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11/10
- 帖子
- 8381
- 获得点赞
- 1651
- 声望
- 113
伤寒和温病的关系历来都是中医界争论的焦点。
论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否定温病认为一本《伤寒论》行天下;
一种是把温病纳入伤寒的范畴;
还有一种是伤寒和温病并行。
现在的某些论点很多都是前人玩剩下的。
否定温病的不值一提,不说温病方剂一出直接运用于各科临床并流行至今,单单说温病学的产生是无数先贤几百年的积累的结果,那么多温病学前辈的毕生之言就轻易否定吗?是否过于自大了?
温病也不是伤寒的别支。如果把温病硬性纳入伤寒体系,就会严重限制其发展,会使自己眼界有局限。关于这一点刘景源老师讲《温病学》的视频里面有讲到,温病学的萌芽很早就有,就是因为前人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温病纳入伤寒,所以导致了温病学的产生要比伤寒晚了一千多年。
前人将温病纳入广义的伤寒,但如今人们谈论的几乎都是狭义的伤寒,这样很可能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执着于不怎么用的广义的 伤寒好像意义不大。
寒温从来都是相反的。有寒病就有温病热病,伤寒是寒凉致病那么温病就是温热致病,加上温病远比伤寒复杂,所以概念模糊会对以后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伤寒和温病的关系,有两本书可以参考,一本是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他在么一个温病的证候前都会加上伤寒二字。另一本书是清代杨璿(xuan)的《伤寒瘟疫条辨》他就把伤寒和温病分得很清楚。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温病远比伤寒复杂。学中医伤寒是基础,因为伤寒里面各个脏腑经络的病症讲得清楚明白,和药方得联系也能一一对应,辨证用的也是脏腑辨证经络(六经)辨证,这些都是基本要求。到了温病,这些辨证方法已经不够用了,增加了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那是因为温病的传变迅速,它不是一个脏器一个脏器,一条经络一条经络的传变,而是常常影响一大片---也就是上中下三焦,甚至二焦同病,三焦同病;卫气营血也是,通常二者同病或者三者同病。
论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否定温病认为一本《伤寒论》行天下;
一种是把温病纳入伤寒的范畴;
还有一种是伤寒和温病并行。
现在的某些论点很多都是前人玩剩下的。
否定温病的不值一提,不说温病方剂一出直接运用于各科临床并流行至今,单单说温病学的产生是无数先贤几百年的积累的结果,那么多温病学前辈的毕生之言就轻易否定吗?是否过于自大了?
温病也不是伤寒的别支。如果把温病硬性纳入伤寒体系,就会严重限制其发展,会使自己眼界有局限。关于这一点刘景源老师讲《温病学》的视频里面有讲到,温病学的萌芽很早就有,就是因为前人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温病纳入伤寒,所以导致了温病学的产生要比伤寒晚了一千多年。
前人将温病纳入广义的伤寒,但如今人们谈论的几乎都是狭义的伤寒,这样很可能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执着于不怎么用的广义的 伤寒好像意义不大。
寒温从来都是相反的。有寒病就有温病热病,伤寒是寒凉致病那么温病就是温热致病,加上温病远比伤寒复杂,所以概念模糊会对以后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伤寒和温病的关系,有两本书可以参考,一本是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他在么一个温病的证候前都会加上伤寒二字。另一本书是清代杨璿(xuan)的《伤寒瘟疫条辨》他就把伤寒和温病分得很清楚。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温病远比伤寒复杂。学中医伤寒是基础,因为伤寒里面各个脏腑经络的病症讲得清楚明白,和药方得联系也能一一对应,辨证用的也是脏腑辨证经络(六经)辨证,这些都是基本要求。到了温病,这些辨证方法已经不够用了,增加了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那是因为温病的传变迅速,它不是一个脏器一个脏器,一条经络一条经络的传变,而是常常影响一大片---也就是上中下三焦,甚至二焦同病,三焦同病;卫气营血也是,通常二者同病或者三者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