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
“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白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其人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围,即受风不能深入(此受风,不可名为中风),其人恒多汗闭不出,迨其卫气流通,其风自去,原可不药而愈也。至桂枝汤所主之证,乃卫气虚弱,不能护卫其营分,外感之风直透卫而入营,其营为风邪所伤,又乏卫之保护,是以易于出汗。其发热者,因营分中之微丝血管原有自心传来之热,而有风以扰之,则更激发其热也。其恶风者,因卫虚无御风之力,而病之起点又由于风也。推原其卫气不能卫护之故,实由于胸中大气之虚损。《灵枢》五味篇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由斯观之,营卫原与胸中大气息息相通,而大气实为营卫内部之大都会,愚临证实验以来,见有大气虚者,其营卫即不能护卫于外而汗出淋漓,夫大气原赖水谷之气时时培养,观服桂枝汤者当啜热粥以助药力,此不惟助其速于出汗,实兼欲助胸中大气以固营卫之本源也”。
【解读】
这段原文解释桂枝汤证为什么发热和出汗。
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太阳部位,包括皮毛和肌肉。卫在皮毛,营在肌肉。所以太阳病包括皮毛病和肌肉病。《伤寒论》说“桂枝本为解肌”,意思是说,桂枝辛甘温而入于肌肉,桂枝汤也作用于肌肉,而不是作用于皮毛。桂枝与麻黄对比,麻黄辛苦温而走皮毛。所以麻黄善于发汗,桂枝善于解肌。之所以两者不同,在于麻黄有苦味,桂枝有甘味。甘味补正气,苦味除邪气。当然苦味对人体自身的结构也有破坏作用,恰恰是这种破坏作用可以达到除邪气之功。人体的皮毛(皮毛包括皮肤和粘膜)最大的特点不停地快速地更新。当邪气破坏皮毛时,麻黄的苦味把皮毛和它之中的邪气一并破坏。然后肌肉中的营气迅速修复皮毛之损。麻黄的作用是辛而走皮毛,苦而损皮毛,以迅速除邪气,以便于营气及时修复皮毛。桂枝的辛味走肌肉,甘味补营气,以及时修复被破坏的皮毛。所以,麻黄增强卫气,桂枝滋补营气。
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白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卫气作用于皮毛,而皮毛之内有一层白膜,西医称之为皮下组织,属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医把它叫做腠理。腠理之中富含小血管(包括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这种小血管对皮毛有营养作用,因为营气流动于小血管中(黄帝内经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其人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围,即受风不能深入,其人恒多汗闭不出,迨其卫气流通,其风自去,原可不药而愈也。人体如果卫气强盛,邪气即便侵入于皮毛,也会被卫气消灭。为什么呢,因为卫气的作用机制是破坏皮毛,以加快皮毛更新。只要营气足够丰富,卫气把皮毛连带邪气一并破坏,皮毛就可以及时修复。那么邪气就不能入侵于肌肉。当邪气还没有被消灭时,病人就会无汗,目的是升高体温,以加强卫气的破坏作用。卫气的作用本身就是破坏,营气的作用本身就是建设。因为卫气为阳气,营气为阴气。阳气负责破坏,阴气负责建设。当卫气把邪气消灭之后,就会出汗而降低升高的体温,以便营气加强建设。
至桂枝汤所主之证,乃卫气虚弱,不能护卫其营分,外感之风直透卫而入营,其营为风邪所伤,又乏卫之保护,是以易于出汗。这段话应该拐一个弯才能理解。桂枝汤所主之证是营气虚弱,不是卫气虚弱。但是,卫气与营气又相互依存性。固然,营气虚弱则为气不能强。反过来,卫气如果虚弱了营气也不能强。所以,既然病至于邪气入于肌肉,则营卫俱虚弱。不过因果关系还是有先后的。是营气虚弱了导致卫气虚弱,然后反过来导致卫气虚弱。所以桂枝汤证是营气弱。于是邪气直接透过皮毛而到达肌肉,进一步损伤营气,加重阴虚(营气为阴气)。阴虚则皮毛不能保持无汗状态,在邪气没有被消灭的情况下就会出汗而降低体温。
其发热者,因营分中之微丝血管原有自心传来之热,而有风以扰之,则更激发其热也。“自心传来之热”,是指人体的阳气,即正气,而不是热邪。“有风以扰之”,这个风是指邪气,即风邪。风邪穿过皮毛侵入肌肉,风邪会激发人体的阳气而产生热气,热气使体温升高。
其恶风者,因卫虚,无御风之力,而病之起点又由于风也。原文的意思是,病人之所以恶风,一是因为卫气虚弱了,没有抵御风的能力。二是疾病本身就是风引起的。这种解释并不清楚,有必要领域确切的理解。所谓恶风,就是轻微恶寒。恶寒之所以轻微,是因为病人有所阴虚。不像麻黄汤证那样没有阴虚,在存在邪气的情况下可以严重恶寒。恶寒的作用是提升体温,在阴虚的情况下把体温升高了又必须控制下来,所以只能轻微恶寒。
推原其卫气不能卫护之故,实由于胸中大气之虚损。实际逻辑链条关系是,胸中大气虚弱导致营气虚弱,营气虚弱又导致卫气虚弱,卫气虚弱导致邪气直穿皮毛而入侵于肌肉,发生桂枝汤证。什么是胸中大气?张锡纯认为它就是宗气。所以,张锡纯认为,桂枝汤证的病根在人体的宗气不足。
“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白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其人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围,即受风不能深入(此受风,不可名为中风),其人恒多汗闭不出,迨其卫气流通,其风自去,原可不药而愈也。至桂枝汤所主之证,乃卫气虚弱,不能护卫其营分,外感之风直透卫而入营,其营为风邪所伤,又乏卫之保护,是以易于出汗。其发热者,因营分中之微丝血管原有自心传来之热,而有风以扰之,则更激发其热也。其恶风者,因卫虚无御风之力,而病之起点又由于风也。推原其卫气不能卫护之故,实由于胸中大气之虚损。《灵枢》五味篇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由斯观之,营卫原与胸中大气息息相通,而大气实为营卫内部之大都会,愚临证实验以来,见有大气虚者,其营卫即不能护卫于外而汗出淋漓,夫大气原赖水谷之气时时培养,观服桂枝汤者当啜热粥以助药力,此不惟助其速于出汗,实兼欲助胸中大气以固营卫之本源也”。
【解读】
这段原文解释桂枝汤证为什么发热和出汗。
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太阳部位,包括皮毛和肌肉。卫在皮毛,营在肌肉。所以太阳病包括皮毛病和肌肉病。《伤寒论》说“桂枝本为解肌”,意思是说,桂枝辛甘温而入于肌肉,桂枝汤也作用于肌肉,而不是作用于皮毛。桂枝与麻黄对比,麻黄辛苦温而走皮毛。所以麻黄善于发汗,桂枝善于解肌。之所以两者不同,在于麻黄有苦味,桂枝有甘味。甘味补正气,苦味除邪气。当然苦味对人体自身的结构也有破坏作用,恰恰是这种破坏作用可以达到除邪气之功。人体的皮毛(皮毛包括皮肤和粘膜)最大的特点不停地快速地更新。当邪气破坏皮毛时,麻黄的苦味把皮毛和它之中的邪气一并破坏。然后肌肉中的营气迅速修复皮毛之损。麻黄的作用是辛而走皮毛,苦而损皮毛,以迅速除邪气,以便于营气及时修复皮毛。桂枝的辛味走肌肉,甘味补营气,以及时修复被破坏的皮毛。所以,麻黄增强卫气,桂枝滋补营气。
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白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卫气作用于皮毛,而皮毛之内有一层白膜,西医称之为皮下组织,属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医把它叫做腠理。腠理之中富含小血管(包括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这种小血管对皮毛有营养作用,因为营气流动于小血管中(黄帝内经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其人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围,即受风不能深入,其人恒多汗闭不出,迨其卫气流通,其风自去,原可不药而愈也。人体如果卫气强盛,邪气即便侵入于皮毛,也会被卫气消灭。为什么呢,因为卫气的作用机制是破坏皮毛,以加快皮毛更新。只要营气足够丰富,卫气把皮毛连带邪气一并破坏,皮毛就可以及时修复。那么邪气就不能入侵于肌肉。当邪气还没有被消灭时,病人就会无汗,目的是升高体温,以加强卫气的破坏作用。卫气的作用本身就是破坏,营气的作用本身就是建设。因为卫气为阳气,营气为阴气。阳气负责破坏,阴气负责建设。当卫气把邪气消灭之后,就会出汗而降低升高的体温,以便营气加强建设。
至桂枝汤所主之证,乃卫气虚弱,不能护卫其营分,外感之风直透卫而入营,其营为风邪所伤,又乏卫之保护,是以易于出汗。这段话应该拐一个弯才能理解。桂枝汤所主之证是营气虚弱,不是卫气虚弱。但是,卫气与营气又相互依存性。固然,营气虚弱则为气不能强。反过来,卫气如果虚弱了营气也不能强。所以,既然病至于邪气入于肌肉,则营卫俱虚弱。不过因果关系还是有先后的。是营气虚弱了导致卫气虚弱,然后反过来导致卫气虚弱。所以桂枝汤证是营气弱。于是邪气直接透过皮毛而到达肌肉,进一步损伤营气,加重阴虚(营气为阴气)。阴虚则皮毛不能保持无汗状态,在邪气没有被消灭的情况下就会出汗而降低体温。
其发热者,因营分中之微丝血管原有自心传来之热,而有风以扰之,则更激发其热也。“自心传来之热”,是指人体的阳气,即正气,而不是热邪。“有风以扰之”,这个风是指邪气,即风邪。风邪穿过皮毛侵入肌肉,风邪会激发人体的阳气而产生热气,热气使体温升高。
其恶风者,因卫虚,无御风之力,而病之起点又由于风也。原文的意思是,病人之所以恶风,一是因为卫气虚弱了,没有抵御风的能力。二是疾病本身就是风引起的。这种解释并不清楚,有必要领域确切的理解。所谓恶风,就是轻微恶寒。恶寒之所以轻微,是因为病人有所阴虚。不像麻黄汤证那样没有阴虚,在存在邪气的情况下可以严重恶寒。恶寒的作用是提升体温,在阴虚的情况下把体温升高了又必须控制下来,所以只能轻微恶寒。
推原其卫气不能卫护之故,实由于胸中大气之虚损。实际逻辑链条关系是,胸中大气虚弱导致营气虚弱,营气虚弱又导致卫气虚弱,卫气虚弱导致邪气直穿皮毛而入侵于肌肉,发生桂枝汤证。什么是胸中大气?张锡纯认为它就是宗气。所以,张锡纯认为,桂枝汤证的病根在人体的宗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