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天鼓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自我保健方法,相传最早是道教邱处机祖师在《颐身集》中介绍的道家养生方法,后来被“易筋经”“八段锦”等健身功法吸收,也为后世养生家所重视。
古医籍《河间六书》就说:“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
“鸣天鼓”的操作方式:每天起床和睡前,双手手掌分别紧贴于两耳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处,共60 下。然后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
以上算做1 回。每次可做3 回,每天可做3 次。
此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可预防耳鸣、眩晕、失眠、明目、感冒和头痛等病症。
古医籍《河间六书》就说:“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
“鸣天鼓”的操作方式:每天起床和睡前,双手手掌分别紧贴于两耳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穴、风府穴、哑门穴处,共60 下。然后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
以上算做1 回。每次可做3 回,每天可做3 次。
此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可预防耳鸣、眩晕、失眠、明目、感冒和头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