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08
- 帖子
- 2287
- 获得点赞
- 25
- 声望
- 38
历来书法家都长寿,他们长寿原因虽然不能仅仅归功于书法,然而不容否认,练习书法,宁心静气的做一系列动作,运笔过程中笔法不断变换,达到心理和体力的高度和谐。怡心养性,的确对人的身心健康裨益不小。
书画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方法,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太极拳。它不是气功,却与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习字作画之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然后运气于指,腕,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
书画是一种静养生。《内经》中写道:“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当你拿着笔沉思,实际上是调理气血的过程。静则心定,“心为五脏之大主”,心定则五脏安顺,气血运行正常,身体状态自然也会好。
书画可以锻炼思维的灵敏性和组织能力的严谨性,能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有助于人的记忆,尤其对老年人。但不可以追求成名成家而写作。以追求“名”或“利”为目的,往往会使人心浮气躁,扰乱心机,心乱则气血逆乱,焦躁则耗伤气血,时间久之则正气被伤,病疾幽生。
《翰林粹言》所说:“临书最有功,以其可以得精神也,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可见书法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手段,以健康书写者的心身。楷书除烦,隶书恬静,行草激情。书法练习使人的精神高度统一集中,在美的追求中可不断地激发灵感,产生创作性思维以达益智作用。除了良好的心境对益智的作用以外,手指的灵活运用也对大脑细胞直接产生良性刺激,起到益智健脑、抗衰防老的作用,故书法家得以无疾而寿。
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运动与老人健康长寿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显示了太极拳与书法相通的道理。太极拳不仅讲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圆活自然的形动,更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好心情,以及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注重思想集中、精神内守、除恶念和杂念的心理健康。太极拳心安理得、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知足心态,十分有利消除人事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扰的心理修养。这和练书法相似。
书法是用抽象的线条画出人们对于自然的领悟,是写意的太极。太极拳与书法同源于太极,书法与太极相通。和太极拳一样,书法同样渗透着浩然的太极精神。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即:“纸上练习太极拳,健康长寿在笔端”。
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因为在习字作画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也就是练气功前的“入静”阶段。然后运气于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下笔点画撇捺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龙戏海”,或似“蜻蜓点水”而妙笔生辉。诸如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由于习字作画要凝神贯气,调节呼吸,身体活动上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谢。
总之,拳、书相通,书法是纸上进行的太极拳活动,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自我身心锻炼。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书画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能培养人愉快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练习书法既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是老年人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平衡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凡是能益寿的各种养生方法都切忌极端的“动”和“静”,贵在静中寓动、动中寓静、动静结合。太极拳是动中有静,气功则是静中有动。中国书法被誉为“纸上太极、墨上的气功”,是动静结合的最佳典范。写书法时,讲究一定的姿势端坐挺胸昂首、两退自然分开、足尖向前,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如太极拳蹲马步一样。书写前默坐静思、调匀气血、心平气和、意念入静,进入忘我的境界。书写时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正气和,心思专一,然后意念与笔力结合进行创作。整个创作过程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将全身的力通过臂、肘、指送到笔端,才能创作出一幅幅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由此可见,书法创作是一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全身运动。
书法有益于情绪的调节。练习书法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可陶冶人的性情,排除心中的忧虑和烦恼,从艺术中吸取精神营养。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清醒并冷静下来;心中忧闷之时写毛笔字,又能使精神愉快。”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同样能给人以美感。欣赏书法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不仅给人以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给人以气脉贯通、心旷神怡的享受。这种愉快的心情可以起到调节交感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防病健身的作用。
所以中老年人练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之术,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书画还可以治病疗疾。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因贪于酒色,致使病魔缠身,循医用百药仍无效。民间名医莫君锡应召进宫,给炀帝诊脉后并不下药,却送来两幅画,让其日夜观赏。炀帝半信半疑,命人悬挂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名《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不凡,只见朔风乍起,漫天皆白。炀帝看得入迷,顿觉心脾凉透,积热渐消。另一幅名《梅熟季节满园春》,只见一个个梅子黄里透红,水灵灵逗人喜爱。炀帝馋涎欲滴,津液如涌。胸中烦闷、口干舌燥等症状迅速消除。经反复观赏,十天之后,其病竟不药而愈了。
一位少女做了古巴比伦王妃,她因思念故乡郁闷成疾。画师作了一幅她家的乡情风景画,错落的山地,淙淙的小溪,意境幽雅,风光旖旎。王妃看了始展愁颜。国王大喜,传旨按图建造相同的景观,与爱妃同游。果然王妃玉体康复,帝后伉俪情深。这景观便是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书画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方法,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太极拳。它不是气功,却与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习字作画之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然后运气于指,腕,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
书画是一种静养生。《内经》中写道:“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当你拿着笔沉思,实际上是调理气血的过程。静则心定,“心为五脏之大主”,心定则五脏安顺,气血运行正常,身体状态自然也会好。
书画可以锻炼思维的灵敏性和组织能力的严谨性,能提高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有助于人的记忆,尤其对老年人。但不可以追求成名成家而写作。以追求“名”或“利”为目的,往往会使人心浮气躁,扰乱心机,心乱则气血逆乱,焦躁则耗伤气血,时间久之则正气被伤,病疾幽生。
《翰林粹言》所说:“临书最有功,以其可以得精神也,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可见书法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手段,以健康书写者的心身。楷书除烦,隶书恬静,行草激情。书法练习使人的精神高度统一集中,在美的追求中可不断地激发灵感,产生创作性思维以达益智作用。除了良好的心境对益智的作用以外,手指的灵活运用也对大脑细胞直接产生良性刺激,起到益智健脑、抗衰防老的作用,故书法家得以无疾而寿。
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运动与老人健康长寿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显示了太极拳与书法相通的道理。太极拳不仅讲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圆活自然的形动,更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好心情,以及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注重思想集中、精神内守、除恶念和杂念的心理健康。太极拳心安理得、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知足心态,十分有利消除人事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扰的心理修养。这和练书法相似。
书法是用抽象的线条画出人们对于自然的领悟,是写意的太极。太极拳与书法同源于太极,书法与太极相通。和太极拳一样,书法同样渗透着浩然的太极精神。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即:“纸上练习太极拳,健康长寿在笔端”。
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因为在习字作画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也就是练气功前的“入静”阶段。然后运气于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下笔点画撇捺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龙戏海”,或似“蜻蜓点水”而妙笔生辉。诸如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由于习字作画要凝神贯气,调节呼吸,身体活动上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谢。
总之,拳、书相通,书法是纸上进行的太极拳活动,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自我身心锻炼。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书画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能培养人愉快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练习书法既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是老年人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平衡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凡是能益寿的各种养生方法都切忌极端的“动”和“静”,贵在静中寓动、动中寓静、动静结合。太极拳是动中有静,气功则是静中有动。中国书法被誉为“纸上太极、墨上的气功”,是动静结合的最佳典范。写书法时,讲究一定的姿势端坐挺胸昂首、两退自然分开、足尖向前,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如太极拳蹲马步一样。书写前默坐静思、调匀气血、心平气和、意念入静,进入忘我的境界。书写时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正气和,心思专一,然后意念与笔力结合进行创作。整个创作过程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将全身的力通过臂、肘、指送到笔端,才能创作出一幅幅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由此可见,书法创作是一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全身运动。
书法有益于情绪的调节。练习书法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可陶冶人的性情,排除心中的忧虑和烦恼,从艺术中吸取精神营养。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清醒并冷静下来;心中忧闷之时写毛笔字,又能使精神愉快。”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同样能给人以美感。欣赏书法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不仅给人以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给人以气脉贯通、心旷神怡的享受。这种愉快的心情可以起到调节交感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防病健身的作用。
所以中老年人练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之术,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书画还可以治病疗疾。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因贪于酒色,致使病魔缠身,循医用百药仍无效。民间名医莫君锡应召进宫,给炀帝诊脉后并不下药,却送来两幅画,让其日夜观赏。炀帝半信半疑,命人悬挂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名《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不凡,只见朔风乍起,漫天皆白。炀帝看得入迷,顿觉心脾凉透,积热渐消。另一幅名《梅熟季节满园春》,只见一个个梅子黄里透红,水灵灵逗人喜爱。炀帝馋涎欲滴,津液如涌。胸中烦闷、口干舌燥等症状迅速消除。经反复观赏,十天之后,其病竟不药而愈了。
一位少女做了古巴比伦王妃,她因思念故乡郁闷成疾。画师作了一幅她家的乡情风景画,错落的山地,淙淙的小溪,意境幽雅,风光旖旎。王妃看了始展愁颜。国王大喜,传旨按图建造相同的景观,与爱妃同游。果然王妃玉体康复,帝后伉俪情深。这景观便是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