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其他 科技加持:中医【数字全息医案库(馆)】畅想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7065
获得点赞
8917
声望
113
所在地
 
现在的医案书中记载的患者的四诊信息,都是医师个人感觉的主观描述,而且大部分只有文字连一张舌照都没有,
这样的医案,患者真实身心状况的还原度较低,难以在读者(学医者)面前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患者。
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尚能获得一定启发,但对于医学生和爱好者来说学习收益较低。


今后如果能建立【中医数字全息医案库(馆)】
供中医学院的学生【方便的、反复的】模拟实习,或许可以大大提高中医学生的成长效率,
如果能对社会中医好者有偿开放,也可以提高全民的中医素养,同时为库馆的建设和维护筹集必要的经费。


【数字全息医案】包括(每次就诊、复诊都进行记录):
(是否录入数字全息医案库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其他的个人和社会权益遵照医学伦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患者就诊时进行三维立体有声视频记录,用于还原全面的望诊(包括舌诊)和闻诊(听声),属于个人隐私的可以打码处理。

2、研制一套【脉象记录仪 - 脉象还原仪】,记录和还原患者就诊时的脉动,学习者可以通过对仿真手臂搭脉感受到对真实患者进行脉诊近乎一样的触觉。

3、研制一样【气味记录仪 - 气味还原仪】,记录和还原患者不同体位的气味,学习者可如身临其境般的嗅到患者整体和不同部位散发出来的气味,用于闻诊(气味)。


4、如果属于中西医结合诊疗,西医的全部【实验实化验】和【仪器设备检测】以及【诊断过程和结论】的数字信息和取样样本(血样、组织样本……)全部存库,作为中医数字全息医案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
想的美!没有科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啥都是虚幻。
 
想的美!没有科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啥都是虚幻。

书看得怎么样,那是个人修炼的问题,但首先得有好书啊。

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修行还是要靠个人,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总是有利于修行的。

跟现在全球中医在互联网上交流切磋是一个道理,没有互联网、没有全球化,中医怎么走向世界呢?
 
说的对!没有一本好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是真的不行。过去的中医基础理论是58年建校时的临时试用教材。其中的内容并没有深入探讨过。说白了那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文献汇编,对与错都不知道。只知道那是古人曾经说的内容。如今经过了六十多年依然是被临时试用着。如果中医基础理论的博导和他们的弟子们不行,就应当把问题一条一条的拿到网上讨论。国家也可以悬赏解决。否则等课间有那些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问题来,尴尬的就是讲师和教授们了。
 
说的对!没有一本好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是真的不行。过去的中医基础理论是58年建校时的临时试用教材。其中的内容并没有深入探讨过。说白了那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文献汇编,对与错都不知道。只知道那是古人曾经说的内容。如今经过了六十多年依然是被临时试用着。如果中医基础理论的博导和他们的弟子们不行,就应当把问题一条一条的拿到网上讨论。国家也可以悬赏解决。否则等课间有那些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问题来,尴尬的就是讲师和教授们了。

真正的具备中医思维和潜力的拔尖人才,进到中医院校后也会跳出教材的束缚,
正如他们在高中阶段不会盲目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划一样。

进到中医药大学之后也有自己的和学医方法和学医规划,能够自己组织学习资料,看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
当然,不可能每个这样的人才都明智到不会走一点弯路的程度,但他们有自我反思、自我校正的认知机制,
中医院校教材的缺陷不会成为他们最终成才不可逾越的障碍。
 
这事情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软件这一块,数据管理系统我可以做,全景图片视频录入也没问题, 第二第三有一些难度需要懂的人加入,
 
从个人来说,支持老兄的想法。1可行。2目前缺少对脉位图等确切指标的规范统一(并不单单是国家标准),如韩国拿脉诊仪脉位图确定脉诊结果。目前国内的脉诊仪的创新主要在更准确地获取脉枕结果上。脉诊仪缺少对反关脉、斜飞脉及儿童脉的识别。3、4难度极大:3气味记录有可能做到,气味还原现阶段做不到,几十年后也未必能做到。4取样样本存库的成本有多高,再加上各级医院的检测设备参差不齐,医案的过于详细地录入会给医务工作者增加多少工作量。再多说几句,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执业中医师书写病历时,必须书写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未经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可以算医疗事故(如果想规避风险,需在西医诊断XX后写问号,最后在病历中最后写“建议进一步检查”)。
 
说的对!没有一本好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是真的不行。过去的中医基础理论是58年建校时的临时试用教材。其中的内容并没有深入探讨过。说白了那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文献汇编,对与错都不知道。只知道那是古人曾经说的内容。如今经过了六十多年依然是被临时试用着。如果中医基础理论的博导和他们的弟子们不行,就应当把问题一条一条的拿到网上讨论。国家也可以悬赏解决。否则等课间有那些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问题来,尴尬的就是讲师和教授们了。
整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家、研究者总是想著书立论,整天想着一个“新”字。重点不放在实践、传承、证伪上,就只是不断试错了。医家不想着为患者增效、省钱,不就本末倒置了。中医基础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不同时代的理论放在一起,理论间相悖的地方,也最终总让学生去接受,而不是用批判性思维思考。私以为,尚古主义并不可取,而且尚古尚的是哪个时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未来的人也会说我们有历史局限性的。古人一句含糊概括的话,不能太过深究。古人厉害在有限的材料/药物的使用上,现代人虽然发现/发明更多的材料、发展新技术,但某些技术是赶不上古人的。当然,也不要把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未来上,人类只不过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思悔改罢了。当代的人把握好今天吧!
 
这事情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软件这一块,数据管理系统我可以做,全景图片视频录入也没问题, 第二第三有一些难度需要懂的人加入,
确实,建立一个案例大数据库是相对容易的第一步,也是更好分析总结中医案例积累的基础性条件。
后面的气味记录和还原需要更高新的技术材料,详细记录检测诊断信息则需要患者和西医的配合在制度流程上细节上有所创新。
 
从个人来说,支持老兄的想法。1可行。2目前缺少对脉位图等确切指标的规范统一(并不单单是国家标准),如韩国拿脉诊仪脉位图确定脉诊结果。目前国内的脉诊仪的创新主要在更准确地获取脉枕结果上。脉诊仪缺少对反关脉、斜飞脉及儿童脉的识别。3、4难度极大:3气味记录有可能做到,气味还原现阶段做不到,几十年后也未必能做到。4取样样本存库的成本有多高,再加上各级医院的检测设备参差不齐,医案的过于详细地录入会给医务工作者增加多少工作量。再多说几句,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执业中医师书写病历时,必须书写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未经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可以算医疗事故(如果想规避风险,需在西医诊断XX后写问号,最后在病历中最后写“建议进一步检查”)。

脉图研究很早就在进行了,但似乎至今仍未进入常规的中医诊疗流程,也没有统一认可的技术标准和诊断标准。

气味还原确实很有难度。
 
当然,也不要把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未来上,人类只不过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思悔改罢了。当代的人把握好今天吧!

有句话说:人类最大的教训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人生一百年】的轮回决定了: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重新认知一遍这个世界。
也正因为“意识的程序”无法接着“前世的断点”继续执行,才让每一个新生命拥有了全新塑造的无限可能……

好在【社会化的群居】和【书籍文化的传承】,可以让每一个新生命在其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都有条件对当代不同年龄的人的生活状态进行观察及与之交流,以及对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心得进行提取和总结。
 

附件

  • 人类最大的教训是从来不吸取教训.jpg
    人类最大的教训是从来不吸取教训.jpg
    446.5 KB · 查看: 1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