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二戒老中医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10/04/22
帖子
16550
获得点赞
108475
声望
113
年龄
49
所在地
confidential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2022-10-09 辛思源 李春华 朵皓英 郭建恩 柳金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针法小腿阴阳
辛思源,李春华,朵皓英★,郭建恩,柳金英

(1.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 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北京 100073)

相对穴(the complementary acupoints)[1-2]是指人体头颈、躯干、四肢身体各部位阴阳相对的两个腧穴(如内关穴与外关穴、阴陵泉穴与阳陵泉穴等)。相对穴配合使用,可通过阴阳相济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相对穴的两个穴位一个分布在阴经,一个分布在阳经,且部分穴位在上肢、下肢有互为表里的关系。相对穴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依据中医的阴阳学说、经脉循行规律[3],以及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在深入挖掘古代、现代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种新的配穴方法[4]。“三阴交-悬钟”即为一组相对穴。三阴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有多个别名,如承命穴、太阴穴(见《备急千金要方》)、大阴穴(见《经穴汇解》)。该穴位因是足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而得名,是中医治疗妇科病、血证和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小腹疾病)的常用腧穴,因此又有“小腹三阴交”之说。悬钟穴亦出自 《针灸甲乙经》,又名绝骨穴,为八会穴之“髓会”,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在经脉循行上“循颈行手少阳之前……下颈合缺盆”,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针刺悬钟穴能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止痛。临床上常采用透针刺法针刺相对穴“三阴交- 悬钟”来治疗疾病。“三阴交透悬钟”能从阴引阳,活血通滞;“悬钟透三阴交”能从阳引阴,疏通经脉循行部位的气血,舒筋活络而止痛。三阴交穴、悬钟穴同位于小腿上,分布在小腿的内外两侧,内属阴,外属阳,阴阳表里相对,故采用对刺、透刺等针刺方法对二者进行针刺效果尤为显著。尤其是采用透刺之法,可一针贯通二穴,疏调足三阴经与足少阳经的经气,从而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近年来相对穴“三阴交- 悬钟”的透针刺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实践证实,此种透刺针法取穴精良,针感显著,操作简单,且起效迅速。

1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互透的针刺方法
1.1 穴位属性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穴为足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可治疗足三阴经相关的病证,故名三阴交穴。悬钟穴又名绝骨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又为八会穴之“髓会”,其位置在小腿外侧部,外踝尖高点上3 寸,腓骨前缘,主治头痛、失眠等髓海不足之证[5],亦能治疗颈项强直不舒、落枕、偏头痛、半身不遂、胸腹胁肋胀满疼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脚气、下肢瘫痪等疾患[6]。三阴交穴、悬钟穴同在小腿上,分布在小腿的内外两侧,内属阴,外属阳,阴阳表里相对。“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能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以达到活血通滞、沟通阴阳的目的。采用透刺之法,可一针贯通二穴,疏调足三阴经与足少阳经的经气,能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疗效甚佳。

1.2 透刺施术
采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对患者进行针刺时,应指导其取坐位或仰卧位,用28 ~30 号、2.5 ~3 寸长的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针尖向上,以中等强度刺激量进行刺激,使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且慢慢向上传导,采用平补平泻法运针,可留针30 ~60 min,留针期间需行针2 ~3 次。进行透刺操作时,穴下有腓血管,透刺时有可能刺中,故应尽量避开。此外,在胫骨后肌与趾长屈肌交界处的后方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透刺时毫针应自胫神经和胫后血管前方通过,若偏向后刺,有刺中神经或血管的可能[7]。

2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互透针法的适用范围
相对穴“三阴交- 悬钟”互透针法包括“三阴交透悬钟”,亦包括“悬钟透三阴交”。“三阴交透悬钟”可治疗头痛、痛经、急性腹痛、小儿抽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等病症,“悬钟透三阴交”可治疗失眠、鼻出血、落枕等病患。

2.1 “三阴交透悬钟”针法的适用范围
2.1.1 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因主要是情志不遂、劳累过度或过于紧张,以致肝气郁滞,气失调达;或致脾虚,痰湿积聚,气血失和,不能上荣于头部而发病。三阴交穴是足三条阴经的交会之穴,具有健脾益气助运化、补养肝肾降湿浊、调补气血平阴阳的功效。由三阴交穴透刺悬钟穴,能从阴引阳,补虚泻实,使浊阴得降,气血能上荣于头部,则头痛自止。此种针刺方法具有选穴精、见效快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7]。

2.1.2 痛经 中医认为,冲任二脉气血失和、运行不畅是导致痛经发生的主要机理之一。治疗痛经时应以疏通经络为治则。三阴交穴为足三条阴经交会之处,可健脾疏肝益肾、调理人体阴血;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络穴,又为八会穴之“髓会”,具有强腰、固肾之功用,且髓又可生血。运用“三阴交透悬钟”针法治疗痛经,可疏调经脉、气血,使冲任调和而获效[8]。此外,因三阴交穴为足三条阴经的交会之穴,故可同时梳理、调和肝、脾、肾三经之气血,且此三条阴经均循行过小腹,有“小腹三阴交”之说,因此三阴交穴为治疗小腹尤其是妇科疾病的常用穴和经验效穴。“三阴交透悬钟”能从阴引阳,活血通滞,治疗痛经。运用“三阴交透悬钟”针法治疗痛经时,一般选用30 号、3 寸长的毫针。在常规消毒后,从三阴交穴直刺透向悬钟穴,采用捻转泻法运针,得气后需留针30 min,治疗后能迅速缓解痛经。

2.1.3 急性腹痛 腹痛发生在腹部和两胁,腹部为三阴经所主,两胁为少阳经所主。外踝上3 寸为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内踝上3 寸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处。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同时针刺悬钟穴和三阴交穴既可缓急止痛,又能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目的。用“三阴交透悬钟”针法治疗急性腹痛时,应选用30 号、2.5 寸长的毫针在三阴交穴处进针,而后向悬钟穴方向透刺1.5 ~2 寸,捻转毫针,使针感上传,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自行缓慢活动踝关节,以加强针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运用“三阴交透悬钟”针法能快速缓解急性腹痛,在诊断不明确时使用也较为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西药镇痛的不足,且无副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的镇痛方法[9]。

2.1.4 小儿抽风 三阴交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为镇静要穴之一,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绪不宁、夜寐不安等。悬钟穴可缓急止痉,常用于治疗肢体肌肉强直挛缩、胆气不舒等。小儿抽风发作正是阴阳之气血逆乱所致,而三阴交穴与悬钟穴一属阴一属阳,一在内一在外,阴阳表里相对,点按二穴可使阴阳相贯通,气血相顺接,从而可缩短患儿抽搐的时间,降低其抽搐的程度。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部,足内踝尖高点上3 寸,于胫骨内侧缘后方。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部,外踝尖高点上3 寸,于腓骨前缘。治疗小儿抽风时应同时对压三阴交穴与悬钟穴,用力大小要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而定。当患儿出现抽风先兆或抽搐刚开始时,就要及时点按三阴交穴、悬钟穴约3 ~5 min。从一侧开始点按,而后交替至另一侧,也可两侧同时进行。研究指出,运用“三阴交-悬钟穴点按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抽搐,但其只是辅助疗法,应以对因治疗为根本治疗方法[10]。

2.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常出现尿潴留。此病患者术后机体失血、耗气严重,气血不足,无力温煦,进而导致阳气不能蒸腾津液、膀胱气化功能失司,以致水液排泄不畅而积聚于膀胱,引起尿潴留。足三条阴经均循行通过少腹部,且足少阴肾经与膀胱具有直接络属的关系,足厥阴肝经循行“绕阴器”。此外,从脏腑的功能来看,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气化,故三阴交穴具有通调水道而利小便的功能。悬钟穴为“髓会”,肾主骨生髓,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属“痹证”范畴,因此行“三阴交透悬钟”既可补髓益精、通达肾气,又能通利水道。用“三阴交透悬钟”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时,应选用28 号、2.5 寸长的毫针,自三阴交穴向悬钟穴(双侧)进行透刺,以提插、捻转补法运针,刺激量以针感传至会阴部或以下腹部出现收缩感为佳,甚至还可出现尿意,每隔10 min 运针1 次。另外,还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对运针手法进行调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置时间应达到30 min,2 h 后可重复上述操作[11-12]。临床上运用“三阴交透刺悬钟”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值得肯定,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2 “悬钟透三阴交”针法的适用范围
2.2.1 失眠症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失眠患者一般有以下表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睡眠浅、常有梦魇、易醒等。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失眠的患病率已达到10% ~20%,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约7 亿的失眠患者和人群[13]。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人际交往的日趋复杂,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从而使失眠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症状和疾病,不断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用“悬钟透三阴交”针法治疗失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治疗时,宜选用2.5 寸长的毫针,将毫针垂直刺入悬钟穴,并向三阴交穴方向透刺1.5 ~2寸,得气后再以捻转补法运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放射,以提高患者的疗效[14]。悬钟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其行于头侧,“上抵头角,下耳后”)穴位,为八会穴之“髓会”,又脑为髓海,久病入络入脑。“悬钟透三阴交”能从阳引阴,有效缓解失眠。此外,有研究表明,针刺悬钟穴还可激活大脑颞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量,调节其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及反应能力,改善其大脑半球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杨志新[7]研究指出,针刺悬钟穴可有效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从而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2.2 鼻出血 悬钟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针刺该穴位可泄阳热。“悬钟透三阴交”能从阳引阴,既能清肝、胆实热,又能滋阴,邪热既去则鼻衄自止。此种针刺方法可用于治疗由多种原因(外伤除外)引起的鼻衄,特别是对阴虚火旺、肝胆实热型鼻衄的治疗效果尤佳。用“悬钟透三阴交”针法治疗鼻出血时,应先针刺悬钟穴,并由悬钟穴透刺三阴交穴,针刺的深度为2.5 ~3寸,得气后持续行针1 ~2 min,可留针15 ~60 min甚至更长,直至血止。一般针刺1 ~3 次即可痊愈。

2.2.3 落枕 悬钟穴为八会穴之“髓会”,又归属于胆经,胆经“循颈行手少阳之前……下颈合缺盆”,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悬钟透三阴交”能从阳引阴,疏通颈部气血,舒筋活络、止痛,可有效治疗落枕。用“悬钟透三阴交”针法治疗落枕时,应采用28 ~30 号、3 寸长的毫针垂直针刺悬钟穴,并透向三阴交穴,深度达2.5 ~3 寸,得气后以提插捻转法运针,闭其下气,并保持针尖向上,使针感向上传导,同时嘱患者自我活动颈部,做到边行针边活动,留针30 ~60 min 或疼痛缓解时起针。本方法对落枕且头部不能左右转侧者疗效尤佳[7]。

3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针刺法的应用要点
3.1 透刺方向
三阴交穴、悬钟穴均位于小腿部位,分别分布在小腿的内、外两侧,内属阴,外属阳,阴阳相对,故二者属于相对穴。且三阴交穴、悬钟穴属于同一神经节段分布的不同腧穴,在治疗上能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二者常常配合使用。“三阴交- 悬钟”透针刺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悬钟透三阴交”针法可用于治疗失眠症、鼻出血、落枕等病症;“三阴交透悬钟”针法可用于治疗头痛、痛经、急性腹痛等痛证及小儿抽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等病症。

3.2 操作要求
三阴交穴、悬钟穴分别位于小腿的内、外两侧,透刺时一般需要使用28 ~30 号、2.5 ~3 寸长的毫针。针刺时,待局部出现针感后应运用相应的手法使针感向病所方向传导,达到“循经感传”,从而起到一针两穴、阴阳同刺、疏通表里阴阳经气的作用。

3.3 辨经配穴
应用相对穴“三阴交- 悬钟”透刺针法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辨证、辨经论治,合理配穴,并选择恰当的施针方法,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如治疗失眠时,在实施“悬钟透三阴交”后,还可加刺百会穴、四神聪穴等穴位;治疗头痛时,在实施“三阴交透悬钟”后,还可根据头痛的部位辨经取穴,如前额部位疼痛者可加刺阳明经的头维穴,一侧头痛者可加刺少阳经的太阳穴,头后部位疼痛者可加刺太阳经的天柱穴、后顶穴。在应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刺针法时应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于一法,方为万全之法。

4 小结
相对穴“三阴交-悬钟”透刺针法用穴精简考究,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且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三阴交-悬钟”这对透穴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虽然我目前看不懂针灸理论和经验,针灸完全好像看不明白。。 :014:
不知道如何入门。。
特别认穴和针刺手法,不知道如何下手和开始。。:010:

=============

杨志新

1986.09-1991.07 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读大学;

1997.09-2000.07,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攻读硕士;

2005.09-2008.07,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攻读博士,读博期间(2006.09-12)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进行系统评价长期专业培训。

主要社会兼职

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世界中联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等。博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91.09-今,承德医学院工作

2001.06- UEWM大学系统讲授相对穴配穴理论及临床应用

2016.07- 加拿大B.C.省学院讲授相对穴配穴临床应用
====================

《相对穴及临床应用》是2005年9月1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志新。 [1]本书首次提出相对穴概念,对其理论和实践作了系统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可供针灸临床医师及教学、科研人员及针灸爱好者阅读。

书 名 相对穴及临床应用
作 者 杨志新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9月1日
开 本16 开
ISBN 9787117069786

1.png2.png


封面.png

2.pn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