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原文:“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
原文指出了脾胃虚实不同组合的鉴别分析。
①脾胃俱强
原文: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
这句话说的是脾胃俱强,也就是健康人。“胃中元气”。元气是指脾胃系统的阴气,实际上也就是脾气。脾胃系统,胃气与脾气对比,胃为阳,脾为阴。故胃气属于阳气,脾气属于阴气。阴气是根,阳气是本。脾胃系统的阴气即是全身气之根,也就是元气。也就是说,脾气乃是全身的元气。元气强,当然能吃能消,能蹦能跳,隔一餐两餐不吃也没有问题。
②脾胃俱虚弱
原文: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
原文有前后两句。
后一句是作者其实拿不准,故用“盖”字。大概是吧,可能是吧。病人不能吃,却身体肥胖,这大概是“脾实而邪气盛”吧。不过我的看法是,不能食就是胃虚,四肢不举就是脾虚。其肥胖必然是虚胖,虚胖就是胖而无力,无力就是四肢不举,四肢不举就是脾虚,而不是什么脾实。这是脾虚而邪气不盛。那作者为什么说邪气盛呢,作者的意思是说胃中有邪火。邪火是有,但是不盛。如果邪火盛,则是能食而瘦,且四肢不举。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而乏力。这是后面的第三种情况。
前一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胃虚则不能食,脾虚则瘦。这是典型的元气虚,即阴阳俱虚弱,用党参补元气就是了。
③脾虚胃实
原文: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
这是前面第二条分析过的情况。脾虚则瘦,胃实则能食。这种能食是胃伏火邪于气分。为什么胃伏火邪于气分呢,邪火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脾虚,脾为阴,阴虚则生邪火。
④脾虚而不甚,以胃虚为主
原文在第二条分析过: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胃虚而少食,脾虚而不甚则肥而无力。
总结一下:
胃虚则不能食,脾虚则四肢不举而瘦。
胃实则多食而瘦。没有脾实。
脾胃俱强则能吃能消能餓,脾胃俱虚弱则不能食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