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6/10
- 帖子
- 122
- 获得点赞
- 17
- 声望
- 18
此书2022年在长沙图书馆看到,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宁波市图书馆(包括鄞州图书馆)还没有此书引进。
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常用腧穴”,写的很常规;下篇为“配穴发挥”,为此书的重点。
全书大概有540页,其中330页是“配穴发挥”。
书中前言中写到:王元昭先生从1996年就开始进行《针灸甲乙经配穴发挥》一书的构架,两年后完成初稿,2001年完成二稿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得以验证书稿中配穴的有效性。
但是下篇中的“一、云门、肩髃、委中、腰俞”中就出现矛盾。
此段出现在《针灸甲乙经 卷七 第一中》和《素问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
这里很明确是治疗四肢之热,但是王氏却用于治“内伤发热”,要知道《素问 61》治热共分“诸阳之热逆,胸中之热,胃中之热,四肢之热,五藏之热”。
王氏所讲的“内伤发热”,怎么不跟“五藏之热”联系起来?却认为属于“四肢之热”。
同时治疗“五藏之热”,王氏认为:
意舍:疏泄湿热,健运脾阳之功,用于治疗背痛、腹满虚胀,大便溏泄,饮食不下,呕吐、身热、黄疸、糖尿病等。
这里一方面是健运脾阳,一方面是泄湿热,即有温阳又有清热,对此王氏没有进一步讲解。
总而言之,王氏对于配穴,基本上是按现代针灸学来发挥,特别是许多没有明确何穴?
比如:26、胃疟,令人且病寒,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解溪、厉兑、足三里、商丘
对此王氏是如此解释:解溪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火穴,具有调和肠胃、通经络之功。厉兑、足三里见前述。商丘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具有理气健脾、清热化湿之功。四穴配伍,脾胃双调,增强疗效。
此段出于《素问 刺疟篇36》,《太素》杨释:足阳明大络,即大横脉也。
我的分析:横脉为横向行走的静脉,《内经》有四处提到横脉,余三处皆在踝关节以上。
《素问 刺腰痛论41》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灵枢 热病23》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这里后世皆认为是复溜穴)
那么请问王氏:厉兑怎么可能有横脉?
再者83、肾疟,令人凄凄然(《素问》“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筑宾、京骨
王氏解释很简单:二穴配伍,共奏清利头窍,疏风通络之效。
而事实上,肾经的大钟穴在《针灸甲乙经》中具有“凄凄腰脊痛宛转,目循然嗜卧,口中热”功效。
和肾疟有70%相同,只差大便难、手足寒。
此一目了然,足少阴的穴,大钟更合适,而筑宾历史上没有治腰脊痛,包括作者本人在“筑宾”【功用】治疗腿软无力,小腿内侧痛,痫病,呕吐涎沫,精神病,肾炎,疝痛,小儿脐疝,膀胱炎,腓肠肌痉挛等。
综述:王氏编写此书,根本没有认真去查阅过《针灸甲乙经》各穴主治,他是根据以下几家来编写:
1、吕景山对穴
2、针灸对穴实用手册
3、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4、中医妇科学
5、中医儿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8、中医伤科学
9、现代骨伤科学
10、针灸学
11、中医内科学
当然此书最大贡献,是将《针灸甲乙经》配穴罗列出来。
但是,配穴不是拼穴,《针灸甲乙经》有些是拼穴,比如“热病汗不出,天柱及风池、商阳、关冲、腋门主之。”,这典型是拼穴,事实上治疗“热病汗不出”《针灸甲乙经》共涉及到30个左右穴位,上述是其中5个。
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常用腧穴”,写的很常规;下篇为“配穴发挥”,为此书的重点。
全书大概有540页,其中330页是“配穴发挥”。
书中前言中写到:王元昭先生从1996年就开始进行《针灸甲乙经配穴发挥》一书的构架,两年后完成初稿,2001年完成二稿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得以验证书稿中配穴的有效性。
但是下篇中的“一、云门、肩髃、委中、腰俞”中就出现矛盾。
此段出现在《针灸甲乙经 卷七 第一中》和《素问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
这里很明确是治疗四肢之热,但是王氏却用于治“内伤发热”,要知道《素问 61》治热共分“诸阳之热逆,胸中之热,胃中之热,四肢之热,五藏之热”。
王氏所讲的“内伤发热”,怎么不跟“五藏之热”联系起来?却认为属于“四肢之热”。
同时治疗“五藏之热”,王氏认为:
意舍:疏泄湿热,健运脾阳之功,用于治疗背痛、腹满虚胀,大便溏泄,饮食不下,呕吐、身热、黄疸、糖尿病等。
这里一方面是健运脾阳,一方面是泄湿热,即有温阳又有清热,对此王氏没有进一步讲解。
总而言之,王氏对于配穴,基本上是按现代针灸学来发挥,特别是许多没有明确何穴?
比如:26、胃疟,令人且病寒,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解溪、厉兑、足三里、商丘
对此王氏是如此解释:解溪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火穴,具有调和肠胃、通经络之功。厉兑、足三里见前述。商丘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具有理气健脾、清热化湿之功。四穴配伍,脾胃双调,增强疗效。
此段出于《素问 刺疟篇36》,《太素》杨释:足阳明大络,即大横脉也。
我的分析:横脉为横向行走的静脉,《内经》有四处提到横脉,余三处皆在踝关节以上。
《素问 刺腰痛论41》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灵枢 热病23》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这里后世皆认为是复溜穴)
那么请问王氏:厉兑怎么可能有横脉?
再者83、肾疟,令人凄凄然(《素问》“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筑宾、京骨
王氏解释很简单:二穴配伍,共奏清利头窍,疏风通络之效。
而事实上,肾经的大钟穴在《针灸甲乙经》中具有“凄凄腰脊痛宛转,目循然嗜卧,口中热”功效。
和肾疟有70%相同,只差大便难、手足寒。
此一目了然,足少阴的穴,大钟更合适,而筑宾历史上没有治腰脊痛,包括作者本人在“筑宾”【功用】治疗腿软无力,小腿内侧痛,痫病,呕吐涎沫,精神病,肾炎,疝痛,小儿脐疝,膀胱炎,腓肠肌痉挛等。
综述:王氏编写此书,根本没有认真去查阅过《针灸甲乙经》各穴主治,他是根据以下几家来编写:
1、吕景山对穴
2、针灸对穴实用手册
3、实用针灸选穴手册
4、中医妇科学
5、中医儿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8、中医伤科学
9、现代骨伤科学
10、针灸学
11、中医内科学
当然此书最大贡献,是将《针灸甲乙经》配穴罗列出来。
但是,配穴不是拼穴,《针灸甲乙经》有些是拼穴,比如“热病汗不出,天柱及风池、商阳、关冲、腋门主之。”,这典型是拼穴,事实上治疗“热病汗不出”《针灸甲乙经》共涉及到30个左右穴位,上述是其中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