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灸心得 能否在同一穴之内实现补泻

星月追珩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11/23
帖子
532
获得点赞
178
声望
43
年龄
52
所在地
加拿大蒙特利尔
经云: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阳不足而阴有余,当先补阳,而后泻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时,当先补阴,而后泻阳。
经又云:凡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经还云: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待气散乃纳针。

因此,当阴不足而阳有余时,深刺至阴行补法,后退针至阳行泻法。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郭廷英说,只要轻捻,缓慢刺激,补泻都是自动生成的,人体会识别和调节。
 
经云: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阳不足而阴有余,当先补阳,而后泻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时,当先补阴,而后泻阳。
经又云:凡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经还云: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待气散乃纳针。

因此,当阴不足而阳有余时,深刺至阴行补法,后退针至阳行泻法。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
意思是不管是阴不足还是阳不足,均从卫取气;不管是阴有余还是阳有余,均从荣置气。
而不是阴不足从荣取气,阳不足从卫取气。
是不是这么理解,看来还得实践出真知。
 
卫行于阳行于表层,荣行于阴行于深层。卫行于皮肉腠里间,荣行于脉筋骨。有理吗?
所以刺阴者,先摄按所针处以待卫气散乃纳针。此即刺荣无伤卫。
 
悟得一手法:下针引气,针气相连,芒指病所,一息六寸,迎泻随补,慢提快插,补法如斯,缓伸疾推,泻法如是。
 

下手八法口诀:​

揣:
揣而寻之。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在阳部筋骨之侧,陷者为真。在阴部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也。《难经》曰:『刺荣毋伤卫,刺卫毋伤荣。』又曰:『刺荣无伤卫者,乃掐按其穴,令气散,以针而刺,是不伤其卫气也。刺卫无伤荣者,乃撮起其穴,以针卧而刺之,是不伤其荣血也。』此乃阴阳补泻之大法也。
爪:
爪而下之,此则《针赋》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血得以宣散,是不伤于荣卫也。右手轻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下针之秘法也。』
搓:
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转者左补右泻,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为之左,大指往下,退为之右,此则迎随之法也。故经曰:『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此则左右补泻之大法也。
弹:
弹而努之,此则先弹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先浅而后深,自外推内,补针之法也。
摇:
摇而伸之,此乃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而后浅,自内引外,泻针之法也。故曰:『针头补泻。』
扪:
扪而闭之。经曰:『凡补必扪而出之。』故补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气不泄,乃为真补。
循:
循而通之。经曰:『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使令气血宣散,方可下针,故出针时,不闭其穴,乃为真泻。』此提按补泻之法,男女补泻,左右反用。
捻:
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内捻者令气向下而治病。如出针,内捻者令气行至病所,外捻者令邪气至针下而出也。此下手八法口诀也。
 
顺着经络,泄
逆着经络,补


金针,补
银针,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