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理解】
先讨论“守”与“使”,“内”与“外”这两对概念。这两对概念与“国家”密切相关。在先秦时代,国家一般都是很小的城邦。城内称为内,城外称为外。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统治集团,统治集团一般“守”在城“内”,但是会常常指派人们出“使”到城“外”去对外界的人们施加作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区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心部分是“城”,周围部分是城外的“乡”。不过在乡之外还有“野”,野是指国家管辖不到的原始地区,不属于国家的组成部分。
古人把人体与国家类比,于是就有原文的说法。
阴与阳的鉴别,是对于野外的人来说的。野外的人完全看不到城内的情况,城内的情况对于野外的人来说就是阴。国家的统治集团一般守于内,属于阴。同样道理,人体的气形质也有一个统治集团守于内,属于阴,外人本来是不了解的。但是,由于城内的统治集团常常指派使者出于乡野,与外人交流,可以让外人对城内的情况有所了解。人体的“内情”,也会因为时时刻刻有气向外释放,使人们有所了解。因此,被出使的气被称为阳气,是因为它使外人可以了解内情。
阴是指人们看不到的气形质,位于人体之“内”。阳是指出使于外的气。守于内的可以是气,更是质。所以阴可以是气,更加是质,即可以是能量,更加是物质。阳则一定是指气,因为能够被出使于外的一定是气,是能量。
总而言之,在古文中,“阴”可以理解为气,可惜理解为质,质本身也有气,否则它不可能有气释放出来。“阳”必须理解为气。
古人根据人体释放出来的阳气,了解人体的内情,从而得知人体的生理病理。如何得知呢,通过哲学思考,进行逻辑思维。中医不像西医,西医需要借用各种仪器才能探测内情,而中医只需要望闻问切就可以知道病人的内情。
我们不要把内理解为解剖学的体内,把外理解为解剖学的体外。凡是我们医生看不见的病人身体状况都是内,都是阴。凡是我们医生能够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到的病人身体状况都是阳。譬如,病人的面色、思维敏捷还是迟钝、四肢有没有力气、能吃多少饭、呼吸情况、散发出来的气味、大小便情况、体温高低、脉搏情况,等等,都是阳。通过阳气,我们可以了解病人的阴。阴包括阴气、血、津、液和精。再根据病人的阴阳气血津液精,判断病人的五藏六府。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理解】
先讨论“守”与“使”,“内”与“外”这两对概念。这两对概念与“国家”密切相关。在先秦时代,国家一般都是很小的城邦。城内称为内,城外称为外。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统治集团,统治集团一般“守”在城“内”,但是会常常指派人们出“使”到城“外”去对外界的人们施加作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区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心部分是“城”,周围部分是城外的“乡”。不过在乡之外还有“野”,野是指国家管辖不到的原始地区,不属于国家的组成部分。
古人把人体与国家类比,于是就有原文的说法。
阴与阳的鉴别,是对于野外的人来说的。野外的人完全看不到城内的情况,城内的情况对于野外的人来说就是阴。国家的统治集团一般守于内,属于阴。同样道理,人体的气形质也有一个统治集团守于内,属于阴,外人本来是不了解的。但是,由于城内的统治集团常常指派使者出于乡野,与外人交流,可以让外人对城内的情况有所了解。人体的“内情”,也会因为时时刻刻有气向外释放,使人们有所了解。因此,被出使的气被称为阳气,是因为它使外人可以了解内情。
阴是指人们看不到的气形质,位于人体之“内”。阳是指出使于外的气。守于内的可以是气,更是质。所以阴可以是气,更加是质,即可以是能量,更加是物质。阳则一定是指气,因为能够被出使于外的一定是气,是能量。
总而言之,在古文中,“阴”可以理解为气,可惜理解为质,质本身也有气,否则它不可能有气释放出来。“阳”必须理解为气。
古人根据人体释放出来的阳气,了解人体的内情,从而得知人体的生理病理。如何得知呢,通过哲学思考,进行逻辑思维。中医不像西医,西医需要借用各种仪器才能探测内情,而中医只需要望闻问切就可以知道病人的内情。
我们不要把内理解为解剖学的体内,把外理解为解剖学的体外。凡是我们医生看不见的病人身体状况都是内,都是阴。凡是我们医生能够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到的病人身体状况都是阳。譬如,病人的面色、思维敏捷还是迟钝、四肢有没有力气、能吃多少饭、呼吸情况、散发出来的气味、大小便情况、体温高低、脉搏情况,等等,都是阳。通过阳气,我们可以了解病人的阴。阴包括阴气、血、津、液和精。再根据病人的阴阳气血津液精,判断病人的五藏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