成假死状态,火炉加热补充了使其“复活”的能量;现在使用冰棺后,无论生死直接将可能复活的希望断绝,如此一来,这类恐怖故事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元气同样是一种能量,不过它属于化学能,是维持人体一切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血液中的能量主要与红细胞相关,而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主要产生部位,EPO能够刺激骨髓中的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成熟的红细胞,从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这或许就是中医里所说的“肾主先天之气后天之精”的缘由吧!
 

阴阳

个人理解:“阴”等同于“血”,“阳”则相当于“气”。阴和阳是一件事物的两个属性,一个侧重于质量,一个侧重于能量,二者并非对立关系。人属于恒温动物,这里的“恒温”理解为“恒能”或许更为恰当:能量依附于实物而存在,每个健康的个体都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正常温度和能量值,能量的多少可类比初中物理热学公式Q=cm△t。倘若血量减少(m↓),即所谓的“阴虚”,那么就需要升温来维持能量平衡,人体相关组织感受到热(t↑),这便是“阴虚而阳盛”,反之则为“阳盛则阴虚”,这才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真相!

有攀登珠峰时不幸遇难的勇士在临终前竟然会脱去衣物,这是因为他们身体的大部分器官已经被冻僵,其中的血液无法再被利用,成为了“死血”。为了抵御寒冷,身体的“指挥官”命令仅存的活跃血液(可能仅存在于躯干部分)拼命升温,相关组织错误地感知到热,从而发出脱衣的指令。如果当时有机会救人,绝对只能采用加热保暖的方式,而不能使用降温的方式。中医里的“虚火”就是“阴虚阳盛”中的“阳盛”,并非真正的热证!如果面对这种情况采用寒药降火,只会让病情变得更糟。以前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上火”不能降火,现在应该能够理解了吧。2021年甘肃百公里越野赛21人遇难事故中的失温现象,或许也能够从这个角度得到解释。

为什么健康的个体需要“血气方刚”呢?因为人体抵抗外邪入侵,表面上看起来依靠的是温度或者能量(仔细分析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热只是结果而非原因,但中医是从这种表面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暂且将错就错吧),也就是“阳”。人体发烧,代表着个体还有能力抵抗外邪,就像在战场上你还火力充足,尽管场面有些惨烈,但这代表着个体的存在,代表着希望。一旦人体凉下来,通常意味着重症甚至死亡。

医院的放射性治疗是通过放射性物质释放能量来杀死癌细胞。有些穷人因为负担不起医院的治疗费用,就在家用电熨斗烫癌变部位,以求达到部分治疗目的,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精准控制比较困难。或许单纯对人体血液进行加热也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方式,例如在抽血浆或者透析的时候给血液加热,这种方式更加简洁、环保、廉价且亲民。

在人体养生方式中,喝温茶、泡温泉、蒸桑拿、红外理疗等都是通过升温来实现养生目的的。在女性朋友的生理期,网友们都推荐喝白开水,这些都是“升阳”的做法。正常情况下不会有降温的养生方式,降温的情景往往代表着发泄、纵欲,对人体是一种伤害。有人说现在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吹空调的原因,这也与我的理解相契合。人体主动过度降温就是对病邪的主动投降,医生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向患者推荐冷冻食品。
 

营卫

个人理解:“营卫”同样与“气血”存在关联,它们着重体现的是“气血”的作战区域(类似“阴阳”概念),也表明了“气血”的规模大小。可以将“营”看作是大本营,其规模较为庞大;而把“卫”理解为前卫或者边疆的战士,规模相对较小。

良性的战斗应当是将敌人抵御在千里之外,依靠“卫”的火力(“阳”)来消灭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边疆战事激烈(“卫”的区域战斗正酣),但后方(“营”)依旧能够保持安定,同时还能够向前方输送新鲜的“气血”,实现“营”向“卫”的转化,此时的战况尚处于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属于新病或者小病)。


一旦前方防线被攻破,强敌长驱直入抵达后方,身体受到重创之后就会全民参与到激烈的抵抗之中(出现“虚火”现象),然而原本正常的生理机能(生产生活的类比)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外部援助最终将会力不从心(出现“阴虚”状况)。如果外邪或者内患的攻击力不强而展开持久战(对应久病的情况),要是人体自身无法独自承受,那就只能等待救援或者面临死亡(大病的状态);此外,由于内部因素(七情)日积月累的侵蚀,也可能导致同样的局面(陈疾,即长久积累的疾病)。
 

表里

表里指的是身体的外部和内部,但不能按照常规方式去理解。人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并非仅仅是表面的皮肤,整个消化道内的食物及其残渣并未在人体血液中进出循环,就像腔肠动物那样,其表皮内外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部分统一称为“表”。被“表”所包裹的部分才能够算作“里”。

在“表”抵御外邪的是“卫”,这些“卫”所依靠的,一部分是相对坚硬些的上皮组织细胞,一部分是具有腐蚀性的酸(这也是一种“火”),更多的则是带有温度的“气”。所以一旦有“卫”参与战斗,往往就意味着发热、发烧、恶寒!而在“里”,“营”中的“血”会以一种惨烈的同归于尽的方式直接参战,机体功能会遭受严重损害,呈现出一派破败的景象,让人产生心寒之感而不再惧怕寒冷。

依据上述论述,应该不难理解“表”属于“阳”,“里”属于“阴”。

以前受到外阳内阴这种观念的困扰,一直不明就里地死记硬背五脏六腑的阴阳归属,现在对“表里”有了重新定义之后,这些内容就很好理解了:胆、小肠、大肠、胃、膀胱都属于“表”,对它们的腔道进行操作是不会留下伤疤的,它们就好比工厂,吞入的原料和用过的残渣是能够摆在阳光之下的,所以属于“阳”;肝、心、脾、肺、肾属于“里”,对它们的操作就要带来其它伤害,也好比工厂内部涉及商业机密,这些要阴着点的,所以属于“阴”。
 
以前没注意,在另一地方发的时候说“辩”与“辨”不同,“辩”是说嘴巴说,有狡辩的可能;“辨”是脑袋想,高级一点!

先前审核一直都没有过,心情有些失落!也希望能够遇到伯乐!
 

虚实

理解了“营卫”以及“表里”,就能更好地理解“虚实”这一概念。“实”通常意味着实际发生的战斗,此时“卫”在“表”进行激烈的战斗,这是战火刚刚燃起的阶段,属于新病,会出现发热症状。由于“卫”在战斗时弹药充足(这里可理解为防御资源丰富),所以产生的炮灰(可类比战斗后的废弃物等)众多,这也可能导致淤堵现象。“虚”表示外邪或者内部损耗已经攻击到了“营”,就如同国库空虚,民众内心也感到寒冷,代表着久病或者重病。

以前我不太理解“实”属于“阳”以及“虚”属于“阴”这种说法,总是认为实物应该属于阴,现在才明白“实”在这里只是充实的意思。
 

寒热

所谓“寒热”,正如字面所表达的含义。由于之前已经多次提及相关内容,在此我便不再赘述了。单独来看:“寒”代表着“里”已经“虚”的状态,这是大病或者久病的体现。“热”则表示“表”仍然具备进行“实”战的能力,是小病或者新病的表现。如果身体多处受到损害,再加上各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支援受到阻碍,这种虚虚实实的复杂状况就超出我这个初学者的理解范围了。

依据上述论述,大家应该也不难理解“热”属于“阳”,“寒”属于“阴”。

有了以上这些解释之后,大家有没有发现:当谈及“阴阳”的时候,“表里虚实寒热”这些概念也就随之而来了,学习中医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了啊!
 

解读八纲辨证

下面我将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中医百科网站的八纲辨证条目进行简要解读。鉴于前面的名词解释已经对很多相关内容作出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所以我就不再详细地复制粘贴原文内容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看原文

一、表里

借助表里,能够对病变的部位、病情的轻重以及病势的趋向加以辨别。

表证,是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致使病位处于肌表且较为表浅所产生的证候。其具有起病迅速、病程较短、病位浅的特点。在临床表现方面,由于与“阳”相关而呈现出“热”的特征,所以会有恶寒或者恶风、舌苔薄白、脉象浮的表现;又因为具有“实”性而存在阻滞不通的情况,所以常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里证的成因主要有三点:其一,表邪未能解除,进而向内传入里;其二,外邪直接侵犯脏腑;其三,其他因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里证更多地涉及到对内脏的危害。由于是由外到内发展而来,所以其涉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较长。大多因为本身已属于“寒”的状态,所以脉象不浮,也不会有恶风寒的表现。

表里可能同时发病,这就如同祸不单行;表里之间还能够相互转化,由表入里意味着病情恶化,而由里出表则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二、寒热

寒热可用于辨别疾病的性质。不过,此条目所阐述的状况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处,以我初学者的水平,不敢过多解读,仅阐述自己所能理解的部分。

寒证,是指机体在感受寒邪,或者阴寒在体内过盛,又或者阳气虚损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类证候,其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出现衰减或者抑制的现象。

由于寒证的程度以及所涉及的部位有所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说法,不过这些命名存在一定的重叠。

表寒是由外感寒邪所致,属于新患急症,是“卫”借助“阳”来抵御寒邪,但因为流汗过多致使体温下降,此时应当采用汗法来解除表邪、驱散寒邪,同时要注意保暖。

里寒是由于内虚而生寒,应当属于陈年旧疾,是脏腑(可视为机体的大本营)受到寒邪攻击,“阴虚”的情况下又受寒邪侵袭,此时应该尽快温阳,以回阳救逆。

虚寒、实寒中的“虚”与“实”为名词,不能将其当作形容词来理解,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与后面的概念对比时突然发现,“虚、实”放在前面为名词,放在后面为形容词,这是很奇特的文言文现象)。虚寒表示“虚”(这里的“虚”可理解为正气虚等情况)的状态下又受寒,其实就是“里寒”;实寒就是表寒,表示确实受到寒邪的侵袭或者因为气血瘀堵而产生寒象。

实寒证的脉象弦紧有力,表明机体内部还算正常,而虚寒证的脉象无力,说明机体内部已经出现了问题。

热证,是指在感受火热阳邪,或者阳热亢盛,又或者阴虚阳亢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其成因众多:(1)外感热邪;(2)寒邪入里化热;(3)七情过激,导致五志化热;(4)饮食不节制,从而内生火热;(5)房室劳伤,劫夺阴精,进而阴虚阳亢,总结起来就是外邪侵犯与内部损耗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证的表现相对较为统一:发热且喜凉,口渴且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脉象数。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可以通过前面登山者的例子加深理解:当“阴血”处于正常状态时出现的热证为实热,多为初发病症,可以采用降火的方法治疗;当“阴血”受到损伤时出现的热证为虚热,多为大病、重病,甚至可能是回光返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能降火,而应该补阴。另外,因气血拥堵而造成的热证也是实热,就像攻城时用冲撞车撞门,动能转化为内能一样,这种情况下应优先疏通气血,而不是降火。

突然发觉,所谓的高等智能生物(人类)在面对病邪时相当“弱智”:寒邪来袭时,用热来攻邪;热邪来袭时,也用热来攻邪;其他病邪来袭时,还是用热来攻邪。用热攻邪时或许会伴有大汗淋漓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分辨就盲目辅助降温,就有可能成为帮倒忙的“猪队友”。

如同表里关系一样,寒证与热证可以同时存在,也能够相互转化,从其转化的方向可以判断病情是恶化还是缓和。
 
我不清楚网站列出“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的目的,也不知道这些病症在中医考试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属于重点、难点以及高频考点。在网上搜索到的解释大多晦涩难懂,不得要领。经过再三思考,我发现理解这两种病症的关键在于一个“堵”字。

例如,忧郁症患者由于肝气郁结不畅,使得阳气在肝脏部位堵塞,进而产生热邪。身体接收到这种局部生热的错误信号后作出降温的指令,其他正常器官执行该指令后通体生寒,这就是“真热假寒”的情况。在临床上,使用寒凉的药物对病灶进行降温处理,就会出现所谓“以寒治寒”、“寒极生热”的表象。

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有记载:“升阳散火汤,可用于治疗男子、妇人四肢困热、肌热、筋骨间热,体表热得像火在肌肤上燃烧,触摸时烫手。四肢属于脾,脾属土,热邪潜伏于其中,这种病症大多是因为血虚而得。又有胃虚之人过度食用冷物,导致阳气被郁遏在脾土之中,这种情况也适宜服用此汤。”在这个例子中,妇人本身已经胃虚,又过度食用冷物,从而在胃中形成寒邪堵塞的情况。身体为了驱散寒邪发出加热的指令,进而导致全身发热,这就形成了“真寒假热”的状况。治疗时采用“以热治热”的方法,并非真正的“阴盛阳格”、“热极生寒”的原理。

我儿子小时候,夏天一吃冰棒就发烧,一发烧就带他去输液,有一次病情越来越严重,第三天和医生吵了一架后就不再输液了,结果当晚竟然就好了。现在才明白,他是不能吃冰棒的,也不需要输液(医生肯定输的是感冒用的退烧药)。孩子也算是多次被我们推到鬼门关边缘了。作为医生,没有理由不了解这种病症啊,这难道不是基本的知识点吗?庸医误人性命真是太容易了啊!

通过网上查阅可知,导致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能仅仅通过是否便秘来判断是寒证还是热证;但发现膀胱不会欺骗人:热证时尿液必然短赤,寒证时尿液必然清长。膀胱属表属阳是很有道理的。
 

三、虚实

这里的描述与我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不过结果似乎是一样的,朋友们自行判断对错吧。

网文中称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养或者久病、重病之后。这与我所理解的“虚”代表着“阴”、“里”、大病、久病是相符的。

初次看到虚证细化后的分类,那一大堆名词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仔细回味我那神奇的顿悟之后,发现理解它们也并非难事。

虚证需要细化,与之对应的“气血阴阳”也需要细化:“血”代表器官以及维持器官正常运行的血液,或者可称之为“血肉”,能够反映器官本身的健康状况;“阴”代表器官内部的津液,对器官起到保养滋润的作用;“气”代表器官推动血液和津液运动的能力,赋予血液和津液动能;“阳”代表器官、血液和津液的温度。

血虚证是指血液不足,无法濡养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从而导致相应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就像一台有故障的机器),通过观察外部关联部位可以了解器官状态,通常会伴有微热;调理方法自然是以补血为主。临床上表明血虚多累及心、肝器官:心血虚时,心脏功能欠佳,所以会失眠健忘、心悸不宁,心其华在面,所以面色苍白无华,使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或许能够缓解症状;肝血虚时,肝开窍于目,所以会眼干视物模糊,肝主筋,所以会肢体抽筋,女性则会有经量少且颜色淡的情况,使用四物汤类方剂加减可进行调养。

阴虚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损不足,阳气相对亢盛,机体功能受损且多出现虚热(如同机器因缺乏润滑而烧缸),前面提到过这是一种假火,调理方法只能以滋阴为主,不能降火。临床上多涉及心、肺、肝、肾:心阴虚时,会有心悸失眠、潮热盗汗的症状,使用酸枣仁汤类方剂加减来滋养心阴;肝阴虚时,会有头晕面热、五心烦热、胁痛易怒的症状,使用一贯煎加减来柔养肝阴;肺阴虚时,会有干咳少痰、咽干鼻燥的症状,使用生脉饮加减来润肺养阴;肾阴虚时,会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的症状,使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来滋补肾阴。
 
2014年12月中旬,我因为肝脓肿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做了手术,术后身体极度虚弱,每晚半夜入睡后不久就大汗淋漓,然后会被冻醒,擦干身体后又极度困倦再次入睡,接着同样大汗淋漓后被冻醒,整个后半夜如此反复五六次,天亮之后才恢复正常。多次反映这种情况后,终于有医生问我平时是否爱流汗,我给予肯定答复后,他们就说因为我本来就爱流汗,所以现在流汗是正常的,之后就再也没有理会我。感觉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把我的肝治好,其他问题都超出了服务范围,应该去找其他科室。于是在医院的那些天,每晚我都只能这样挣扎,中途也在网上搜索并服用了补中益气丸,但没有效果,出院后买了知柏地黄丸,当晚就神奇地止住了汗。现在看来,我当时妥妥的是阴虚证啊。不明白的是:湖北省人民医院可是托管洪湖市中医院的上级医院,他们每天给我注射的药里就有一大袋中药制剂,主治医生留过学,至少是国内著名专家,当时他们还正在主办一场有关肝肠的国际会议,助手也是武大的研究生,怎么这些人连中医里最基本的病症都一无所知呢?现在大学的教育质量这么差了吗?

气虚证是全身或者某一脏腑功能减退(我认为是缺乏元气),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就像机器缺汽油),调理方法当然是以补(元)气为主。也许器官需要对血液进行挤压才能完成本职工作,气虚常见于心、肺、脾、肾四脏:心气虚时,会伴有心悸、心慌、心神不宁的症状,可以选用保元汤类方剂加减进行调治;肺气虚时,常见气短、气促、少言懒语的症状,玉屏风散加减可供参考;脾气虚时,会影响消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者便秘的症状,四君子汤类方剂比较适宜;肾气虚时,则表现为尿频、遗尿以及女性月经不调,补中益气汤类方剂加减或许会有帮助。

阳虚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导致整体温度偏低(就像机器没有大问题,但因为气缸温度太低导致燃烧不充分),调理方法以补阳、温阳为主。也许是因为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阳虚以心、脾、肾三脏较为明显:心阳虚时,会有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的症状,桂枝甘草汤类方剂加减可温通心阳;脾阳虚时会有食欲不振、恶心便溏的症状,理中丸加减可健脾温阳;肾阳虚时,会有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的症状,金匮肾气丸加减可温补肾阳。

气虚和阳虚都属于阳气不足,所以临床表现相似,都会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但不一定消瘦(不一定是机器不行,只是不正常工作,可能胖子还更多),不过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寒象”(只是没力,产热不多,不保暖也冷),阳虚是虚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血虚和阴虚属于阴液不足,所以临床表现相似,都会有消瘦(机器有故障,这与我前面的理论相符,它们都发热,但因质量的不同,阴虚的人可能更瘦更热有燥象)、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从而导致阳亢,所以是虚而有“热象”——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如果阴阳双虚就比较麻烦了。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出的证候,实证多在表,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者热痢下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简单概括就是多热、多燥或者堵胀、在表、新病。

在一定条件下,虚证和实证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实证失治或者误治,或者邪气过盛伤及正气时——实证就会转化为虚证。虚证转化为实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更多见的是先为虚证,之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简单概括就是很难自愈,不治就会恶化等死。
 

四、阴阳

前面已经多次提及:表、热、实属于阳;里、寒、虚属于阴。确定了阴阳的所属,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细化分析的方向。此处总结中的虚虚实实、阴阴阳阳相互交错,反而让人更加糊涂,不看也罢。

不过,本条目里所列的“亡阴证与亡阳证”引起了我的注意。“亡阴证”我应该是见过的,但当时在场的医生似乎并不知道这个病症。原因无非是学习中医的人少,认真学习中医的人就更少了。可怜的中医,可怜的中国人啊!

2023年9月17日,荆州第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越野跑比赛在洪湖举行。尽管因为等候领导们,以及他们冗长且索然无味的轮流发言,大大推迟了比赛开始的时间,但是服用了液态氮泵的运动员们依旧不惧炎热,奋力向前冲。有好几个人即便口吐白沫倒地不起,脑子里还挂念着比赛,甚至在因当场救治不力而被转运到洪湖中医院急救室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冲刺的念头。这是典型的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者丢失,从而出现阴液衰竭的亡阴证:大量出汗(当时没留意汗液是否发黏),呼吸短促,身体发热,手脚乱动,神情狂躁,面色潮红,脉象细数无力(当时没关注舌头是否红而干燥);治疗原则应当是滋阴增液或者养阴固气,方剂为生脉散。但医院病历上只记录了进入急救室之后的状况,当时还进行了小范围的会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肝阳上扰(应该是学过中医的表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在向家属说明情况时当场上网查询解释,这也表明学过西医),处理方式当然是进行输液(不知道输的是什么,病历上能让人看明白的字没几个),病人清醒后就出院了事。当初组织单位的领导在医院探望时,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有问题一切由他们负责,态度极其诚恳,可是过后去找他们的时候,却说没有余粮了。可能是医生能力有限,处理不当,虽然患者在洪湖最大的两家医院反复问诊,都没有人能解决他身上的隐痛,患者一直处于焦虑之中。

当时有人说是中暑,但亡阴证不是中暑,中暑是外界温度过高,机体散热不畅而导致的;亡阴是机体主动爆发能量并且对自身不利,类似仙侠玄幻小说中的自爆行为,这种情况只有在意志坚定或者被洗脑导致大脑不正常的人身上才会发生。

对于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进而表现出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可以理解为在阳气已经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仍然拼命消耗阳气的行为。不懂中医的人现在又创造出了“失温症”这个新名词,可以参考前面登山者的例子来理解。
 

健康与养生

无论出于何种心态,保持身体健康并得以长寿都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得出结论:既然人体自发抵抗外邪主要依靠温度(肝脏温度接近38℃,胃部温度在37℃-41℃之间),那么让每个器官维持正常或者稍高的温度便是人健康的标准(大脑平均温度为38.5℃,更深处超过40℃,),这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

蝙蝠身上携带众多细菌,却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这些细菌环境之中,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体温相对较高且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鸟类的正常体温一般处于40℃-42℃之间,它们通常很少生病(也可能一旦生病往往容易死亡,因为没有医生救治)。由此可见,那些没有坚硬外皮的动物都是依靠高温来保障健康快乐一生的。

古人留发髻,从中医角度而言,好处颇多,其中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保暖。特别是在寒冷天气里,发髻能够防止头部阳气过度散失。抖音上有一段关于几位超级长寿老人的视频,这些老人无一例外都留着长发并且戴着帽子,而且大多是女性。印象中,道长似乎比和尚长寿,或许这与留长发戴帽子保持头部温度有关。如今光头的男性越来越多,是不是也应该学着戴顶帽子来维护身体健康呢?

民以食为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温热的食物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保持温暖;当然,也不要过度进食,以免形成肥胖,肥胖者必然阳虚,长寿者当中很少有胖子。而寒凉的食物会消耗身体的阳气,使体温下降,进而影响健康,冰冷的寒性食物对人相当于毒药。

适当的运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让身体各个部位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而长期缺乏运动,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会逐渐衰退,体温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最终影响健康。长期久坐的人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坐着的时候感觉还好,但站起来的那一刻往往会觉得特别冷,天气寒冷的时候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浑身哆嗦,这就是久坐伤身的原因。当然,也不能连续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过度运动会耗气损津、伤筋动骨,得不偿失。

在两性关系中,过度节欲和纵欲都不是好事。过度节欲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影响生殖健康;肾为先天之本,如果两性活动过度,会导致肾精过度耗损,当你身体哆嗦的那一下,所感受到的寒冷就是对肾精亏损过多的警告。

中医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而影响体温的稳定。所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极其重要。老年人与自家后辈在一起时,年轻人和小孩充满朝气的生活态度、乐观的情绪能够传递给老年人,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活力。但如今社会变化迅速,太多家庭难以享受到天伦之乐,使得许多不同家庭的老人与年轻人之间存在着冷漠的敌意,整个社会的戾气越来越重,这对大家的健康都没有益处。

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持体温、维护健康的重要条件。睡眠时,身体处于休息和恢复状态,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和修复。同时,睡眠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过晚的夜生活仅仅对商家有利,我们应少做酒色伤身的事。

暂且抛开社会矛盾不谈,实际上,适当献血对养生也有一些好处,血量减少之后,机体会提高剩余血液的温度。但是血站过于贪婪,使得义务献血的光荣性沦为一个笑话。一次献血过多肯定对身体不好。我曾经因为血脂过高献过一次血,说好的200cc,结果因为只有400cc的采血袋,为了不浪费袋子,他们就采集了我400cc的血,之后还说不要浪费针管,让我继续捐血浆,虽然我不会傻两次,但是回家后的两个月我一直感觉冷,以前只知道冷,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冷,原来是典型的血虚导致我的体温降低呀。

既然保持身体各器官足够的温度是健康的标准,我们就需要检测工具。希望有厂家能够生产一种更环保、更便于检查身体各个部位温度的仪器,通过温度变化就能够诊断身体是否发生病变(查询后发现已经有医生在使用,但尚未普及)。也希望有厂家能够生产一种更环保、更便于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有针对性加热的仪器,这种仪器可用于保健,也可用于辅助治疗,在我们这个老龄化日益严重且老年人大多很富裕的时代,其前景必定无限广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