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道大出血(呕血、便血等),同时又出现发热恶寒。此时输血是第一措施,很多事时候输血,营养支持,发热自己慢慢就好了,必要时抗感染治疗。《灵枢.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目前大多数译注都遵郭霭春老爷子的,从治则上进行注解:血液损耗过多者不可发汗,汗出过多这不可伤血动血(活血),进而发展为津血同源理论。我没有观察到面临“夺血”与“夺汗”境地的患者,不知道是否有人面临过这样的患者,能否赐知?
了解一下血液的成分和血液循环系统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说血和水是一体的?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血管的渗透作用,水渗透进血管就是“血”了。血液里9成是水。人体的水少了血液里的水也会因为人体的调节渗透作用而析出为水,大脑会尽可能的优化二者的关系保证机体正常运行。当然具体细节要复杂的多,但大体是这个意思,理解了这一点中医上关于血水的观点就都很容易理解了。《灵枢.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目前大多数译注都遵郭霭春老爷子的,从治则上进行注解:血液损耗过多者不可发汗,汗出过多这不可伤血动血(活血),进而发展为津血同源理论。我没有观察到面临“夺血”与“夺汗”境地的患者,不知道是否有人面临过这样的患者,能否赐知?
五蜜:含动物激素和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就可以直接由肝脏代谢的供物质:果糖(对于营养不良的古代人来说是大补品,对于营养过剩的现代人来说是大毒品)
整体讲的是对的。但这里血之气异名而同类。你理解成血与汗。实际上,气与血是同一物质,而且经文中,解释道,营卫者,血者如何如何,后又重申血与气,就说明这里的气就是营卫,营卫就是阳气。这与现今主流营阴卫阳是不同的。而且内经说营卫都是阳气可不仅仅只有一处。我觉得应联系上下文来解释。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夺血者,必定无汗,—-死;
夺汗者,必定无血,—-死。
此为两死。
有血有汗,—-生
有汗无血,不存在;有血无汗不存在。
故人生有两死无两生,只一生。
精、神共存,缺一则死。
夸张描述便于说明营卫之关系。
血之与汗,皆为谷之精微所化,异名同类焉。
临床上见贫血或者盗汗之人应采取对应疗法,刺络放血或发汗慎之。
壮者气血旺盛,日精夜暝;老者气血皆虚,日不精夜不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