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张锡纯医案分析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098
获得点赞
325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1.
一人年二十余,素劳力太过即觉气分下陷①,一岁之间为治愈三次。至秋杪感冒时气,胸中烦热满闷,燥渴引饮,滑泻不止,微兼喘促舌上无苔,其色鲜红,兼有砂粒②。延医调治,投以半补半破之剂③,意欲止其滑泻兼治其满闷也。服药二剂滑泻不止。后愚为诊视,其脉似有实热,重按无力。遂先用拙拟加味天水散④止其滑泻。方中生山药用两半、滑石用一两,一剂泻止。继服滋阴清火之剂⑤,数剂喘促亦愈,火亦见退。唯舌干连喉,几不能言,频频饮水不少濡润,胸中仍觉满闷。愚恍悟曰∶此乃外感时气挟旧病复发,故其脉象虽热,按之不实。其舌干如斯者,津液因气分下陷而不上潮也。其胸中满闷者,气分下陷,胸中必觉短气,病患不善言病情,故漫言满闷也。此时大便不行已五日。遂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一剂病愈十之七八,而舌之干亦减半。又服一剂,大便得通,病觉全愈。舌上仍无津液,又用潞参一两、玄参两半,日服一剂,三日后舌上津液滋润矣。

【分析】
①②气分下陷,西医称为心力衰竭,中医属于虚喘。病人本来就已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劳力太过就会导致心衰虚喘。病人一年心功能不全加重(此时称为心力衰竭)三次,每次经张锡纯使用升陷汤都能控制心衰,但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没有治愈。心衰时病人自觉“胸中满闷”。这其实是心衰发作的必有症状。心功能衰竭不仅劳力会加重,外感时气也会加重。此时病人外感时气表现为胃热而脾寒。胃热即里热,故烦渴引饮。脾寒则滑泻不止,消化不良使然。且质红,无舌苔,这是里热而且严重津液亏虚,阴虚使然。

③ 此时庸医给予治疗,使用“半补班破之剂”。应该是一方面使用了甘味补气之药,另一个方面又使用了辛苦理气之剂。辛苦理气药必有破气的作用,抵消甘味补气的作用。所以治疗无效。

④⑤ 此时请张锡纯诊治。先使用加味天水散止泻,一剂泻即止。再使用“滋阴清火之剂"数剂则心衰和里热皆缓解,但没有痊愈。阴虚津液不足如故。此时作者还没有想到胸中满闷是气虚下陷造成的。然后领域到此,故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白虎汤清里热。服用两剂就把心衰和里热都控制了,而阴虚津液亏虚如故。于是又使用党参和玄参,三剂就解决了问题。
 
大气下陷,即西医说的心衰(心功能衰竭)。慢性心功能衰竭属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区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就叫做心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有三大症状: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西医根据体力活动的承受度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把心功能划分为四级。心功能一级是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正常心脏和心功能不全代偿期都属于一级。心功能二级是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也就是不能承受过去心功能正常时所能做的体力活动,此时会出现心功能衰竭的三大症状。这是心功能失代偿期已经开始,属于轻度心功能衰竭。心功能三级是轻度体力活动时出现心功能衰竭的三大症状,属于中度心功能衰竭。心功能四级是休息时也有心功能衰竭的三大症状,属于重度心功能衰竭。

上述案例在本次发病之前属于心功能二级或三级,重度或轻度活动时出现心功能衰竭三大症状。而外感时气导致病人的心功能衰竭加重,为心功能四级,即重度心功能衰竭,不活动时也有心功能衰竭三大症状。强烈的体力活动,和发生急性感染都可以加重心功能衰竭。本病例属于急性感染导致心衰加重。

心功能衰竭三大症状是气短、胸中满闷和呼吸困难(又称为喘)。气短是病人自己的感觉,感觉气不够用,感觉“气上不来”,“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病人自己的描述。而旁人和医生则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又称为喘。胸闷也是心功能衰竭的必有症状,乃是病人感觉心窝部闷胀,所以又叫做“胸中满闷”。实际上胸中满闷和喘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闷和实喘,另一种是虚闷和虚喘。心功能衰竭是虚闷和虚喘。

什么是虚喘?虚喘就是心功能衰竭导致的喘。什么是实喘?实喘就是肺和气管支气管堵塞造成的喘。什么是实闷?实闷是湿困脾胃导致的胸中满闷。什么是虚闷?虚闷是心脏病即心功能衰竭导致的胸中满闷。实喘和实闷都需要使用破气药,而虚喘和虚闷都不能使用破气药。

所以,本案例不能使用破气药,只能使用并且需要使用补气药。如果病人是实喘和实闷,则需要使用厚朴和杏仁等破气药。《伤寒论》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指的是实喘。
 
最后编辑:
本案例,病人发生“外感时气”,也就是急性感染。感染部位应该不在肺部,而是在肠道,因为病人“滑泻不止”。邪气入侵于胃府,故而发生里热证,病人烦渴引饮,舌质红。同时邪气又入侵于脾藏,故而出现太阴证,病人滑泻不止。滑泻不止属于寒湿困脾。寒湿困脾既可能导致胸中满闷,也可能导致滑泻不止。由于病人滑泻不止,湿邪不至于导致胸中满闷,而是从大肠排泄出去。所以病人胸中满闷乃是心功能衰竭导致的虚闷,而不是寒实困脾导致的实闷。其喘也是虚喘,而不是邪气堵塞肺部导致的实喘。而本病例的庸医错误地认为是实闷和实喘,故而使用破气药。

好在庸医虽庸,总算补破兼施,不至于导致病情急剧加重,只是没有治疗效果而已。
 
所谓“外感时气”,是指散发性传染病,也就是《伤寒论》说的“非时行之气”。它是相对于“时行之气”来说的。所谓时行之气,譬如零三年之“非典”,二零年之“新冠”,乃是大传染的传染病也,其发生犹如徭役,故称为疫病。
 
病人舌上无苔,是严重阴虚导致津液枯竭。为什么严重阴虚呢,乃是因为邪气侵犯于胃府,呈现为里热证。热邪伤阴,阴虚则不能产生津液。严重阴虚又导致邪气侵犯于脾藏,出现太阴证。太阴证属于里寒证。所以病人既有里热证又有里寒证。有里寒证,则妨碍使用清热泻火的白虎汤,所以必须先治其里寒,再治其里热。否则,使用白虎汤会加重滑泻不止。故而先用加味六一散治疗滑泻不止,然后再使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用白虎汤是清热泻火。为什么要加人参呢,病人脉不实,更重要的是还有大气下陷。人参乃是治疗大气下陷的重要药物。为什么要以山药代粳米呢,一是山药本身也是补气药,与人参合用加强补气效果,强化大气下陷的治疗。二是病人滑泻不止,山药可以治疗滑泻不止。

本病例有大气下陷。张锡纯推荐的治疗大气下陷的方子是升陷汤,升陷汤的主药是黄芪。由于黄芪有热性,怕病人不耐受热药,所以用知母对抗之。但是,大气下陷本身是里寒证,既然病人不能耐受热药,这就表明还有里热证。既然还有里热证,何不干脆使用人参代替黄芪呢。所以,升陷汤本身就应该根据病人的寒热情况,考虑使用黄芪还是人参作为主药,不必一定使用黄芪。本病例就没有使用黄芪,因为有里热证。而是干脆使用人参。升陷汤的柴胡升麻桔梗也都并不是必要的。所谓升陷,就是补气而已。只要是补气药就可以升陷。所以使用加味六一散治疗滑泻不止时,大剂量的山药对大气下陷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一童子年十三,于孟冬得伤寒证。七八日间喘息鼻煽动,精神昏愦,时作谵语,所言者皆劳力之事。其脉微细而数,按之无力。欲视其舌,干缩不能外伸。启齿探视,舌皮有瘢点作黑色,似苔非苔。频饮凉水毫无濡润之意。愚曰∶此病必得之劳力之余胸中大气下陷,故津液不能上潮,气陷不能托火外出,故脉道瘀塞。不然,何以脉象若是,恣饮凉水而不滑泻乎?遂治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煎汁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昼夜间连进二剂其病遂愈。

【分析】
言“得伤寒证”,是指以太阳伤寒证起病,必恶寒、发热、无汗。七八日后出现虚喘,神昏谵语,渴饮凉水,脉微细,舌干缩。渴饮凉水者,里热证也。舌苔作黑色斑点者,邪气盛也。虚喘,神昏谵语,脉微细者,邪入少阴也。虚喘+脉微细,大气下陷也。舌干缩者,阴津枯竭也,里热使然。故治以白虎汤清里热,加人参并以山药代粳米以治大气下陷。扶正与驱邪并重,加之儿童康复力量强,故仅一昼夜进两剂即痊愈。
 
3.
白虎汤加人参,又以山药代粳米,既能补助气分托邪外出,更能生津止渴,滋阴退热,洵为完善之方。间有真阴太虚,又必重用滋阴之药以辅翼之始能成功者。一媪年过七旬,于孟夏得温证,五六日间身热燥渴,精神昏愦,舌似无苔而舌皮数处作黑色,干而且缩。脉细数,按之无力。当此高年,审证论脉似在不治。而愚生平临证,明明见不可治之证亦必苦心研究而设法治之,此诚热肠所迫,不能自已,然亦往往多有能救者。踌躇再四,为疏两方。一方即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一方用熟地黄二两,生山药、枸杞各一两,真阿胶(不炒)五钱。煎汤后调入生鸡子黄四枚。二方各煎汁一大碗,徐徐轮流温服,阅十点钟尽剂而愈。自言从前服药皆不知觉,此时则犹如梦醒。视其舌上犹干黑,然不缩矣。其脉至数仍数,似有余热。又用玄参二两、潞参一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服,一日一剂。两日大便得通。再视其舌,津液满布,黑皮有脱去者矣。

【分析】
身热燥渴,温病之症状。精神昏聩,热邪侵入于藏的表现。大凡热邪侵犯于府,病人以烦躁和兴奋为特征,而神志是清楚的。热邪侵犯于藏则从兴奋转化为抑制,谓之精神昏聩,有神志不清的表现。舌干缩无苔,脉细数乏力,也是邪气侵犯于藏的表现。舌粘膜有黑点,这是邪气盛的表现。这是温病邪气从府侵入于藏,阴津枯竭的表现。用白虎汤清里热,加人参并以山药代粳米,以加强补气。考虑到病人年事已高,真阴素虚,遭受邪气侵犯则必真阴枯竭,单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恐不能胜任,故又重用熟地黄、枸杞子和阿胶补肾填精之品。尽剂而病势得到控制。再以党参和玄参收尾,两剂而阴津皆恢复。

白虎汤是治疗里热证的基本方。只要有里热,无论阳病还是阴病,邪气有没有侵入于藏,都需要使用白虎汤。里热证本身是阴虚而阳不虚的,只要邪气还没有侵入于藏,就是阴虚而阳不虚。如果邪气有侵入于藏,病人稍有阳虚则必须加人参,无阳虚者加人参也不妨事。所以,白虎汤原则上都可以加人参。阴阳俱虚叫做气虚,气虚则需要补气,白虎汤需要加人参。山药也是补气药,与人参合用可以增强补气效果。所以,大凡可以明显看得出病人有气虚者,则宜使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看不出明显气虚者可单用白虎加人参汤,或单用白虎汤。该病例精神昏聩,脉细数乏力,这是邪气侵犯于藏的确症,已经严重气虚,故必用白虎汤加人参并以山药代粳米。且病人年事已高,必真阴太虚弱,还需要大补真阴才好。
 
接上——
隔数日,其夫年与相等,亦受温病。四五日间,烦热燥渴。遣人于八十里外致冰一担,日夜食之,烦渴如故。复迎愚延医,其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舌苔白浓,中心微黄。知其年虽高而火甚实也。遂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将方中石膏改用四两,连进两剂,而热渴俱愈。其家人疑而问曰∶此证从前日食冰若干,热渴分毫不退,今方中用生石膏数两,连进两剂而热渴俱愈,是石膏之性凉于冰远矣。愚曰∶非也。石膏原不甚凉,然尽量食冰不愈而重用生石膏即愈者,因石膏生用能使寒温之热有出路也。西人不善治寒温,故遇寒温实热证最喜用冰,然多有不愈者。至石膏生用,性能发汗,其热可由汗解。即使服后无汗,亦可宣通内蕴之热,由腠理毛孔息息达出,人自不觉耳。

【分析】
夫妻同时得温病,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两个人感染的是同一个细菌病毒。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所呈现的证则不同。老头体质强,邪气未入于藏,只侵犯于府,为里热证而没有里寒,故“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只有热渴烦,没有精神昏聩。舌有苔。而老太太体质弱,邪气侵犯于藏,既有里热又有里寒。里热者热于府。里寒者寒于藏。热于府则阴虚,寒于藏则阳虚。阴阳俱虚弱谓之气虚。所以老太太必须白虎加人参汤并以山药代粳米,且必须重用补气药,清热泻火药不宜用量过大。而老头则其实只需要使用白虎汤稍加人参即可,以山药代粳米也无妨。但是必须重用生石膏加强清里热之效果。

用冰块治疗发热性疾病乃是西方医生的错误办法,这种办法叫做物理降温。而中国的医生没有物理降温的治疗方法。发热性疾病区分为寒证和热证两类。热证者用物理降温法倒也危害不那么大,而寒证者用物理降温法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实际上是杀人而不是治病。表寒证和里寒证都绝对禁忌使用物理降温法。

生石膏之寒凉与冰块之寒凉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冰块之寒凉乃是降低体温,而生石膏之寒凉乃是清除热邪。里热证由于有恶热,只要没有表寒和里寒,譬如这个老头,适当物理降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里热与里寒同在,譬如这个老太太,如果使用物体降温法则是杀人,而不是治病。
 
4.
赵××之子年十九岁,偶得温病。医者下之太早,大便转不通者十八日①。热渴喘满,舌苔干黑,牙龈出血,目盲谵语,腹胀如鼓,脐突出二寸,屡治不效。忽大便自利,完谷不化,随食随即泻出②。诊其脉尽伏。身冷厥逆,气息将无。乍临茫然不知所措,细询从前病状及所服之药,始悟为阳极似阴,热深厥亦深也。然须用药将其滑泻止住③,不复热邪旁流,而后能治其热厥。遂急用野台参三钱,大熟地、生山药、滑石各六钱。煎服后泻止脉出,洪长滑数,右部尤甚。继拟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重用至八两。竟身热厥回,一夜甚安。至明晨病又如故。试按其腹中有坚块,重按眉皱似疼,且其腹胀脐突若此,知其内有燥粪甚多。遂改用大黄一两,芒硝六钱,赭石、蒌仁各八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饮下。下燥粪二十七枚而愈。

【分析】
①白虎汤证不可以使用承气汤。白虎汤证使用承气汤,则苦寒伤气。严重气虚导致大肠失去动力而不能排大便,并且热邪越来越重,邪气越陷越深。热入营分则目盲谵语,热入血分则牙龈出血。热渴喘满,舌苔干黑者,里热证,阴津大伤也。腹胀如鼓者,十八日大便未排使然。大便不排,阴津枯竭使然。

②里热盛而阴津枯竭,犹如灶台火势旺而木材不足,必突然火势陡然衰竭而全身凉,大肠则“热结旁流”,六脉则尽伏。此谓热深厥深是也。

③治疗方法,必先止泻回厥,后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泻火,再用承气汤荡涤大肠。承气汤乃是以毒攻毒,必毒深而正气不虚才能使用。所以需要先止泻回厥,待正气强大起来才能使用承气汤。
 
5.
曾治邻村李××年四十许,疟疾间日一发,热时若燔,即不发之日亦觉表里俱热,舌燥口干,脉象弦长重按甚实。此少阳邪盛,阳明热盛,疟而兼温之脉也。投以大剂白虎汤加柴胡三钱,服后顿觉清爽,翌晨疟即未发。又煎服前剂之半加生姜三钱,温、疟从此皆愈。

【分析】
疟疾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周期性寒热往来,每个发作周期区分为四个期: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间歇期。间歇期犹如无病。四个期交替循环,好似四季更替。古人称之为往来寒热。疟疾的特征性脉象是弦脉。应该把疟疾的临床表现与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太阳中风病的临床表现被称为“翕翕发热”,其实意思也是周期性发热。一阵恶寒,然后一阵发热,再出汗而热退,进入间歇期。多个周期循环后痊愈。实际上与疟疾类似,但是却又很不同。太阳中风病的恶寒不如疟疾的恶寒那么严重,其首次发病的恶寒就不会太严重,而再次和多次循环中的恶寒就更轻,被称为恶风。恶风是只要避风就不感觉怕冷,而恶寒是避风也感觉明显怕冷。疟疾的恶寒则是严重怕冷,全身颤抖,被称为寒战。太阳中风是恶风,疟疾是寒战。

回到本病例分析。“即不发之日亦觉表里俱热”。疟疾本来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期犹如无病,这是邪气侵犯少阳。如果病人在间歇期“觉表里俱热”,这是邪气侵犯于阳明,为里热证。这里所谓的表里俱热,表热是指身热(即发热,体温升高),里热是指心热,也就是恶热。“舌燥口干”,这是里热证的临床表现。疟疾之热本身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热是半表半里之热,而不是里热。出现里热,这是邪气内陷入于阳明之府。“脉象弦长重按甚实”,脉弦是疟疾之本脉,脉长而实,这是阳明病的里热证的脉象。“此少阳邪盛,阳明热盛,疟而兼温之脉也”。阳明热病属于温病。治以大剂白虎汤清阳明之热邪,加柴胡治疗少阳病的疟疾。“服后顿觉清爽,翌晨疟即未发”。然后前剂减半加生姜9克以巩固疗效,用药一剂则从此疟疾和并发的温病都痊愈了。

疟疾,邪气侵犯少阳是其本病。同时邪气还可以内传阳明,乃是并发温病。少阳病是半表半里,而阳明病乃是里热病,属于温病。言外之意。疟疾本身并不属于温病,但是它可以并发温病。
 
这几个案例解读的真好!
认真看了一遍,前面几个案例,一般人可能不敢用白虎汤,因为虽有里热口干,但脉乏力。很难想到大气下陷。
我父亲80岁,血压90-180,精气神很好,能吃能骑自行车几十里,双侧脉象沉按极有力,越按越有力,甚至按之石硬,舌质偏红,从上述案例有些启发,首先可能要大补真阴,还不能伤阳气,可能还要引火下行,解决高血压。
受益匪浅!
张锡纯真厉害啊,哎,寥寥数剂就解决疑难,想想自己身上病,吃药几年了,进展不大,真神可遇不可求啊
 
最后编辑:
这几个案例解读的真好!
认真看了一遍,前面几个案例,一般人可能不敢用白虎汤,因为虽有里热口干,但脉乏力。很难想到大气下陷。
我父亲80岁,血压90-180,精气神很好,能吃能骑自行车几十里,双侧脉象沉按极有力,越按越有力,甚至按之石硬,舌质偏红,从上述案例有些启发,首先可能要大补真阴,还不能伤阳气,可能还要引火下行,解决高血压。
受益匪浅!
张锡纯真厉害啊,哎,寥寥数剂就解决疑难,想想自己身上病,吃药几年了,进展不大,真神可遇不可求啊
只要有里热就必须并且可以使用白虎汤。如果病人有脉弱,这是气虚,只要白虎汤加人参即可解决问题。脉弱不是白虎汤的禁忌症,而是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症。
 
6.
邑中高某年四十许,于季春得温病。屡经医者调治,大热已退,精神益惫。医者诿为不治。病家亦以为气息奄奄待时而已。乃迟旬日而病状如故,始转念或可挽回。迎愚诊视,其两目清白无火,竟昏愦不省人事。舌干如磋却无舌苔。问之亦不能言。抚其周身皆凉。其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一口。其脉左右皆微弱,至数稍迟。知其胸中大气因服开破降下药太过而下陷。盖大气不达于脑中则神昏,大气不潮于舌本则舌干,神昏舌干故问之不能言也。其周身皆凉者,大气陷后不能宣布营卫也。其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者,大气陷后胸中必觉短气,故太息以舒其气也。遂用野台参一两,柴胡二钱,煎汤灌之。一剂见轻,两剂全愈。

【分析】
这个病例乃是温病和折腾式的治疗,严重损伤人体的阴阳之气,导致严重气虚。病情虽严重乃至于奄奄一息,但是病理机制却并不复杂。只要明白了其病理机制,治疗起来就很简单有效。气虚而已,补气即可。

温病本来就会损伤人体的阴阳之气,再加上庸医往往误用辛苦破气之剂。用药既补又破,既温又寒,既辛又酸,既甘又苦。邪气被折腾没了,人体的正气也被折腾没了。本病例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导致的。

用药贵在精而简。而要做到精简,在于精确辨证。庸医治病,特点就是盲目用药,或可能把邪气折腾死,必然会把人体折腾死。
 
接上
外甥王××年二十时,卧病数月不愈。精神昏愦,肢体酸懒,微似短气。屡次延医服药莫审病因,用药亦无效验。一日忽然不能喘息,张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其气蓄极下迫,肛门突出。约二十呼吸之顷气息方通。一昼夜间如是者八九次。诊其脉关前微弱不起。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不能司肺脏呼吸之枢机也。遂投以人参一两,柴胡三钱,知母二钱。一剂而呼吸顺。又将柴胡改用二钱,知母改用四钱。再服数剂宿病亦愈。

愚治大气下陷多重用生黄芪,取其补气兼能升气也。而此案与前案皆重用参者,因一当外感之余津液铄耗,人参兼能滋津液;一当久病之余元气亏损,人参兼能固元气也。

【分析】
上两例都是严重气虚之证,用大补元气之药治愈的病例。严重气虚,张锡纯谓之大气下陷,拟升陷汤主治之。升陷汤既可以使用黄芪为主药,也可以以人参(党参)为主药,根据情况而定。无里热可以用黄芪,有里热必须以人参替代黄芪,因为黄芪会助长里热。黄芪虽然也补气,但是它是以补阳气为主,而补阳气会损害阴气,损害阴气则妨碍补元气。大气下陷必有慢性气虚为基础病,而慢性气虚必有元气虚弱(削弱元气中的阴气成分,而阴气成分虚弱才是气虚持续不愈的根本原因)。所以升陷汤理当以人参为主药,其它用药根据情况而定。

单纯阴虚称为阴虚,单纯阳虚称为阳虚,阴阳俱虚弱称为气虚。大气下陷乃是阴阳俱虚弱。平常不虚,突然出现气虚,这是阳虚而阴不虚。慢性气虚,这是阴阳俱虚弱使然。之所以出现大气下陷,必定是阴阳俱虚弱使然。既补阳气又补阴气,这叫做补元气。黄芪不能补元气,人参才是补元气的佳品。大气下陷用黄芪治疗,有利于快速缓解病情,而不利于治疗气虚的基础病。用人参治疗,则既可以快速缓解病情,同时又可以治愈慢性气虚。
 
7.
沧州董氏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其族兄××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服后果诸病皆愈。其族兄疑而问曰∶“《神农本草经》黄芪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芪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黄芪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不可遏抑。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芪则其效如神。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有所根据,故怔忡自止也”。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分析】
“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胸胁满闷,有实闷,有虚闷。实闷者,湿邪阻遏于上腹部或肺部使然也。虚闷者,大气下陷是也。动则自汗者亦有虚实之别。实汗乃是阳强阴弱,邪气使然。虚汗乃是气虚自汗。实闷和实汗皆禁忌使用黄芪,而虚闷和虚汗则为黄芪之适应症。心中怔忡亦为虚弱使然。脉沉迟微弱,虚证之确证。总而言之,至此可以诊断为气虚下陷证。

《神农本草经》黄芪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芪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原文说的意思是,黄芪本来有发汗之力,表寒证用黄芪可以发汗呢。现在病人有自汗,为什么用黄芪反而可以止汗呢?且胸胁满闷本来不能使用补药的,却为什么用黄芪反而能治疗胸胁满闷呢?黄芪确实有发汗之力,麻黄汤加黄芪可以加强发汗解表作用。麻黄汤证如果担心麻黄汤不足以发汗,可以加黄芪呢。所以实汗不能使用黄芪。但是,虚汗却可以用黄芪止汗。胸胁满闷有实闷有虚闷,实闷不能使用黄芪,而虚闷则可以用黄芪治疗之。

气郁而作闷。指实闷,也就是邪气生湿,湿困脾胃而作满闷。这种实闷是禁忌使用补药的。但是该病人不是实闷,而是虚闷,即大气下陷而作闷,黄芪却可以治疗此种胸胁满闷。
 
8.
一妇人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情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且发热乎,病患不能言而颔之。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遂用生黄芪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汗减,至三剂诸病皆愈。从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分析】
人之出汗依靠阳气推动,而阳气之卫外依靠阴气之吸引。今阴气欲绝,阳气失去阴气之吸引则阳气暴脱,汗随阳脱而出,此谓脱证。脱证之汗谓之虚汗。黄芪可以治疗脱证而止虚汗。实汗则禁忌使用黄芪。

缘何而脱?病人元气素虚,不任产后之暴虚也。产后必大损阴气,而病人的阴气本来就虚弱。阳气随汗而脱,用黄芪可以补助阳气。实际上用黄芪并非止汗,而是补阳气之虚。阳气脱失而暴虚,急需补助阳气。阳气之所以脱,乃是因为阴气欲绝,故而急固其阴才是治本,故用山萸肉和白芍急固其阴气。又阴虚必与里热有关,故而用玄参和桔梗清热泻火。

所以治疗虚脱之汗不止,使用山茱萸急固阴气才是治本,可以单纯使用。阴气得到固护则阳气自然停止虚脱。而如果单纯使用黄芪反而是不行的,因为黄芪升阳会进一步削弱阴气,所以阴虚出汗禁忌使用黄芪。

虚脱之证属于大气下陷,故用黄芪可以治疗之。
 
只要有里热就必须并且可以使用白虎汤。如果病人有脉弱,这是气虚,只要白虎汤加人参即可解决问题。脉弱不是白虎汤的禁忌症,而是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症。
感谢指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