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黄帝内经》论述十二经脉摘要

xiamin555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129
获得点赞
22
声望
18
《黄帝内经》是中医关于论述十二经脉最丰富,后世没有一本书能超越。
按十二经为总纲,大致分为:十二经病症,十二经治法。
一、十二经病症:按十二经名来定义病症。比如:足厥阴经疟、足厥阴脉终等。
1、《素 16》十二经脉终。
2、《素 21》十二经脏独至。
3、《素 31》外感病按十二经传变治疗。
4、《素 41》足三阴经腰痛病症。
5、《素 36》十二经疟病。
6、《素 45》十二经厥。
6、《素 49》十二经月病。
7、《素 56》十二经皮部。
8、《素 63》十二经络邪客。
9、《素 64》十二经有余、不足。
10、《素 72 74》十二经五运六气。
11、《灵 5》十二经开合枢。
12、《灵 10》十二经受邪、主脏。
13、《灵 10》十二经气绝。
二、十二经治法:以十二经名来治疗疾病。比如:徇蒙招尤,目冥耳聋,过在足少阴、厥阴,甚则入肝等。
1、《素 10》六种病症按过在十二经治疗。
2、《素 28》六种病症按十二经治疗。
3、《素 32》热病首六种病症按十二经治疗。
4、《素 72 74》五运六气按十二经治疗。
5、《灵 21》各种病症按十二经治疗。
6、《灵 22》癫疾按十二经治疗。
7、《灵 23》四种病按十二经治疗。
8、《灵 24》厥头痛、头痛、耳疾等按十二经治疗。
9、《灵 26》十几种病按十二经治疗。
10、《灵 34》气乱症按十二经治疗。
上述大致罗列出《黄帝内经》关于十二经病症和治法。
 
您好,仔细查阅了您写的灵/素,数字的章节对不上,还请明示!谢谢
 
1、《素 16》十二经脉终。
《診要經終論》
帝曰: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
歧伯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十二经脉体系是姬昌医学团队的一个误区。经脉的数量从一开始逐渐增加历经万余年之久。直到商末时期才由姬昌医学团队发展到十二条经脉。可是在经脉的数量还并不完全的时候他们就匆匆的建立了一个十二经脉体系。不久扁鹊医学流派研究出了奇经八脉。尽管其中有六条经脉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其中的任督经脉的确弥补了十二经脉的不足。十四经脉的建立打破了十二经脉体系。因此《内经》中的十二经脉体系文章就显得尴尬无比。可是十四经脉也并没有完结。因为在经脉循环中有很多分股现象。1)大分股中肾经、膀胱经和胆经从头到尾都是分成双股的。他们有各自的循行线、联系脏腑、固有频率和穴位;2)中分股分布在前臂和小腿上。有手六经、肝经、胃经和脾经共九条;3)小分股在手足部分。其中脾经和胃经各有六条,心包经、三焦经、肺经和大肠经各有四条,心经、小肠经、肝经各有两条。因为肾经、膀胱经和胆经的分股已经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了。所以临床上需要把经脉分成十七条。左右对称共有经脉三十四条。在经脉大循环中因经脉的分股是气血并行的,所以只能算十四条(左右共计二十八条)。回头再看十二经脉体系,那就是一个笑话。当然十二经脉也是有里程碑的价值,值得纪念。
 
十二经脉循行线与十二经脉体系不同。这是实实在在的功绩。在经脉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其内容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其研究的内容也是较为详尽的。十二经脉循行线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三千年之久。但是这套经脉的循行线也并不完整,因为:
1)这是利用六弦古琴乐音诱发的经脉感传线。实验就会有条件限定,其结果就不一定全对。例如肺经的起点应当是在天突穴而不是中焦。
2)由于实验方法的局限性会导致内脏的循行线路模糊不清,定位不精准,左右不对称的情况无法厘定。
3)该方法还不足以展示出局部器官的经脉分布。例如每一个牙龈的经脉分布。
4)在手足部分的经脉分股记录的并不完整。实际上每一个手指和足趾两侧都是表里经脉并行的。
5)颅内的经脉分布情况没有详细介绍。
6)限于当时琴弦的数量只有六条,能做出的经脉也不可能超过十二经脉。实际上可以用十二弦琴作出十七条经脉的感传线。
7)当时是用六弦琴的散音和七徽按音作出的感传线,所以左右同名经脉的差异无法区分。例如左脾经到脾脏,右脾经到胰脏。
 
肺脏的经脉分布是全息的。但是并不包括任脉和督脉,故为经脉小全息脏器。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不是指脏府而是以脏腑命名的经脉。五脏六腑指十一条经脉,实际上肺脏中分布有十五条经脉。
 
修改意见为:十七经症状和十七经治法。我不知道建立一个十七经脉体系是否还不完整或者过于匆忙,因为十七经脉的内部循行线有部分是不对称的。因此左右同名经脉的症状和穴位也还是有差异的。以下是作为一个经脉体系需要考虑的内容:
1、循行线
2、固有频率
3、所属穴位(归经)
4、联系的脏腑器官
5、首尾连接点
6、症状和体征
7、相关的穴位(泛经和交会的经脉)
8、归经的药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