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与暑病的异同
《伤寒论》关于热病
①“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伤寒论》关于暑病
①“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②“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③“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病,古人称之为暍病。热病,《伤寒论》称之为阳明病,又可以称为阳明热病。《伤寒论》指出了阳明热病的主要症状:身热、自汗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本段《伤寒论》暑病原文①则指出了暑病的主要症状: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对比暑病与热病的主要症状:身热、出汗、口渴是相同之处。热病恶热,暑病恶寒,是不同之处。
热病必不恶寒,甚则恶热。暑病必恶寒。恶寒意味着不恶热。恶热是热在里,恶寒是寒在表。热病表里俱热,暑病表热里寒。无论表热还是里热,都会身热、出汗、口渴。
热病与暑病皆“身热”。什么是身热?身热区别于“心热”。身热表现为体温升高,即西医说的发热,测量体温高于37.2摄氏度。心热则表现为恶热。
身心俱热则身热而恶热,此谓阴虚阳亢,称为热病。
身热心寒则身热而恶寒,此谓表热里寒,称为暑病。
身心俱寒则体温降低而恶寒,此谓阴阳俱衰证。
身寒心热则体温降低而恶热,此谓阳衰而阴亦虚。
热病表里俱热,即身心俱热。暑病表热里寒,即身热而心寒。这里还需要区别暑病与大青龙汤证。暑病是表热里寒,大青龙汤证是反过来,表寒里热。表寒里热是实证,表热里寒是虚证。所以大青龙汤证是实证,实证是邪盛正不虚。暑病是虚证,虚证是邪盛正已虚。所以大青龙汤证之脉必紧,暑病则脉必弦细芤迟,弦细芤迟谓之脉不紧。
《伤寒论》关于热病
①“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伤寒论》关于暑病
①“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②“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③“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病,古人称之为暍病。热病,《伤寒论》称之为阳明病,又可以称为阳明热病。《伤寒论》指出了阳明热病的主要症状:身热、自汗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本段《伤寒论》暑病原文①则指出了暑病的主要症状:汗出恶寒,身热而渴。对比暑病与热病的主要症状:身热、出汗、口渴是相同之处。热病恶热,暑病恶寒,是不同之处。
热病必不恶寒,甚则恶热。暑病必恶寒。恶寒意味着不恶热。恶热是热在里,恶寒是寒在表。热病表里俱热,暑病表热里寒。无论表热还是里热,都会身热、出汗、口渴。
热病与暑病皆“身热”。什么是身热?身热区别于“心热”。身热表现为体温升高,即西医说的发热,测量体温高于37.2摄氏度。心热则表现为恶热。
身心俱热则身热而恶热,此谓阴虚阳亢,称为热病。
身热心寒则身热而恶寒,此谓表热里寒,称为暑病。
身心俱寒则体温降低而恶寒,此谓阴阳俱衰证。
身寒心热则体温降低而恶热,此谓阳衰而阴亦虚。
热病表里俱热,即身心俱热。暑病表热里寒,即身热而心寒。这里还需要区别暑病与大青龙汤证。暑病是表热里寒,大青龙汤证是反过来,表寒里热。表寒里热是实证,表热里寒是虚证。所以大青龙汤证是实证,实证是邪盛正不虚。暑病是虚证,虚证是邪盛正已虚。所以大青龙汤证之脉必紧,暑病则脉必弦细芤迟,弦细芤迟谓之脉不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