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当明经络

星月追珩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23/11/23
帖子
481
获得点赞
150
声望
43
年龄
52
所在地
加拿大蒙特利尔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俗传遇长桑居,授以怀中药,饮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此虚言耳。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近世时医失口,言经络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脉何藉于此。嗟嗟!经络不明,何以知阴阳之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焉望其宗主《内经》,研究《伤寒》,识血气之生始,知荣卫之循行。阴阳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机或出或入之道不识,师徒授受唯一《明医指掌》、《药性歌括》,以为熟此尽可通行,用药误人全然不辨。或遇明医,枝梧扯拽,更将时事俗情乱其理谈,常恐露出马脚,唯一周旋承奉。彼明理人焉肯作恶,只得挽回数言,以盖其误。如此时医,诚为可耻。)

——-《扁鹊心书》———-
 
楼主所言极是。可是如何才能明经络呢?
1)观看经络最直接,但是需要有透视眼。
2)感受经络也行,但至少要是敏感人,最好是超高级的敏感人。
3)读书学经络。凑合吧!就是书中的错误多了点,程度粗了点,内容缺了点,学说乱了点。唉!
4)上学学经络。希望挺大的,可老师们也不太懂啊!都是照本宣科的讲。别问,一问就躲开了。
5)等待科学家们的研究吧!只怕是遥遥无期了。
 
望而知之,听而知之,确实需要天赋,还需要阅历。
 
说说经脉。
一、起源
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出土的文物看,早在一万两千多年前的时候玉石就已经被用于祭祀活动。玉石用于祭祀活动的原因是玉能通神。这种观念作为玉文化沿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的路线逐渐流传到黄河流域。当时的神指闪电(甲骨文字义)。当然玉石不可能引发闪电,但是玉石可以引发人体的经脉感传。分析当时的萨满巫师在开通顶眼的时候看到的经脉感传现象犹如闪电的图片。这就是玉能通神的本质。布里亚特是一个玉石矿区,萨满巫师接触玉石的机会很多。因此有很多机会发现玉石诱发经脉感传的情况。在《素问*经络论》中记录的就是不同颜色的玉石诱发对应经脉感传的结果。早期的《内经》是黄帝医学流派的医学研究文献。黄帝家族是熊图腾的游牧民族部落,南迁后占领中原流域。玉文化和经脉的概念就是由黄帝族裔带入中原地区的。在商朝黄帝医学流派并没有停止对经脉的探索。经脉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着。到商朝末年已经有很多医学流派都在研究经脉了,他们主要用刺激穴位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研究。经脉的数量曾达到十条和十一条。在岐山地区的姬昌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经脉研究团队。他们一改刺激穴位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用六弦琴的散音和七徽按音诱发出了十二经脉的感传。在扁鹊医学流派,他们依旧沿用刺激穴位的方法研究经脉。他们在刺激八脉交会穴后发现了奇经八脉。只不过除了任督经脉以外的六条经脉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脉。因为有的是其他经脉的分支,有的是几条经脉片段的组合。这六条经脉都没有自己的穴位,所以在临床中被冷落了。最后由十二经脉加上任督经脉合成为十四经脉。另一个医学流派是象雄医学流派。他们用气功小周天的方法研究经脉,结果是原本左右对称的任督经脉被合二为一了。汉朝整理《黄帝内经》的时候就没有捋顺这件事,结果在撰写《灵枢脉度》时出现了逻辑错误。因为1)任督经脉是不可能等长的,2)在一个经脉大循环中每条经脉只能开放一次,3)跷脉是画蛇添足。由于汉朝以后医学研究被禁止了,经脉研究也同样停止了。我们的中医基础教材也停止在那个时代。所谓的经络体系就是一个各医学流派研究经络结果的文献汇编。其中的重复,不完整和错误等比比皆是。
 
二、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评述。
1)玉石
利用玉石诱发经脉感传是最古老的经脉研究方法。不过由于玉石的颜色较少不能诱发出全部的经脉感传。如果改用翡翠就可以诱发出全部的经脉感传。翡翠的颜色很多108蓝就是其形象。
2)气功
利用气功诱发经脉感传也是较为古老的经脉研究方法。不过有一个最大的误区是以意引气,改成以意推气就可以用了。
3)刺激穴位
刺激穴位诱发的经脉感传因为有泛经现象,所以得到的经脉线常常是多经的。例如八脉交会穴。针刺手法太强会干扰人体的感觉。
4)语音
语音诱发的经脉感传经常是数条经脉的混合,调式不同可以分别左右和表里经脉。
5)乐音
普通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两侧不分,感传强度中等。唯有古琴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比较好些。双音和弦可以使感传增强,某些按音可以把经脉分成上下左右。乐音较多可以诱发出全部经脉的感传。其经脉感传单一不混乱。
6)彩色光线
不同颜色的光线(单色光和阳光)可以诱发出全部经脉的感传,不分左右。
7)电脉冲
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可以诱发出不同的经脉感传。一般在同侧。过强的电刺激可以干扰人体感觉。
8)草药
在服用单一草药后入静时,可以感受到多条经脉感传。可有热感或凉感。此法研究草药有用,研究经脉并不容易。
 
三、经脉敏感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经脉感传现象,只有神经敏感的人才可以感受得到。能够感觉到经脉感传现象的人被称之为经脉敏感人。人在入静状态可以提高经脉敏感的能力。经脉敏感人在过去被分成四级:不敏感、初级敏感、中级敏感和高级敏感。但是即便是高级经脉敏感人也不能详细的描述出内脏和颅内的经脉感传情况。由于心脏和肺脏都是在动态就更难感觉了。总之是定位不清,感觉模糊。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超过高级敏感人。此种情况可称之为超高级敏感人。超高级经脉敏感人可以感受到内脏和颅内的经脉线路。这就比《灵枢经脉》提高了一个档次。很遗憾超高级的经脉敏感人太稀少了,作出的经脉感传线远远达不到统计量。因此只具备参考价值。好在这些内容在临床上使用很有效。
 
最后编辑:
四、十七经脉体系。
古人已经研究出人体有十四条经脉,左右共计有二十八条经脉。这二十八条经脉呈环状。气血依次开放,周而复始。但是在这条经脉环中并不是没有分支的。其分支有几种类型:
1)有端分支
2)多次多级别的分支
3)对侧分支
4)到其他经脉的分支
5)分股(分支后还回到该经脉)
分股的情况有三种:
1)大分股是某经脉从头到尾的分股。例如肾经、膀胱经和胆经。
2)中分股是在前臂和小腿上的分股。例如手六经、肝经、脾经和胃经。
3)小分股是在手足上的分支。例如胃经和脾经有六条分股,肺经、大肠经、心包经和三焦经有四条分股。
大分股的经脉有各自的固有频率、循行线、联系内脏和所属的穴位,其在临床表现中也是独立的。因此必须分开诊断和治疗。但是大分股的气血是并行的。所以在计算大循环时间的时候还是要按十四经或二十八经计算。
由于皮肤和肌肉都是受经脉濡养的,所以十七皮部和十七经筋也是十七经脉体系的一部分。
 
五、十五络脉哪里去了?
所谓络脉的循行线其实就是不完整的十四经循行线(包括局部分支)。单独的十五络脉是汉朝御医们的臆造。络脉原本叫别。别就是分支。络的本意是入侵他邑,绑架壮丁妇孺。用在医学中指有感传到其他的经脉。络在近代叫串经,在现代叫泛经。刺激十五络穴都会有感传到相表里的经脉上。因为实验对象是较敏感人,所以其十四经脉的行程较短。后人把这些短的十四经脉线称之为十五络脉是错误的。不过在全面验证穴位以后发现大部分的穴位都有泛经现象。其数量不等(0~16)。十五络穴和其他穴位的泛经一对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络在汉朝被改为经脉主干的分支,但是面对分股就无法区分主干和分支了。在穴位的泛经面前十五络穴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我们不仅要考虑穴位中相表里经的泛经亦不可忽视其他经脉的泛经。在某泛经的作用强于本经的时候可以把该穴位的临床归经定在该泛经上。例如委阳下一寸的肺下合穴就可以当做肺经的穴位,尽管这个穴位在膀胱经小趾内侧线上。
 
六、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的本质是六合,也就是说在四肢上有些穴位的感传有分支联络相表里的经脉,两条相表里的经脉经过体腔和脏器后会合在头面部的过程。就这些内容怎么可以单独成为经脉体系的一部分呢?实际上也没人在乎十二经别。这本就是经脉体系中的一个鸡肋,放到穴位的泛经中提一句就可以了。
 
七、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应当是在刺激八脉交会穴时发现的感传。其中人脉、督脉、带脉和冲脉是去掉了本经以后的剩余部分。跷脉和维脉是部分本经和几条其他经脉的片段组成的。除了任督经脉以外的六条经脉都是借用了本经和泛经经脉的穴位。其本身并没有所属的穴位。换一个思路考虑:每一个穴位都会有本经和其他经脉的泛经感传。如果都可以算是独立经脉的话,几乎是有一个穴位就会有一条经脉。在七十年代十四经脉感传线研究的成果就体现了一个乱字。尽管大体上可以画出十七经脉的重叠粗线,但是细线就显得杂乱无章。这就是各研究单位取穴不统一造成的结果。其实刺激穴位诱发经脉感传从古至今都不是最佳的研究经脉的方法。因为我们不能认定那些线路是本经的,那些线路是泛经的。奇经八脉是扁鹊医学流派的经脉研究成果,其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任督经脉。但是任督经脉并不是在前后中线上而是夹前后中线,左右对称的两条。合二为一艾灸可用,针刺就不可用了。这就误人子弟两千多年。把任督经脉并入十七经脉中后奇经八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八、经脉的结构
从脉字分析,脉古代写成衇。衇就是血管。血管有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经脉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因此经脉属于毛细血管的范畴。另外也可以从分布、血液颜色、流向、血液压力来区分它们的差别。经脉生理上有一个固定的流向,但也可以有双向流动。动脉离心,静脉向心。
有德法科学家发现经脉处的毛细血管呈密集管网状,其中分布有较多的胆碱能纤维。这与中医的观点基本吻合。中医从生理上给经脉的定义是:经脉是人体气血流行的通道。其实这个定义也有问题。因为血液是横向穿过经脉的,所谓的流动只不过是微循环管网线的开放过程在循经流动。这里的气或经气是指那些对微循环开放有促进作用的各种因素。大体上说就是神经体液因素。具体地讲就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神经末梢、肥大细胞中的组织胺、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代谢的废物、乳酸等。我们可以把经脉比作多米诺骨牌。经脉的原动力是心脏,直接动力是微动脉的血压,经气是诱因。
经脉或毛细血管管网线的形成条件有:
1)疏松的结缔组织环境。
2)一条小动脉附带两条小静脉行成具有阴阳表里关系的一对表里经脉。
3)在密集分布的毛细血管管网线上可能会有膨大的部分和分支点。这些就是穴位。
因此具有微循环的组织就会有经脉,没有微循环的组织就不会有经脉存在。
经脉中毛细血管管网线的密度相对恒定。主要的密度有一个,次要的密度有几个。这与微循环的结构有关。穴位毛细血管网团的密度绝对是不均匀的,这个不均匀性导致了穴位的特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有频率的复杂性
2)不一样的泛经经脉
3)有感传的不同重点部位
4)感传的方向差别(单向,双向或多项。离心或向心或去又回)
5)感传的形式差别(持续或间断,中速或快速)
6)有感传强度的差别
 
最后编辑:
九、循环的经脉结构
古人很早就发现经脉是一个循环的结构。气血在经脉中如环无端。不过经脉并不是一个简洁的圆环而是有分支、有分股还有多次折叠的连续结构。所谓的圆环是需要我们把折叠的经脉在意念中拉成一个圆环。实际上做不到所以是如环的结构。这个经脉在左右都是十四经连续的。两侧的连接点在天突穴。表里经脉和任督经脉都是反向接续的。在《灵枢经脉》十二经脉的起止点并不都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利用古琴乐音诱发的感传,其与经脉的生理流动是有较大差异的。做实验就会有限定的条件,有条件限制就与生理情况有差别。能用的只有经脉线。表里经脉和任督经脉之间的连接点并不在井穴上和会阴穴而是在远端趾甲角或指甲角和肛门前缘处。内脏和头部的链接可以有多处。
 
十、肺经循行线
起点在天突穴,在旁天突穴有四个分支:上行支沿气管经过咽喉到扁桃体的后半,有分支到鼻子、门牙、舌面、声带、眼球结膜、耳廓、唇、鼻窦等部位。肺经从颅底前部鼻根上方进入端脑分布在嗅球和嗅束;下行支经气管进入肺中散布在肺的前半部分。后行支沿颈部下缘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外行支沿锁骨下缘到云门穴向下发出一个分支。该分支在中府穴进入前胸壁的内表面并继续下行,过膈肌后发出两个分支到胃和大肠(左右不对称)。在大肠中有分支到白环俞穴和第三要椎棘突下。从云门穴向外行的分支到肩前穴分成两支:后行支过肩后分成三支:后上支沿颈项到风池穴散布到头皮部,主干连接百会穴。另在风池穴下方有分支到第一和第二颈椎棘突下。后下支沿肩胛岗上缘向内,在肩胛冈的内侧缘发出四条分支。分别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第一胸椎棘突下、第二胸椎棘突下和第三胸椎棘突下。在肺俞穴有分支进入肺脏分布在肺脏的后半。肩前穴的外行支在前臂内部的前侧下行到尺泽穴分成两支:桡侧支到拇指绕侧端。尺侧支经列缺穴到阳溪穴的桡侧缘进入手掌,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的夹角处分出三支分别到拇指尺侧端和食指两侧端。肺经在拇食指两侧端与大肠经接续。
 
十一、任脉的循行线
左右任脉在肛门前缘接续同侧的督脉。过会阴穴后再过外生殖器,在小腹中线旁开二分处上行,经过脐外侧缘,在上腹中线旁开二分处上行,在前胸中线旁开三分处上行到胸骨上窝的外侧缘,沿颈前中线旁开二分处上行,在下颌中线旁开一分处过承浆穴到下唇下线进入下唇内壁,沿下唇的下唇线内壁向外到地仓穴,从地仓穴呈外凸弧形到外眼角下缘。任脉在旁天突穴会有主线到对侧的旁天突穴再走入对侧的肺经。
 
十二、经脉的生理
因为经脉的结构是微循环管网线,所以经脉的生理就是特殊一点的微循环生理。以下内容就是经脉的生理内容:
1、间断式开闭
间断式开闭与修瑞娟的海涛式灌注类似。
2、开闭的频率
经脉每天开闭一百次。
3、开放的时间
每次约开放2.6分钟。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约在每秒4~5cm。
5、经脉的固有频率
个经脉都有各自的固有频率。范围在60~250赫兹。例如脾经的频率约在87.25赫兹。经脉的固有频率是一个复合的频率。其结构类似弦振。
6、经脉感传现象
敏感的人在经脉或穴位受到外界的刺激后会发生气流沿经脉传导的现象。
7、相对不应期
在经脉关闭的时期,一般的生理活动不会引起经脉的开放。在超范围的刺激下可以临时开放。
8、经脉的最短长度
一条经脉起点到下一条经脉起点之间最短距离的长度。一般是把最短长度算作该经脉的长度。经脉的总长度是十六丈二尺。
9、经脉和穴位处的皮肤呈低电阻或高导电量。
10、经脉皮肤导电量的变化呈伏安特性曲线。
11、经脉开放的总体比例在26~30%。开放过多血压降低,过少血压升高。
12、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经脉生理有一定的影响。
13、人体的情绪会影响到经脉开放时间。
14、经脉开放的时间会随年龄变化。
15、经脉开放的时间会有人种的差异。
16、经脉开放的时间会有地域的差异。
17、经脉的开放时间会受到意念的影响。
18、经脉在开放期间会有气场和温度的改变。
19、表经的固有频率是里经的一倍。
20、表里经脉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共用一条小动脉所致)。
 
十三、经脉的全息现象
经脉常有聚堆现象。如果是全部十七经脉为大全息,如果有十五条经脉(没有人督经脉)是小全息。经脉的全息分以下几种情况:1、穴位的经脉全息
包括本经加泛经、本经加交会经脉和本经加交会经脉再加泛经。
2、局部区域的经脉全息
包括眼球结膜,鼻孔,鼻翼,耳廓,耳孔,唇,牙龈,舌,声带,咽喉,气管,肺,乳房,足底,手掌背,手指肚,寸口脉,第二和第五掌骨,脊椎,腰背部,颅内大小脑等。
3、在全息穴中表里经临近或对称现象是很常见的。
 
学经络应该想学佛教一样,一定要信,不管有没有,首先就是要相信
学佛有两种方式:学经和做经。信才会学,做才能感受。
很多人读《内经》可以背下来。但是不能完全理解。如果重复《内经》中的医学实验就会真正的理解。有错误,有漏简,有缺失就都可以应对了。古人在经络研究方面曾做了大量的医学实验和统计。如果学生们能够重复这些实验就能够深入的理解经脉而不是死记硬背了。在临床中更可以得心应手的指导针灸治疗。
 
十四、经脉的病理
生理情况下经脉开放的时间有一个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属于病理状态。开放时间过短为虚证;开放时间过长为实证。虚与实都是渐进的情况,临床中可以人为的设定虚实的等级。另外一种病理情况是外伤经脉。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局部的经脉是可以很快被修复的。但是持续的瘀血(例如脊椎的错位)就会对经脉有明显的影响了。经脉的横切口并不会影响经脉的大循环,因为有相对的不应期限。过了不应期后经脉就会在切口的另一侧自动开放。此类情况也适用于截肢病人。局部(穴位)的外伤性刺激(例如针刺)可以短时期的改变经脉的开放时间,多次的刺激就会对经脉有较大的影响。这个刺激在经脉的开放时间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临床的留针时间需要在经脉循行一周的时间以上(14.4分钟)。
由于经脉的开放会伴有特定频率组的振动,所以同密度微循环或同固有频率的局部组织也会受到影响。这是舌诊,脉诊等的病理基础。超范围的经脉开放时间在临床中会有症状,体现在循经温度、营养状态、压痛反应、局部气场强度、颜色、毛发的长短疏密、肌肉的肥瘦等方面。某些微生物的入侵也会有一定的循经特性。过量的情绪波动会直接的影响经脉开放的时间。这是因为情绪中枢都与某经脉有连接。例如:愤怒中枢与肝经连接着。恐惧中枢与肾经前线连接着。
 
十五、经脉辩证的基本格式
1、就单条经脉来讲常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虚症
2)实证
3)瘀血证
2、在表里经脉同病的情况则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里经脉同为实证
2)表里经脉同为虚证
3)表经实证兼里经虚症
4)表经虚症兼里经实证
表里经脉虚实一致的占1/3、不一致的占2/3。
3、在左右同名经脉同病的情况则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侧同为实证
2)两侧同为虚证
3)两侧一实一虚
同实或同虚约占2/3,一实一虚占1/3。
4、经脉辩证的证型数量统计
考虑每条经脉有3种类型,有经脉17条。
3X17=51种
考虑左右经脉的内脏差异则要加倍
51X2=102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