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经纬
经和纬,古人造字的时候把意思表达于字中。都有绞丝旁,表示这两个字所表示的意思都与丝线和布有关。经字的右偏旁指的是植物的茎,表示高度,高度又表示纵径。所以经字最原始含义是布匹中的纵线。纬字的右偏旁指的是范围,也就是横径。所以纬字最原始含义是布匹中的横线。后来这两个字用来表示宇宙的纵径和横径。
宇宙,宇是指空间,也就是立体。宙是指时间。所以中国古人早就把宇宙理解为四维时空,也就是爱因斯坦对宇宙的基本理解。如果抛开时间这个维度,西方古人与中国古人对空间的理解是不同的。西方古人把空间(即立体)用三个维度来衡量,即XYZ三个轴。而中国古人把空间用两个维度来衡量,即纬线和经线。其实,用三个维度衡量就会把宇宙理解为三维,把时间排除在外。用两个维度衡量就会把宇宙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四维,把时间维度包括进去。于是西方人百年前才把时间维度理解进宇宙,而中国古人在至少两千多年就把时间维度理解进宇宙了。
我们站在地面上观察宇宙,其实可以观察到两个维度,一个是经度,一个是纬度。用眼睛朝天上或朝地下观察,这是同一个维度的观察。用眼睛水平方向观察,这才是另一个维度的观察。前者观察到的是宇宙的经度,后者观察到的是宇宙的纬度。
我们站在地面上水平观察宇宙,并且转动身体360度,观察到了宇宙中所能够观察到的纬度的所有“范围”。我们用眼睛朝天上和地下观察,观察到了宇宙中所能够观察到的经度的所有“目标”。
什么是范围?范围的特点是有距离感而没有差别感。什么是目标?目标的特点是有差别感而没有距离感。立体感体现距离差异,差别感体现不同的目标。
有必要强调一下,沿着经线观察是没有距离感的,只有差别感。就是说,你用眼睛向上和向下看,观察到的只是不同的目标,而感觉不到目标距离你多远。
所以,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对准天上观察,所观察到的只是宇宙中一个一个不同的目标,而感觉不到目标距离自己多远,也感觉不到两个目标距离多远。把望远镜360度转动方向,才能体会到两个目标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我们把它叫做范围,范围表示宇宙的纬度。同样道理,生物学家用显微镜朝向地下观察细胞,所观察到的也是不同的目标而已,不能感觉到目标的距离。
对于每个观察者来说,宇宙有一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经线垂直于水平面,而水平面上以观察者为中心的圆上所有的直径线都是纬线。纬线衡量宇宙的范围,经线衡量宇宙的目标。望远镜也好,显微镜也罢,它们都有“视力”限制。视力体现的是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的范围,而不是目标。
那么,根据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观察者用望远镜也好,显微镜也罢,假如望远镜或显微镜的“视力”无限远,只要是真正沿着经线观察,也就是镜头垂直于水平面,就可以观察到观察者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时空是弯曲的,即宇宙是弯曲的,近处的目标不会挡住远处的目标。
病理学工作者用电子显微镜勉强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原子,所观察到的原子其实在经度上距离观察者非常非常遥远。多么遥远呢,类似于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星系与观察者的距离。有人会反驳说,你说得肯定不对,整个标本也就距离观察者几个厘米而已。这几个厘米的距离是纬度上的距离,不是经度上的距离。而原子与观察者的距离是经度上的距离。纬度与经度不是一个衡量体系,所以不能说纬度上的距离近,经度上的距离就不能远。经度上的距离反映于目标的大小。经度上越遥远,则目标越渺小。纬度上的范围越大,则可以观测到的目标就越多。
经和纬,古人造字的时候把意思表达于字中。都有绞丝旁,表示这两个字所表示的意思都与丝线和布有关。经字的右偏旁指的是植物的茎,表示高度,高度又表示纵径。所以经字最原始含义是布匹中的纵线。纬字的右偏旁指的是范围,也就是横径。所以纬字最原始含义是布匹中的横线。后来这两个字用来表示宇宙的纵径和横径。
宇宙,宇是指空间,也就是立体。宙是指时间。所以中国古人早就把宇宙理解为四维时空,也就是爱因斯坦对宇宙的基本理解。如果抛开时间这个维度,西方古人与中国古人对空间的理解是不同的。西方古人把空间(即立体)用三个维度来衡量,即XYZ三个轴。而中国古人把空间用两个维度来衡量,即纬线和经线。其实,用三个维度衡量就会把宇宙理解为三维,把时间排除在外。用两个维度衡量就会把宇宙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四维,把时间维度包括进去。于是西方人百年前才把时间维度理解进宇宙,而中国古人在至少两千多年就把时间维度理解进宇宙了。
我们站在地面上观察宇宙,其实可以观察到两个维度,一个是经度,一个是纬度。用眼睛朝天上或朝地下观察,这是同一个维度的观察。用眼睛水平方向观察,这才是另一个维度的观察。前者观察到的是宇宙的经度,后者观察到的是宇宙的纬度。
我们站在地面上水平观察宇宙,并且转动身体360度,观察到了宇宙中所能够观察到的纬度的所有“范围”。我们用眼睛朝天上和地下观察,观察到了宇宙中所能够观察到的经度的所有“目标”。
什么是范围?范围的特点是有距离感而没有差别感。什么是目标?目标的特点是有差别感而没有距离感。立体感体现距离差异,差别感体现不同的目标。
有必要强调一下,沿着经线观察是没有距离感的,只有差别感。就是说,你用眼睛向上和向下看,观察到的只是不同的目标,而感觉不到目标距离你多远。
所以,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对准天上观察,所观察到的只是宇宙中一个一个不同的目标,而感觉不到目标距离自己多远,也感觉不到两个目标距离多远。把望远镜360度转动方向,才能体会到两个目标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我们把它叫做范围,范围表示宇宙的纬度。同样道理,生物学家用显微镜朝向地下观察细胞,所观察到的也是不同的目标而已,不能感觉到目标的距离。
对于每个观察者来说,宇宙有一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经线垂直于水平面,而水平面上以观察者为中心的圆上所有的直径线都是纬线。纬线衡量宇宙的范围,经线衡量宇宙的目标。望远镜也好,显微镜也罢,它们都有“视力”限制。视力体现的是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的范围,而不是目标。
那么,根据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观察者用望远镜也好,显微镜也罢,假如望远镜或显微镜的“视力”无限远,只要是真正沿着经线观察,也就是镜头垂直于水平面,就可以观察到观察者自己!为什么呢,因为时空是弯曲的,即宇宙是弯曲的,近处的目标不会挡住远处的目标。
病理学工作者用电子显微镜勉强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原子,所观察到的原子其实在经度上距离观察者非常非常遥远。多么遥远呢,类似于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星系与观察者的距离。有人会反驳说,你说得肯定不对,整个标本也就距离观察者几个厘米而已。这几个厘米的距离是纬度上的距离,不是经度上的距离。而原子与观察者的距离是经度上的距离。纬度与经度不是一个衡量体系,所以不能说纬度上的距离近,经度上的距离就不能远。经度上的距离反映于目标的大小。经度上越遥远,则目标越渺小。纬度上的范围越大,则可以观测到的目标就越多。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