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动脉壁针灸存疑(20240102)

xiamin555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129
获得点赞
22
声望
18
阅读《针经知行录》后,其中一个核心是针动脉壁,可能自己手法不行,比如太渊穴,最典型的动脉旁穴位,手指先触到动脉,然后再缓缓针之,刺入皮肤后,找不到北,明明所针位置是动脉,但是跑没了。
动脉壁是又韧又硬又滑,针倾斜刺入第一层,难度系数极高,临床上不现实。
以前学针灸时,老师曾说过,腹部直刺无妨,因为肠子壁又韧又硬又滑,如果慢慢针入,是可以。
未知各位针灸临床同行如何看待?
 
也可能你摸到的是静脉,因为动脉在下面,但脉气其实可以推动到上面的静脉,摸着也是跳动的。太渊穴的动脉不是太好刺的,它很像滚刀肉,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刺到动脉壁,只要刺到相近筋膜,就可以运针行气。血管壁其实就是筋膜。
 
也可能你摸到的是静脉,因为动脉在下面,但脉气其实可以推动到上面的静脉,摸着也是跳动的。太渊穴的动脉不是太好刺的,它很像滚刀肉,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刺到动脉壁,只要刺到相近筋膜,就可以运针行气。血管壁其实就是筋膜。
正是,正是,我是对《针经知行录》此书表示一些看法。
 
正是,正是,我是对《针经知行录》此书表示一些看法。
《针经知行路》的作者,以及作者的师父黄龙祥,可谓是复兴了部分中国古针灸的原貌,非常了不起,作者很有勇气,敢于在自身实践而后实践于临床,不过有些针法已经不适合在现代应用了,因为风险太大了,特别是刺脏腑包膜,比刺动脉风险更大,现在的医生特别是中医人是难以承担的,我们能够了解就足够了。

另外,作者的思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于病人脉象,以平脉而求平脉是不对的,这么做太过于表象直接了,违背了标本根结,在巨细皆要上有维度的缺失,不利于挖掘和解决疾病深层次的本质问题。不过不能否认,在当代中医针灸界,能把古针灸的原貌呈现到这个程度,难能可贵,足以留名青史。👍🏻
 
《针经知行路》的作者,以及作者的师父黄龙祥,可谓是复兴了部分中国古针灸的原貌,非常了不起,作者很有勇气,敢于在自身实践而后实践于临床,不过有些针法已经不适合在现代应用了,因为风险太大了,特别是刺脏腑包膜,比刺动脉风险更大,现在的医生特别是中医人是难以承担的,我们能够了解就足够了。

另外,作者的思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于病人脉象,以平脉而求平脉是不对的,这么做太过于表象直接了,违背了标本根结,在巨细皆要上有维度的缺失,不利于挖掘和解决疾病深层次的本质问题。不过不能否认,在当代中医针灸界,能把古针灸的原貌呈现到这个程度,难能可贵,足以留名青史。👍🏻
正是,正是,是否为古针灸的原貌,尚不能下结论,毕竟古代的针更粗。
 
正是,正是,是否为古针灸的原貌,尚不能下结论,毕竟古代的针更粗。
可以说部分呈现,至少在医意上呈现出一部分了,其实古代金银针等材质大大限制了古人的针术,所以有“针药不及,灸之所宜”的说法。那时候的针大概在1.0-2.5毫米间,往往上粗下细,这个在很多古墓出土以及古董收藏界是可以考据的,所以即便古人指力练的再好,很多地方也是难以刺达的,如果古人能够使用现代的针,那简直就可以登峰造极了。现代针灸针基本可以指哪到哪了,难有针之不及处,甚至有的医院针灸师还配合解剖学和影像学进针,而古人则是“握针如握虎”,心和眼睛都在针上了,“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真是啊。

我平时用的针,最细的打底0.45,最粗的到2.1但很少用,用的最多是0.6-0.8这个直径范围,我觉得效果比较好,进针又不那么太困难。有时候粗针比细针更安全,而且粗针下去有时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比如,“督脉有病刺督脉,甚者脐下营。”我在实践这个的时候,以腹针刺阴交穴等,曾用1.0直径,5寸~7寸长针刺任脉底,亦既(督脉)脊骨的阴面之根本。

所以现代科技可以为我所用,这才是中医的包容性,而不是被科学牵着鼻子走,到处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中医可以包含科学,但不能等于科学。话题扯得有点远了,哈哈……
 
可以说部分呈现,至少在医意上呈现出一部分了,其实古代金银针等材质大大限制了古人的针术,所以有“针药不及,灸之所宜”的说法。那时候的针大概在1.0-2.5毫米间,往往上粗下细,这个在很多古墓出土以及古董收藏界是可以考据的,所以即便古人指力练的再好,很多地方也是难以刺达的,如果古人能够使用现代的针,那简直就可以登峰造极了。现代针灸针基本可以指哪到哪了,难有针之不及处,甚至有的医院针灸师还配合解剖学和影像学进针,而古人则是“握针如握虎”,心和眼睛都在针上了,“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真是啊。

我平时用的针,最细的打底0.45,最粗的到2.1但很少用,用的最多是0.6-0.8这个直径范围,我觉得效果比较好,进针又不那么太困难。有时候粗针比细针更安全,而且粗针下去有时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比如,“督脉有病刺督脉,甚者脐下营。”我在实践这个的时候,以腹针刺阴交穴等,曾用1.0直径,5寸~7寸长针刺任脉底,亦既(督脉)脊骨的阴面之根本。

所以现代科技可以为我所用,这才是中医的包容性,而不是被科学牵着鼻子走,到处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中医可以包含科学,但不能等于科学。话题扯得有点远了,哈哈……
:080::080:,我平时是用0.18、0.30mm的针。
 
后退
顶部