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各家学说 医易不分家?

tungchan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22/02/09
帖子
1287
获得点赞
223
声望
63
年龄
59
所在地
香港
本文以《九宫八风》之八风对应人体脏腑之论,来检视以易学来解医学,是否为一个好的及可行的方法。

风从北方(坎水) 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也。
风从东方(震木) 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
风从南方(离火) 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
风从西方(兑金) 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

坎水丶肾丶寒
震木丶肝丶湿
离火丶心丶热
兑金丶肺丶燥
此处文从字顺,可从!

风从西南方(坤土) 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肌,其气主为
风从西北方(乾金) 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
风从东北方(艮土) 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风从东南方(巽木) 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坤土丶脾丶弱
乾金丶小肠丶缺
艮土丶大肠丶缺
巽木丶胃丶体重

此处就尴尬矣,其气主某某,完全是不知所谓;而脾胃大小肠,除了脾属土之外,小肠本属火改为属金,大肠本属金改为属土,胃本属土改为属木。
其结果可谓惨不忍睹。

可见引入易学这个外援来助医学,在《内经》已经出现,但效果不彰而已,那问题到底在哪?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检视一下那些不曾言说过的前提假设:

1,後天八卦配八风?
先天八卦之取象,乃是具体的天地日月山泽雷风,这是一个立体的自然环境,是故空间为体。
而後天八卦之取象,乃是抽象的阴阳四时之风,这个风则是一个平面之环流,是故时间为用。
据此则八风等同八卦,唯此八卦只能配对後天八卦,而不能配对先天八卦,审矣!

2,後天八卦与五行之配对?
夫《周易》本身,光指《易经》那部份,本质上它就是一本解签的书,根本不谈什么阴阳五行(经研究後发现,流传至今的其他签书,皆使用相似的组合逻辑,但因元件之不同,才有周易六十四签,妈祖六十签,黄大仙百签等等之分别) 。
而《易传》那部份,有谈阴阳,却没有谈五行,它关注的是道德伦理,而非经卦别卦之产生;所以八卦配对五行这档事儿,当在易传完成之後的某个年代才出现的。但在《内经》里,十天干却早已配对了五脏五腑,这八卦能鸠佔鹊巢丶重复发明轮子吗?

如今面临的问题有二:
a,八卦要如何对应五运?
b,八卦要如何对应六气?
 
最后编辑:
结论!易医不同源。
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快了吧!

医易一家与医易同源,能不能等同呢?
这似乎正是该要去弄清的问题。
再者,若说不同源,那中医学的源头是源自什么,来自那里?


坎水丶肾丶寒
震木丶肝丶湿
离火丶心丶热
兑金丶肺丶燥
此处文从字顺,可从!
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斧凿之痕,即四时之气本为寒热湿燥,对应冬夏春秋及水火木金,但後来[湿木] 被[风木] 所取替,再加上一个[湿土] 来完成五行之建立,遂成了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 。

可这就坏事儿了!
风本身就包括八方之风,而八方之风又可等同于六节之气,于是风成了万金油,它既是阴又是阳,怎么说也皆言之成理,遂变成了诡辩之源。
先辈们已将八风裁成六气,本是想化繁为简,可後学们却不领情啊!
 
古人对人体和一切生物的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从粗鄙到精细,从肤浅到深入的。东南西北对应温热凉寒,又对应湿热燥寒。这是最粗鄙的认识。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精细,才形成东南中西北对应风热湿燥寒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风热湿燥寒,就不能理解为我们日常理解的概念。风不是指空气流动,热不是指体温高,湿不是指水分多,燥不是指水分少,寒不是指体温低。

所以,湿证不能理解为体内水分聚集,燥病不能理解为人体水分丢失,热病不能理解为体温升高,寒病不能理解为体温降低。

热病是指体温升高吗,不是!古人知道不是,而当今很多中医人士确实就错误地理解为体温升高。发热是热病吗,伤寒都有发热呢,却是寒病。寒病是体温降低吗,热病也可能体温降低呢。湿病是指水肿吗,燥病是指缺乏水分吗,都不是。
 
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快了吧!

医易一家与医易同源,能不能等同呢?
这似乎正是该要去弄清的问题。
再者,若说不同源,那中医学的源头是源自什么,来自那里?



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斧凿之痕,即四时之气本为寒热湿燥,对应冬夏春秋及水火木金,但後来[湿木] 被[风木] 所取替,再加上一个[湿土] 来完成五行之建立,遂成了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 。

可这就坏事儿了!
风本身就包括八方之风,而八方之风又可等同于六节之气,于是风成了万金油,它既是阴又是阳,怎么说也皆言之成理,遂变成了诡辩之源。
先辈们已将八风裁成六气,本是想化繁为简,可後学们却不领情啊!
中医是以人体为中心,古人归纳经脉,脏腑,,本草药性,针石灸剌的一套理论体系。为了更好的说明,引用阴阳,五行等一系列当时常用的学说。所以你不要搞错了,主角是气血,经脉。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它的。
 
中医是以人体为中心,古人归纳经脉,脏腑,,本草药性,针石灸剌的一套理论体系。为了更好的说明,引用阴阳,五行等一系列当时常用的学说。所以你不要搞错了,主角是气血,经脉。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它的。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人体是个小宇宙。借用盘古开天地形容,经络脏腑又何尝不是江河海洋与大陆板块,反之,日月四时变化的反应又岂能不是气血流注在身体之表现。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人体是个小宇宙。借用盘古开天地形容,经络脏腑又何尝不是江河海洋与大陆板块,反之,日月四时变化的反应又岂能不是气血流注在身体之表现。
讲现实一点。如果你想当汽车修理工,,首先必须了解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其实任诃事物你都可以说成天人合一,小宇宙。但记住要修车,上面步骤你必须学到位,否则就是放屁
 
1723213210147.png

1723213233450.png
 
两条腿支撑着人正常行进,你却要把两条腿割开,然后再去研究这两条腿到底是不是一体的?他们有什么联系?而不是去研究如何才能让这两条腿具备更多的功能!这思维确实奇特!
 
古人对人体和一切生物的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从粗鄙到精细,从肤浅到深入的。
赞同你的说法。
但问题是在粗疏到精密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相容性呢?
即从四象到五运到六气,这是一个进阶,对不?
那这三个阶段,其对生理病理之认识,是兼容的呢?还是不兼容的呢?
东南西北对应温热凉寒,又对应湿热燥寒。这是最粗鄙的认识。
若在四象阶段,真的有这两个不同之认识,则其两者就是不兼容之认识,夫温热寒凉乃是四种药性,而寒暑湿燥则是四种天气,两者之间并无必然之联系。
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精细,才形成东南中西北对应风热湿燥寒的对应关系。
四方与五方是否一种进阶?
算不算自己的[中] ,这个[中] 都是存在的,不是吗?
是故从四象进阶到五运,肯定不是因为[中] 这个概念,那该是什么呢?
这种对应关系,风热湿燥寒,就不能理解为我们日常理解的概念。风不是指空气流动,热不是指体温高,湿不是指水分多,燥不是指水分少,寒不是指体温低。
风热湿燥寒,其前身是什么?
寒热温凉?风寒暑燥?
所以,湿证不能理解为体内水分聚集,燥病不能理解为人体水分丢失,热病不能理解为体温升高,寒病不能理解为体温降低。
病证之寒热燥湿,等同于病证之阴阳也。
是故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这具体到底是如何去治?
热病是指体温升高吗,不是!古人知道不是,而当今很多中医人士确实就错误地理解为体温升高。发热是热病吗,伤寒都有发热呢,却是寒病。寒病是体温降低吗,热病也可能体温降低呢。湿病是指水肿吗,燥病是指缺乏水分吗,都不是。
既有热病寒病,也有燥病湿病,那为何没有火病风病呢?
既然是六淫致病,为何没有六淫之病呢?而只有六经之病呢?
这四象到六气之进阶,不是反而从清晰退行到模糊了吗?

顺带一问,湿燥寒热风火,那三个为阳?那三个为阴?
若湿燥为一对阴阳,寒热为另一对,那剩下的风火也必为一对,则我左看右看,怎么看都认为热火燥为阳,寒风湿为阴,这个看法你们认同吗?
 
最后编辑:
中医是以人体为中心,古人归纳经脉,脏腑,,本草药性,针石灸剌的一套理论体系。为了更好的说明,引用阴阳,五行等一系列当时常用的学说。
若赞同的话,则
周易以预测为中心,古人归纳了ABCD的一套理论体系,为了更好的说明,引用了阴阳五行等一系列当时常用的学说。

换言之,周易创建之时,阴阳五行并非周易的基础学说,即阴阳五行学说,它甚至可以是不存在之学说。
这个说法我赞同。
因为三易的创建,自成一个系列,而三者皆遵循同一套逻辑,即八经卦重疊,而成六十四个別卦,则吉凶悔吝生焉。

但若套用到中医学上,则我就不赞同矣。
所以你不要搞错了,主角是气血,经脉。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它的。
从[大天地]归纳出一套学说,再用此套学说去演绎出[小天地]的另一套学说,这个做法,才是中医学的创建之道吧?
而那个官府的架构,才是借用来说明脏腑的架构吧?
是借用?还是演绎与归纳?这个不难分辨判斷吧?

若将整个官府架构去掉,中医学还是那个中医学,但若将整个阴阳五行去掉,中医学还存在吗?还是那个中医学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