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什么是脾胃大小肠
【原文】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学习】
这段原文给我们指出了胃、大肠、小肠三者的区别。
①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形成一个系统,它的作用是从外界摄入“五味”。五味代表五类不同的物质,酸苦甘辛咸。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无非呈现这五种味道,人体内所有的物质也是无非这五种味道。原文的意思是,脾胃系统犹如仓库,向人体提供需要的所有物质。整个人体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每个细胞需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这都是依靠脾胃系统。不仅整个人体有脾胃系统,每个细胞也有脾胃系统。不要把脾胃局限于消化系统,不要把脾理解为胰腺,也不要把胃理解为西医用胃镜检查的那个器官。每个细胞都有脾胃,因为每个细胞都需要从细胞外液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②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和小肠分别是脾胃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不要把大肠和小肠与西医解剖学上的大肠和小肠混为一谈。大肠的作用是“传道”和“变化”,小肠的作用是“受盛”和“化物”。
脾胃系统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后,需要经过前后两个过程。首先是小肠“受盛”,向大肠供应“化物”。受盛好理解,就是接受营养物质并且暂时储存起来。化物,即用来“变化”之物,它是指为大肠提供的物质。然后是大肠“传道”,在传道过程中使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脾胃是指整个系统,它的作用是为每个细胞提供各种营养物质。脾胃系统的整个作用过程区分为前后两个过程,首先是小肠受盛,为大肠提供营养物质。然后是大肠传道,并且使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变化。最终结果就是为每个细胞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
③中医的脾胃大肠小肠都不能与西医的相同名词混为一谈。
中国古人虽然没有显微镜,无法看到人体的微细结构,但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预见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古人知道人体必有一个脾胃系统,并且脾胃系统的作用过程必然区分为前后两个过程。首先需要接纳和盛装各种营养物质,然后需要把各种营养物质作一些变化,并且传送到身体所有的部位。
为什么受盛之官命名为“小”肠,传道之官反而命名为“大”肠呢?受盛之官犹如湖泊,传道之官犹如河流。当然是河流的面积比湖泊的面积大。湖泊集中,河流分散。所以,大肠、小肠不是辨认肠管的粗细,本来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肠管的。胃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胃。应该把它们都看做是抽象的物质结构。胃是指比西医消化系统更广义的人体结构。
④什么是脾
说脾,必须把它与胃区别。胃是阳,脾是阴。阳是指气,是指作用过程,是看得见的东西,是具体的东西。阴是看不清的东西,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阳是指宏观结构,阴是指微观世界。我们能看清宏观结构,看不清微观世界。宏观结构,古人称之为府,比喻为房子。微观世界,古人称之为藏,藏起来的东西。六府都是指看得见的宏观结构,五藏都是指看不见的微观世界。
⑤最后总结一下:
胃是指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宏观结构。小肠是指胃的“前”部,大肠是指胃的“后”部。脾是指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微观世界。它们都是抽象的概念,无法定位它们在解剖学上所处的具体位置。
【原文】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学习】
这段原文给我们指出了胃、大肠、小肠三者的区别。
①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形成一个系统,它的作用是从外界摄入“五味”。五味代表五类不同的物质,酸苦甘辛咸。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无非呈现这五种味道,人体内所有的物质也是无非这五种味道。原文的意思是,脾胃系统犹如仓库,向人体提供需要的所有物质。整个人体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每个细胞需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这都是依靠脾胃系统。不仅整个人体有脾胃系统,每个细胞也有脾胃系统。不要把脾胃局限于消化系统,不要把脾理解为胰腺,也不要把胃理解为西医用胃镜检查的那个器官。每个细胞都有脾胃,因为每个细胞都需要从细胞外液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②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和小肠分别是脾胃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不要把大肠和小肠与西医解剖学上的大肠和小肠混为一谈。大肠的作用是“传道”和“变化”,小肠的作用是“受盛”和“化物”。
脾胃系统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后,需要经过前后两个过程。首先是小肠“受盛”,向大肠供应“化物”。受盛好理解,就是接受营养物质并且暂时储存起来。化物,即用来“变化”之物,它是指为大肠提供的物质。然后是大肠“传道”,在传道过程中使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脾胃是指整个系统,它的作用是为每个细胞提供各种营养物质。脾胃系统的整个作用过程区分为前后两个过程,首先是小肠受盛,为大肠提供营养物质。然后是大肠传道,并且使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变化。最终结果就是为每个细胞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
③中医的脾胃大肠小肠都不能与西医的相同名词混为一谈。
中国古人虽然没有显微镜,无法看到人体的微细结构,但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预见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古人知道人体必有一个脾胃系统,并且脾胃系统的作用过程必然区分为前后两个过程。首先需要接纳和盛装各种营养物质,然后需要把各种营养物质作一些变化,并且传送到身体所有的部位。
为什么受盛之官命名为“小”肠,传道之官反而命名为“大”肠呢?受盛之官犹如湖泊,传道之官犹如河流。当然是河流的面积比湖泊的面积大。湖泊集中,河流分散。所以,大肠、小肠不是辨认肠管的粗细,本来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肠管的。胃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胃。应该把它们都看做是抽象的物质结构。胃是指比西医消化系统更广义的人体结构。
④什么是脾
说脾,必须把它与胃区别。胃是阳,脾是阴。阳是指气,是指作用过程,是看得见的东西,是具体的东西。阴是看不清的东西,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阳是指宏观结构,阴是指微观世界。我们能看清宏观结构,看不清微观世界。宏观结构,古人称之为府,比喻为房子。微观世界,古人称之为藏,藏起来的东西。六府都是指看得见的宏观结构,五藏都是指看不见的微观世界。
⑤最后总结一下:
胃是指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宏观结构。小肠是指胃的“前”部,大肠是指胃的“后”部。脾是指从外界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微观世界。它们都是抽象的概念,无法定位它们在解剖学上所处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