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宇宙运行原理:星团与星系的形成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2098
获得点赞
325
声望
8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宇宙有两个极,一个阴极,一个阳极。阴极密度极端高,阳极密度极端低。在极端低密度的宇宙阳极,氢原子(质子和电子)无中生有,使宇宙阳极的密度不是零,而是非常非常地接近于零。阳极的密度可能低到每立米几个氢原子质量。氢原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使它们慢慢地聚集起来,形成星云。星云之中诞生诸多恒星。于是就会形成星团。星团是指不少于10个恒星的团块,这些恒星之间产生足够的引力,使它们慢慢地越来越靠拢。

星团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疏散星团,另一类叫做球状星团。在疏散星团内,恒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恒星之间没有形成引力中心,于是不存在一个引力中心让所有的恒星围绕它公转。在球状星团,形成了引力中心,所有恒星围绕它公转。球状星团的恒星分布密度大于疏散星团。就是说,疏散星没有自转,球状星有自转,但是自转速度不快,乃至于它呈球状,而不是扁盘状。

疏散星团内恒星分布比较稀疏,恒星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它的年龄比较轻,它产生新的恒星的潜力比较大。疏散星团内前前后后产生许多恒星,恒星之间的分布越来越靠拢,最后产生恒星的潜力没有了。在此过程中演化为球状星团。球状星团属于比较老的星团。

在宇宙的阳极,形成诸多球状星团,球状星团之间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相互靠拢,形成星系核。星系核内恒星分布密度越来越高而形成引力中心,于是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且产生自转。强大引力的星系核吸引越来越多的星团,尤其是疏散星团。那么星系核自转带动周围的疏散星团围绕它公转,形成漩涡星系,并且形成漩臂。譬如银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
随着世界推移,漩涡星系越来越老化,演化为球状星系。目前的还银河系比较年轻,未来会衰老。就是说,星团和星系都区分为年轻的和年老的。
 
这里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原理,那就是天体自转原理。任何一个天体或物体,它的质量和密度不够大时,它不能自转。如果它的质量和密度足够大,它就会产生自转。譬如地球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和密度都更大,地球有自转,而月球没有。天文学家把行星区分为大行星和小行星。两者的区别在于,大行星的质量和密度大到足以产生强大的万有引力,使周围的物质被清空,创造出“真空”(打引号的)。这样的大行星会产生自转动力,驱动行星自转。而小行星的质量和密度不足以清空周围的物质,不足以产生自转动力。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自转动力,都会自转。太阳的质量更大,更有强大的自转动力。银河系中心有更强大的自转动力。这些天体都有自转。而小行星没有主动自转。有人可能会说,小行星也有自转。其实小行星的自转不是它本身驱动的,因为它没有主动自转。小行星的自转都是被动自转,譬如惯性自转和太阳风推动的自转。

就是说,任何一个天体,只要它的质量足够大,它的中心就可以形成引力中心,引力中心会向周围释放能量,推动天体自转。这种自转称为主动自转。譬如地球中心高压高温,向周围释放能量而产生自转动力。太阳更是如此。而月球不够大,不能自转。

在疏散星团,由于恒星分布密度低,不能形成引力中心,于是不能主动自转。当然它可以被动自转。在球状星团,它的中心区域密度很大,形成引力中心而产生自转动力,推动星团自转。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基本的规律是,星球越大,自转速度越快。星球越小,自转速度越慢。这是因为质量越大,中央密度越高,向周围释放能量越多产生的自转动力越强。
 
在疏散星团内部和周围,宇宙空间里的物质密度非常非常低,氢原子无中生有而不断产生新的氢原子。源源不断的氢原子聚集形成年轻的恒星。年轻的恒星阳气强大,阻止恒星聚集。随着产生氢原子的潜力被耗竭,不能形成新的恒星,原有的恒星因为老化而阳气衰弱下来。于是整个星团衰老,恒星分布密度越来越高,产生自转动力而演变为球状星团。

简单说来,疏散星团不缺氢,球状星团缺氢。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漩涡星系不缺氢,椭圆星系缺氢。
 
宇宙的阳极与某个平行宇宙的黑洞对接。平行宇宙的黑洞向本宇宙的阳极抛射能量。能量转化为质量而形成氢原子。氢原子聚集形成恒星,恒星聚集形成疏散星团。然后,平行宇宙的黑洞枯竭而不能向本宇宙的阳极抛射能量,或者黑洞抛射能量的方位发生了偏移,使本宇宙阳极的某个部位缺氢,导致整个星系缺氢老化,漩涡星系演化为椭圆星系。
 
我们的银河系目前不缺氢,它的漩臂周围源源不断地产生氢原子,形成星云,但是新的恒星,形成疏散星团加入到漩臂。星团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比一周接近银河系中心,并且一周比一周老化。最后汇入银心周围的核球。银心中央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吞噬消灭核球中的物质,向平行宇宙的阳极抛射能量。

在核球内,越接近银心,恒星密度越高,恒星之间的距离越近。大量的黑矮星位于核球内。黑矮星属于完全缺氢而失去阳性的恒星,也就是核聚变已经结束的恒星。它是阴性恒星。黑矮星的阴性进一步增强就会演变为中子星和黑洞,即恒星级别的黑洞。恒星级别的黑洞最后汇入银心中的超大质量黑洞。

随着时间推移,整个银河系缺氢老化,演变为椭圆星系。
 
讲讲旋臂的运动
 
漩臂的运动本身并不复杂,就是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内所有的天体都是公转一周比一周接近银河系中心。


需要解释的是漩臂为什么呈现臂状,也就是说,臂与臂之间为什么是空虚的。这应该用阴阳交替变化来解释。


在宇宙虚空里(即宇宙的阳极)会产生新的氢原子,这种情况是阴阳交替,周期性出现的。阳气增强时氢原子停止产生,阴气增强时氢原子产生。氢原子产生时形成星云,星云之中诞生恒星而形成疏散星团,呈现漩臂状。过后氢原子停止产生,漩臂消失。这种周期性交替变化,就会形成一条一条漩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