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热这两个概念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两个名词术语时需要把它们区分开,不要混为一谈。这才是严谨的态度。
火与热,前者是指质,即有形有质的物质。后者是指气,即无形无质的纯能量。热是火释放出来的纯能量。当然,热又可以反过来制造火。譬如一堆木材,它既不发热,也不是火。而热使它达到着火点的温度,它就变成火,火就释放热,热又使更多的木材变成火,更多的火又释放更多的热。于是乎,火与热形成“正反馈”。所以,火的自然性质是正反馈的,而不会自然形成负反馈。这就是为什么心火必须要受到肾水的控制才行,叫做水克火,又叫做水火既济,又叫做心肾相交。如果心肾不交,其疾病叫做肝阳上亢。为什么是肝阳上亢呢,因为肝阳本来是不该上亢的。心肾相交产生肝。
火是地下的五行之一,热是天上的四气之一。四气是寒热温凉。寒是太阴,凉是少阴,热是太阳,温是少阳。五行又叫做五运行,又叫做五运,它是把万物区分为五个大类,区分的依据是四气的强弱,而四气的强弱区分的依据是阴阳的对比关系。阳气最强的物质叫做火,阴气最强的物质叫做金,阴阳平衡的物质叫做水,阳气强于水而弱于火的物质叫做木,阴气强于水而弱于金的物质叫做土。
火产生热,热使物质变成火。金产生寒,寒使物质变成金。就是说,大自然如果没有金,一切物质都会变成火;如果没有火,一切物质都会变成金。金与火平衡产生水,水与火相交产生木,水与金相交产生土。于是乎,地下之五类物质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五行相生相克,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各种生物。
在古代,也有一些学者把气与质没有很好区分开的,于是才有“六气”之说,区分出来风寒暑湿燥火。风、湿、燥、火显然属于五行,而寒和暑属于四气。这种气质相混淆,导致中医理论无法捋顺。
由于宇宙是五行俱全的,而不是只有金或只有火,那么天上的四气就会使地下的物质产生木火土金水,地下的木火土金水又会使人体产生肝心脾肺肾。如何产生肝心脾肺肾的呢,五行相生相克就会产生五藏,产生了五藏也就产生了人体。
《黄帝内经》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我们可以给它加一句:在人产生五藏。
火与热,前者是指质,即有形有质的物质。后者是指气,即无形无质的纯能量。热是火释放出来的纯能量。当然,热又可以反过来制造火。譬如一堆木材,它既不发热,也不是火。而热使它达到着火点的温度,它就变成火,火就释放热,热又使更多的木材变成火,更多的火又释放更多的热。于是乎,火与热形成“正反馈”。所以,火的自然性质是正反馈的,而不会自然形成负反馈。这就是为什么心火必须要受到肾水的控制才行,叫做水克火,又叫做水火既济,又叫做心肾相交。如果心肾不交,其疾病叫做肝阳上亢。为什么是肝阳上亢呢,因为肝阳本来是不该上亢的。心肾相交产生肝。
火是地下的五行之一,热是天上的四气之一。四气是寒热温凉。寒是太阴,凉是少阴,热是太阳,温是少阳。五行又叫做五运行,又叫做五运,它是把万物区分为五个大类,区分的依据是四气的强弱,而四气的强弱区分的依据是阴阳的对比关系。阳气最强的物质叫做火,阴气最强的物质叫做金,阴阳平衡的物质叫做水,阳气强于水而弱于火的物质叫做木,阴气强于水而弱于金的物质叫做土。
火产生热,热使物质变成火。金产生寒,寒使物质变成金。就是说,大自然如果没有金,一切物质都会变成火;如果没有火,一切物质都会变成金。金与火平衡产生水,水与火相交产生木,水与金相交产生土。于是乎,地下之五类物质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五行相生相克,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各种生物。
在古代,也有一些学者把气与质没有很好区分开的,于是才有“六气”之说,区分出来风寒暑湿燥火。风、湿、燥、火显然属于五行,而寒和暑属于四气。这种气质相混淆,导致中医理论无法捋顺。
由于宇宙是五行俱全的,而不是只有金或只有火,那么天上的四气就会使地下的物质产生木火土金水,地下的木火土金水又会使人体产生肝心脾肺肾。如何产生肝心脾肺肾的呢,五行相生相克就会产生五藏,产生了五藏也就产生了人体。
《黄帝内经》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我们可以给它加一句:在人产生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