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世界依靠两个“学”,一个是科学,另一个是哲学。
【什么是科学】
科学有三个要素: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所谓要素,即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三个要素是科学必不可少的,缺一个就不成科学,三个都具备就会形成科学。
①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用逻辑链条把诸多“事实”联系起来。科学理论存在的意义是用来指导实践。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人文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都属于科学理论范畴,它们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否则它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理论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理论,另一种是宗教理论。它们存在的目的都是用来指导实践。圣经是宗教理论,也是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实践的。
②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猜想与反驳。人们根据所了解的所有“事实”,“猜想性”地提出一套理论赖解释这些事实,从而才能形成科学理论。譬如医生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了解到,人参可以治疗全身乏力,也可以治疗心律失常,也可以治疗面色萎黄,于是医学家就根据这些事实,猜想性地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人体内必有一个东西,把它称为气,认为人参可以补气,这些现象都是气不足造成的。所以吃人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猜想,凭什么猜想,怎么尽可能避免胡猜乱想?凭哲学。
③科学态度
科学家虽然主观上会尽可能避免胡猜乱想,提出可靠的科学理论,但是在实际中常常会胡猜乱想,提出一些不可靠的科学理论。为什么呢,一是科学家本人的哲学素养不到位,二是现有的哲学水平本身就不到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凭科学态度。
什么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就是“反驳”。什么是反驳?反驳就是怀疑一切,从而千方百计地试图推翻一切现有的科学理论,包括用“事实”来反驳,和用“逻辑链条”来反驳。用事实来反驳,这是科学的范畴。用逻辑链条来反驳,这是哲学的范畴。能经得起反驳的科学理论暂时认为是可靠的,经不起反驳的科学理论自然而然地就被否定了。这叫做去伪存真。是不是保存下来的“真”一定是真呢,也不见得,还需要不断地去伪存真。时间可以考验科学理论的真伪。
经过上述三个科学要素,哲学家与科学家共同建立一套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在时间长河中去伪存真,积淀起来诸多科学真理。可以参阅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什么是哲学】
哲学也有三个要素:格物、定义和逻辑思维。
科学的任务其实是发现事实,以便于哲学把事实用逻辑链条联系起来而形成一套一套科学理论。哲学的任务是给不同的事实进行分类,避免把不同的事实混淆起来。《大学》(四书五经之一)说“格物致知”。格物,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避免类似的事物混淆起来。就像中药房把每种不同的中药分别用抽屉分隔开。为什么要格物呢,目的是为了“致知”。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格物,区分不同的事物。然后才能用逻辑链条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可靠的科学理论。譬如哲学家根据科学家发现的事实,经过逻辑思维发现了“气”。什么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就是哲学思考。通过哲学思考,哲学家进一步对“气”进行格物,把气区分为阴气和阳气。医学家又把气区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只有经过这些格物,才能形成一套中医科学理论,用来指导医疗实践。
格物的目的是致知,致知的表现是对被鉴别出来的概念进行定义。下清晰明确而又简单的定义,这是哲学的另一个任务。
哲学有三个任务:格物、下定义、逻辑思维而建立一套科学理论。格物也好,下定义也罢,逻辑思维也好,都属于哲学思考。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科学的任务是发现事实并对科学理论去伪存真,哲学的任务是对事实进行哲学思考而形成科学理论。哲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脱离科学而存在。科学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那么,科学和哲学都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不能脱离事实。宗教则不然。
前面说了,科学必须持续地去伪存真,科学态度就是怀疑一切,就是允许并鼓励人们反驳,而不能压制人们反驳。这样才能保证理论的真实性。宗教的态度则是压制人们反驳,不许怀疑。根据某些事实,用哲学方法建立一套理论,不许怀疑,压制反驳,这样的理论就是宗教理论。
【科学性、哲学性和宗教性】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科学性和哲学性,也会有宗教性。只是各自占比多少的问题。科学性是反驳性,宗教性是强制性,哲学性是逻辑思维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医理论的本质是科学理论。但是它的科学性不如西医那么强,哲学性为比西医更强。西医的科学性不得不更强,因为西医发展得太快了。快速地发现事实,事实如泉涌般地呈现出来,大量的事实有待于哲学思考而形成科学理论,大量的科学理论有待于去伪存真。中医的事实发现得很慢,中医理论经过了比较充分的去伪存真。所以中医理论反而是比较可靠的。
中医和西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宗教性,这是因为都会受到公权力作用。只是医学本身政治性不强,受到的压制性都不多。
【什么是科学】
科学有三个要素: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所谓要素,即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三个要素是科学必不可少的,缺一个就不成科学,三个都具备就会形成科学。
①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用逻辑链条把诸多“事实”联系起来。科学理论存在的意义是用来指导实践。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人文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都属于科学理论范畴,它们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否则它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理论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理论,另一种是宗教理论。它们存在的目的都是用来指导实践。圣经是宗教理论,也是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实践的。
②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猜想与反驳。人们根据所了解的所有“事实”,“猜想性”地提出一套理论赖解释这些事实,从而才能形成科学理论。譬如医生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了解到,人参可以治疗全身乏力,也可以治疗心律失常,也可以治疗面色萎黄,于是医学家就根据这些事实,猜想性地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人体内必有一个东西,把它称为气,认为人参可以补气,这些现象都是气不足造成的。所以吃人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猜想,凭什么猜想,怎么尽可能避免胡猜乱想?凭哲学。
③科学态度
科学家虽然主观上会尽可能避免胡猜乱想,提出可靠的科学理论,但是在实际中常常会胡猜乱想,提出一些不可靠的科学理论。为什么呢,一是科学家本人的哲学素养不到位,二是现有的哲学水平本身就不到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凭科学态度。
什么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就是“反驳”。什么是反驳?反驳就是怀疑一切,从而千方百计地试图推翻一切现有的科学理论,包括用“事实”来反驳,和用“逻辑链条”来反驳。用事实来反驳,这是科学的范畴。用逻辑链条来反驳,这是哲学的范畴。能经得起反驳的科学理论暂时认为是可靠的,经不起反驳的科学理论自然而然地就被否定了。这叫做去伪存真。是不是保存下来的“真”一定是真呢,也不见得,还需要不断地去伪存真。时间可以考验科学理论的真伪。
经过上述三个科学要素,哲学家与科学家共同建立一套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在时间长河中去伪存真,积淀起来诸多科学真理。可以参阅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什么是哲学】
哲学也有三个要素:格物、定义和逻辑思维。
科学的任务其实是发现事实,以便于哲学把事实用逻辑链条联系起来而形成一套一套科学理论。哲学的任务是给不同的事实进行分类,避免把不同的事实混淆起来。《大学》(四书五经之一)说“格物致知”。格物,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避免类似的事物混淆起来。就像中药房把每种不同的中药分别用抽屉分隔开。为什么要格物呢,目的是为了“致知”。哲学的首要任务是格物,区分不同的事物。然后才能用逻辑链条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可靠的科学理论。譬如哲学家根据科学家发现的事实,经过逻辑思维发现了“气”。什么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就是哲学思考。通过哲学思考,哲学家进一步对“气”进行格物,把气区分为阴气和阳气。医学家又把气区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只有经过这些格物,才能形成一套中医科学理论,用来指导医疗实践。
格物的目的是致知,致知的表现是对被鉴别出来的概念进行定义。下清晰明确而又简单的定义,这是哲学的另一个任务。
哲学有三个任务:格物、下定义、逻辑思维而建立一套科学理论。格物也好,下定义也罢,逻辑思维也好,都属于哲学思考。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科学的任务是发现事实并对科学理论去伪存真,哲学的任务是对事实进行哲学思考而形成科学理论。哲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脱离科学而存在。科学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那么,科学和哲学都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不能脱离事实。宗教则不然。
前面说了,科学必须持续地去伪存真,科学态度就是怀疑一切,就是允许并鼓励人们反驳,而不能压制人们反驳。这样才能保证理论的真实性。宗教的态度则是压制人们反驳,不许怀疑。根据某些事实,用哲学方法建立一套理论,不许怀疑,压制反驳,这样的理论就是宗教理论。
【科学性、哲学性和宗教性】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科学性和哲学性,也会有宗教性。只是各自占比多少的问题。科学性是反驳性,宗教性是强制性,哲学性是逻辑思维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医理论的本质是科学理论。但是它的科学性不如西医那么强,哲学性为比西医更强。西医的科学性不得不更强,因为西医发展得太快了。快速地发现事实,事实如泉涌般地呈现出来,大量的事实有待于哲学思考而形成科学理论,大量的科学理论有待于去伪存真。中医的事实发现得很慢,中医理论经过了比较充分的去伪存真。所以中医理论反而是比较可靠的。
中医和西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宗教性,这是因为都会受到公权力作用。只是医学本身政治性不强,受到的压制性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