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治疗什么病的
《伤寒论》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古人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强调麻黄汤适用于无汗,桂枝汤适用于有汗。为什么呢,因为麻黄汤是用来发“表”,桂枝汤是用来解“肌”。表是指皮肤和粘膜,肌是指肌肉。表,在外表是指皮肤,在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空腔内脏是指粘膜。肌肉,就是指皮肤和粘膜之内,骨骼之外的肉体。不要把肌理解为当今西医说的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而是泛指皮肤粘膜之内,骨骼之外的一切肉体结构,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即瘦肉、精肉、内脏组织和筋。古人说的筋,才是当今西医说的肌肉组织。原文说的意思是,邪气在皮肤粘膜,则用麻黄汤。邪气深入到肌,则用桂枝汤。
中国古人不喜欢精密的解剖研究,但也不是没有解剖研究。古人把人体的大体结构区分为:① 表(皮肤和粘膜)。② 肌(表之内,骨骼之外的一切肉体)。③ 骨。④ 血、津、液。然后,肌又被进一步区分为府、藏、经络。
邪气在表,则临床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存、无汗、脉浮紧。邪气在肌,则临床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存、有汗、脉浮缓(脉缓就是指脉不紧)。前者用麻黄汤,后者用桂枝汤。千万不要搞反了。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邪气在表和在肌,脉皆浮。脉紧为在表,脉缓为在肌。脉紧则无汗,出汗则病解。脉缓则有汗,出汗病不解。所以,麻黄汤是用来发汗的,桂枝汤是用来解肌的,不是用来发汗的。“桂枝本为解肌”说的即是这个意思。病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不可以用桂枝汤,为什么呢,因为邪气在表而不在肌。
为什么桂枝汤不能用来发表呢?因为桂枝汤用了白芍。白芍酸寒,滋阴敛汗。如果病人邪气在表而没有汗,病人需要发汗而不是敛汗,岂不是用反了么。
《伤寒论》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古人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强调麻黄汤适用于无汗,桂枝汤适用于有汗。为什么呢,因为麻黄汤是用来发“表”,桂枝汤是用来解“肌”。表是指皮肤和粘膜,肌是指肌肉。表,在外表是指皮肤,在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空腔内脏是指粘膜。肌肉,就是指皮肤和粘膜之内,骨骼之外的肉体。不要把肌理解为当今西医说的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而是泛指皮肤粘膜之内,骨骼之外的一切肉体结构,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即瘦肉、精肉、内脏组织和筋。古人说的筋,才是当今西医说的肌肉组织。原文说的意思是,邪气在皮肤粘膜,则用麻黄汤。邪气深入到肌,则用桂枝汤。
中国古人不喜欢精密的解剖研究,但也不是没有解剖研究。古人把人体的大体结构区分为:① 表(皮肤和粘膜)。② 肌(表之内,骨骼之外的一切肉体)。③ 骨。④ 血、津、液。然后,肌又被进一步区分为府、藏、经络。
邪气在表,则临床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存、无汗、脉浮紧。邪气在肌,则临床表现为发热与恶寒并存、有汗、脉浮缓(脉缓就是指脉不紧)。前者用麻黄汤,后者用桂枝汤。千万不要搞反了。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邪气在表和在肌,脉皆浮。脉紧为在表,脉缓为在肌。脉紧则无汗,出汗则病解。脉缓则有汗,出汗病不解。所以,麻黄汤是用来发汗的,桂枝汤是用来解肌的,不是用来发汗的。“桂枝本为解肌”说的即是这个意思。病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不可以用桂枝汤,为什么呢,因为邪气在表而不在肌。
为什么桂枝汤不能用来发表呢?因为桂枝汤用了白芍。白芍酸寒,滋阴敛汗。如果病人邪气在表而没有汗,病人需要发汗而不是敛汗,岂不是用反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